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39章

作者:十月廿二

  “呃……”

  诺里斯找准时机,赶紧打断了这种疑似翻旧账的行为:

  “总之……他最开始被派到华夏去,是因为当年华夏引进了我们的斯贝MK202发动机……”

  这下子,所有人瞬间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是被发配过去的。

  不过转瞬之间,又不免有些感慨。

  仅仅不到十年前,华夏和英国的所谓“技术交流”,还是从后者手里买已经完全过时的老旧,乃至二手装备和技术。

  而现在,局面已经逆转成了,一群英国最顶尖的航空工程师,在考虑如何才能不动声色地跟华夏人合作,以战胜来自北美的对手。

  五味杂陈之下,局面竟是有些冷场。

  “唉——”

  最终,千言万语,汇聚成了拉普华兹口中的一声叹息:

  “不管怎么说,先和西罗公司那边联系一下吧……”

  “如果当年斯贝的技术转让和改进项目一直都没有收尾的话,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财务方面的漏洞……”

  随着讨论告一段落,一众人等也陆续离开了这间本属于波迪的套房。

  “教授,请留步。”

  波迪从后面叫住了正收拾东西准备起身的埃立诺教授。

  后者停下手上的动作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些许疑问。

  “我记得刚才你提到过,SeA650上面搭载了永磁容错发电系统……”

  波迪说着坐到旁边的另外一张沙发上:

  “确定是我们所知道的那個技术么……”

  “从他们的描述来看,应该是的。”

  埃立诺点了点头。

  然后不等对方再次开口,就直截了当地说道:

  “但如果你想通过单纯的合作,或者引进来获取这项技术,我只能持悲观态度。”

  被看破想法的波迪倒也不尴尬,只是问道:

  “为什么?”

  埃立诺笑了笑,显然对自己的判断很有自信:

  “华夏人对于技术转让,或者至少合作,应该是没有设置什么障碍的……但是你确定美国人愿意在他们的空军装备当中使用华夏人的子系统么?”

  然而波迪的反应却是一声嗤笑:

  “呵……就跟刚才一样,不让美国人知道不就行了?”

  虽然埃立诺一开始并未明示这项技术的来源,但他其实早就有所猜测。

  所以这会倒也不觉得特别震惊,反倒直接来了个举一反三:

  “就说是我们开发出来的,然后外包出去……反正现在洛马和普惠那边已经被那F35和F135搞的焦头烂额,不会在乎这些细节的……”

  一句话,直接就把古典派的埃立诺教授给干不会了。

  “……”

  他吭哧了好长时间,也没想明白自己这时候应该说点什么。

  最后只好挠了挠头:

  “那要是这样的话……你确实可以试一试……”

  “只不过我得提醒你,转子支撑系统在航发当中很重要,要想委托别人开发,那就得把F135的一部分数据交出去……”

  波迪尽管刚才表现的天不怕地不怕,但听到这句话也不免有了些迟疑。

  商业和技术上的问题都好说。

  但这事有可能涉及到安全层面……

  那美国人的长臂管辖还是挺吓人的。

  尤其他还是在英国。

  就更吓人了。

  “我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

  另外一边。

  当航空展闭幕,刘永全结束整个行程回到华夏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这一次出差的收获,可谓是硕果累累。

  因此,他甚至顾不上休息和倒时差,下了飞机之后就直奔航空动力集团总部。

  其实他但凡早两天回来,甚至都见不着常浩南——

  后者前一天下午才从蒙省西部的测试场地回到京城,也正好是返工的第一天……

  “老刘?”

  常浩南吃过午饭回来,就意外地在办公室门口看到了风尘仆仆的刘永全:

  “你不是刚从法国回来么?出差报告不用那么着急的,反正SeA650也不至于出什么大差错了……”

  他一边掏钥匙开门一边说道。

  “呃……出差报告我还没开始整理。”

  刘永全深吸一口气,打起精神跟着常浩南走了进去:

  “是另外一件事,我觉得比较要紧,所以提前跟您说一下。”

  正在输入密码的常浩南当即就来了兴趣:

  “细说。”

  对于刘永全的判断能力,他还是能信得过的。

  “这次我们带着SeA650的等比例模型去参加欧洲公务航空展的时候,遇到了一群……一个罗尔斯·罗伊斯那边来的工程师。”

  “虽然那人没明说来意,只是装作一般参会的客户向我们咨询了一些有关发动机性能的问题,但是我判断,对方可能是对我们的一些技术感兴趣……”

  实际上,这属于纯粹的歪打正着。

  埃立诺教授本人对于SeA650的“兴趣”,是单纯出于一名科研人员的好奇心。

  至于打算找华夏合作,那是后来才有的想法了,而且和埃立诺完全无关……

  “我们的技术……”

  常浩南只是经过短暂的思考便得出了结论:

  “以罗尔斯·罗伊斯的水平,恐怕看不太上SeA650的总体设计……”

  “那就只剩下永磁容错发电系统,还有气膜冷却技术了?”

  “没错。”

  刘永全疲惫的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

  “那个人在这两个部分停留的事件尤其长,而且旁敲侧击了不少问题。”

  “而且我觉得,他们应该非常着急,恐怕很快就会和我们取得联系。”

  “不会是故意表现出来的吧?”

  常浩南有点起疑。

  主要是他寻思了一圈,实在不记着罗罗这会到底能有哪个项目遇到了麻烦——

  EJ200有暗病他是知道的,但那是最早期结构设计的锅。

  其余型号在前世似乎都按部就班地完成了。

  “不会。”

  刘永全的态度非常肯定:

  “他们在现场表现的其实很正常,但问的问题全都是正常民用航发会陆续公开出去的一些基础设计信息。”

  “这些东西如果不着急的话,只要持续关注斯奈克玛和达索那边的宣传就行了,完全没必要专门跑到瑞士去一趟……”

  此番解释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常浩南一只手拖着下巴,另一只手在桌面上轻轻敲打着:

  “要真是这样,那英国人大概率很快就会通过西罗公司来对我们进行试探。”

  “不过,永全同志”

  他稍作停顿,看向对面的刘永全,同时换上了颇为正式的语气:

  “无论最后是以什么形式什么名义,如果合作达成,那么考虑到西罗公司那边的实际情况,大概率都得交给镐发集团来实际负责,这一点……伱要有心理准备。”

  “嗐……常总,这点大局观我还是有的。”

  刘永全倒是表现得相当无所谓:

  “咱们集团下属的各个单位那是一根绳……咳咳——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论交给谁,都是整体受益。”

  “再说了,就算项目交给镐发集团主导,熟悉这两项技术的人也都在我们那嘛……”

  对于这个表态,常浩南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路走宽了属于是。

  当然,表面上只是点了点头:

  “你回去之后,确实得挑一些参与过SeA650项目的好苗子出来,派到镐飞去一段时间,甚至可能会有一到两个直接留在那边。”

  “不过,也不是光让你们做贡献……罗罗的家底厚得很,手里在研项目一大把,不管涡扇还是涡桨,全都是各自分类里面最先进的型号,所以跟他们合作,对于咱们来说也是个学习交流的机会……”

第1024章 耐高温钛铝合金

  事实很快验证了常浩南的猜想。

  仅仅三天过后,镐发集团副总经理任炳达便亲自赴京,向集团领导层进行了一番汇报。

  表示西罗公司正式发函,询问能否代为加工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组件上的复杂结构气膜孔。

  并且还带来了询问函的原件,还有和英方代表乔治·布林,以及亚当·惠特尔的会谈纪要。

  趁着朱霖育和林左明询问情况的功夫,他概率性地从头到尾翻了一遍。

  其中并没有特别值得关注的信息。

  倒也不算意外。

  会议纪要这东西,是双方各自保存一份的。

  华夏这边当然无所谓,但英国方面未必愿意把一些重要内容呈现在纸面上。

  在另外两人问过几个非技术问题之后,常浩南总算得着机会,开口问道:

  “任经理,对方有没有提到过,这种航空发动机涡轮组件的一些具体技术特征?”

  说话间还稍微调整了一下自己座椅的位置,避免让场面过于接近三堂会审。

  “会谈过程当中没有。”

  任炳达几乎没有任何迟疑地摇了摇头:

  “但是在谈话结束后,惠特尔和我提起过,说不用担心对涡轮结构不熟悉,因为和一种我们正在生产的型号很接近……”

  这个有点谜语的描述,让对面三个人面面相觑。

  要说镐发集团正在生产的、还跟罗尔斯·罗伊斯有关系的型号,那首先想到的当然是涡扇9。

  但是英国人在航发层面早就放弃了整个斯贝系列,不可能再整出個需要和华夏合作的新产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