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而章邯如此巨大的进步,也是反过来督促了李信、蒙恬等青年将帅的进步。
毕竟众所周知,章邯在兵家一道上,是一个新人。
若是被章邯这么一个新人超过了自己,那么李信、蒙恬等青年将帅也没脸见人了。
所以李信、蒙恬等青年将帅每次在和章邯下完沙盘兵棋推演之后,也是在不断地反思、总结自己的得失。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统兵作战、指挥调度水平停驻不前的李信、蒙恬等青年将帅,也是再次慢慢地一点一点进步。
不过,在持续到小韩信来到咸阳之后,李信、蒙恬等青年将帅就有些坐不住了。
尤其是在同样经过王翦的考核认证,确定小韩信在兵家统帅一道上同样也有着惊人的天赋之后。
李信、蒙恬等青年将帅也是难得地放过了章邯,转而开始找小韩信下沙盘兵棋推演。
毕竟,对于小韩信在兵家军事统帅一道上的天赋比起他们还要更加出色这件事,李信、蒙恬等青年将帅多多少少也还是有些不服气的。
同时,如果小韩信真的在兵家军事统帅一道上有这么出色的天赋的话。
那么现在恐怕就是他们最难得的,也是最为适合“欺”一下小韩信的时候了。
否则,等将来小韩信成长到他们这个层次水平,甚至是达到王翦那个层次水平的话,那就不是他们“欺负”小韩信,而是小韩信“欺负”他们了。
这也是让章邯暗自松了一口气,毕竟十盘之中,有八、九盘都是输的沙盘兵棋推演,就算是他下多了,也同样高兴不起来。
所以难得有小韩信帮他分担一下李信、蒙恬等青年将帅的注意力,对于他来说还是挺好的。
而对于李信、蒙恬等青年将帅要“以大欺小”和小韩信下沙盘兵棋推演这件事,王翦也不拒绝。
毕竟小韩信在兵家军事统帅一道上的天赋比章邯还要更加出色,所以自然也可以使用一些激进一点的教育培养手段。
当然,考虑到小韩信年纪还小这个问题。
所以王翦也是规定了李信、蒙恬等青年将帅每次最多只能够和小韩信下三盘沙盘兵棋推演,并且在下完之后,下一次要等到三天之后才能够再约沙盘兵棋推演。
而每一次小韩信和李信、蒙恬等青年将帅下完沙盘兵棋推演之后,王翦便会对小韩信进行复盘、反思、总结。
告诉小韩信在之前的兵棋沙盘推演中,他哪一步走错了,以及又可以尝试用什么方式进行破局,甚至于是反败为胜。
当然,王翦在给小韩信进行复盘、反思、总结的时候,当天与小韩信一起下沙盘兵棋推演的李信、蒙恬等青年将帅也会跟着一起旁听,以及进行自己的反思、总结。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小韩信,又或]韭起瘤揪尹散罢遛者是章邯,再或者是李信、蒙恬等青年将帅,都各有各的进步。
而另一边,看到王翦护着小韩信的刘季,对此也是颇为羡慕。
毕竟武成侯王翦可是秦国当前唯二封侯的公卿,另外一个同样封侯的还是他儿子王贲。
一门双侯,可以说是秦国最顶级的勋贵了。
哪怕是蒙家与如今的王家相比,也是逊色三分。
毕竟如今的蒙家,不管是蒙恬,还是蒙毅兄弟两人都没有谁能够凭借军功封侯。
所以由此可知,王家在秦国武将这一派系中的威望到底有多么的鼎盛。
而小韩信能够拜王翦为师,那就相当于先天性地获得了王翦,乃至于整个王家派系的武将的看重与庇佑。
之后只要小韩信能够发挥出他在兵家统帅一道上的绝世天赋,不断地立下军功。
那么有王翦,以及王家庇佑着的小韩信,未来在仕途上必然会一飞冲天。
这可以说是通天大道就已经摆在了小韩信的脚下了,只要小韩信自己有能力,那么便可以直飞云霄之上。
这让刘季又如何不羡慕呢!
甚至不仅刘季,全天下绝大多数的人都羡慕小韩信好运气。(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不过,在短暂羡慕了一下小韩信之后,刘季便放平了心态,随即便走到了九卿之中的典客的身后站好。
因为不仅小韩信抱上了武成侯王翦这样的大腿,他同样也是抱上了九卿之中的典客的大腿。
始皇帝在诏他们几人入咸阳之后,便和一众三公九卿重臣亲自面见考核他们。
而他因为能说会道,自来熟,几乎三言两语间便可以和别人拉近关系的原因,进而被九卿之中的典客看中了。
所以始皇帝也是将他分配到了典客麾下,暂任一个译令。
虽说译令的职位不是很高,但是直接归属九卿之中的典客管理,若是干好了,同样升迁速度不慢。
这对于原本只是一个普通黔首百姓的他来说,也相当于是一飞冲天了。
而除了他被分配到典客的麾下之外,他的好兄弟樊哙则是被分到了内史蒙恬的麾下,担任狱掾的职位。
虽说樊哙的狱掾职位并不如他的职位高,但是那也是直接归内史蒙恬管理的。
而众所周知,蒙家的蒙恬、蒙毅两兄弟向来得始皇帝的重视。
兄弟两人一个任内史,一个为上卿,论及官职、地位与九卿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只要樊哙好好抱紧蒙恬这根大腿,那么未来的前途未必会比他差到哪里去。
而他和樊哙尚且如此,那么论及才能更是远在他二人之上的萧何、曹参那就更不用说了。
像萧何、曹参,在经过始皇帝与一众三公九卿的面见考核之后,两位左右丞相便当即都想让萧何、曹参到自己麾下任职。
毕竟不管是萧何,才是曹参的能力都很不错,至少能够帮他们分担不少的政务。.
只不过,他们同时想要两个人的行为,有些太过于贪心了。
最终还是始皇帝拍板,让萧何到右丞相王绾麾下任职,而曹参则是到左丞相隗状麾下任职。
而张良的话,始皇帝与一众三公九卿同样也面试考核过了。
可以肯定的是,张良的能力是有的,至少不会逊色于萧何、曹参两人。
但是,很显然张良对于秦国是抱有恶感的。
不过对此,始皇帝并不在意。
不管张良心中想什么,只要他能够好好给秦国干活就行。
当然,张良也可以不干,只不过日后他们张家在秦国所编撰的大一统史书上会留下什么样的评价,那就不太好说了。
在这样的威逼之下,张良即便心有不甘、不愿,却也不得不低头。
而考虑到张良对于秦国抱有恶意的情况,始皇帝在仔细思虑之后,(的钱赵)最终决定将张良丢到御史大夫冯劫麾下。
因为御史大夫,以及其麾下御史,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监察文武百官。
而张良不是对于秦国心中有怨吗?
那他就给张良一个监察秦国文武百官的机会,让张良用自己心中的怨来帮他监察一众文武百官。
毕竟张良可是怨恨秦国已久的六国遗贵,一旦被他监察到一众文武百官的违法之举,他可不会给秦国一众文武百官面子。
说白了,就是拿张良来作刀,悬在一众文武百官的头上,进而使得一众文武百官都不得不奉公守法。
而这一点,张良也是知道的。
但是张良能拒绝吗?
拒绝不了,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可以光明正大地弹劾秦国一众文武百官,送秦国某些文武官员入牢狱,甚至是让秦国某些文武官员被斩首、抄家的机会。
在不能推翻秦国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是唯一能够为故国与张家报仇雪恨的方式了。
所以张良也是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却又非常认真地做起了他的秦国监察御史。
至于吕雉的话,目前始皇帝并没有给她做任何安排。
毕竟始皇帝是打算将吕雉嫁给长公子扶苏的,只不过长公子扶苏现在还没有回到咸阳。
所以始皇帝也就在咸阳赐了一座府邸给吕雉一家人住着,回头等长公子扶苏回咸阳之后,再让奉常找个好日子让长公子扶苏娶了吕雉。
而对于这件事,始皇帝同样也是简单和吕雉说过一二。
至于说吕雉本人同意与否,对于始皇帝来说并不重要。
因为除非吕雉自裁,否则没人能够违背他的决定安排厅。
所以现在吕雉也是在赐下的府邸中,一边等着长公子扶苏的归来,一边观看天幕。。
第517章想不明白的秦皇嬴政,再次播放的长公子扶苏天幕【求订阅,求全订】
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最上首的位置,秦皇嬴政看着天穹渐渐浮现的【大秦长公子扶苏】天幕,心中也是有些忐忑不安。
毕竟哪怕他已经提前下诏天下,说【大秦长公子扶苏】天幕上的“大秦”与【大秦秦太宗扶苏】天幕上的“大秦”皆与他们这个世界中的大秦无关。
但是,这也只是用来欺骗一下普通黔首百姓的话语罢了。
事实上,【大秦长公子扶苏】天幕上所展示的“大秦”,就是他们这个世界的大秦的未来。
然而他们这个世界的大秦,在未来却是走到了江山社稷摇摇欲坠,甚至于是天下皆反的局面。
尤其是根据他之前的暗自推测,未来大秦走到江山社稷摇摇欲坠,甚至于是天下皆反的时间点,距离他们现在所在的时间点并不遥远。
换句话说,未来的大秦极有可能就是在他的手上,走到江山社稷摇摇欲坠,甚至于是天下皆反的局面。
但问题是,秦皇嬴政自问自己并不算昏庸,所作所为,皆从大秦江山社稷的利益角度衡量出发,应当不会做出败坏秦国江山社稷之举。
而法家治国之道,虽然严苛,但是却也公正,黔首百姓虽然可能会有怨言,但是时间长了,自然便会慢慢习惯并且接受法家的治国之道。
而他对于民力的使用,虽然称不上爱惜,但是却也同样用之有度,知道民力的极限在哪里,不会让使用的民力超出黔首百姓所能够忍耐的极限。
而那些六国贵族公卿余孽,在此之前,虽然一直躲藏在阴暗处,企图推翻秦国,复辟故国。
但是,六国贵族公卿余孽在他眼中就和阴沟里的老鼠差不多。
不露面即罢,若是露面当即便会被他踩死!
所以六国贵族公卿余孽在背地里偷偷掀动一些叛乱倒是有可能,但是想要真正推翻秦国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至少,如果六国贵族公卿余孽真的有推翻秦国的本事的话,那么六973国就不会覆灭在他的手上了。
所以他想了又想,始终想不明白未来他到底是如何使得大秦走到江山社稷摇摇欲坠,甚至于是天下皆反的局面的。
难不成是因为未来的“他”没有解决掉军功授爵制度的弊端问题?
在第一次播放的【大秦秦太宗扶苏】光幕中,太子扶苏就曾经提到过军功授爵制度,存在三个致命的弊端。
第一个弊端,就是在军功爵制度之下,大秦应当如何平衡秦民与原来六国之民的关系?
因为在军功授爵制度下,秦国黔首百姓想要获得土地田亩的话,就必须要通过军功来兑换获取。
但是大秦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之后,除了四夷,其实也没有什么对手了。
即便还有对手,但是那也不足以让数量如此庞大的六国黔首上战场博取军功的方式来换取耕田。
另外大秦刚刚扫平六国,最重要的就是以怀柔手段,降低六国黔首对秦的抵触情绪,使之真正转化成为大秦的黔首。
而这种时候,如果大秦还强迫他们上战场廝杀的话,反而会进一步激起他们对于大秦的抵触、抵抗心理!
最后大秦就会面临一个两相为难的局面,那就是严格遵守、维护军功爵制度的公平,不给六国黔首分土地田亩,六国黔首不满就会叛乱。
不严格遵守、维护军功爵制度的公平,直接给六国黔首分土地田亩。
那么秦国花费了上百年时间在老秦人心中竖立起来的诚信与军功爵制度的公平,当场就会崩溃消散。
往后秦法在老秦人眼中,也将再无信誉可言!
同时,秦国也将失去上百年来的老秦人之心!
军功爵制度,它会等大秦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强迫大秦在老秦人与原来的六国黔首之间,进行二选一。
当然,面对这个弊端现在他们已经想出解决办法了。
那就是通过有约束条件地给原六国黔首百姓分田,比如说,原六国黔首百姓需要在多少年内不违反秦律,才能够完全获得秦国分配给他们的土地田亩。
又或者说,原六国黔首百姓需要帮秦国开垦出多少亩荒田之后,才能够完全获得秦国分配给他们的土地田亩。
而原来秦国的老秦人,则是没有这些前置约束条件。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平衡老秦人与原六国黔首百姓在分配土地田亩这方面的公平问题。
第二个弊端,就是随着秦国的扫平六国,统一天下。
原本对于底层黔首百姓明确开放的上升渠道,也会随着战事的平息而渐渐关闭。
届时,黔首百姓将很难再获得变成贵族公卿的机会。
而这必然是黔首百姓所无法接受的事情,所以为了能够让自己,以及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变成公卿。
那些拥护在军功授爵制度背后的老秦人,必然会想办法让秦国的战争规模再度扩大,让秦国的战争次数也再度增多,重新创造出让军功爵制度能够生存的土壤。
最后强迫着秦国继续去对外征战,给他们创造一个能够让自己去搏军功封爵的机会。
届时,要么秦国与国君,在数百万老秦人的愤懑裹挟下,继续发动对外战争,直到秦国因为无休无止的战争而陷入到崩溃。
要么秦国与国君强行镇压住数百万老秦人的愤懑,进而让数百万老秦人对秦国、对国君渐渐离心离德。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红楼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