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当闲散赘婿,你陆地神仙 第22章

作者:卫四月

  裴琯璃左右瞅瞅都差不多,她歪着脑袋想了想,脸上顿时露出一抹机灵笑容。

  接着,她双手捧在嘴边,像以前在山里唱山歌似的,脆生生的喊道:

  “有人没?”

  “谁?”

  “姑娘,有姑娘来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名养马的马夫走出来看了看,瞧见是位俊俏丫鬟,顿时不自在的拉了拉汗衫。

  “姑娘,找谁?”

  “四哥住哪一间?姑爷和小侯爷出府忘带东西了,说是四哥房间有,我来瞧瞧。”

  “最里面那间……算了,俺带你过去,这马厩旁又脏又乱,别脏了姑娘的衣服。”

  裴琯璃笑着道谢,便跟着他们来到刘四儿的房间。

  待打发他们离开后,她拍拍鼓鼓的胸脯,嘴里嘀咕着吓死了、害怕、得让姐夫补偿补偿。

  只是姑娘,咱说这类话时,能别笑得那么开心不?

第28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不提裴琯璃在侯府的机巧,出了侯府的陈逸等人一路沿着巴山街南行,在城中的汜水街向东转。

  此时,正值临夏,天气转暖。

  蜀州城内往来的行人,大都换上了夏衣。

  特别是一些有点儿家财的人家,身上的轻便的锦衣轻飘飘的像是没有重量般,需要一根系带缠在腰间。

  而那些外来行客,则是不同。

  婆湿娑国人里里外外仍旧裹得严实,仅露出双五颜六色的眼睛,蒙面的布一眼便能看到上面的污渍。

  山区部族来的人穿着和裴琯璃类似,颜色花花绿绿,脖子上、脑袋上和手上戴着饰品,走起路来或叮叮咣咣,或叮叮当当。

  偶尔还能看到几名身材魁梧——远比侯府甲士还高大的壮汉,被人绑着双手,一边抽打一边驱赶朝东市方向过去。

  小蝶瞧见他们,连连扒拉陈逸的手臂,兴奋莫名的喊:“姑爷,姑爷,快看那里,他们就是蛮族。”

  陈逸自然瞧得清楚,甚至因修为提升,他还能看出那些蛮族粗壮身体内隐藏着的气劲——的确如传闻中那般,堪比九品修士。

  不过他还看得出,这些被捆绑的蛮族身上都有鞭笞形成的伤痕,脸上还有烙铁印子。

  蛮族奴隶?

  不消会儿,他便确定猜测,在这些蛮族的乃是一伙婆湿娑国扮相的商人,沿途一直用怪异的口音喊着:

  “精壮的南蛮子,力气大得很呐,五十两不要,三十两的不要,十五两一个哦盆友。”

  直听得陈逸咧了咧嘴,心里那丝对蛮奴的好奇淡了些。

  事实上不止他,旁边围观的行客大都笑了起来,连同几名穿戴整齐负责维持秩序的城卫军们。

  “都他娘的别围在这儿,蛮奴有什么好看?一群只配给咱们拉磨、种地的牲口罢了。”

  “这种牲口俺可不要,前些日子交州那儿还有几名蛮奴造反,差点屠了人家满门。”

  “你不要有的是人要,那些个家大业大的,正需要他们这种不要钱卖力气的蛮奴。”

  “世风日下,什么时候连蛮族都能拉来买卖了。”

  “这些个婆湿娑来的土匪,就没他们不敢卖的,丫丫个呸的……”

  马车经过,陈逸听着旁边嗓门大的人的闲言碎语,倒是对蜀州地界的境况多了几分真实认知。

  前次去城南走马观花,只看到了蜀州烟花巷柳。

  今日他来到东市旁的热闹街巷,却是对普通人、土财、山区部族、婆湿娑和蛮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套用一句深沉的话——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活着。

  这时,萧无戈问:“姐夫,咱们今次去哪儿?”

  陈逸想了想,又拉开帘子看了眼天色,“先绕一圈,从前面转道向北去那边瞧瞧。”

  萧无戈啊了一声,“姐夫,你也想去凑热闹?”

  “怎么?你知道那儿今天什么事?”

  “探花郎游街啊,前两日蜀州都传开了,那位刘伯伯还特意来找祖父,说是那位探花郎想拜访他老人家。”

  等萧无戈说完,小蝶连连点头,“姑爷,我还以为你知道呢。”

  陈逸面露尴尬,“这些时日只顾着习练武道了,没有注意这些事儿。”

  小蝶似是懂了,探身侧头扫见他的侧脸,低声问:“姑爷,你是不是还在可惜没有参加这次科举?”

  陈逸摇头,他刚把魏青字写明白,对科举那些策论骈文一窍不通。

  “纯粹是过去凑个热闹。”

  见他神色平静,小蝶姑且信了。

  这段时日,她倒是不担心姑爷再逃婚,也能看出他是安稳待在侯府,但科举可是每一位学子梦寐以求的大事。

  换做她是陈逸,拥有一身才学本事,同样会想去参加科举走上仕途。

  旁边的萧无戈瞅了瞅两人,似懂非懂的说:“姐夫,等二姐回来,我让她给你在军中安排。”

  陈逸一愣,“别,可别!”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说出来,着实让他脊背发凉,比此刻坐在前面赶马车的“隐卫”刘四儿都让人害怕。

  好说歹说,他才让萧无戈打消了帮他走后门的念头。

  陈逸松了口气,暗道这侯府的人都不可不防啊。

  得亏至今只有裴琯璃发现他武道修为,否则被二叔萧悬槊或者老太爷等人察觉他的武道进境,怕是会直接把他扭送军营。

  到那个时候,他再想回到侯府,回到春荷园钓鱼、喝茶只能是在梦里了。

  不消片刻。

  在看过城东热闹的繁华街巷后,刘四儿便驾着马车转道向北,朝那片据说才子佳人、文人墨客聚集的书院、酒肆赶去。

  这一路上。

  刘四儿一直面无表情,却是竖起耳朵,把车厢内的陈逸等人的话听得清楚。

  在听到萧无戈要给陈逸安排官职时,他面上微微动容。

  但在听完陈逸的劝说后,他两条眉毛皱得能夹住一根筷子。

  刘四儿很难理解陈逸的想法,明明一身才华,怎么在来到萧府后这么平静?

  难道是因为他当初逃婚不成,所以自暴自弃了?

  这对他来说,可算不上好消息。

  “四哥。”

  这时,旁边坐着的葛老三手肘碰了碰他,挤眉弄眼的朝侧方呶呶嘴。

  “瞧见没,今个儿蜀州城的才子佳人怕是都来了。”

  刘四儿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便见路边由昂贵平滑的青石铺成的小道上,一位位衣衫楚楚的学子,正满面春风的说笑着。

  有些明显未出阁的姑娘,拿着小蒲扇半遮面,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看那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去进京赶考。

  刘四儿轻哼一声,说:“又不是他们游街,这么热闹真是不知所谓。”

  葛老三白了他一眼,“谁让你说这个了,你就没瞧见那些姑娘?”

  “看到了又怎样?他们能看上咱们这样的糙汉子?”

  “想想嘛……”

  听着前面的对话,陈逸对刘四儿有了新的认识。

  合该他能隐藏在侯府多年没被察觉,就这一心卧底的本分,就这连女人都不多瞧一眼的刚直,做点儿别的不好吗?

  想着,陈逸便大大方方的拉开帘子,瞧了瞧沿街的莺莺燕燕,的确别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模样。

  非要形容的话——大概就是,年少不知愁滋味,眼中洋溢的都是少年慕艾。

  那一双双明亮眸光都很有神采,显然都没经历过波折。

  陈逸瞧了几眼,刚要放下帘子,眼角余光扫过前方,耳边传来一道远比侯府车马更清脆的马蹄声。

  哒,哒,哒……

  轻缓、清脆的声音里,便见一位身穿大红衣袍,挺直腰杆端坐在白马上的翩翩公子映入众人眼帘。

  陈逸挑眉凝望,脑海里顿时浮现一句诗,很贴切。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尽管蜀州没有那般花团锦绣,但那位骑在白马上的公子脸上倒的确洋溢笑容。

  “有劳诸位前来,怀古感激不尽……”

第29章 有才有德之人

  “今科探花李怀古,字方规,出身医户。”

  “蜀州城有名的才子,师承贵云书院的岳明先生,自小便熟读经史,天资不凡。”

  “他十六岁院试考中秀才,十九岁乡试中举,二十岁去往京都府先中会元,再中一甲得圣上恩赐‘进士及第’,位列第三名‘探花’。”

  “而今回蜀州任职,着实羡煞我等啊……”

  耳边传来旁人艳羡的声音,陈逸看着骑在白马上的李怀古,倒也能瞧出他的意气风发。

  毕竟他短短四年时间,连续高中并得赐探花,可不是一般读书人能做到的。

  大多数学子都是像黄巢那般,一次不中,二次不中……然后不考了,心里就剩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只想着拿刀宰了礼部那般畜生。

  不过,李怀古是回来蜀州任职的?

  陈逸仔细回想片刻,暗自皱眉,先前陈家大夫人崔钰在来信中说过:“兄长陈云帆高中状元,不日到蜀州任职。”

  奇怪了。

  据他所知大魏朝历次科举,状元都是授予翰林编撰,留在京都府重点培养,最少三年后才会外放为官。

  而像李怀古这般的翰林院编修,即便外放州府,也会避开属地,谨防他们和当地亲族勾结为祸。

  “这一个个都跑来蜀州,难道朝堂上的那些老爷们打算在这里下盘棋?”

  陈逸不得而知。

  如今他对大魏朝的境况了解不多,仅靠脑海中的记忆和常理推断,其中有些说不通的地方。

  想了想,他掀开车厢前帘,“四哥,劳烦靠边停吧。”

  刘四儿不做他想,直接拉住缰绳,嘴里不忘低声提醒:“小侯爷,姑爷,此地人多,还望小心一下。”

  陈逸瞥了他一眼,笑着点头,当先走下马车,将萧无戈抱下马车。

  萧无戈仰头看着李怀古,“姐夫,那人好威风啊。”

  等小蝶和王力行等人跟来后,陈逸笑道:“大魏朝同科数十万学子,他能位列第三,威风些也算正常。”

  萧无戈收回目光,看向他笃定道:“姐夫若是参加这次科举,成绩一定比他好。”

  没等陈逸开口,旁边的几名学子头也不回的笑了。

  “真是笑话,谁口气这么大竟敢说这种话?”

  “就是,怀古兄才高八斗,若非今上偏颇,状元头名都是他的。”

  “你们……”

  两名面露讥讽的学子看过来,瞧见马车上挂着的萧家赤旗,顿时说不出话来,脸上青红变幻,像是小龙虾下锅从生到熟。

  陈逸瞧得有趣,拍了拍想开口的萧无戈,“走吧,去晚了可就占不到好位置了。”

  萧无戈瞪了那些学子一眼,便老实地跟在陈逸身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