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而太子扶苏与一众工部墨家子弟,也是在广场边上为李牧大声喝彩。】
【直到半个时辰之后,李牧方才缓缓停下来。】
【而下马之后,李牧也是难以抑制兴奋地朝着太子扶苏与其他工部墨家子弟道:“殿下,这两样东西,当真是神器也!”】
【看着神情激动的李牧,太子扶苏也是温声笑道:“不着急,李将军,慢慢说。”】
【听到太子扶苏这么说,李牧也是微微闭眸,而后不过三五个呼吸便迅速冷静下来,同时也整理好自己的思路道:“殿下,有此两样东西,往后骑兵训练易矣!”】
“像基础骑术,以前需要训练一年到两年左右才能够掌握。”】
“而现在有了高鞍与马镫之后,臣估计只需要训练三个月到半年左右便能够掌握。”】
“同样,原来的进阶控马骑术,以前需要训练一年到两年左右才能够掌握。”】
“而现在有了高鞍与马镫之后,臣估计也只需要训练三个月到半年左右便能够掌握。”】
“再到之后的初步骑射,以前需要训练两年到三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掌握。”】
“而现在有了高鞍与马镫之后,臣估计只需要训练六个月到一年左右便能够掌握。”】
“再到精锐骑射与战术,以前需要训练三年到五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掌握。”】
“而现在有了高鞍与马镫之后,臣估计也只需要训练一年到两年左右便能够掌握。”】
“换句话说,现在将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训练成为一位掌握精锐骑射与战术的骑兵,前后仅仅只是需要三年到五年左右的时间!”】
“再换句话说,骑兵整体所需的训练时间,压缩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使得原本十年磨一剑的骑兵,现在三年即可成精锐!”】
“训练时间的大幅度缩短,同样使得骑兵各方面的成本减少。”】
“像原来训练一位骑兵所需要投入的成本,现在同样的成本可以训练三名到四名骑兵!”】
“再换句话说,原来可能只能够训练维系五万名骑兵的成本资源,现在可以训练维系十五万到二十万左右的骑兵,军事实力直接上涨三到四倍!”】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高鞍与马镫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骑兵的作战能力!”】
“就以微臣本人为例,有了高鞍与马镫的臣,大概可以打原来三到五个没有高鞍与马镫的臣!”】
“而这还只是最简单的单骑兵作战能力方面的提升,除此之外骑兵冲锋破阵的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
“并且可以执行更多更复杂的骑兵战术,比如说冲锋-回旋-再冲锋战术,又或者说集群冲锋战术等等。”】
“如果说原来的骑兵更多倾向于作为步兵的一种补充的话,那么现在有了高鞍与马镫之后,骑兵将真正作为战场上的决胜兵种,甚至是战场的主宰”】
【说到最后,李牧也掩盖不住话语里的激动。】
【因为高鞍与马镫的发明,对于骑兵而言真的太重要了,说是给骑兵带来了飞跃般的质变也丝毫不为过!】
【甚至李牧心中有一种预感,有了高鞍与马镫之后的骑兵,往后的战场将以这种骑兵为主导!】
【同时,李牧心中也是有些后悔,毕竟太子扶苏与工部墨家子弟的善假于物的能力,他也是早有耳闻的。】
【像什么耧车、曲辕犁、龙骨水车、脚踏式纺织机、大转轮筒车、水力纺织机等新式耕种、纺织、灌溉器具,都是由太子扶苏与墨家工部子弟发明、创造出来的。】
【并且,大秦军中的各种武器装备,也都是由墨家子弟发明、创造出来的。】
【然而他却一直没有想到主动找太子扶苏,或者墨家子弟帮忙解决一下打匈奴的三个难题,直到太子扶苏主动提出来之后,他才说出来。】
【要是他早点和太子扶苏或者墨家子弟说一下打匈奴的三个难题,那么说不定现在他都已经训练出一大批精锐骑兵了。】
【不过好在现在也算为时不晩,有了高鞍与马镫之后,现有骑兵的战斗力直接上涨一大截,成为堪比匈奴精锐骑兵的骑兵也并不成问题。】
【同时,后续他也可以依靠高鞍与马镫,迅速训练出一大批精锐骑兵。】
【届时,依仗秦国的庞大体量,搞不好他能够训练出比匈奴全族更多的骑兵。】
【一想到这里,李牧也是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匈奴人发现他们大秦的骑兵,比匈奴的骑兵数量更多,甚至也比匈奴骑兵更加精锐时,会是一副什么模样。】
【而后,李牧也是忍不住再一次感叹,这种完全不需要考虑除了打仗之外的其他任何问题。】
【又或者说,遇到打仗之外的其他任何问题,直接提出来之后,当即便会有大量的专业人士,为你群策群力地解决问题的感觉,实在是太舒心了。】
【今日他才体会到当秦国上将军的畅快!】
【不过随后,李牧便意识到一个问题,当即拱手严肃道:“殿下,高鞍与马镫作用巨大,臣请下令,将高鞍与马镫列为大秦机密,绝不可对外泄露。”】
“若有外泄,当以叛国罪处之!”】
【因为高鞍与马镫,不仅是大秦可以使用,匈奴人同样也是可以使用的。】
【若是让匈奴人发现并知晓高鞍与马镫这两件“骑兵神器”的作用的话,那么恐怕匈奴人很快也会同样装备上高鞍与马镫。】
【届时,匈奴骑兵的训练时间恐怕也会大大缩短,并且也会变得更加骁勇善战,对于大秦而言,绝非好事!】
【听到李牧的话语,太子扶苏微微一愣,而后稍稍思索半响,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高鞍与马镫是保密不了的。”】
【看着李牧不解的神色,太子扶苏解释道:“未来大秦骑兵必然要全部装备上高鞍与马镫的,而只要匈奴骑兵与大秦一交战。”】
“那么在交战的过程中,他们自然便会发现高鞍与马镫的存在与作用。”】
“过后,他们自然会想办法将高鞍与马镫给自己装备上。”】
“当然,大秦骑兵也可以不装备高鞍与马镫,这样倒也可以做到保密。”】
“但是,如果大秦骑兵不装备高鞍与马镫的话,那么发明高鞍与马镫的意义便失去了大半,这反而是因噎废食,不可取也。”】
“所以高鞍与马镫最多只能够在第一次与匈奴骑兵大规模交战之前,勉强做到保密。”】
“但是,一旦与匈奴骑兵大规模交战,那么除非能够做到彻底歼灭匈奴骑兵,不使其逃走任何一人。”】
“否则,在第一次大秦骑兵与匈奴骑兵大规模交战之后,高鞍与马镫的存在必然会被匈奴骑兵知晓。”】
【说到这里,太子扶苏笑了笑道:“高鞍与马镫的作用与意义的确很巨大,但是对于匈奴骑兵而言,却又不是那么巨大。”】
“举个例子,假如原来中原骑兵的入门难度下限是六十,战斗力上限是八十的话。”】
“那么原来匈奴骑兵的入门难度下限大概便是四十,而战斗力上限便是九十。”】
“那么在有了高鞍与马镫之后,不管是中原骑兵,还是匈奴骑兵的入门难度下限都统一降低到了三十,并且战斗力上限也统一拔高到了九十五左右。”】
“那么李将军觉得,在中原与匈奴双方都有高鞍与马镫的情况下,到底是对我们中原骑兵的帮助更大一些,还是对匈奴骑兵的帮助更大一些?”】
【听到这里,李牧也是陷入到沉思之中。】
【而太子扶苏则是接着道:“虽说高鞍与马镫的出现,可能使得匈奴骑兵的战斗力由原来的九十,进一步上涨到九士五左右。”】(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但是,这种战斗力上限的上涨放在一个国家层面而言,并不算什么。”】
“毕竟真要说的话,哪个国家没有这种精锐呢?”】
“像大秦的锐士,以及昔日楚国的申息、燕国的辽兵、齐国的技击、韩国的劲弩、赵国的边骑、魏国的武卒等等。”】
“若是论及顶尖战斗力的话,又有哪个会逊色于匈奴的顶尖骑兵呢!”】
“但是,这些顶尖精锐的训练与培养太过于困难了,所以也就导致了他们数量的稀少。”】
“而数量的稀少,也就意味着它们只能够作为锋头,而无法作为真正支撑国家的中坚力量!”】
“但是,高鞍与马镫的出现,却是使得精锐骑兵的培养与训练的时间大大缩短,难度大大降低,进而让骑兵有了真正成为支撑国家中坚力量的可能!”】
“而这种可能,是原来的大秦所没有的!”】
“在有了这种可能之后,即便日后大秦培养出来的骑兵在战斗力上限方面,可能不如匈奴的顶尖骑兵。”】
“但是大秦却可以依靠自身庞大的体量,培养出大量的骑兵,然后依靠数量直接堆死匈奴的顶尖骑兵!”】
“而且,大秦地大物博,所以有大量的铁矿,可以用来冶炼制作高鞍与马镫,但是北疆草原上的匈奴胡人既缺乏铁矿,又缺乏相关的冶炼技术。”】
“只要大秦不对北疆草原上的匈奴胡人交易买卖铁制品,那么匈奴胡人即便知道高鞍与马镫的存在,以及也明白它们的作用与意义。”】
“那也依然难以给它们麾下的匈奴骑兵,大规模普及装备高鞍与马镫。”】
“所以李将军不必担忧高鞍与马镫的泄露问(王得好)题,因为就算被泄露之后,结果也依然是有益于我大秦,多过有益于匈奴。”】
【听到这里,李牧也是彻底明白过来,当即拱手叹服道:“殿下所言甚是!”】.
【见此,太子扶苏也是温声道:“虽然日后无法保证高鞍与马镫的不被泄露,但是在与匈奴人的第一次大规模交战之前,做到保密还是勉强可以的。”】
【说到这里,太子扶苏也是环顾四周,看着所有参与发明制造,或者旁观了高鞍与马镫制造的工部墨家子弟,以及其他内侍。坚】
【而后,太子扶苏神色严肃下令道:“今日高鞍与马镫之事,任何人不得外泄!”】
“若有外泄者,查明皆以叛国罪抄家族诛!”】
【听到太子扶苏下令,顿时在场所有工部墨家子弟,以及其他内侍皆是齐齐拜俯在地道:“臣等遵旨!”】
【在下了禁口令之后,太子扶苏方才转身看向李牧笑道:“孤可以保证大秦骑兵在与匈奴人第一次大规模交战之前,高鞍与马镫被露出去。”】
“至于装备了高鞍与马镫的大秦骑兵,在第一次与匈奴人大规模交战时,能够发挥出多大的作用,那就要看李将军的本事了。”】
【听到这话,李牧当即露出一抹笑意道:“微臣,必不让陛下与殿下失望!”】
【随即,李牧便开始在心里琢磨着要如何快速训练一大批骑兵,以及到时候又要如何在第一次与匈奴人大规模交战时,借助高鞍与马镫给匈奴骑兵来一个狠的!】。
第572章战马的超高损耗率,给马蹄穿鞋子【求订阅,求全订】
【在接连解决了地形问题、骑兵培养问题之后,李牧也是接着说道:“与北疆匈奴胡人交战的最后一个问题,便是战马问题。”】
“以前骑兵,不仅善于骑射的士卒培养困难,战马的巨大损耗率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像战马在战场上的损耗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左右。”】
“然而这还是损耗率少的,在非战场情况下,战马的损耗率反而更高,一年的损耗率能够达到惊人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士右。”】
“两者综合起来,战马的年均损耗率甚至能够达到震惊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左右!”】
“换句话说,一万骑兵一年便需要补充七千匹到八千匹的战马!”】
“然而战马的培育,又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的事情。”】
“再加上中原的战马数量,相较于北疆草原的匈奴胡人来说又比较少。”】
“所以有时候便会出现一场大战打完,我们中原的骑兵将士没有死,依然还能够继续奋勇作战,但是他们的战马却无法得到及时补充的情况。”】
【说到这里,李牧也是忍不住再度长叹一口气。】
【有一个比较反直觉的战场现实,那就是战马的损耗率远比骑兵的损耗率更高!】
【同样的一场大战,可能打完之后,战马的损耗率能够达到骑兵损耗率的三倍到十倍!】
【换句话说,一场两万人的骑兵大战下来,如果骑兵大概折损一千人的话,那么战马便大概会折损三千到一万匹左右。】
【而一个两万人的骑兵军团,如果折损了三千匹战马的话,那也足以称得上是一个伤筋动骨的损失了。】
【而如果折损了一万匹战马的话,那么这支骑兵军团更是足以称得上损失惨重,甚至是濒临覆灭了。】
【由此可知,战马的损耗率到底有多高!】
【如果这个时候后方不能够及时补充相关的战马的话,那么可以说一、两场大战下来,便足以将一个骑兵军团给直接打废掉!】
【毕竟没了战马的骑兵军团,纵然骑兵将士还在,但是如果没有战马的话,又如何还能够称得上是骑兵呢?】
【这也是过往中原骑兵在与北疆匈奴胡人交战时,所面临的一个糟心问题。】
【那就630是北疆的匈奴胡人因为全族上下皆以游牧为生的原因,所以他们麾下饲养有百万之巨的牛、羊、马可供驱使。】
【故而在战马损耗这方面,北疆匈奴胡人的底蕴相对于中原来说要充实许多!】
【而底蕴充实,那么也就意味着它们耗的起!】
【而耗的起,也就意味着它们纵然可能在战术、战场上失利,但是它们也能够在战略上获胜!】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北疆的匈奴胡人骑兵屡屡前来挑衅,并且被李牧麾下的一万骑兵所击退、击败。】
【这是战术、战场上的失利!】
【但是,在李牧麾下一万骑兵频频获胜的同时,李牧麾下骑兵所骑的一万战马损耗也在疯狂增加。】
【可能在三、五场大战之后,李牧麾下的一万骑兵就会陷入到无马可用的状态。】
【毕竟对于战马而言,就算你在战场上获胜了,但是该折损的战马也依然还是要折损的,并不是说你打赢了,战马就可以不折损的!】
【在当前这个时代,战马就是上一、两次战场的消耗品!】
【这也是为什么说骑兵打仗,便是以金钱铺道的原因。】
【而当李牧麾下的骑兵因为战场损耗,从而导致无战马可用的时候。】
【北疆的匈奴胡人却依然还有大量的战马可以使用,依然还可以组成成建制的骑兵前来骚扰、袭击李牧。】
【但是,李牧麾下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战马,无法再组成成建制的骑兵去追击北疆的匈奴胡人,从而导致北疆的匈奴胡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这就叫做战略上获胜!】
【只有解决了战马的高损耗问题,那么中原骑兵才能够既获得战术上的胜利,又获得战略上的胜利,从而彻底压制北疆的匈奴胡人。】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红楼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