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408章

作者:顾止

  【那么这岂不是说小韩信的兵家统帅天赋,甚至有可能堪比昔日的武安君白起?】

  【对于这一30点,王翦是不太相信的。】

  【但是,在听完太子扶苏说的章邯与小韩信之间数次的沙盘兵棋推演结果之后。】

  【王翦对于小韩信也是颇感兴趣,于是在太子扶苏离开之后,王翦便直接和小韩信展开了沙盘兵棋推演。】

  【整整开展了十局沙盘兵棋推演,彼此之间统帅的兵力从五千到一万,再到三万,然后是五万,接着是十万,再然后是十五万,再接着是二十万。】

  【最后,双方各自统帅的兵力规模达到整整五十万之多。】

  【而这十局沙盘兵棋推演,王翦十战全胜,而且全部都是大胜。】

  【小韩信不是被围歼,就是大溃败。】

  【这也是小韩信脸色苍白的原因,毕竟在此之前他是真的没有遇到过这种惨败。】

  【哪怕是和章邯进行沙盘兵棋推演,虽然他输了,但是他也能够隐隐约约地感受到章邯的极限在哪里。】

  【并且他也自信只要再给他多一些成长时间,那么他绝对可以超过章邯的极限,最终做到对章邯战而胜之。】

  【但是,在与王翦进行沙盘兵棋推演的时候,他压根感受不到王翦的极限在哪里。】

  【在他的感知中,王翦就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那般,每一次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将他彻底地击败。】

  【不过这也很正常,因为看到太子扶苏此前如此夸赞小韩信在兵家一道上的统帅天赋,以及有章邯与小韩信的沙盘兵棋推演结果在前。】

  【所以王翦在和小韩信进行沙盘兵棋推演的时候,是并没有留手,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力以赴的那种!】

  【而小韩信在兵家统帅一道上的天赋,的确堪称非常出色,甚至说是堪与昔日的武安君白起相媲美也并不为过。】

  【但是,这也改变不了小韩信今年才十岁出头的现实。】

  【所以,哪怕小韩信在兵家统帅一道上的天赋再出色,现在也不可能将自身的天赋全部兑现成实力。】

  【而王翦数十年南征北战,早就已经抵达了自身兵家天赋的极限,甚至隐隐破开了自身兵家天赋的极限,达到了另一个巅峰。】

  【说的直白点,还在成长期的小韩信,遇到了早已经发育到了超究极体巅峰期的王翦,被暴打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在这个时期,还能够和王翦真正意义上交战的有来有回的将帅,也就只有隔壁的李牧了。】

  “可惜了,虽然有着极为出色的兵家统帅天赋,并且也学过一些兵法,但是经验太稚嫩了。”】

  “若是能够有幸遇到一个富有统兵作战经验的名将教导的话,那么应当很快便能够成长起来。”】

  “反之,若是遇不到一个富有统兵作战经验的名将教导的话,那么说不定就要凭空走多十几、二十年的弯路了。”】

  【说这话的时候,王翦面带笑意地看着面前的小韩信。】

  【而小韩信的脑子还有些转不过来,呆愣楞地看着王翦。】

  【见此,太子扶苏无奈地右脚轻轻一踢,同时伸手拍了拍小韩信的脑袋笑道:“还不拜见老师?”】

  【虽说小韩信在人情世故这方面不太懂,但是太子扶苏都做到这一步了,他再不明白刚刚王翦话语里的意思,那他就真的是蠢货了。】

  【再加上,之前在沙盘兵棋推演上,王翦连续爆杀他十局,从统兵作战的能力上来说,让他拜师王翦,他也是服气和愿意的。】

  【所以小韩信当即朝着王翦拜道:“学生韩信,拜见老师!”】

  【对比,王翦也并没有躲开,而是受了这一礼,认了这个师生关系,收下了小韩信为弟子。】

  【毕竟,小韩信在兵家统帅一道上的天赋实在是太出色了。】

  【上一个有如此出色的兵家统帅天赋的人,还是太子扶苏,然而很可惜,太子扶苏的身份就注定了他不可能会亲自上战场统兵作战。】

  【而如果不能亲自上战场统兵作战磨练的话,那么哪怕太子扶苏在兵家统帅一道上的天赋再出色,那也是毫无用武之地呀。】

  【所以偶尔有时候,王翦也会很“大逆不道”地想着,如果太子扶苏不是太子就好了。】

  【而现在,难得又遇到一个在兵家统帅一道上有着堪比太子扶苏的出色天赋,同时,又身份卑微,可以真正上战场磨练的小韩信。】

  【所以王翦也是忍不住主动言语暗示,让小韩信拜他为师,这样一来,他说不定能够教导出如同昔日武安君白起那般的绝世名将。】

  【故而看到小韩信跪下拜师之后,王翦也是笑呵呵道:“好,好,好,你既拜老夫为师,那么老夫也不能没有表示。”】

  【说到这里,王翦也是从身边摸出一块正反面刻有“王翦”二字的玉佩,递给小韩信道:“我们武将不讲那么多的虚礼,从今日起,你便是我王翦的关门弟子。”】

  【小韩信也是双手接过玉佩,恭敬道:“是,老师!”】

  【看着王翦收小韩信为弟子,太子扶苏也是面带笑意,脑海中却是闪过一抹思索。】

  【作为王翦的学生,他自然是为王翦能够收下小韩信为关门弟子而高兴的。】

  【但是作为太子,他也不得不考虑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平衡。】

  【在秦国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朝堂上的势力派系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了新的变化。】

  【比如说,在武将方面,原本是以王翦所代表的王家,以及蒙毅、蒙恬兄弟二人所代表的蒙家为首。】

  【但是,在李牧加入秦国之后,李牧便成了秦国武将派系之中的第四股势力。】

  【这是不以秦王嬴政,又或者是太子扶苏,再或者是其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为李牧确实很能打,甚至如果不考虑王翦在秦国的资历,单纯以个人的统兵作战能力来比较的话。】

  【那么李牧是绝对有资格、有能力说一句,他与王翦在战场上谁胜谁负犹未可知的。】

  【所以如此能打的李牧,在战场上自然是常胜将军。】

  【而一个将军只要能够做到常胜,那么自然会有众多的中低层将士愿意依附于他。】

  【而有着众多中低层将士依附的将军,哪怕他本人不愿意,他也会在事实上成为这一股中低层将士的代表。】

  【再加上李牧是一个降将,甚至可以说李牧是自秦王嬴政开始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以来,在秦国身份地位最高的降将。】

  【所以其他原本在秦国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期间,选择了投降秦国的将士,自然便下意识地选择依附到李牧的身边,以图一个抱团照顾。】

  【而且,秦王嬴政也有意将李牧打造成秦国善待原六国将士的一个典范,彰显秦国对原六国之人的仁慈。】

  【另外,秦王嬴政虽然信任,甚至是倚重王、蒙两家,但是处于帝王制衡考虑,他也乐于看到有军中有第四股势力的出现。】

  【所以在秦王嬴政有意无意地推动下,如今武将这方面,一共有四个派系势力。】

  【其中,分别是王翦、王贲父子二人所代表的王家;蒙恬、蒙毅两兄弟所代表的蒙家。】

  【以及李信所代表的原大秦,但是非王、蒙两家之外的少壮派;还有李牧所代表原六国降将派。】

  【而这四个派系,其中王家派系基本是不用担心下一代,以及下下一代的领头将帅问题了。】

  【因为王家的下一代047领头将帅必然是王贲,之后只要小韩信不中途夭折,那么作为王翦关门弟子的小韩信必然是王家派系的下下一代领头将帅。】

  【而蒙家派系的蒙恬、蒙毅兄弟两人都还年轻,所以也不用担心下一代领头将帅的问题。】

  【而李信所代表的少壮派,那就更加不用担心了,正所谓不会有将帅永远都是少壮派,但是永远都会有少壮派的将士冒头,所以也不用担心下一代领头将帅的问题。】(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唯有李牧这一派系,暂时没有下一代领头将帅。】

  【毕竟想要找一个出身原六国降将,同时在统兵作战这方面的天赋、能力又极其出色,能够让人信服的年轻一辈很难。】

  【至少现在不管是李牧,还是太子扶苏都没有找到。】

  【想到这里,太子扶苏又忽然想起了张良。】

  【张良的才智,毫无疑问是世间第一流的水平。】

  【虽说没有真正统兵作战过,但是他也并不需要张良出去统兵作战。】

  【毕竟如今大秦并不缺能打的将帅,他缺的是一个能够安定那些原六国降将之心的将帅。】

  【毕竟那些原六国降将投降到秦国,此前在秦国并无资历与根基,所以心中忐忑,甚至是惶恐不安都是在所难免的。】

  【只有经过两、三代人的时间之后,这些原六国降将才会慢慢在秦国扎下根基,安稳下来,不再忐忑,又或者是惶恐不安。】

  【而秦国,便也能够真正彻底消化、吸收调李牧那一派系的原六国降将,使得他们真正变成秦将。】

  【而以张良的才智,坐稳李牧那一派系的领头,应当并不困难。】

  【所以未来如果实在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能够接替李牧地位的原六国降将出身的年轻将帅的话,那么就丢张良去接替李牧的地位好了。】

  【想来张良应当不会有什么意见,就算有,为了他们张家日后能够在史书上留有一个好的名声,估计也会好好干活。】

  【想到这里,太子扶苏原本微微皱起的眉头也是悄然舒展而开。】

  【随即太子扶苏看向王翦温声道:“恭喜王师收得佳徒,明日起,孤便让小韩信过来跟随王师学习兵家的统兵作战之道。”】

  【王翦也是微微点头。】。

第501章秦国新都城,三城两市八十六坊【求订阅,求全订】

  【次日,太子扶苏便带着自己麾下的六部尚书,一同去巡视秦国新的都城。】

  【很快,一行人便来到了新都城的城门处。】

  【工部尚书相里季指着城门最上方类似牌匾的空白处,介绍道:“殿下,这里便是新的都城。”】

  “不过由于陛下还没有决定新都城以何为名,所以这座新都城的提名处暂时空白。”】

  【见此,太子扶苏微微笑道:“新都城名曰雍安城,雍是雍城的雍,安是长治久安的安。”】

  “估计过几天,父王便会通告诸臣新都城的命名。”】

  【对于太子扶苏直接道出新的都城名字之事,太子扶苏身旁的六部尚书也并不感到惊讶。】

  【毕竟太子扶苏是太子,说不定“雍安城”这个名字就是太子扶苏和他们陛下一同商议出来的,所以太子扶苏比他们提前知晓秦国新的都城的名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随即,相里季也是丝滑地用“雍安城”这个名字,接着介绍道:“雍安城整体采用了三重城垣的设计,由外至内,其中第一重城垣区域,名曰京城。”】

  “第二重城垣区域,名曰皇城。”】

  “第三重城垣区域,名曰宫城。”】

  “我们可以直接到最内围的第三重城垣区域,即宫城区域,那里的地势最高,依靠龙首原而建。”】

  “在那里我们可以直接俯瞰整个雍安城,殿下了解起来也会更方便一些。”】

  【听到相里季的话语,太子扶苏也是点了点头。】

  【随即一行人便直接驾着马车,接连穿过第三重城垣与第二重城垣,最终抵达第三重城垣宫城区域。】

  【接着,众人再登上宫城城墙,居高临下地眺望远方。】

  【随即相里季指着远方的第一重城垣京城,介绍道:“最外围的第一重城垣京城,城墙高三丈,宽两丈,周长九十五里。”】

  “城墙整体并不规则,而是沿着沣河、滈河等河流曲转斗折而建。”】

  “如此一来,便可以利用沣河、滈河等河流的自然弯曲,从而进一步增强第一重城垣京城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防御能力。”】

  “而第一重城垣京城,一共有十二个大门。”】

  “东、西、南、北,各有一个主大门和两个副大门。”】

  “其中,四大主门的名字里面,因为都带了一个天字,所以又被称之为四大天门。”】

  “比如说,之前我们进来的那个大门是第一重城垣京城四大天门中的南天门,又名应天门。”】

  “另外两个副大门,则分别是社稷门和永昌门。”】

  “而北天门,又名奉天门,另外两个副大门则分别是江山门和永固门。”】

  “东天门,又名顺天门,另外两个副大门则分别是六合门和一统门。”】

  “西天门,又名承天门,另外两个副大门则分别是万世门和太平门。”】

  【听着相里季对第一重城垣四大天门的介绍,太子扶苏轻声念叨了一遍,而后笑道:“应天门、奉天门、顺天门、承天门,这些名字起的不错,谁起的?”】

  【一旁的吏部尚书纲成君蔡泽温声回答道:“这些都是文武百官与诸子百家博士共同起的名字。”】

  “比如说,应天门、奉天门、顺天门、承天门,是道家博士与阴阳家博士起的名字。”】

  “而江山门、“永固门”便是右丞相王绾起的名字,社稷门、永昌门则是左丞相隗状起的名字。”】

  “而六合门、一统门便是廷尉李斯起的名字,万世门、太平门则是大将军王翦起的名字。”】

  【听到蔡泽的回答,太子扶苏也是微微颔首,表示了解。】

  【而后,相里季则是继续说道:“第一重城垣京城内部区域,采用了横平竖直的棋盘方格网式布局,一共有八十六坊,以及官、民两市。”】

  “其中,官市靠近东天门,这里面的店铺全部挂靠在治粟内史名下,属于朝廷官方国营店铺。”】

  “这些朝廷官方国营店铺里面售卖的商品,要么是不允许民间商贾私自售卖的商品。”】

  “比如说,黔首百姓日常所需的食用盐,各种铁制耕种器具,蜂窝炭煤等等。”】

  “再要么是民间商贾可以私自售卖,但是民间商贾难以廉价,并且大量获得的商品。”】

  “比如说,各种羊毛纺织品,咸鱼肉,牛、羊、驴子等牲畜。”】

  “或要么是民间商贾可以私自售卖,但是售卖的价格,受到朝廷官方严格管控限制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