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泡泡的猫
武松又写了一封信,拿出十两金子递给奴仆做路费,吩咐他快回去。
手里握着金子,奴仆感激不尽,匆匆回孟州城去了。
何运贞不知道前因后果,问怎么回事?
武松把事情原委告知,何运贞说道:
“这施恩老弟居然不信哥哥的话,着实不该。”
“不过,孟州城属于京西北路,那转运使与我父亲是同榜进士。”
“哥哥若想为施恩贤弟出头,我与父亲说说,参那张都监一本。”
转运使负责一路监察,相当于省纪委书记。
孟州城归京西北路管辖,找京西北路的省纪委书记查张都监,轻而易举!
这就是科举做官的好处。
不用遇到点事情就打打杀杀,可以借助朝廷的手段。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你很能打吗?能打有个屁用,出来混,要有关系!
武松现在是状元,榜眼、探花都是他的小弟。
还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能调动的官场资源很多。
所以,武松才选择走科举,而非混梁山、当草寇!
武松笑了笑,说道:
“待过些时日,我衣锦还乡,须路过孟州。”
“到那时,若是需要,我再与你说。”
何运贞满口答应。
施恩的事情,再次证明武松能预知未来。
几个月前的事情,武松就猜到了,神了!
东西收拾完毕,何运贞指挥伙计搬东西。
宅子的位置很好,也很大,何运贞的老爹花了不少银子。
武松前途无量,花这个钱值得。
新家里面的家具一应俱全,也是何运贞一手置办的。
家里还有十几个奴仆婢女,虽不甚多,也够用了。
武松坐在厅堂上,感觉终于在汴京落脚了。
小厮走上来禀报,说刚才有人送信到客店、何家,让武松、何运贞明日到吏部授官。
殿试发榜后,按照惯例,所有进士到吏部授官、发放官服、印信、文书,然后各自赴任。
何运贞笑嘻嘻问道:
“哥哥,小弟给你买几个娘子如何?”
“无需,我清河县老家还有三房小妾,用不着。”
“哥哥龙精虎猛,三房小妾哪里够用。”
“你这猢狲,竟敢讽刺我。”
“那小弟先回去,明日同往吏部。”
何运贞起身离开,武松就在宅子里住下。
大宋和辽国的球赛踢得太精彩,街头巷尾都在说状元郎暴揍辽国球头,最后一场极限反转,赢得比赛的事迹。
原本炙手可热的武松,又加了一把火。
京师街头巷尾、男女老少、权贵平民,无人不知武松之名。
最开心的当属传道书舍的掌柜李庸。
武松名气当红,《三国演义》只要刊印出来,立即被抢购一空。
一部《三国演义》的价格已经炒到了200两银子。
何运贞来到宅子等候。
知道武松不喜欢马车,何运贞也改为骑马。
换上御赐的袍服、玉带,武松骑马出门。
到了吏部,欧阳雄正在和其他进士高谈阔论,说自己如何支持新法。
何运贞见了,心里很不爽,想捡一坨马粪堵住欧阳雄的嘴。
见到武松,欧阳雄喜滋滋跑过来,对着武松行礼:
“哥哥来了,恭喜哥哥御赐集英殿修撰,这等清贵的官职,好不惹人羡慕。”
“谁是你哥哥,不要乱叫!”
何运贞不爽,他和武松是结拜兄弟,欧阳雄这一声哥哥,叫得他难受。
“何公子,我叫哥哥,与你何干!”
欧阳雄鄙夷,何运贞更生气了,怒道:
“我与哥哥是结拜兄弟,你算甚么鸟人!”
同榜进士都在,武松不想被人听见。
“好了,别吵了。”
“欧阳老弟,你以后不要一口个‘哥哥’,让人说你结党营私。”
欧阳雄腆着脸说道:“君子有党、小人无党,我真心佩服哥哥,不惧他人言语。”
何运贞好想一巴掌扇过去。
其他进士见到武松,也走过来行礼招呼。
所有人都知道武松昨日御赐集英殿修撰,这是极其清贵的官职。
北宋时期,官员的职务分为三个:
官职、差遣、贴职。
官职指的是一个人的官位职务,比如礼部尚书、户部侍郎、大理少卿。
差遣指的是一个人的任职,就是说这个人实际上在干嘛。
这是宋朝非常特殊的地方,比如一个官职为大理寺少卿的人,他根本不在大理寺上班,他在外地当知州。
就像何运贞的父亲何正复,他是河东路转运使,但他的官职是工部侍郎。
最后是贴职。
贴职就是头衔,比如大学士、学士、直待制、修撰等头衔。
这个头衔没有实际用处,但是代表了皇帝对官员的恩宠和文学、学术地位的认可。
要想做高级官员,必须有贴职。
贴职,就是一个人成为高官的身份证。
这批进士300人...299人,李杰是三皇子赵楷冒充,已经去掉了名字。
299人,只有武松得到了贴职—集英殿修撰。
虽然只有正六品,但是身份瞬间不同了。
好比这些人刚刚踏入筑基期,而武松已经有了成为大罗金仙的资格。
放眼望去,都是渣渣!所有人都是!
“恭喜武兄成为集英殿修撰,日后必定平步青云。”
林震笑呵呵恭喜,何运贞阴阳怪气地问道:“噫?林兄怎么不跟王公子一起?”
林震呵呵笑了笑,说道:
“我一直跟着何公子的...”
“休要这等说,承受不起。”
林震讨了个没趣,讪讪退下。
吏部官员出来,所有人各自站好。
武松走到最前面,何运贞、欧阳雄站在武松身后。
他们是一甲进士,和其他人不一样。
第97章 吏部选官,名伎崔念月
北宋的吏部职权被严重削弱,只负责低阶文官的遴选、任命。
而考中进士的大部分人,大部分赐官七八品,做知县、通判,都是芝麻小官儿,所以就由吏部侍郎左选负责,赐封也在吏部进行。
吏部主事的目光首先落在武松身上,脸上立即露出讨好的微笑:
“状元郎有礼了。”
“大人有礼。”
武松微笑回应,算是给个面子。
随后,吏部主事开始宣布赐封。
何运贞赐封正七品大理寺评事,差遣待定;
欧阳雄同样赐封正七品大理寺评事,外放陕西路庆州通判。
听到这个职务,欧阳雄脸都黑了。
庆州干旱荒凉,他一个江西人跑到西北,十分不适应。
但是没办法,差遣定了就是定了。
之后是其他人外放差遣,没有关系的丢到哪里算哪里,有关系的到好地方,甚至在汴京做文官。
比如王禄,他居然谋到了开封府仓曹参军。
开封府相当于北京市,在开封府做事,不用离家。
仓曹参军负责仓储粮税、漕运收支,是个肥差。
这肯定和他的父亲脱不了关系。
所有进士赐官完毕,唯独剩下武松。
所有人看向武松。
吏部主事笑盈盈看着武松,说道:
“按理说,状元郎赐封将作丞,但圣上昨日已经御赐正六品集英殿修撰,吏部未接到旨意,不敢冒然赐官。”
“想必,圣上另有差遣,状元郎静候佳音。”
武松笑了笑,说道:“谢大人告知。”
这个静候佳音,听得其他人心驰神往、羡慕不已。
赐官完毕,众人散去。
武松、何运贞刚出吏部,欧阳雄从身后追上来。
“哥哥,说好请你喝花酒的,择日不如撞日,就今日往崔念月那里去,如何?”
“改日吧,我是有些事。”
《三国演义》卖了几天,武松想问问赚了多少钱。
“小弟方才外放庆州,再想见哥哥,不知是何年月了。”
上一篇:乱世荒年:我每日一卦粮肉满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