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这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自然是百弊而无一利的。】
【而太子扶苏虽然尊敬诸子百家,但是也并不想受到诸子百家的人才制约。】
【所以朝廷官方兴办书院,与诸子百家争夺培养人才便也成了一件必要的事情。】
【第三个目的,则是为了制约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所求为何?】
【不过是一求学说兴盛,二求传承不绝。】
【而他太子六部之中的礼部教育司,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运行之后,如今也是终于渐成体系。】
【比如说,根据学习的深入程度与难度的不同。】
【如今教育司也是从原来的一所学院,进一步划分成了三所学院,分别被命名为:“太子扶苏小学学院”、“太子扶苏中学学院”、“太子扶苏大学学院”。】
【而在每一所学院里面,又根据学习的诸子百家不同,划分出不同的科目。】
【比如说,当前学院里开设有学习墨家的“工科”,学习儒家的“文科”,学习农家的“农科”,学习计然家的“算科”、学习兵家的“武科”、学习医家的“医科”等等。】
【而学院里的一众学子,便根据设立的不同科目,由浅入深去学习不同的诸子百家之言。】
【比如说,在小学学院,学子在学习墨家“工科”的时候,便会在墨家博士的教导之下,开始学习一些粗浅的墨家之言与墨家之技。】
【一般来说,小学学院的学子,只要能够独立打造全套的桌椅、板凳、床柜之类的家具,那么小学层次的墨家“工科”这一科便是格了。】
【而如果到了中学学院的话,那么“工科”的墨家博士便会进一步教导他们如何利用墨家之技,去制造出各种日常所需的耕种、纺织、灌溉器具。】
【一般来说,中学学院的学子,只要能够独立制造出耧车、曲辕犁、脚踏式纺织机、龙骨水车等等器具,那么中学层次的墨家“工科”这一科便算是合格了。】
【而如果到了大学学院的话,那么“工科”的墨家博士便会更进一步教导他们如何利用墨家之技,去研究制造各种有利于改善黔首百姓衣食住行的民生器具。】
【又或者是带领他们进行其他各种各样的研究,比如说飞天、冶炼、锻造等等。】
【一般来说,大学学院的学子,只要能够于黔首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改善之处。】
【又或者是其他方面有所建设,那么大学层次的墨家“工科”这一科便算是合格了。】
【而其他各科,大抵也是如此。】
【而未来太子扶苏则是打算在秦国各地每一个地方县,都建立一所朝廷官方的小学,然后在每一个地方郡也都建立一所朝廷官方的中学。】
【最后,再在帝都咸阳建立三所大学。】
【日后,小学学子中的优秀者,便可到各郡入读中学,各郡中学学子中的优秀者便可到帝都咸阳入读大学。】
【如此一来,秦国朝廷官方的教育体系便算是正式确立了。】
【日后凡是能够入到秦国朝廷官方学院里面,开设一科的诸子百家便不用担心自家学派传承是否会断绝的问题了。】
【因为只要秦国不灭,那么秦国朝廷官方开设的学院便会一直存续下去。】
【而只要秦国朝廷官方开设的学院一直存续下去,那么有资格在秦国朝廷官方学院里面开科授学的诸子百家,便能够一直源源不断地招收到新的学子学习他们学派之言。】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有哪一家学派之言被革除出了秦国朝廷官方学院里面的学子必修科目的话。】
【那么这家学派就距离传承衰微,甚至是传承断绝就不远了。】
【而如果诸子百家学派不想被革除出了秦国朝廷官方学院里面的学子必修科目,从而导致传承衰微,甚至于是传承断绝的话。】
【那么在面对秦王的时候,自然该低头便要低头。】
【而秦王与秦国便也可以真正纳诸子百家为自用!】
【当然,这是未来的事情。】
【现在的话,太子扶苏也仅仅只是在泗水郡开设了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罢了。】
【未来的话,太子扶苏会继续从太子六部中的礼部中的教育司,抽调可毕业的学子到泗水郡各县以朝廷官方的名义兴办一所小学。】
【等到在泗水郡全面铺开一所中学,以及诸多小学之后,再由泗水郡扩大到秦国其他地方郡县。】
【等到秦国各地郡县都有一所中学、小学之后,那么便到在泗水郡建立“泗水郡第二中学学院”,以及“泗水郡沛县第二小学学院”的时候了。】
【然后便是全国各地郡县的第二所中学和小学,如此循环往复。】
【这便是秦国未来在教育培养人才一道的发展规划。】
【而回到小少年韩信身上,他将小少年韩信丢到“泗水郡沛县第一小学学院”里面,让其跟着书院里面的一众博士学习之余。】
【他也是根据小少年韩信的实际学识情况,以及学院的教学进度,在每个月的月初都为其制定出未来一个月的课业目标。】
【然后下一个月检查上一个月制定好的课业目标完成情况,以及继续为其制定出下一个月的课业目标。】
【而在经过自己的一众兄弟姐妹,以及其他王室宗亲这么多年的“磨练”,如今太子扶苏也是终于能够把握住普通人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进度了。】
【所以一开始,太子扶苏制定的课业目标,并不算高,只是在普通学子的考核基础上,加了百分之三十的学习量罢了。】
【这个学习量属于有些超出了普通人学习能力与学习进度的要求,但是又属于只要愿意额外花费些时间去认真学习便能够完成的程度。】
【而这便是太子扶苏设置的一个小考验,想要看看小少年韩信在面对超出正常学习时间内所能够做完学习量,能否在学习之外的时间也静下心来继续去学习。】
【说白了,就是想要考验一下小少年韩信的自制淋贰亿陕冷紦亻尔力。】
【而让太子扶苏有些意外的是,根据学院博士对他的汇报,小少年韩信每一次都能够在正常的学习时间内完成他所制定的课业目标。】
【换句话说,他在正常的学习时间内,完成了百分之一百三十的学习量,并且看上去也没什么压力的样子。】
【这让太子扶苏也是来了一些兴趣,于是在次月他制定的课业目标上,便将学习量从原来的百分之一百三十进一步提高到了百分之一百五十。】
【然后,小少年韩信依然还是在正常的学习时间内完成了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学习量。】
【这便让太子扶苏更加来兴趣了,于是在次月制定新的课业目标的时候,又将学习量从原来的百分之一百五十进一步提高到了百分之两百。】
【而小少年韩信依然勉强在正常的学习时间之内,完成了百分之两百的学习量。】
【到了这一步,小少年韩信虽然称不上是天才,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是可塑之才了。】
【于是为了进一步测试小少年韩信的学习能力极限,在次月再次制定新的课业目标的时候,太子扶苏再将学习量从原来的百分之两百直接提高到了百分之三百。】
【而到了这一步,太子扶苏也是终于从学堂博士那里,听到小少年韩信在正常学习时间之外的其他时间里继续学习的消息了。】
【不过即便如此,小少年韩信也是依然完美地完成了他制定的课业目标。】
【到了这一步,小少年韩信在太子扶苏这里也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小天才了。】
【而得益于太子扶苏不断提高的学习强度,小少年韩信也是在短短半年内,便达到了“泗水郡沛县第一小学学院”学子的毕业要求。】
【然后太子扶苏也是接着将小少年韩信丢到了“泗水郡第一中学学院”里面,接受更加深入,同时难度更大的学习。亡】。
第489章兵家天才?还是另一个简上谈兵的赵括?【求订阅,求全订】
“泗水郡第一中学学院”里面,小韩信的学习速度也是终于降低了下来。】
【但是,这仅仅只是在其他科目上的学习速度降低了下来而已。】
【在兵家“武科”方面,小韩信的学习速度依然堪称惊人。】
【基本所有的兵家“武科”理论知识,小韩信全部都一听便懂,并且懂了之后还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甚至在和兵家“武科”的博士进行战场沙盘推演、辩论,又或者是在小范围埋伏、作战演习的时候,小韩信往往也能够做到战而胜之。】
【这就很不得了了,要知道中学学院里面的兵家“武科”的博士,虽然不算什么名将,但那也是太子扶苏特意找百战不死的精锐老兵来担任的。】
【虽然在战略、战术等方面水平不高,但是战场经验绝对丰富。】
【至少通过各种各样的战场埋伏手段,坑死像小韩信这种初出茅庐的新兵学子,那是完全没问题的。】
【然而那些精锐老兵除非能够在一开始就直接逮住小韩信的位置,然后直接进行冲锋斩首。】
【否则一旦给小韩信积蓄、准备的时间,那么最后十有八九被全军覆没都是那些精锐老兵。】
【这样的表现,用担任兵家“武科”博士的那些精锐老兵的话来说,那就是小韩信在兵家一道上,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这就更加让太子扶苏感兴趣“七五三”了,于是又将小韩信找来,让小韩信和章邯各自理论上统帅五万将士,然后进行战场沙盘推演、论战。】
【毕竟目前他手下堪称名将的,也就只有章邯了。】
【而论战的结果,并没有出乎太子扶苏的意料。】
【章邯以伤亡四千余将士为代价,全歼小韩信的五万将士,最终大获全胜。】
【毕竟章邯虽然在他手下一直任文臣,但是自从无意间点出了统兵作战这方面的惊人天赋之后,章邯便变成了一个伪装成文臣的武将。】
【而且还是单独指挥调度过十万大军,并且协助己方将帅指挥调度过六十万大军,参与过总兵力上百万的灭国之战,最后以军功封爵的名将。】
【如果说这样都赢不了一个十岁出头的小韩信的话,那么章邯也可以从此不再言兵了。】
【但是,章邯虽然战场沙盘推演、论战大获全胜,并不代表小韩信的表现就不亮眼了。】
【事实上,在战场沙盘推演、论战中小韩信的就有很多次指挥都如羚羊挂角一般出人意料之外,打了章邯一个措手不及。】
【要不是章邯真真正正指挥调度过十万大军,并且经历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的指挥作战。】
【同时又跟着大将军王翦进一步学习过兵家之道,使得章邯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习惯性地留有后手的话。】
【那么,搞不好章邯还真要被小韩信给打出过万的战损了。】
【而在第一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输掉之后,小韩信也依然不服输。】
【因为他觉得自己应当能够做的更好,但是他手上的将士数量太少了,感觉并不能完全发挥出他的能力。】
【于是小韩信便主动要求开始第二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并且双方统帅的将士数量,也提高到十万人。】
【这一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的结果是章邯以伤亡一万五千余将士为代价,大败小韩信统帅的十万将士。】
【面对第二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的结果,不管是章邯,还是太子扶苏都是一脸惊愕。】
【虽然这一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的结果,依然是章邯赢了。】
【并且战场沙盘推演、论战的结果,也并不能完全代表真实的战场结果。】
【但是,这依然无法回避一个事实。】
【那就是在王翦面前也能够被称得上是有名将之资的章邯,面对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少年韩信。】
【在十万将士这个层次的战场沙盘推演、论战的时候,也依然需要付出将近五分之一的战损作为代价,才能够将之击败。】
【说实话,这个结果出来之后,章邯虽然表面上面无表情,但是内心里都差点破防了。】
【毕竟章邯虽然一直装作自己是一个文臣,但是此前一直被王翦夸赞有名将天赋,并且在灭楚之战中,也实打实地以军功封爵之后。】
【要说章邯心中没有傲气的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次第二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的结果一出,章邯心中原本渐渐滋生的傲气,也是瞬间被磨没了。】
【毕竟十万将士层次的战场沙盘推演、论战,他都需要付出接近五分之一的战损才能够击败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少年。】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他太菜了!】
【菜到面对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少年,也无法以碾压的姿态轻松获胜。】
【第二种可能:是他面前这个十岁出头的小少年韩信于兵家一道的天赋太过于逆天了!】
【逆天到哪怕小韩信现在才十岁出头,但是在战场沙盘推演、论战中就已经具备了和他正面交手的实力。】
【这两种可能,章邯宁愿选择相信第一种,也不太愿意相信第二种。】
【毕竟他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文臣,干也是文臣的活,除非机缘巧合,否则他基本都是不怎么上战场的。】
【所以说他统兵作战菜这件事,他是可以接受的。】
【否则,如果说他统兵作战这方面不菜,但是却依然被小韩信打出了将近五分之一的战损的话。】
【那么小韩信在兵家一道上的天赋,怕是能够与太子扶苏、武安君白起、大将军王翦、上将军李牧几人相媲美了。】
【抱着不太愿意相信这种可能的想法,章邯主动提出了要和小韩信开始第三次的战场沙盘推演、论战。】
【而这一次,小韩信也是进一步要求将双方统帅的兵力人数提高到二十万。】
【因为他之前觉得同时统帅十万将士,好像也依然不是他的能力极限。】
【第三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的结果是章邯以自身伤亡五万将士为代价,击败了小韩信统帅的二十万将士。】
【面对这一结果,章邯彻底沉默了。】
【这次战场沙盘推演、论战,他一共和小韩信大军正面决战了四次。】
【但是前三次他都不能彻底逮住小韩信,每一次都被小韩信带着少则三、五万,多则七、八万的将士撤退突围出去。】
【并且在撤退突围出去之后,小韩信还能够迅速组织、调度起被他击溃的溃军继续作战。】
【然后便是双方各种各样的衔尾追击与反追击,埋伏与反埋伏,包围与反包围作战等等。】
【而他虽然每一次都从小韩信设置的各种埋伏圈、包围圈与反追击中突围出来,但是每一次也都要付出不少的士卒性命为代价。】
【这也是他为什么会被打出四分之一的战损比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红楼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