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泡泡的猫
“今夜让你睡得好。”
考试结束后是阅卷,放榜要到10天以后。
具体的放榜时间,要看考生数量。
今年的州解试人数很多,八百多个考生,三千多份卷子,阅卷很费时间。
而且,州解试通过的考生就是举人,可以做官,所以阅卷更加严格。
试卷收起来后,先糊名,就是把名字封起来,只留下考生号码。
然后由专门的人抄卷子,抄写卷子用朱笔,抄写后的卷子就是所谓的:朱卷。
这样是为了防止从笔迹判断出考生姓名。
原始的答卷则封存,如果后期对卷子有异议,可以比对。
至于评定试卷的流程,也很严格。
所有评卷人员都由外地挑选,几十名阅卷人先初筛,把字迹不工整、答题不规范、明显不合格的淘汰。
70%的考生在这一个阶段就被淘汰,剩下爱30%的考生进入第二轮阅卷。
也就是说,有资格用红笔抄录的卷子,不足30%.
第二轮阅卷由外地的州学教授,或者有名的文官审阅。
这个过程,又有70%被淘汰。
最后一轮评定,就是第三轮评定,由朝廷委派主考官负责。
送到主考官面前时,只有50个考生的卷子。
800多人参加考试,最后送到主考官面前的卷子只有50人,而最后考上举人只有10个。
这次最后的主考官是国子监博士,名叫胡瑗。
时间过得很快。
半个月时间过去,最后评定为优的50个考卷送到国子监博士胡瑗面前。
副考官是大名府的州学教授,名叫宋城。
胡瑗坐在房间里,衙役泡了一壶茶,倒了两杯。
拿起卷子,胡瑗开始辛苦的阅卷。
考卷一份一份看,胡瑗偶尔皱眉、偶尔微微颔首。
副考官宋城在旁边听令。
突然,胡瑗拿起一份卷子,脸色诧异。
宋城看向卷子,问道:
“胡大人,是不是那份卷子?”
胡瑗反问道:“你觉得这份卷子如何?”
宋城沉声道:“此人对于儒学经典、天人之理研究极深,我不如也!”
没错,这份卷子就是武松的。
副考官宋城阅卷的时候,就被武松的见解震惊了。
胡瑗最后阅卷的时候,再次被震惊。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人欲,其间甚微。知其为天理,便知其为人欲。”
胡瑗忍不住诵读起来。
读完之后,胡瑗意犹未尽,说道:“此子如此大才,其他文章也必定好。”
不顾阅卷的顺序,胡瑗开始从200份卷子里挑选。
最后拿出四张答卷,并排放在一起。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
一句句经典的话语出现在答卷上,胡瑗如饮美酒,眉飞色舞。
国子监是北宋最高学府,作为国子监博士,胡瑗学识渊博,对于知识如饥似渴。
当然,身为国子监博士,一般的考卷入不了他的法眼。
而武松的答卷,用的是朱熹的理学,刚好打动胡瑗。
四张卷子看完,胡瑗拿起朱笔,狠狠写下:解元!
州解试的第一名就是解元。
其他人的试卷还没有看完,武松已经被定为第一名。
看着胡瑗写下“解元”二字,宋城深深叹息道:
“胡大人,你真要定此人为解元吗?”
胡瑗放下朱笔,反问道:“不定他为解元,难道还有更好的?”
第11章 解试发榜,武松第一!
宋城摇头道:“没有了,这个考生,就是全场最佳!”
“我当时看到他的文章,好似拨云见日、醍醐灌顶。”
“说实话,我读书40多年,从未见过如此文章,此子必成大器!”
“我说句托大的话,此人宰相之才,甚至...甚至可能比肩孔孟!”
作为读书人,孔夫子、孟夫子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把武松和孔子、孟子相提并论,这是最大的崇拜!
胡瑗点头道:“既然你知道此子文章经义如此渊博,我定他为解元,有何问题?”
“哎,胡大人忘了,这次州解试,转运使何大人的公子也参加了?”
“我当然知道,路过府衙时,何大人请我喝酒。”
“那...”
胡瑗冷冷一笑道:“若是相当,我自然可以做个人情,让何运贞成为解元。”
“但是遇到此人,算他何家不走远,何运贞只能第二。”
“如果转运使不服,我把答卷给他看便是,他也是个读书人。”
宋城用力点头道:
“既然胡大人早有打算,下官就不多言了。”
把武松的四张答卷放在旁边,胡瑗继续看其他考生的卷子。
但是吧,看过了武松的文章后,再看其他人,简直索然无味。
最后选了九个考生,分别排名,州解试十个举人全部选定。
副考官宋城把卷子拆开,对照名字,全部写好,然后送给恩州府知州王怀。
州解试考试阅卷全过程由外地考官评定,但最后的名单审核与发榜,由恩州府知州负责。
所以,胡瑗把名单送给知州王怀。
到了州府衙门,王怀拿着名单,看着第一名武松、第二名何运贞,脸色顿时变了。
“宋大人,是不是搞错了?”
“王知州,我也知道转运使的公子参加了州解试,但这个武松太过优秀了,我和胡大人商议过,第一名解元就是武松。”
王怀愕然无语...
“太过优秀?这武松能有多优秀?能比转运使更优秀?”
官场之上,官大一级压死人,县官不如现管。
转运使何正复比他们官大几个级别,又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冒着得罪这样的人,也要让武松成为第一,这他娘的到底多优秀?
王怀想不明白!
“王知州也是进士出身,你可以看看武松的答卷。”
宋城知道王怀会反对,所以特意把武松的卷子带来了。
四份卷子放在桌上,王怀拿起来展开。
“存天理、灭人欲...”
看完第一张考卷,王怀不说话了。
又看完其他三张考卷,王怀叹息道:
“时运不济、时运不济啊...居然碰到这样的大才子!”
王怀服了,彻底服了。
何运贞确实不错,但武松的答卷太过优秀,和武松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北宋文人治国,身居高位的,几乎都是进士、举人出身。
所以,王怀相信,就算转运使亲自到场,也没话说。
“那个武松在清河县的时候,写过一首《临江仙》,也是佳作啊。”
宋城感慨,知州王怀收了名单,说道:“我知道了,武松第一名,实至名归。”
宋城起身行礼作揖:
“下官告辞了。”
宋城离开,王怀命令衙役,把名字抄录好,张贴在府衙门口。
州学旁边是青楼所在。
在北宋,文人士子逛青楼很普遍,甚至被看做风雅之事。
比如柳永常年混迹青楼,皇帝给苏轼送歌姬。
考完试后,何运贞带着一帮士子沉醉青楼、瓢到失联。
何运贞左拥右抱,吴英杰躺在一个妓女怀里,享受着温软胸怀。
在清河县的时候,家里管着,不许吴英杰逛青楼。
到了这里,跟着林震,他认识了何运贞。
青楼所有消费由何公子买单,吴英杰大肆消费,腰子都搞虚了。
“何公子,阅卷已经半个多月了,到底何时发榜?”
林震喝着酒,心情烦躁。
吴英杰哈哈笑道:“林兄急什么?反正解元不是你。”
林震瞪了吴英杰一眼,心中不悦。
自从认识何运贞,吴英杰甘愿给何运贞当走狗,不把他放眼里。
何运贞哈哈笑道:“不急,到了时日自然放榜。”
吴英杰马上拍马屁:“何公子必定是解元第一,当然不急。”
众人哈哈大笑,一起奉承。
就在这时,一个婢女跑进来,高喊道:
“放榜了,放榜了...”
众人听说放榜,激动地丢下酒杯和妓女,吴英杰也用力爬起来。
“第二名是谁?”
林震没有问第一名是谁?
上一篇:乱世荒年:我每日一卦粮肉满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