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管事滩海域恰好处在潜艇的预计航路上。
根据以往的演习经验,即便苍龙号拥有非常低的水下噪音,但如果面对拉开反潜阵型的全燃动力水面舰艇以及反潜直升机,仍然有很大可能会被发现。
尤其对方三艘舰艇都处在极低速度的巡航状态下,仅靠被动声呐未必能提前感知到目标存在,很可能被打个措手不及。
“舰队转向,朝240方向前进。”
大江很快下达了新的指令。
“阁下。”山田的声音突然从舰内通讯系统中插入,“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离开原定的警戒区域。”
实际他更加担心的是,240方向几乎对准了礼乐滩附近,这可不是随便打打擦边球的事情。
“华夏人的意思非常明确,他们只会拦截进入自身宣称势力范围内的船只。”大江解释道,“所以我只需要摆出一个的姿态,就能吸引对方三艘舰艇南下,并不会真的离开任务范围太远,一旦确认目标舰艇转向,我们就会回到原位。”
通讯系统中沉默了几秒。
“明白了。”山田最终回答。
大江转向雷达官:“继续进行对空监视,有任何变化立即报告。”
“是,指挥官。”
午夜时分,日向号开始转向西北方向航行,高波号和五月雨号也已经按照命令拉开了距离,形成一个松散的三角阵型。
大江站在舰桥中央,感觉心脏跳得比平时快了几分。
然而,局势似乎总是朝着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
“指挥官!”几乎在舰队完成转向的同时,雷达官突然提高了声音,“330方向,发现不明雷达回波,距离270千米,高度……大约8000。”
大江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雷达屏幕前:
“具体特征?”
雷达官紧盯着屏幕,“探测距离接近FCS-3的极限,无法获取更多信息。”
终究不是区域防空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力不从心。
“只有一架?”
“确认,单一目标。”
大江摩挲着下巴思考。
他觉得任何脑子正常的人都不可能派出单独一架轰炸机飞到这种地方。
因此,极大概率是华夏的某种电子战飞机。
虽然麻烦,但构不成实质威胁。
“保持监视,将情报转发给华盛顿号,编队继续执行原定任务。”他决定道,“另外,降低FCS3雷达的发射功率,避免被采集到太多有效信息……”
……
应该说,大江的分析很有道理。
只是结果错了而已——
与此同时,在270公里外的夜空中。
一架编号为20516的轰6S轰炸机正平稳地巡航在8500米高空,机舱内,四名机组人员各司其职,气氛却比往日的训练中紧张很多。
就在日向号发现目标的同时,机长周开立中校面前的RWR显示器就已经给出了反应。
危险等级三级,也就是有敌意,但无威胁。
几秒钟后,自卫系统操作员陈明汇报了更详细的情况,“C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方位150,信号特征匹配……推测是FCS3雷达。”
机长立刻绷紧了身体:“距离?“
“信号只扫过了很短的时间,解算不出来,但肯定处于他们雷达的探测边缘。”陈明快速分析着显示屏上的数据。
周开立与副机长潘志坚交换了一个眼神。
他们的任务是前往预定空域发射无侦8侦察机,但整个方案的灵活性非常高。
现在既然有可能被发现,完全可以修改计划。
反正无侦8的航程大到离谱,也不差这几十公里距离。
“准备提前释放。”
身后的武器控制官崔振山早就在等着这句话,立即在武器选择面板上选中了唯一的选项:“正在修改侦察路线……需要大概一分钟。”
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飞舞,机舱内只剩下设备运转的嗡鸣和急促的呼吸声。
周开立盯着前方的夜空,脑海中快速计算着各种可能性。
实际局面还远远没紧张到可能走火的地步,但既然是实战测试,那就必须考虑周全。
“路线设定完成。”崔振山报告。
周开立深吸一口气:“准备发射程序。”
“电源启动,自检程序运行中……”崔振山盯着武器状态屏,“助推器准备就绪,冲压发动机待命。”
潘志坚调整了飞机姿态:“保持平飞,速度650,高度稳定。”
“自检完成,所有系统正常。”崔振山抬起头。
几乎是紧接着,旁边的副机长潘志坚确认:“满足投放条件,可以发射。”
崔振山看了一眼舱外漆黑的夜空,果断按下了武器释放按钮。
随着轻微的机械释放声,重达数吨的无侦8侦察机脱离挂架,在重力作用下下坠了约半秒。
随后助推火箭点火,刺目的火焰瞬间照亮了轰6S的机腹。
“助推正常!”陈明紧盯着监视屏幕。
无侦8如同一支离弦之箭,在火箭助推下迅速加速。几秒钟后,当速度达到马赫数1.5时,两台亚燃冲压发动机顺利启动,在夜空中划出一道炫目的轨迹。
“冲压发动机点火成功!”崔振山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兴奋,“爬升率正常,正在向预定高度加速。”
机组四人通过监视器看着蓝紫色的尾焰越飞越高,越飞越快,最终变成夜空中一个难以辨认的小点。
无侦8的最高速度可达马赫数4.8,升限超过40000米,现有的任何舰载防空系统都难以拦截。
“任务计算机已接管控制。”崔振山报告,“预计40秒后进入侦察轨道。”
周开立终于松了一口气,调整了通讯频率:“这里是游隼06,‘黑箭’已发射,正在按修改后的路线执行任务。”
无线电那头很快传来确认的回复。
他迅速关掉麦克风,重新检查航向。
属于20516号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的部分,就要靠那个黑色的大家伙自己来应对了。
第1523章 穿透舰队防空
在无侦8顺利发射的稍早之前。
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作战情报中心。
斯科特·斯威夫特海军中将眉头紧锁,用电子画笔在面前的海图桌上标出了日向号所报告的可疑空情位置。
相比于“为什么要用语音汇报而不直接打开数据链”的疑惑,他现在更加关心这个奇怪目标的性质。
很快,通讯军官的声音再次传来:“警戒舰队的大江指挥官认为,目标应该是一架华夏海军的电子战飞机。”
但这个判断并没有让斯威夫特放心下来。
“电子战飞机……”他自言自语道,“在这个位置?”
身后一个声音突然开口:“如果是那些以图214……也就是华夏C909客机作为平台的型号,那倒是很正常。”
中将转过身,发现是劳斯曼上校不知何时已经结束了例行巡查,重新回到CIC。
后者则径直坐到旁边,继续分析道:“这些飞机的留空时间比较长,完全可以走国际空域来到我们附近,进行一轮查证监视和情报搜集之后返航……也很符合过去我们之间隔空较量的惯例。”
斯威夫特早在90年代末期就已经转入办公室工作,平日里基本只能通过报告了解这些情况,自然不如长期混迹一线的劳斯曼经验丰富。
当然,作为指挥官,他肯定不能直接承认这点,而是摆出一副征询意见的态势:
“你认为……这一类目标的威胁如何?”
“性能很不错,肯定比EP3E更强,否则上面也不会急着开发新型号。”
劳斯曼先是给出了个很高的评价,但随后又话锋一转:
“不过我们的距离足够远,考虑到航程问题,这架飞机应该没办法在附近停留太长时间,应该会象征性远远拍几张照片就返航……我们也只需要派两架F18做象征性伴飞就行,没必要把局面搞得太过紧张。”
斯威夫特点点头,心下稍安。
当然,跟大多数领导一样,出于权威起见,他不可能原样采用部下的建议。
肯定要额外补充一些细节,以显示出自己的作用。
“华夏的电子战能力进步很快,而且以C909作为平台的电子战飞机型号很多,如果是比较先进的电子干扰型或者综合电子侦察型,那么仍然有可能对F18战斗机乃至整个舰队造成软杀伤威胁。”
斯威夫特做思索状:
“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得额外加派一架EA-18G。”
航空母舰的舰长实际并不负责指挥航空中队,劳斯曼也不准备在这种小事上反驳对方。
于是,随着命令下达,华盛顿号的飞行甲板顿时忙碌起来。
黄衫地勤人员像工蜂一样穿梭在机群间,将两架F-18E“超级大黄蜂“和一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从机库调运至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的操作员已经就位,检查着每个环节。
“蒸汽压力525psi,一号弹射器准备就绪。”
“二号弹射器准备就绪……”
“……”
劳斯曼通过夜视摄像头看着甲板上的忙碌景象。
第一架F-18E已经被牵引至弹射器位置,飞行员正在进行最后的起飞检查,EA-18G则停在旁边的位置,正在展开折叠机构,机翼下挂载的电子战吊舱在灯光照耀下泛着凛冽的闪光。
“联系日向号,要求更新目标位置。”斯威夫特中将的声音再次响起,“我们需要更准确的航向和速度数据。”
然而,面对这个要求,日向号上的大江道山却陷入了犹豫。
日向号上的FCS-3是刚刚更新过T/R元件和后端软件的最新子型号,他实在不希望就这么被一架华夏的“电子战飞机”轻易捕获到信号特征。
况且他刚刚才下令减小发射功率,这才几分钟功夫就反悔,实在是有点朝令夕改的意思。
多方考虑之下,他转向雷达部门负责人:
“照刚才侦测到的目标航迹点,推测后续航迹,每五分钟向华盛顿号汇报一次……”
雷达长觉得这么干有点不妥,但慑于官阶威胁还是低头开始进行解算工作。
然而,还没等他这边算出结果,来自华盛顿号的无线电通讯就再次响起——
是已经回过味来的斯威夫特中将:“结束信息静默,启动数据链,共享空情信息!”
在同盟指挥体系下,他身为美国海军指挥官并不需要客气什么。
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让大江道山再也没了搞小心思糊弄的余地,只好依言照做,同时下令恢复FCS-3的最大功率。
然而,重新获得的探测结果却令人困惑——
目标信号仍然保持着大约700km/h的速度,但却已经转头朝北,往大陆方向飞去,此时已经重新到了雷达信号的探测边缘。
显然,就在雷达降低功率的这段时间里,对方完成了一次180°转弯。
并且相当紧凑。
否则一架客机不太可能在这么短时间里完成掉头返航的操作。
“华夏人这是在干什么……”
大江道山有些傻眼。
他还不至于自大到以为对方会被自己这区区三艘前出警戒的舰艇给吓回去。
但一时间又找不到别的解释。
“指挥官阁下。”雷达长的声音突然响起,“雷达好像遭到了注入式干扰,后台数据出现了一连串断断续续的杂波信号。”
面对一架电子战飞机,这种情况似乎再正常不过。
只是对方的距离已经超过270公里,难道华夏人的电子干扰水平已经强到了这种程度?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