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423章

作者:顾止

  当然,面对这个弊端现在他们也已经想出解决办法了。

  那就是用科举来取代军功授爵制度,给底层的黔首百姓打造另外一条上升通道。

  从而避免数百万的老秦人继续拥护军功授爵制度,甚至是裹挟秦国对外无休止地发动战争。

  第三个弊端,那就是这天下间的土地,始终都是有限的。

  在军功授爵制度下,秦国迟早会对麾下的将士无有土地可赏。

  而面对这个弊端,现在他们也同样想出了解决办法。

  那就是一方面变军功授爵制度,另一方面尽量增加可耕种土地田亩,让秦国有更多的土地田亩可以用于赏赐等等。

  当然,除了军功授爵制度之外,对比【大秦秦太宗扶苏】光幕,秦皇嬴政还能够找到当下大秦的很多弊端。

  而这些弊端,他或是与一众大臣商讨出了解决办法,或是参考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找到了相关的解决办法。

  但是,【大秦长公子扶苏】光幕上的那个未来的“他”可没有天幕之助,不一定能够意识到,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的“他”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些有可能拖累秦国的弊端。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使得秦国走到江山社稷摇摇欲坠,甚至于是天下皆反的局面,似乎也说的过去?

  在秦皇嬴政按耐不住的思索中,【大秦长公子扶苏】光幕也是终于沿着很早之前第一次所播放的画面,继续播放下去。

  【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国扫平六国,终一统天下!】

  【咸阳宫中,秦王嬴政看着面前一众尽皆俯首的文武百官,以及将原六国疆域全部覆盖的秦国疆域地图,心中也是难得涌现出一股豪气与激动之色。】

  【十年,整整十年,他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终于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真正完成了秦国历代先君数百年以来的大愿!】

  【更是彻底结束了自昔日周王朝以来,战乱了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

  【自此,秦国与天下,皆在他的治下,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如此功绩、德行,足以超过昔日的上古三皇、五帝!】

  【想到这里,秦王嬴政也是对于自己的“秦王”名号而感到有些不满意。】

  【毕竟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前,他是秦王。】

  【但是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他如果还是秦王的话,那么这六国不就白扫平了,天下不就白统一了吗?】

  【所以秦王嬴政也是目光威严地扫视阶下群臣,声音沉浑而充满压迫感道:“秦国起于西陲而奋六世之余烈,寡人十年征伐而扫平六国,混一寰宇。”】

  “此乃亘古未有之功,虽三皇、五帝,亦不能及!”】

  “然今日仍旧称王,与昔日韩、赵等诸侯之君同号,何以显寡人之伟业?何以彰秦国之威势?”】

  【说到这里,秦王嬴政语气愈发霸道道:“若不更定尊号,则无以称成功,更加无以传后世!”】

  “是故,尔等当议新号,务使天下知寡人之伟业与秦国之威势!”】

  【话语落下,殿内群越+仪迩七熘揪伊散8臣齐齐应道:“臣等,遵陛下旨意!”】

  【之后,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一众三公九卿大臣,也是按照秦王嬴政的命令,研究起更定尊号的问题。】

  【数日之后,咸阳宫正殿,秦王嬴政端坐于御座之上。】

  【而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三公九卿重臣,则是肃立阶下。】

  【随即,李斯上前一步,手捧简册,恭敬奏道:“臣等奉陛下命,遍查典籍,考究上古圣王之名号,发现上古圣王名号之中,以天皇、地皇、泰皇为尊。”】

  “而在天皇、地皇、泰皇三号之中,又以泰皇者,最为尊贵。”】.

  “是故,臣等以为泰皇名号当配陛下之伟业,当为陛下新的尊号!”】

  【说罢,李斯双手呈上奏议,秦王嬴政接过细阅。】

  【阅览片刻之后,秦王嬴政缓缓抬头,目光扫视殿内群臣,似在权衡,又似在思量。】

  【最终,秦王嬴政声音低沉而威严道:“泰皇虽贵,然寡人之功业,岂止于此?”】

  “寡人扫六合、统天下,制衡四海,结束春秋战国数百年纷争,使黔首安生,使天下归一!”】

  “此等功业,纵使三皇、五帝复生,亦当自叹弗如!”】

  【说到这里,秦王嬴政缓缓起身,袖袍一甩,目光如炬,扫过群臣,群臣无不纷纷低头避让。】

  【随即,秦王嬴政声震殿宇道:“寡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既如此,当兼采皇帝之号,合而为一!”】

  “自今日起,寡人当称——皇帝!”】

  【话语落下,群臣皆为之一静,而后半响,李斯率先反应过来,高声赞颂道:“陛下圣明!皇帝之尊号,旷古绝今,正合如今天下一统之盛况!”】

  【随即,其余众臣也是纷纷称赞秦王嬴政所取的“皇帝”尊号。】

  【秦王嬴政见此微微颔首,目光深邃,继续说道:“寡人为始,后世大秦以数计之,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朕,即为——大秦始皇帝!”】

  【在秦王嬴政,不,应该说是在始皇帝嬴政话语落下之后,依然还是李斯第一个大礼参拜激动高呼道:“臣参见始皇帝陛下!”】

  “大秦万年!始皇帝陛下万年!万年!万万年!”】

  【余下殿内群臣也是纷纷反应过来,同样跟着大礼参拜而下,齐声高呼祝贺道:“臣等参见始皇帝陛下!”】

  “大秦万年!始皇帝陛下万年!万年!万万年!”】

  【殿内一众文武百官的恭贺之声,可谓是滚滚如雷,浩浩荡荡地传到大殿之外。】

  【所有听闻恭贺之声的宫廷锐士,亦是齐齐顿戈拍甲高呼道:“大秦万年!始皇帝陛下万年!万年!万万年!”】。

第518章觉得自己过往有些飘的秦皇嬴政,重铸朝廷权力中枢【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看着过去的自己更定尊号的模样,秦皇嬴政心中也是涌现出一抹陌生之色。

  明明从天幕出现到现在,也不过是才过去小半年的时间,但是却让他忽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同时,此刻再回首看当初刚刚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就开始想着更定尊号,好彰显自身伟业、功绩的自己,也是眉头微皱。

  因为从现在的他的角度来看,秦国虽然扫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秦国的霸业就到此走上了~巅峰。

  甚至恰恰相反,刚刚扫平了六国,统一天下了天下的秦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状态。

  至少,其他方面暂且不说,就单单是与【大秦秦太宗扶苏】天幕上的“秦国”相比,他们这个世界的大秦就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可以加以改进。

  而当初的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秦国所潜藏的各种弊端、隐患,反而开始想着更定尊号来彰显自身的伟业、功绩之事。

  很显然,小半年之前,完成了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霸业的自己,在心态方面,多多少少也是有些飘了。

  毕竟,自昔日周王室势衰,天下陷入纷争不止、战乱不停的春秋、战国时代,已经长达数百年之久。

  在这数百年间,数以百计的诸侯国,无不想着变法图强,吞并、统一。

  这其中,同样也包括了他们老秦国。

  为此,先祖秦孝公嬴渠梁任用商鞅变法,彻底改革秦国旧制,推行军功爵制、郡县制、重农抑商。

  同时,迁都咸阳,奠定秦国新政治中心,摆脱旧贵族的束缚。

  并且收复河西之地,击败魏国,夺回部分失地。

  从而使得秦国由“夷狄视之”的边陲弱国,一跃成为法治强国,为后来大秦与他的统一,奠定了制度基础。

  先祖秦惠文王嬴驷诛杀商鞅,保留变法,既平息贵族怨气,又延续改革成果。

  同时,东出函谷,南并巴蜀,攻取魏国河西,彻底控制关中。

  并且,派司马错灭蜀国,夺取“天府之国”,增强秦国国力。

  还用张仪之计,以连横破合纵,瓦解六国联盟。

  从而使得秦国开始对东方形成战略优势,巴蜀成为粮仓与兵源基地。

  高祖父秦武王嬴荡设立丞相制,强化中央集权,并且东进中原,攻取韩国宜阳,打通东出崤函通道。

  同时,还举鼎示威,虽身死,但却彰显了秦国争霸的野心,震慑了周王室。

  可以说虽在位短暂,但是却为秦国的东出奠定了军事基础。

  曾祖父秦昭襄王嬴稷任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集中力量打击韩、魏、赵诸侯国。

  通过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彻底削弱赵国。

  以及攻占郢都,迫楚迁都,削弱楚国。

  还有灭西周国,终结周王室最后象征,使得九鼎终入秦国。

  最终使得秦国成为当世唯一超级大国,六国再无单独抗秦之力。

  大父秦孝文王嬴柱虽然在位仅仅三天,但是也“赦罪人,修先王功臣”,缓和了秦国的内部矛盾,稳定了秦国政权的交接。

  而他父王秦庄襄王赢子楚也是攻灭东周国,彻底终结周王朝残余势力。

  并且攻伐韩、赵两国,夺取成皋、荥阳两地,设立三川郡,逼近魏都大梁。

  另外,重用吕不韦,也算变相为他亲政之前,储备并留下相应的辅国人才。

  最后,历经六世之余烈,秦国及至他手,终于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完成秦国历代先君上百年以来的大愿。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小半年前的他志得意满,甚至是心态有些飘了,也算正常之事。

  不过,后续他不会再如此了。

  在心中默默检讨、反思了一下自己的秦皇嬴政,继续抬头看向天幕。

  【在重新更定尊号之后,始皇帝嬴政也是接着正式重构大秦帝国的行政权力中枢。】

  【咸阳宫,麒麟大殿内,青铜烛台映得殿内煌煌如昼。】

  【始皇帝嬴政高踞帝座之上,霸道而威严地俯瞰底下一众文武百官。】

  【阶下一众文武肃立,其中隗状、王绾、李斯、冯劫、王翦、蒙恬等一众重臣位列前排。】

  【始皇帝嬴政以指节轻叩案几,声如金玉道:“六国既平,天下归秦。然周室旧制,官冗权散,何以使政令如臂使指?”】

  【李斯率先出列,恭谨奏道:“陛下,周制设三公,然太宰、太傅、太保虚而无实。”】

  “臣,请立丞相总领国政,再分左右,使权不相侵。”】

  【冯劫眉峰一蹙,横笏反驳:“丞相若是独大,恐成权臣之祸!臣认为当设御史府,监察百官,凡诏令文书,必经御史副署!”】

  【王绾亦是抚须沉吟道:“臣以为可立丞相、御史、太尉三公,其中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御史掌文书、律令,监督百官;太尉掌兵事,三权鼎立。”】

  【隗状也是温声开口道:“过往皇室私库与国库混杂,臣以为可单设少府掌山海之税,以奉宫室!”】

  【蒙毅亦是出列谏言道:“臣以为,丞相之下,可设奉常,掌管宗庙礼仪、祭祀诸事。”】

  【王翦同样轻捋胡须道:“老臣觉得还可设立郎中令,掌管宫廷禁卫。”】

  【其他诸卿大臣,亦是纷纷开口谏言道:“臣以为,还可设卫尉,统率卫士守卫宫禁。”】

  “臣以为,可设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臣以为,可设廷尉,遵照陛下旨意修订法律,汇总全国断狱之数,统管诏狱。”】

  “臣以为,可设典客,掌管四方归义蛮夷之事。”】

  “臣以为,可设宗正,掌管皇室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

  “臣以为,可设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任何制度,它都不是凭空出现的。】

  【在被正式确立之前,它必然是从无到有,渐渐诞生了一个雏形。】

  【而后又再于漫长的实践之中,渐渐完善成型,然后得到人们的认可,最终方才被正式确立下来的。】

  【就像左右丞相一样,难道在李斯提出“设立丞相总领国政,再分左右,使权不相侵”之前,秦国就没有分立丞相吗?】

  【是有的,在始皇帝嬴政铲除吕不韦集团之后,便分设左、右丞相以分散权力,从而防止相权独大。】

  【同样,在冯劫谏言“当设御史府,监察百官,凡诏令文书,必经御史副署”之前,难道秦国就没有监察文武百官的机构了吗?】

  【同样也是有的,只不过之前并没有叫御史这个名字,并且也没有一个正式的部门机构,而是由某些官员担任监察百官之职,或者是兼任监察百官之职。】(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而国君看到由某些官员监察文武百官之后,带来的文武百官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更加奉公守法的好处。】

  【最终,让国君觉得有必要正式单独设立这么一个监察百官的部门机构。】

  【还有,在蒙毅建议“可设奉常,掌管宗庙礼仪、祭祀诸事”之前,难道秦国就没有负责掌管宗庙礼仪、祭祀诸事的官员机构了吗?】

  【依然还是有的,只不过之前叫做“宗伯”。】

  【而现在在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始皇帝嬴政与一众大臣便打算将过往的哪些朝廷机构部门,重新一一厘清,并确定各自的职权职责,好明确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