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463章

作者:顾止

  【李斯再度俯首拜道:“臣,谢陛下圣恩!”】.

  【随后,帝座之上的始皇帝嬴政转头看向一旁的太子扶苏,语气温和道:“统一货币之事,太子可有良策?”】

  【太子扶苏微微点头,刚刚他也的确想到一些有关于如何统一货币的想法。】

  【而后太子扶苏也是直言道:“统一货币之事,孤有几个想法。”】

  “第一,不设置新秦币与原六国旧货币之间的直接兑换。”】

  “而是下发诏令,提前告知黔首百姓原六国旧货币将会于何时彻底废除使用。”】

  “所有持有原六国旧货币的黔首百姓,皆可在原六国旧货币彻底废除使用前。”】

  0求鲜花0

  “到秦国户部下属官营与平准司设立的官营店铺,购买自己一家老小所需要的各种物资。”】

  “最终,将自己手上所持有的原六国旧货币,全部转化为真实不虚的炭、米、油、盐等物资。”】

  “而这些物资的价格,皆以当地的市场价格为准。”】

  “比如说,在齐地十枚齐刀币能够购买得了一升粮食的话,那么秦国在齐地的官营店铺便按照十枚齐刀币的价格,卖给当地黔首百姓一升粮食。”】

  “同样,在楚地二十五枚楚蚁鼻钱能够购买得了一升粮食的话,那么秦国在楚地的官营店铺便按照二十五枚楚蚁鼻钱的价格,卖给当地黔首百姓一升粮食。”】

  “如此一来,黔首百姓便不会觉得自己吃亏,因为一切都是按照当地过往的大体市场价格进行买卖的。”】

  “之后,如果齐地,或者楚地的黔首百姓需要使用新秦币的话,那么他们便可以将之前各自买到的炭、米、油、盐等物资,再次卖回给秦国的官营店铺。”】

  “最后,秦国再统一按照炭、米、油、盐等物资在新秦币中的价值,给予齐地,或者楚地黔首百姓相关价值的新秦币。”】

  “比如说,在新秦币中,一升粮食价值五枚新秦币。”】

  “那么秦国便按照这个价格,再根据齐地,或者楚地黔首百姓反卖回给秦国官营店铺粮食数量的多少,最后确定给予齐地,或者楚地黔首百姓相应的新秦币。”】

  。。。0 。。。。。。。

  “最终,通过锚定炭、米、油、盐等实际物资,间接完成原六国货币与新秦币之间的置换。”】

  “如此一来,应当便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原六国货币与新秦币置换所导致的民怨。”】

  “第二,秦国到底需要多少的新秦币,才能够彻底兑换、覆盖原六国的旧货币,这一点孤也无法确定。”】

  “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以秦国铸造新秦币的速度与数量而言,暂时彻底兑换、覆盖六国故地中的一、两地的原六国货币所需,应当还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孤建议统一货币政策,先从秦国关中本土进行。”】

  “待到秦国关中的老秦人,以方才所说的物资锚定货币间接兑换的方式,将现有的旧秦币尽数兑换成新秦币之后,再到韩地推行统一货币政策。”】

  “待到韩地的黔首百姓,通过方才所说的物资锚定货币间接兑换的方式,将现有的旧韩币尽数兑换成新秦币之后,接着到魏地推行统一货币政策。”】

  “如此徐徐图之,秦国铸造新秦币的速度与数量,便应该能够满足各地黔首百姓的兑换所需。”】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细则,可能需要注意一下。”】

  “比如说,原六国各地的物价差异极大,若是朝廷官营店铺定的物资买卖价格不合理的话,仍有可能会导致黔首百姓生怨。”】

  “所以,在施行之前,需要由朝廷派遣中央官吏去调查各地物价,从而制定相对公平的买卖兑换基准。”】

  “另外,朝廷的官营店铺也要提前储备好足够多的物资,以便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购买。”】

  “并且,地方郡县官员也有可能会勾结不法商贾,压低旧币兑换比率,或囤积物资牟利。”】

  “这便需要朝廷派遣中央御史,以及地方郡县御史,共同监督等等。”】

  “这便是孤大体上的想法,还请诸卿为之查遗补漏。”】

  【听到太子扶苏的谦虚之语,李斯猛地摇了摇头道:“殿下此策既缓旧币之弊,又稳新钱之基,可谓兼顾民生与国用,已尽善尽美矣!”】

  【户部尚书也是同样开口夸赞道:“昔管子通轻重之权,今殿下融汇古今,更胜一筹!”】

  【左丞相隗状亦是微微颔首赞同道:“以官市平准物价,严查郡县吏治,既可充实国库,又不伤民力,可谓周详矣!”】

  【端坐在帝座之上的始皇帝嬴政也细细思量了一番太子扶苏提出的建议,确定没什么大问题之后,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沉声道:“太子之策,确有可取之处。”】

  “然国之大事,需慎之又慎。”】

  “左丞相、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尔等廷议过后,以太子方才所言为基础,尽快拟定出一个详尽的统一货币章程,呈现于朕。”】

  【始皇帝嬴政话语落下,左丞相隗状、刑部尚书李斯以及户部尚书皆是齐声应道:“臣等,遵旨!”二】。

第564章越来越明显的十余年时间差距【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看到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提出“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与货币”政策,李斯倒是不觉得惊讶。

  毕竟这个世界未来的自己,同样也是提出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与货币政策。

  所以【大秦秦太宗扶苏】光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再度提出相同的政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不过,在看到天“九一零”幕上的“秦国”明明施行的也是波及、影响全天下人的“书同文”、“车同轨”政策,结果却并没有在天下间造成多大的波澜时。

  李斯也是忍不住在心中暗自感叹,有十余年时间提前准备、过渡与没有十余年时间准备、过渡的差别,当真是天差地别。

  像同样的“书同文”、“车同轨”政策,未来的他真的是从颁布之后才正式开始推进的,说是从零开始也并不为过。

  所以也就导致了秦国在施行这样的统一之策时,那些出身六国故地,懂得书写六国文字的士子,纷纷心生抵触与强烈抗议。

  甚至为了保六国文字传承不绝不灭,直接以身殉六国文字的士子也不再少数。

  而这样的事迹传了出去之后,顿时便引来天下各地士子的夸赞,称赞那些殉字的士子皆是英杰。

  正是因为有那些士子如此刚烈的行为,方才能够护得天下文道传承至今不衰!

  同时,天下各地的士子也是因此变得更加同仇敌忾起来,纷纷更加抗拒、抵触秦国推行的“书同文”政策。

  最终,不仅使得秦国的“书同文”政策推行进度缓慢,同时也使得秦国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形象进一步变差。

  甚至在天下士子口中,秦国变成了要毁天下文道的蛮夷之国!

  由此可想而知,秦国“书同文”政策的版本与推行,在天下引起了多大的波澜。

  “车同轨”政策也是类似的情况,同样在天下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但是,天幕上的“秦国”则不同。

  天幕上的“秦国”虽然说是刚刚颁布“书同文”、“车同轨”政策,但是实则早在十多年之前,天幕上的“张苍”与“程邈”发明了“隶书”字体之后。

  天幕上的“秦国”就已经开始落实与推进“书同文”政策,推广使用新的统一“隶书”字体了。。

  而经过这十多年时间的逐步推广、使用与同化,先后被秦国覆灭的韩地、赵地、燕地、魏地等地方的士子。

  早就在当地秦国官吏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学会并且使用新的统一“隶书”字体了。

  而凡是学会了新的陆翼奇依贰疤四逝扒~+统一“隶书”字体的士子,几乎都很难再继续忍受原来的六国文字。

  毕竟与简单、大气、美观、方便书写的“隶书”字体相比,原来六国的文字书写起来实在是不太方面。

  再加上秦国在治理韩地、赵地、燕地、魏地等地方的时候,也是以新的统一“隶书”文字来撰写相关的公文,没有再使用过一次原来六国的文字。1。

  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原来六国文字继续使用的机会。

  所以时间一长,诸如韩地、赵地、燕地、魏地等地方的士子几乎都已经下意识地抛弃了各自原来的文字,从而以新的统一“隶书”文字使用为主。

  PS:没写完,正在补后续三千字,可以明天下午再看更新。。

第565章姓氏合流,赵扶苏?赢扶苏?秦扶苏?【求订阅,求全订】

  【在始皇帝嬴政确定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与度量衡政策之后,太子扶苏也是接着顺势起身道:“今天下姓氏混乱,黔首百姓有名无姓。”】

  “进而导致各种称谓杂乱,不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

  “是以,儿臣请将姓、氏合二为一,医澪扒泗琦肆.月-漪往后统称姓氏。”】

  “如儿臣,往后姓氏便为赢,名扶苏,全姓氏名称为赢扶苏!”】

  “并且编撰《万民姓氏谱》,赐姓氏于天下万民,由天下万民自择其传承之姓氏!”】

  【太子扶苏这话一出,顿时阶下的一众文武百官皆是低声议论纷纷。】

  【在当前这个时代,姓与氏是分开来的。】

  【其中姓起源于上古部族时期,并且多带“女”旁,比如说:如姬、姜、嬴、姒等,表示同一血缘群体。】

  【最主要的作用是区分婚姻,比如说“同姓不婚”!】

  【因为早在上古部族时期的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同族人之间的近亲繁衍,很有可能会导致生下来的后代子嗣有问题。】

  【所以为了避免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同族人婚姻,进而生下有问题的子嗣的情况。】

  【于是,上古时期各个部族的人便给自己的部族起了一个个不同的姓。】

  【凡是同一个部族的人,其姓皆相同。】

  【然后,适龄的陌生男女在进行婚姻之前,都会先问一下对方的姓是什么。】

  【一旦对方的姓与自己的姓相同,那就代表着他们之间虽不认识,但也是同一部族的人,不可以结合。】

  【除此之外,姓也有维系血缘认同的作用。】

  【12哪怕你我之间并不相识,但是如果你我姓皆相同。】

  【那么便代表着你我祖上皆是同出一族,彼此之间也可称为血缘之亲,天然便有几分亲近的关系。】

  【进而能够借助这份彼此相互认同的血缘关系,使得彼此团结在一起,共对难关。】

  【而氏起源于夏、商、周三代,其中周王朝时期尤为盛行。】

  【最主要的作用是:区分同一姓下的不同家族。】

  【比如说:昔日的韩国王室便是姬姓韩氏,昔日的魏国王室便是姬姓魏氏,昔日的燕国王室便是姬姓燕氏等。】

  【从韩国、魏国、燕国这三个诸侯国相同的姬姓便可以知晓,韩国、魏国、燕国祖上皆是同出姬姓一族。】

  【所以韩国、魏国、燕国这三个诸侯国的王室,说彼此祖上都是同一族人,甚至同一家人,也并不为过。】

  【而除了姬姓之外,芈姓也是一个大姓。】

  【像昔日的楚国王室便是芈姓熊氏,以及楚国的一众贵族公卿也基本都是出自芈姓,只不过彼此的氏不同。】

  【比如说,昔日楚国贵族公卿中,势力最为庞大的屈、景、昭三户大族,他们各自的姓氏便是芈姓屈氏、芈姓景氏、芈姓昭氏。】

  【其中,芈姓屈氏的来源是昔日楚武王之子屈瑕受封于“屈地”,屈瑕后代便以“屈”为氏,于是也就有了芈姓屈氏。】

  【而芈姓景氏、芈姓昭氏同样也是昔日楚国王族分支,分封于“景地”或“昭地”。】

  【于是相关王族的后代便以“景”为氏,或以“昭”为氏,从而有了芈姓景氏、芈姓昭氏。】

  【所以说,楚国的王室熊氏与屈氏、景氏、昭氏祖上都是同出一族,彼此之间说是同一家人也并不为过。】

  【这也是为什么楚国国君在施行某些政策的时候,总是阻力重重的原因。】

  【毕竟面对外人,楚国国君可以冷血残酷无情。】

  【但是面对昔日祖上同出一族,甚至堪称同为一家人的屈氏、景氏、昭氏的时候,难道楚国国君也要冷血残酷无情以待吗?】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么楚国国君不知道要惹来多大的非议与反对。】

  【而且,若是楚国国君真的逼急了屈氏、景氏、昭氏三族的话。】

  【那么熊氏可以坐楚国国君之位,他们屈氏、景氏、昭氏也未尝不可以坐一坐楚国国君之位。】

WWW.SHUb123.Com

  【反正他们祖上都是同出一族,同为一姓,同是一家人。】

  【至少芈姓屈氏、芈姓景氏、芈姓昭氏如果当楚国国君的话,那么在法理上也是说得过去的。】

  【而除了姬姓、芈姓之外,赢姓同样也是一个大姓。】

  【比如说,嬴姓赵氏、赢姓秦氏、赢姓徐氏、赢姓江氏、赢姓黄氏等等。】

  【其中,嬴姓赵氏最值得一说,因为秦国王室便是嬴姓赵氏。】

  【昔日秦国先祖造父因功被周穆王封于赵城,故“姓赵氏”,即嬴姓赵氏。】

  【此后,造父的族人分为两支。】

  【其中,造父直系的那支赵氏,留在了晋国,后来建立了赵国。】

  【而非造父直系的那支赵氏(大骆、非子),则是迁至西垂,后来因为养马有功,而被周孝王封于秦地。】

  【如果按照氏最主要的作用,也就是区分同一姓下的不同家族来说的话。】

  【那么秦国这一支赵氏在被封于秦地之后,其实便应该改称为嬴姓秦氏,从而与原来的嬴姓赵氏区分开来。】

  【但是,秦国并没有改称为嬴姓秦氏!】

  【因为按照昔日周朝的传统宗法而言,氏通常源于祖先的封地或者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