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要知道,一直以来,他对于自己指挥调度的能力还是挺自信的。】
【至少他觉得如果再给他一些时间成长的话,如老师王翦那般指挥调度数士万大军并不成问题。】
【甚至即便是真的指挥调度百万大军,小韩信觉得自己或许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但是,如果是上千万大军的话,那么即便自信如小韩信也没有能够指挥调度得了上千万大军的把握。】
【毕竟上千万大军呀,那是何等壮阔而不可思议的概念数字呀!】
【哪怕他的能力不足以指挥调度得了上千万的大军,但是如果能够稍微体验一下指挥调度上千万大军的感觉,那么他就真的是死而无憾了。】
【然而后续听到太子扶苏说秦国不可能会供养千万大军,甚至就连百万大军都不一定会供养。】
【在常态化下只会供养四十万到五十万大军的时候,小韩信眼中的亮光又渐渐暗淡下去。】
【毕竟与千万军队对比起来,区区四十万到五十万左右的大军,终究没什么意思,连个零头都比不上。】
【看着感觉有些失落的小韩信,太子扶苏笑道:“秦国之所以不供养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的军队,是因为当下总人口数量只有两千五百余万人。”】
“为了维系其他百业的正常方才,所以方才不得不大力削减军队的数量。”】
“换句话说,这是当下总人口数量只有两千五百余万人下的分配、选择。”】
“再换句话说,如果当下的总人口数量能够进一步增加的话,那么便会有更多的适龄青壮年。”】
“而如果有更多的适龄青壮年的话,那么自然便可以进一步扩充军队将士的数量。”】.
“像当下一个黔首百姓一年大概需要消耗两百斤粮食,如果将秦国一年征收到的六亿七千万余石赋税粮食,全部用来供养黔首百姓的话。”】
“那么六亿七千万余石赋税粮食,是可以供养得了两亿左右的黔首百姓的。”】
“两亿的人口数量,相较于现在两千五百余万的人口数量,相当于是增长了八倍。”】
“如果军队将士的人数也同比增长的话,那么现在常态下四十万到五十万左右的军(钱好好)队,便会变成三百二十万到四百万。”】
“同样,现在极端下短暂可增兵至百万的军队,也会进一步变成八百万!”】
“如此一来,在人口总数量变成两亿之后,秦国未来能够供养的军队将士数量即便达不到上千万之多,但是一般情况下,还是会有三、四百万人的。”】
“甚至在极端情况下,短暂供养八百万到上千万的军队将士数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秦国所征收到的赋税粮食,全部拿去供养黔首百姓,使之达到两亿人口数量的话。”】
“那么秦国就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用来供养军队了。”】
“所以,如果考虑到需要同时供养黔首百姓与军队的话,那么在当前亩产量与土地田亩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
“将六亿七千万余石赋税粮食一半用于民生,一半用于军事的话。”苦】
“未来大秦应当可以同时供养起一亿左右的黔首百姓,以及在常态下可以供养一、两百万的军队将士,极端情况下可以短暂供养四百万到五百万的军队将士。”】
“但是,只考虑军事与民生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各方面的支出。”】
“比如说,工程建设支出,墨家之技以及农家耕种之术的研究支出等等。”】
“所以综合来算的话,未来秦国在常态下备军百万,极端情况下增兵两百万到三百万,便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
“如此一来,军事支出只占年赋税粮食的七分之一,其他的民生、工程建设,还有各方面的研究支出,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保证。”】。
第557章超出大秦一众君臣所能想象的国力【求订阅,求全订】
【听完太子扶苏的讲述,小韩信的眼中又再重新亮起了光芒。】
【虽然未来不太可能指挥调度统帅千万大军,但是按照太子扶苏所说,等未来大秦的总人口数量上去之后。】
【在常态下的大军数量也会提高至百万人,甚至是两、三百万人。】
【所以未来他说不定还是有机会可以试一试指挥调度统帅上百万大军,甚至是数百万大军的。】
【看着眼中对于指挥调度统帅百万大军有着期待之色的小韩信,太子扶苏接着说道:“就像刚才所说那样,以秦国当前征收的赋税粮食总额来说。”】
“别说只是给天下所有黔首百姓每人发五斤粮食了,就算是给天下所有黔首百姓每人发五十斤粮食,甚至是五百斤粮食000。”】
“那也不过是两千万石,又或者是两亿石粮食的支出罢了。”】
“这相对于秦国过去一年征收到的六亿七千万余石的赋税粮食来说,不说是九牛一毛,但也算不上是特别大的支出。”】
“至少,秦国是能够负担得起这样的支出的。”】
“那么为什么秦国只是选择给全天下的黔首百姓每人发五斤粮食,而不是五十斤粮食,甚至是五百斤粮食呢?”】
【小韩信想了想,回答道:“因为更多的赋税粮食要用于其他军事、民生、工程方面?”】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在此之前,朝廷的一众文武百官也是开廷议讨论过到底要给天下所有黔首百姓发多少斤粮食,以示天下一统之德。”】
“比如说,有官员表示,既然朝廷能够承担的起这样的支出,那就大气一点,直接每个黔首百姓每人发五百斤粮食,如此一来,何愁天下不人人归心于秦!”】
“但也有官员反驳说,每个黔首百姓每人发五百斤粮食,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一整座雍安城都给发出去了!”】
“而天下黔首百姓除了可能归心于秦之外,还能给秦国带来其他肉眼可见的收益吗?”】
“所以与其免费发五百斤粮食给黔首百姓,还不如直接发五斤粮食意思一下就行了。”】【“这样的话,剩下的一大笔赋税粮食也可以继续用于其他方面。”】
“比如说,继续通过以工代役的方式,去雇佣黔首百姓修筑第二座类似雍安城这样的大城。”】
“又或者是雇佣黔首百姓去修筑一下长城,再或者是雇佣黔首百姓去修筑一下道路等。”】
“这些都是投入钱粮赋税,便能够实打实地带来肉眼可见的收益的。”】
“另外还有官员说,人心贪念是无穷的。”】
“如果一开始就给黔首百姓免费发五百斤粮食的话,那么以后是否还继续免费发粮食给黔首百姓?”】
“如果发的话,那么又要发多少?”】
“如果发超过五百斤的话,那么恐怕到时候即便是秦国也未必负担得起这么大的免费支出吧?”】
“如果发小于五百斤的话,那么有了第一次发五百斤粮食所提高的阈值在前,第二次发小于五百斤的粮食,黔首百姓还能够同样感激秦国吗?”】
“说不定黔首百姓不仅不会感激秦国,反而还会在心中埋怨秦国这次免费发的粮食怎么比上一次还少!”】
PS:没写完,正在补后续三千字,可以明天早上再看更新。。
第558章大一统之后的第一次大廷议,再现郡县与分封之辩【求订阅,求全订】
【华夏大一统元年(秦王政二十七年)正月十一,秦国所有官员皆是休沐结束,重新回到各自的岗位上。】
【而原来在咸阳城的一众文武百官,也是纷纷从咸阳城的各处官署,搬迁到新都雍安城里面的皇城官署。】
【在初步熟悉了雍安城中的皇城各司官署分布与设置之后,六军、六部、三府、三台、一院的相关官员,也是齐齐准备着开年的第一次大廷议事宜。】
【毕竟这涉及到秦国接下来数年,甚至往后整个秦国大方向的发展之事,所以必须慎重以待~。】
【正月十五,辰时一刻(早上七点),一众文武百官便或是从皇城右侧的官职府邸中,或是从上二十二坊中的各家卿贵府邸中,陆陆续续地来到-各司官署报到。】
【辰时三刻(早上七点半),六军、六部、三府、三台、一院的相关官员皆是全部到-齐。】
【然后一众文武百官,便在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各都督、各尚书、各府卿等部门长官的带领下,齐齐从皇城西面的定鼎门而出。】
【接着步行通过宫城与皇城之间的横街大道,最终来到宫城的南城门面前等候。】
【辰时四刻(早上七点四十五分),时间一到,驻守宫城南门的宫廷锐士也是缓缓打开宫城南面三座城门中的文华门。】
【随即,一众文武百官在各部门长官的带领,以及御史台的中央监察司御史的监督之下,有序地步入宫城。】
【接着不过片刻,一众文武百官便来到了宫城中央区域的法天宫的正殿前,又名大朝殿!】
【最后,一众文武百官鱼贯而入。】
【辰时五刻(早上八点),大朝殿内的内侍高声唱道:“太子殿下,到!”】
【随着内侍声响起,原本还隐隐有些私语声的文武百官也是瞬间安静。】
【而后,身着玄色袀玄朝服,头戴七寸素金青玉飞尾冠的太子扶苏,也是从大殿内的左侧通道,不急不缓登上九重白玉阶。】
【待到太子扶苏缓步走到九重白玉阶的正中央停驻身形,转身朝着下方一众文武百官俯瞰而去的时候。】
【下方一众文武百官也是齐齐从各自的座位上站起,俯身大拜道:“臣等,拜见太子殿下!”】
【太子扶苏微微颔首月/漪-尔j灵貳迩艺傘林捌,而后朝着上三重白玉阶右侧的王座走去并落座。】
【辰时六刻(早上八点十五分),大朝殿内的内侍再次高声唱道:“陛下,到!”】
【随着内侍的声音落下,同样身着玄色袀玄朝服,头戴九寸鎏金赤玉飞尾冠的始皇帝嬴政,也是龙行虎步地登上九重白玉阶。】
【待到始皇帝嬴政站在九重白玉阶最上方的正中央,转身拂袖扫视四方的时候。】
【太子扶苏也是率先起身朝着始皇帝嬴政大礼拜下道:“儿臣,拜见父皇!”】
【下方的其他一众文武百官,也是再度起身齐齐朝着始皇帝嬴政大礼拜下道:“臣等,拜见陛下!”】
【始皇帝嬴政眸光先是扫过站在七重白玉阶右侧躬身拜俯的太子扶苏,而后眸光又再扫过下方六军、六部、三府、三台、一院的一众文武百官。】
【最后,始皇政方才语气沉稳而威严道:“诸卿免礼!”】
【太子扶苏与其他一众文武百官也是齐齐拜谢道:“臣等奉诏!”】
【拜谢过后,太子扶苏也是坐回自己七重白玉阶右侧的王座上,而其他一众文武百官也是各自回位落座。】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始皇帝嬴政重铸了新的行政体系的原因,所以一众文武百官的位置排列也是与之前在咸阳的时候又有不同。】
【比如说,在大殿正前方的第一排,一共有五张桌案椅子。】
【其上坐着的,正是正一品三公中的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以及位比三公的武成侯王翦、通武侯
王贲。】
【而在第一排之后的一众文武百官,一共分成了二十列纵队。】
【其中最中心的十二列纵队,分别是左侧的六军都督府纵队,以及右侧的六部尚书纵队。】
【而在六军都督府另一边的三列纵队,则是三府卿纵队。】
【同样在六部尚书另一边的三列纵队,则是三台卿纵队。】
【而在最靠近左边的那一列纵队,则是百家学院纵队。】
【而在最靠近右边的那一列纵队,则是独立于六军、六部、三府卿、三台卿、百家学院之外的其他官员,自成一列纵队。】
【其中,六军都督府纵队、六部尚书纵队、三府卿纵队、三台卿纵队、百家学院纵队,为首位置坐着的是各军都督、各部尚书、各府卿、各台卿和院长。】
【不过,因为通武侯王贲位比三公的原因,所以王贲是坐在最前方位比三公的位置上,而不是坐在关中都督府那一列纵队的为首位置。】
【故而,关中都督府那一列纵队最前方的桌案椅子位置,是暂时空置的。】
【同样的道理,百家学院的院长一职目前是由太子扶苏兼任的,而太子扶苏则是坐在九重白玉阶的上三重王座之上。】
【所以百家学院那一列纵队最前方的桌案椅子位置,也是暂时空置着的。】
【至于在六军、六部、三府卿、三台卿、百家学院这十九列纵队之外的第二十列纵队,则是以雍安内史为首,并坐在纵队最前方的桌案椅子位置上。】
【而在各军都督、各部尚书、各府卿、各台卿等部门长官身后,则是同样按照各自官衔品级高低坐着下属各部诸司官员。】
【这便是如今一众文武百官的坐列排序。】
【端坐在九重白玉阶帝座之上的始皇帝嬴政,眸光威严地扫过殿下一众文武百官,而后沉声开口道:“六国既灭,天下归一。”】
“然朕所思者,非仅疆土之合,更在千秋之治。”】
“今日召诸卿共议,当定我大秦万世不易之法——何以安民?何以强国?何以使四海永服?”】
【随着始皇帝嬴政的话语落下,坐在刑部纵队最前方的刑部尚书李斯也是看了一眼前方的左右丞相几人,见其没有起身的意思之后。】
【李斯整了整衣冠,随即起身双手执笏,沉稳而坚定地说道:“陛下,我大秦自商君变法以来,于关中之地行郡县之制,官吏任免皆由中央,政令通达,上下如一。”】
“关中因而富庶强盛,吏治清明,民无二心。”】
“今既一统天下,正当将此良制推于四海,使六国旧地尽归王化,如臂使指,永固社稷!”】
【说到这里,李斯微微抬头仰望帝座之上的始皇帝,目光灼灼道:“郡县之制,非但可行,更已在我大秦行之有效。”】
“若天下皆依此制,则陛下之威,可直达郡县;陛下之政,可普惠万民。此乃长治久安之基也!”】
“是以,臣请陛下彻行郡县之制!”】
【李斯这话一出,坐在百家学院纵队中的弘文司司长淳于越也是坐不住了,当即手持玉笏,肃然起身高声道:“陛下!”】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为诸侯,枝叶相护,故国祚绵长。”】
“今陛下君临四海,而子弟为匹夫,倘有田常、六卿之乱,何以相救?”】
“臣请效古制,分封诸公子于燕、齐、楚旧地,以镇四方!”】
【听到淳于越反对郡县制,推行分封制的话语,坐在上三重白玉阶上的太子扶苏也是眼神微眯。】
【他兼任百家学院的院长,所以如果诸子百家学派的哪位大贤想要担任百家学院下属九司司长的话,那么自然也是要经过他的同意方才能够担任的。】
【而百家学院下属九司中的儒家弘文司司长,其实一开始太子扶苏是并不太愿意让淳于越担任的。】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红楼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