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在统一天下之前,关中老秦人才是秦国的基本盘。
甚至在统一天下之后,关中老秦人也依然是秦国的基本盘。
所以只要天幕上的“秦王嬴政”脑子没问题,那么在各种福利待遇方面,肯定是优先照顾一直以来都支持秦国与秦王的“老秦人”。
所以,天幕上的“老秦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至少也是同样达到了黔首百姓初级吃饱穿暖的生活水平。
甚至,天幕上的“老秦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很有可能达到了黔首百姓中级吃饱穿暖的生活水平。
而太子扶苏殿下对于黔首百姓中级吃饱穿暖的生活水平的定义是:
一日三餐中,以小麦或者水稻当作主食超过两餐。
各家各户,人均至少都有三套羊毛衣裳穿着。
同时,一个月之内,肉食的次数要超过一次。
以及日常生活必需的油、盐,皆不短缺。
一想到这里,一众老秦人也是同样羡慕嫉妒到面容都要扭曲了。
纵然天幕上的“他们”与自己是同一个人,但是凭什么天幕上的“他们”可以率先享受到如此优渥的物质生活水平。
而他们却还要继续等待不知道多久,才能够过上与天幕上的“他们”此时相同的物质生活水平。
甚至还有一点,更加令他们感到羡慕嫉妒恨。
求鲜花
那就是当他们也好不容易同样达到黔首百姓中级吃饱穿暖的生活水平的时候,天幕上的“他们”又会不会同样率先一步达到黔首百姓高级吃饱穿暖的生活水平?
一想到这里,一众老秦人对于天幕上的“他们”也是更加羡慕嫉妒恨了。
作为同一个人,他们虽然希望天幕上的“自己”能够过得好,但是他们也不希望天幕上的“自己”过得那么好呀!
这对比差距太大,他们要严重心理不平衡了。
而相较于严重心理不平衡的老秦人,其他诸如赵地、燕地、魏地、楚地、齐地的黔首百姓只想说他们更加心理不平衡呀!
虽然老秦人现在还没有达到黔首百姓中级吃饱穿暖的生活水平,或者黔首百姓初级吃饱穿暖的生活水平。
但是,至少现在关中的老秦人已经基本兑换到了耧车、曲辕犁、脚踏式纺织机、龙骨水车等新式耕种、纺织、灌溉器具。
而他们赵地、燕地、魏地、楚地、齐地的黔首百姓,现在连根毛都看不到。
他们想要兑换到耧车、曲辕犁、脚踏式纺织机、龙骨水车等新式耕种、纺织、灌溉器具,少说也还要再继续等上两、三个月的时间才有可能。
而连耧车、曲辕犁、脚踏式纺织机、龙骨水车等新式耕种、纺织、灌溉器具都兑换这么缓慢,那就更加不用说后续的牛、羊、驴子等牲畜了。
所以想到这里,赵地、燕地、魏地、楚地、齐地的黔首百姓也是同样对天幕上,以及天幕下的老秦人感到羡慕嫉妒恨。
而与天下各地羡慕嫉妒恨的黔首百姓不同,此刻张良则是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地看着天幕。
他想要推彡司 冥旗, 贰弍私八-月椅]翻秦国,为韩国复仇。
这是他自韩国覆灭之后,一直以来的目标。
哪怕这个目标希望渺茫,但是他也一直没有放弃。
但是现在,太子扶苏却是逐一反驳、推翻了他的复仇理由。
他想要为昔日的韩国黔首百姓复仇?
恐怕在他将这话说出来的第一时间,昔日的韩国黔首百姓便会立刻拿起兵戈对准他。
他想要为昔日的韩国国君,以及相关的文武百官、贵族公卿复仇?
但是,正如太子扶苏说的那样,值得吗?
他大父、他父亲,五世相韩,接连花费了两代人一辈子的精力,呕心沥血地想要让韩国强大起来。
但是,结果呢?
韩国国君昏庸无道,听信谗言,宠幸佞臣,荒废国政。
其他文武百官、贵族公卿也一个个只顾着争权夺利,排除异己,阻碍他大父与父亲的救国之举。
一想到自己要为这样的人去复仇,张良的心也是瞬间凉了大半。
至于说,为张家复仇。(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他们张家与秦国之间,可以说有仇,但其实也可以说没仇。
说裙。聊玖另硫四锍鳍VIII迩覇有仇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张家的确因为秦国而国破家亡。
说没仇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张家虽然因为秦国而国破家亡,但是实际上,秦国与他们张家之间是并没有直接的血仇的。
说的直白点,他们这个世界的韩国在覆灭之后,秦国并没有对韩国的王室宗亲、贵族公卿施行屠戮之举。
所以他们张家在韩国覆灭之后,其实只是失去了昔日在韩国的大部分权力地位,但是真正因为秦国而死的张家族人并没有几个。
毕竟张家族人本身又少,再加上走的又是文臣路线,并不是武将路线,不需要上战场廝杀。
所以只要他们张家自己不主动寻死,那么张家族人死在秦国手上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
当然,在大部分人的眼里,失去了权力地位远比失去性命更加可怕。
但是,太子扶苏同样也给了另一个选择。
那就是既然无法继续当韩国的贵族公卿,那就改当秦国的贵族公卿。
以他张良的才华能力,即便在秦国也一样可以使得张家再度跻身贵族公卿的行列。
不敢说能够当上秦国的丞相,但是努努力的话,当个秦国的九卿,张良觉得还是问题不大的。
只不过,他们张家世代韩臣,更是五世相韩,现在要他弃韩而事秦,他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亿。。
第484章想要归隐的张良,威逼利诱的太子扶苏【求订阅,求全订】
【听到太子扶苏的最后一问,张良也是面容苦涩。】
【他还要继续为韩国复仇吗?】
【韩国的黔首百姓不需要他去复仇,昔日韩国的国君与相关的文武百官、贵族公卿也不值得他去复仇。】
【而他们张家虽然的确因为秦国而国破家亡,但是实际上他们张家与秦国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血仇。】易邻霓八漆私V留
【因为韩国覆灭的较早,所以昔日韩国的王室宗亲与贵族公卿在韩国覆灭之后,是并没有像后续的其他诸侯国那般,遭到秦国的趁乱屠戮的。】
【毕竟当时的秦国,还没有心黑手辣的那个地步。】
【这也是太子扶苏今日会选择和张良谈谈的原因。】
【否则,如果换做张良是其他诸侯国的贵族公卿的话。】
【那么今日太子扶苏并不会和张良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毕竟其他诸侯国的贵族公卿是真的被秦国趁着他们国破之际,痛下杀手,几乎赶尽杀绝的。】
【当然,后面一众韩国的王室宗亲、贵族公卿在韩地故都掀起叛乱的时候,秦国也举起屠刀,大大屠戮了一番韩国王室宗亲与贵族公卿。】
【甚至就连当年被俘虏的韩王安,也因为此事而被秦国诛杀。】
【不过,此事与张家无关。】
【毕竟张家人丁不丰,甚至这一代的嫡脉更是只有张良一个人。】
【所以当年韩国王室宗亲与贵族公卿在韩地故都掀起叛乱一事,张良虽然知道,但是并没有参与进去。】
【否则张良当年就死了,压根活不到现在。】
【而张家与秦国之间没有直接血仇的话,那么有的就剩下国破之仇了。】
【但是,在经过太子扶苏之前那一番“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的话“八九零”语之后,张良现在也很难再将韩国的亡国之仇,完全归结到秦国身上。】
【至少,韩国之所以会亡国,昔日的韩国国君与其他文武百官、贵族公卿的责任更大。】
【所以细数下来,张良发现自己之前找的为韩国复仇的理由,现在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再站得住脚的。】
【想到这里,张良也是彻底心灰意冷道:“你赢了,我不会再为韩国复仇了。”】
“往后,我便会归隐山林,做一闲云野鹤,潜心修道之人。”】
【听到张良前面一句的回答,太子扶苏嘴角也是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但是在听到张良后面那句回答的时候,又微微皱眉。】
【他说了这么多,可不仅仅只是想让张良打消为韩国复仇的念头而已。】
【如张良这般有才华能力的人,也是少见。】
【至少在太子扶苏见过的人中,可与张良相媲美者,也不过寥寥十几人,又或者是二、三十人罢了。】
【这样的人才,若是直接归隐山林,做一闲云野鹤,潜心修道之人,未免太过可惜了。】
【所以想到这里,太子扶苏也是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孤之前便说过,秦国足够大,容得下一个张良。”】
“所以你倒也不必做一闲云野鹤,潜心修道之人。”】
“而且,难道你就不想重振你们张家的名声吗?”】
“孤刚刚也说过,你若愿为秦国效力。”】
“那么凭借你的才华能力,使得张家再入秦国贵族公卿行列,也并非难事。”】
【张良闻言摇了摇头道:“张家世代韩臣,我大父、我父亲更是五世相韩,这是张家的无上荣誉!”】
“我若是弃韩而事秦,那么便相当于是将我张家五世相韩的荣誉丢掷在地。”】
“更是对我大父与我父亲过往一生功绩的否定!”】
“我绝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听到张良的答复,太子扶苏微微沉吟半响,而后轻叹道:“你若不愿事秦,那么孤也无法勉强你。”】
【然后太子扶苏仿佛想起了什么一般,忽然道:“对了,有一件事孤可以提前告诉你。”】
“那就是在秦国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秦国将会统合此前天下所有诸侯国的史书,然后以秦历为纪年,重新编撰一套新的大一统史书。”】
“该史书,会记载包括秦国在内的,过往所有诸侯国的国君、文武百官、以及贵族公卿等等的事迹。”】
“并且会对他们全部做一个具体的评价,以及为他们生前的功过,做一个盖棺定论!”】
“编撰完成之后,该史书日后便会成为秦国的史家经典之言。”】
“同时,更是会成为秦国日后所有学子的必读经典之言之一。”】
“待到十年,百年,甚至千年之后,该史书大概便是后世人,了解过往所有诸侯国的国君、文武百官、以及贵族公卿事迹、功过的唯一官方权威途径。”】
“同时,该史书对他们的评价,大概也会成为后世人对过往所有诸侯国的国君、文武百官、以及贵族公卿的观点、印象。”】
“换句话说,如果该史书将某人评价为昏庸无道之君,又或者是奸佞卑鄙之臣的话。”】
“那么在后世人看来,这个人大概便真的是昏庸无道之君,又或者是奸佞卑鄙之臣。”】
【听到太子扶苏这番话,张良心中顿时便升起了一个不太妙的念头,而后有些不太肯定道:“这其中,也包括了我们张家,我大父和我父亲?”】
【太子扶苏微微一笑,肯定道:“这是必然!”】
“你们张家世代韩臣,你大父和你父亲更是五世相韩!”】
“在昔日的韩国之中,论及重要性,你们张家几乎可以说是仅在韩国国君之下。”】
“所以在编撰韩国史的时候,自然不可能绕过你们张家,更加不可能缺少你大父与你父亲的事迹。”】
【听到这里,张良心中越发感到不妙道:“你们打算如何评价我们张家,以及如何看待我大父与我父亲昔年的事迹、功过?”】
【太子扶苏摇了摇头,神色温和道:“不清楚,毕竟史书编撰属于史家的事情,孤最多在史家编撰完成之后,做最后的审阅。”】
“不过,既然是秦国主持编撰的史书,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的观点自然是更加偏向于秦国的。”】
“比如说,秦国的历代国君自然都是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之辈,而秦国的文武百官同样也是忠心为国,才华卓越之辈。”】
“至于说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多半都是昏庸无能,骄奢淫逸之徒,同样其他诸侯国的文武百官、贵族公卿也大多都是嫉妒贤能、贪婪无度之贼。”】
【这话一出,张良顿时睁大了眼睛,一脸惊愕气愤道:“不,史家据事直书,岂会如你这般颠倒黑白!”】
【真要是如太子扶苏所说的那般编撰那套大一统之后的秦国史书的话,那么恐怕他们张家,以及他大父,还有他父亲都不会在秦国史书之上留下什么好的名声。】
【这对于张良来说,决计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太子扶苏闻言笑了笑道:“史家据事直书的是记载具体且实际发生的事情,这一点,即便是秦国也无法强令史家改变。”】
【毕竟当前这个时代的史家,风骨尚在。】
【像当年“崔杼弑其君”的时候,崔杼便真正字面意义上地拿刀架在史家太史伯的颈上,逼迫其写“齐庄公,死于疾病”。】
【然而太史伯却是直言“史家,据事直书”,坚决一字不改,从而被恼羞成怒的崔杼当场所杀。】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红楼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