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锅小米李
杨荣一脸笑意:“找局座汇报工作吧?老板去宪兵司令部了,估计还有一会,先到我办公室坐坐?”
“也好。”
张义见他这么热情,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随口应下。
进了办公室,两人在沙发上坐下来,一边喝茶一边闲聊。
寒暄几句,杨荣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说道:
“听说张副处长这次出去,收获颇丰?”
‘这就看你问的是什么了?’
张义心里呵呵笑着,风轻云淡地说:
“不过是抓了一个间谍小组罢了。”
“张副处长谦虚了,我看了你发给局座的结案报告,写的很漂亮啊。”
“案子办的漂亮,多亏了特训班的同仁协助,尤其是于副主任,帮了我不少忙。”
“于乐醒,呵呵。”杨荣一脸怀疑地笑了笑,却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说道:
“特训班发给总部的情报我看了,想不到日本人通过书信竟然掌握了不少宝塔山的信息,现在这样的信息又可以为我们所用.”
顿了顿,他继续道:“对了,你还不知道吧,新的谍参科科长已经上任了,戴老板亲自任命,听说是胡长官的人。”
“你们以后打交道的机会多,正好可以先见见。”
说着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很快一个面相普通、穿着灰色西装的三十多岁男人走了进来,张义两人看见他,都没有起身的意思。
“处座,您叫我?”
男子一边说话,一边打量着张义。
他穿着笔挺的上校军服,皮鞋锃亮,整个人随意地靠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手里随意地夹着一根烟,一看就和杨荣地位不相上下。
杨荣放下茶杯,说:“给二位介绍一下吧,行动处张义副处长,新任谍参科杜成友科长。”
张义只是瞄了杜成友一眼,继续抽烟喝茶。
“长官好!”
杜成友连忙双腿一碰,敬了一礼,他一直在西北外勤,到了总部后,虽然看过张义的照片,但一时之间竟没有认出眼前的少校就是本人,盖因张义和档案上照片上的神态、气质完全不一样了。
“张副处长,久仰大名。”杜成友连忙上前几步,主动伸出手。
张义没有起身的意思,敷衍地握了握手,客套道:
“杜科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以后我们两个部门需要紧密配合才是,可不能像你的前任一样,尽搞些假情报糊弄我们。”
杜成友神情一凛,这无疑是在敲打他,他的前任曹树义什么下场他太清楚了。
“怎么会呢?我新人乍到,一定向张副处长多学习。”
杜成友谦卑笑着,心里却极不是滋味,心说总部的人就没有一个简单的啊,这以后的工作必须得上心了,还好他早有准备。
杨荣招呼他坐下,问:
“既然认识过了,我们就谈谈工作,杜科长?”
杜成友看着张义替杨荣的杯子里面加茶,杨荣给张义散烟,但并没有人要给他加一只杯子、散烟的意思,就像根本不在意他的存在,内心越发别扭,心说要是不拿出点真才实学,还真被人小觑了。
这么想着,杜成友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挺直腰杆,隐隐有些自豪地说:
“承蒙胡长官和戴先生信任,只希望能在情报处谍参科这个职位上有所作为,不要让他们失望才好。”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件,郑重道:
“这是我策划的一个行动,请二位长官过目。”
杨荣一脸意外,半信半疑地接过去,看了一会,神色重视起来。
过了很久,他才恋恋不舍地将文件递给张义:
“张副处长也看看。”
张义漫不经心地接过来,只扫了一眼,面上虽无波澜,心里却已经警惕起来。
这确实是一份策划好的行动,应该说是精心准备。
这是一份渗透潜伏计划。
中心思想是“从红党手中争取群众,从日本人手里争取汉奸”。
这份潜伏计划说是培训计划更准确一些。
上面写着,凡是打入红党周边的人必须是红党叛徒,因为要潜伏在宝塔山周边,这些谍报人员就必须熟悉红党,必须知道红党的一些术语,例如组织生活、党团生活等。
然后,必须是青年学生,因为红党不缺吃苦耐劳的劳动者,红党最缺乏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
第三,必须招收西北人,特别是宝塔山周围的人。
因为要潜入宝塔山,要是太远,再运作的隐秘,也有可能走漏消息,而没有西北口音,容易被人怀疑来宝塔山的目的,如果说一口西北话,面对的审查都要简单很多。
张义越看越心惊,这分明就是计划成立一个渗透潜伏特训班嘛?
他一目三行将培训内容记下,随手将文件放在旁边,淡淡道:
“计划不错。”
杜成友腰杆挺直,正等着表扬呢,见张义只给了一个不错的评价,不由撇嘴,心说你也太自以为是了吧?
不由将目光看向处长杨荣。
但还不待杨荣开口,就见张义一脸漠然道:
“计划不错,但是”
“但是这好像不是你谍参科该操心的事吧?
二处党政情报处下设红党科,全力对付红党,要是他们知道你的策划,会怎么想?这不是砸别人饭碗嘛?”
“谍参科的职责是肃清日本间谍和汉奸走狗,我希望杜成友能认真履行职责。当然了”
说到这里,张义看向杨荣:
“这毕竟是你们情报处的事,我就不参与了。”
杨荣原本也觉得计划不错,此刻听张义一说,再考虑到二处的态度,心气不由一泄,淡淡道:
“这件事情暂时搁浅,计划确实不错,可以提交给局座,不过你当前的任务还是勘察日本间谍和汉奸,不能本末倒置。”
杜成友脸色更加难堪了,不想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还没有燃起来就被浇灭了。
(昨天去看了解密,画面特效确实一流,将一个破译密码的天才塑造的非常不错,但谍战情节一言难尽……)
第279章 情报
杜成友悻悻离去。
杨荣也不管他,起身从办公室抽屉里面拿出一本写着“机密”的文件夹递给张义,正色道:
“言归正传,反资敌大破坏的目标都遴选出来了,看看吧。”
“这么快?”
张义略带诧异,接过文件夹翻了翻,只见情报处预定爆破的目标有38处,计划焚毁的目标达67处,包括原日租界和日本正金银行。
焚毁日租界和日本正金银行张义没有任何意见,甚至乐意至极,但计划焚毁的目标除了车站、码头等交通要道,还有很多居民区。
可以想见,一旦战时显现颓势,大撤退开始,从军队到政府,所有机关、部门的头头脑脑早就跑了,留在最后的只能是平民,他们也是最后接到消息的,到时候拖家带口、哭天抢地,往哪里逃?
张义皱眉道:“车站、码头等交通要道这些最好放在最后面,爆破前要做好疏散工作,不然”
杨荣不以为然道:“能走的早就走了,不能走了,也会去法租界,至于剩下的,也就爱莫能助了,只能看他们的造化了。”
这话说的如此冷漠,让张义心里一阵膈应,反驳道:
“法国人什么尿性杨处长还不知道?日本人真的兵临城下,法租界会立刻封锁和华界的通道,紧闭闸门,禁止任何人通行,淞沪会战期间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杨荣无所谓地耸耸肩:“张副处长,你还是心太软了,我们这么做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国家?为了大局,有时候不得不放弃一些小的得失,再说了,战争哪有不死人的?”
张义无语,说道:“还是再斟酌下吧,即便这些地方要全部炸毁焚毁,事先也要通知居民,做好疏散工作。”
“那就报上去看局座怎么说嘞。”杨荣无所谓道。
“好吧。”张义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时候,秘书走进办公室,说道:
“戴先生回来了,召见处座和张副处长。”
两人来到戴春风办公室,只见他疲惫地靠在沙发上,旁边还有三人。
一个是湖北站站长朱大智,一人是武汉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赵世瑞,还有一人是武汉区区长李果堪。
戴春风说:“警备司令部是名义上的负责人,但郭司令对这项任务不上心,没有发表任何看法,工作还是由我们军统来干。”
他看了一眼张义,问:“我听说临训班的一百名学生已经到了?”
不待张义回复,他继续道:
“我又调遣了十几名爆破专家过来,再对他们授授课,届时和司令部的工兵、宪兵共同组成爆破大队,由朱站长兼任大队长,张义任副大队长,负责具体工作,稽查处和警察局予以协助配合。”
这便是命令了。
众人连忙起身敬礼领命。
稽查处处长赵世瑞问:
“戴先生,计划大概什么时候执行?”
戴春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看战争的态势吧。”
赵世瑞皱眉道:“不是说参谋部制定了什么守武汉不战于武汉的计划吗?真就守不住?”
“你说的是郭汝、瑰提出的建议吧?”
杨荣道:“武汉会战是为了战略转移,但中日强弱的态势依旧,能为工厂争取内迁的时间已经不错了,怎么守?”
武汉三镇易攻难守,但HUB省的地形很有特色,平原地区少而山地丘陵多,基本是群山怀绕,还有一条长江横跨其中,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冲。
因此,武汉作战指挥部听取了参谋部少将参谋郭的建议。
即不执着于城防战,而是将国军主力分布于武汉外围山地,依托有利地形,层层布防,以武汉为中心,构建一条穿越豫鄂晥赣四省,正面防御达一千三百公里的巨大防线。
在这条战线上,国军将布置全部的海空军,一百二十个师,约一百一十万人。
这还是张义第一次听说郭参谋的名字,同样是一位潜伏在果党核心部门的地下党员,战略级特工。
张义知道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渗透在果党的各个要害部门,像一个个隐秘在巨大机器内的齿轮,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便会啮合、启动,共同运作某件事情。
“好吧。”赵世瑞悻悻叹了口气,脸色很不好看。
戴春风瞥了他一眼,看向杨荣,问:
“爆破计划做出来了吗?”
“计划已经制定好了。”杨荣点头,将文件夹递过去,又道:
“不过张副处长好像有不同意见。”
“嗯?”
屋内的几人都将目光落在张义身上,戴春风同样凝神望向他。
张义不想杨荣这个老毕登在这里给自己上眼色,面上毫无波澜,淡定道:
“我没有其他意见,只是建议在爆破的同时,做好疏散工作。”
“哦。”戴春风翻看着文件,不置可否。
9月,长江各要塞相继沦陷,江北日军在攻占信阳后,沿汉宜路直趋汉口后门。
江南日军经鄂赣边境,直趋粤汉路北段,对武昌后背虎视眈眈,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10月,武汉告急。
到处都是隆隆的炮火声和激烈的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