作者:一锅小米李
他心中想到:“我任副站长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功,之所以没有升迁,只是局本部没有替自己说话罢了,现在搭上了毛主任的船,又有了协助勘破日本间谍的功劳,也算师出有名,只要打点好毛主任,让他帮自己在戴老板面前美言几句,足以兼任华中督查室主任了。”
寻思定了,他自觉这回升职有了几分把握,当下也不再矫情,爽快地签下字的名字,说道:
“既然张处长好意,属下愿附骥尾。”
张义微微一笑,又打电话将站长崔方平请了过来,委婉地说了自己的意思。
崔站长自然没有意见,张义在抓捕牛子道的事情上将功劳让给自己属下不说,现在听到擒获日谍周恩泰还有自己的一份功劳,简直天降之喜,顿时喜出望外,哪里顾得上电讯处长曹磊的死活,当仁不让地签下自己的大名。
三个人交易完毕,皆大欢喜。
张义将电报发送上去后,局本部的回电很快。
大意有几条。
对于暗杀吉川贞佐等人的大功,大加赞赏,这自然是口头上的,具体论功行赏要回到局本部再定。
针对红党卧底牛子道,总部的指示是:秘密处决,由张义监刑。另外,总部同意了豫州站举荐的行动队长的任命。
第三条:军统豫州站电讯处长曹磊即刻起停止一切职务,解送总部审查。
最后一条,关于日谍周恩泰:除恶务尽。
张义看着这份密电,心神一定,笑眯眯地将电文递给一脸希冀的崔方平:
“感谢戴老板的理解,让我们新任的行动队长来吧。”
听到这个消息,崔方平喜上眉梢,仔细将电文看了一遍,传给李慕林后,连忙将他的心腹干将叫了进来。
这人姓崔,叫无敌,名字也是无敌了,是崔方平的远房堂弟。
“恭喜崔队长了。”
听到张义宣布任命,崔无敌激动的一个立正,敬礼。
张义还了一礼,严肃道:“崔队长,总部既有指令,你现在马上去将曹磊扣押起来。”
崔队长一愣,一脸不解地望向崔方平,见对方肯定点头,马上凛然领命:
“是。保证完成任务。”
说罢,他敬了一礼,努力平复好激动的心情,这才推门进去。
电讯处。
曹磊心静如水地坐在沙发上喝着茶看着报,一点没有察觉到危险的来临。
在他看来,从局总部电讯处到地方电讯处向来自成体系,背靠魏处长,他不认为张义敢将他怎么样。
电讯处干的可是技术活,和那些舞刀弄枪的武夫粗坯不同,离了自己,其他人懂技术吗?懂侦测吗?知道怎么破译吗?
“滚开!”
然而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呵斥声,曹磊皱起眉头,刚要叫秘书进来,就听“砰”一声,办公室的门被暴力破开了,崔队长带着几人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
曹磊愕然:“你们想干什么?”
崔队长冷笑一声,大手一挥,几名特务一拥而上,直接将他摁住铐了起来。
“混账东西,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以下犯上.”
话未说完,崔队长一记耳光就抽了上去:
“聒噪,总部指令,即刻扣押,解送局本部审查。”
曹磊神色一僵:“总部指令?我有什么罪?”
崔队长冷哼一声,不屑道:“当然是戴老板的指令,还好意思说以下犯上?一个人愚蠢并不可怕,可悲的是蠢而不自知。带走!”
曹磊瞬间面如死灰。
崔队长盛气凌人地朝外走去,曹磊被便衣押着跟在后面。一路上,一头雾水的电讯处职员都争相探头张望,惴惴不安,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刚到楼梯口,就遇到了背着手走过来的张义,他身后跟着崔、李二位站长,还有猴子钱小三哼哈二将。
“崔站长,这到底是怎么”曹磊垂死挣扎,话刚说到一半,就被机灵的便衣堵住了嘴。
张义几人擦肩而过,谁也没有看他一眼。
几人走进电讯处大办公室,惴惴不安的一群内勤职员早就自觉地集合起来。
崔站长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各位都看到了,曹磊桀骜不逊、蔑视长官,已被总部解职。当然了,他自己咎由自取,和其他人没有关系。”
不痛不痒地作了通报,崔站长点出一人,给张义介绍:
“这位是孙升安少校,目前任侦测组组长,是站里的老人了,技术娴熟,经验丰富,不妨让他暂代电讯处的职务?”
张义笑而不语,谁当这个电讯处长无所谓,只要能干事就行。
他看着一眼低眉垂目、忐忑不安的孙组长,问:
“周恩泰的电话记录梳理出来没有?”
孙组长一个激灵,连忙走到一旁,翻翻找找,毕恭毕敬递上一份档案:
“接到曹处,曹磊电话指示,我已经整理出来了。”
张义大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一边翻阅,一边问:“有什么可疑发现吗?”
“有一个电话显得很可疑,是公用电话,深夜直接打到了周恩泰办公室,但没有打出的记录.于是卑职多留了一个心眼,不仅从电话局接线处找出了周恩泰家半年之内打出的所有电话,和这个公用电话交叉比对,很快就有了发现.”孙组长谦恭地站在几人面前,对张义的提问,他回答得条理分明,不卑不亢。
张义赞赏地点点头:“知道用反向思维,反向追踪,你确实不错,名如其人,升安,升安,升了官才安心,活该你升官,这个公共电话的位置确定了吗?”
孙组长肯定地点点头:“那个公用电话,位置”说着,他从一旁桌上拿过一份军用地图,观察了片刻,指着一个位置说:
“就在这儿,仁义街西口。”
“确定吗?”
“确定!”
“很好!”张义点头,马上看向崔、李二人:“既然如此,就辛苦李副站长一趟,由你亲自指挥,立刻组织行动人手,联合宪兵司令部稽查处、警察局行动起来,将仁义街西口方圆一公里封锁起来,等候我的指示。”
“是。”李慕林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原本他还对刚才崔方平提议孙升安代理电讯处工作生出的不满和怨怼荡然无存,看了一眼崔方平:
“站长?”
“按张处长的意思办。”崔方平皮笑肉不笑地说,他自然不想放过立功的机会,不过刚才已有所得,此刻也不能过分咄咄逼人,便顺水推舟。
“是。”李慕林微微一笑,意气风发地走了。
张义又问孙组长:“侦测车还回来没有?”
孙组长苦笑着摇了摇头。
张义冷哼一声,看向站长崔方平。
崔方平沉默了一会,说:“我去打电话。”
“辛苦。”张义点点头,对孙组长说:
“带我去监听室。”
一边走,他一边问:“如果有侦测车,敌人发报,多久能确定位置?”
孙组长想了想,说:“只要半小时内重复发报,我们就可以锁定大概的发报地址,然后利用分区通电、暗中抄收信号等手段确定电台详细位置。”
张义点点头,这是老手段了,便衣伪装成户籍警,借登记户口的名义入户调查,持着“宁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的态度,大肆抓捕,广撒网,重点捕鱼,有时候确实能取得效果。
但同样的,隔三差五的停电,居民怨声载道不说,日本间谍也不是傻子,同样手段尽出。
一般情况下,电讯处都是把以前出现过电台信号的街道在地图上分别标出,划分成几个重点区域,然后让便衣暗中蹲守,接着便是轮流停电,逼迫秘密电台的持有者为了发报必须冒险转移电台。
但这是持久战不说,一旦敌人不发报或者用干电池,你拿人家也没有办法。
说到底还是技术落后,不能精确定位,哪像后世,直接找到你家里,误差不会超过一米。
说话间,两人已走进监听室,各种闪烁信号的电子仪器和监听设备前坐着几个监听员,正戴着耳机屏气凝神地监听着。
“怎么样,有可疑信号吗?”
“没有。”监听员拿下耳机,一脸沮丧。
“打起精神来,继续监听,扩大范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信号。”孙组长叮嘱几句,又请示张义:
“张处长,您这边有什么指示?”
张义摇摇头,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此刻他能做的就是等待。
只是他很好奇,周恩泰的上线在做什么?
他会发报吗?
第543章 搜查
“老黄,今儿镇早就收摊儿?”
“嘿,身体不得劲儿。”
“木事儿吧?”
“木事,家嘞有药,喝点豆中了。”
佐藤羡次郎挑着货担回家,遇到相熟的邻居招呼,被追问得有点烦躁,随口敷衍了几句,便回了家。
将担子放下,关上门,他的脸色异常阴沉。
蹲在门槛上,他咕咕灌了一碗凉水,卷了一根旱烟,一边抽,一边暗忖起来。
军统的人已经抓了森川隐介的家人,他肯定暴露无疑。
既然是失手,那么两个问题接踵而来,森川隐介还活着吗?是自裁还是落入了敌人手中?
如果落入了敌人手中,他能扛得住审讯吗?
不管怎么说,自己已经不安全了。
佐藤羡次郎吐了一口浊气,异常烦躁,形势变幻的太快了,而且都是坏消息,让人猝不及防。
大日本帝国曾扬言三个月占领中国,对此佐藤羡次郎同样信心满满,可结果呢?
中日双方进入对峙僵持以来,日方为切断中国的补给线,先是攻占了华南沿海港口,又纵兵南下,占领了东南亚,后借法国向德国投降、英国危机之际趁火打劫,威胁英国政府关闭滇缅公路,使中国失去了最后一条外界物资运输的渠道,英国软蛋老老实实照做了,至此,日本终于完成了对中国的边境封锁。三个月结束战争的言论再次被提及,军方重拾信心。佐藤羡次郎同样踌躇满志。
然而,仅仅三个月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虚伪狡猾的英国人见风使舵,再次放开了滇缅公路,战争局势进一步生出变数。
前段时间的豫南会战,日军一度占领南阳、驻马店等地,但因为补给线被袭,不得不退回原地,不进反退便是败,虽然佐藤羡次郎很不想承认。
现在,连吉川贞佐将军等特务机关高层都被敌人暗杀,群龙无首,自己只有孤军奋战了。
不过,佐藤羡次郎倒未灰心丧气,想到军部正在筹划的“中原会战”,他心神一震,冷哼一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大和民族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么想着,他狠狠一脚将烟蒂踩灭,扭头钻进了自己的密室中。
他坐在密室中,拿出密码本,轻轻叹了一口气,戴上耳机,开始发报:“.开封总部:刺杀计划失败,兔子落网,下一步如何行事,请指示!田鼠。”
无线电波悄无声息地在空气中划过,豫州站电讯处的侦听室里,一个监听员也戴着耳机凝神静气地监听着。
突然,他眉头一挑,激动地说:“有信号。”
听到这话,张义和孙升安对视一眼,连忙走上去戴上耳机,听了起来。
电波时高时低,但“滴滴答答”的声音一直没有中断过。
听了一会,电波信号消失了,张义取下耳机,表情凝重地问:
“能测算出发报地址吗?”
孙升安沉吟了一会,摇头说:“发报时间太短,根本无法测量。”
接着他简单介绍了一下侦测原理。
无线电侦测或者说侧向技术,主要通过信号强度和定向天线监测侧向,信号越强,说明电台越近,以此来估算电台的位置,再通过定向天线,通过在多个不同地点进行测量,得到多条方位线,然后交叉对比,估算出电台的大致位置。
张义想了想问:“没有定位雷达吗?”
孙升安没想到张义竟然知道雷达,苦笑一声说:“这个只有总部有,而且只有一部。”
世界上第一部实用雷达是1935年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发明的,36年建立了雷达站,主要用于侦测海上的飞机。
张义又说:“侧向车什么时候能要回来?你去问问崔站长。”
“是。”孙升安匆忙走了。很快便去而复返,面露难色:
“张处长,崔站长说战区那边一直在打太极,说什么战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