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毕竟李牧昔日在赵国,除了防备其他诸侯国之外,最重要的职责便是抵御匈奴、东胡、林胡等蛮夷。】
【而想要抵御,乃至于是击败擅长骑兵作战的匈奴、东胡、林胡等蛮夷,那么单单依靠步兵自然是不行的。】
【毕竟两条腿的步兵,在战场上是真的追不上四条腿的骑兵。】
【再加上赵国也是最早推行“胡服骑射”的诸侯国,所以在训练骑兵作战这方面,李牧自然也是很擅长的。】
【甚至可以说,李牧就是骑兵一道当世最强的兵家军事统帅,没有之一!】
【哪怕是王翦,在单论骑兵这一方面,也不如李牧。】
【这一点,被李牧率军打的大败亏输,丢下十余万尸首,逼得单于逃跑,并且往后十多年都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匈奴可以含着血泪作证。】
【另外还有同样被李牧灭了的襜褴、打败的东胡、收降的林胡等等蛮夷,也都“愿意”含着血泪作证。】
【毕竟本身作为游牧民族出身,最擅长骑兵作战的他们,依靠骑兵的机动性,他们就算是打不过李牧,最起码也可以逃得掉。】
【但是他们却没逃得掉,那么原因自然只有一个,那就是李牧比他们更加擅长骑兵作战。】
【从而将他们全部逮住,使得他们逃无可逃。】
【所以这一万骑兵此刻在李牧的统率之下,就如同一条无比灵活的游鱼一般,肆意地穿插游走于四十万楚军的各个战线破绽之中。】
【密密麻麻的箭雨,还没有覆盖过来就已经被李牧先一步预判到,并且在千钧一发之际及时率军闪避过去。】
【然后在下一轮箭雨打击到来之前,便已一头扎进楚军的另一个战线破绽之中。】
【从而使得楚军的一轮轮箭雨打击下来,不能说是徒劳无功,但也是斩获寥寥。】
【所以即便是四十万楚军统帅的项燕,也只能够眼睁睁地看着李牧率领着一万骑兵,直接从他的大后方,一路势如破竹般穿插打到大前方。】
【更可怕的是,李牧率领的一万骑兵所过之处,那一片区域的楚军将士便如同断线一般,纷纷陷入到短暂混乱之中。】
【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则是因为那一片片区域的楚军将士的指挥节点被李牧干掉了。】
【因为项燕率领的四十万楚军是非常正统的战线分布模式,也就是将大军分为左右两翼侧军,以及前、中、后三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都是由中军承担发号施令的职责。】
【而所有中军的命令,如果想要发布给左右两翼的侧军,以及前军、后军的将士的话,那么都是要经过一个个指挥节点与一条条指挥线,才能够传递过去的。】
【而一般人想要找到这些指挥节点与指挥线自然很困难,甚至即便是李信、蒙恬、章邯三人也无法将项燕所有的指挥节点与指挥线给找出来。】
【毕竟项燕再怎么说也是一员名将,还不至于菜到被与自己同一层次的将帅看穿自己所有指挥调度的程度。】
【但是李牧就不一样了,如果说项燕是一员名将的话,那么李牧便是如同王翦那般的顶尖名将,甚至有可能是如同武安君白起那般的绝世名将。】
【项燕的指挥调度对他来说,就算不是如同掌上观纹那般简单,但也真的称不上是多么的复杂和困难。】
【所以李牧很轻易地一边率军穿插,一边精准无比地切断项燕用来指挥调度大军的一个个指挥节点与一条条指挥线。】
【再加上李信、蒙恬、章邯三人也是抓住一波机会,与前线的李牧相配合,趁势打出一波大反攻。】
【在李信、蒙恬、章邯、李牧四人的联手打击之下,战场上各处战线的楚军也是连连溃败。】
【不过这也正常,别说是项燕了,就算是王翦遇到李信、蒙恬、章邯、李牧四人联手那也讨不了好去。】
【所以眼见再不撤退,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在这里之后,项燕也只能够咬着牙下令撤军。】
【而李牧由于担心太子扶苏的安危,所以也并没有继续率军追击。】
【否则如果李牧趁着楚军溃败的时候,衔尾追击的话。】
【那么即便是项燕也绝对要壁虎断尾求生才有可能逃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只是丢下几万尸首便能够安然撤退下去。山】。
第449章再陷险地的太子扶苏,心结渐消的李信【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看着太子扶苏刚刚镇压了“昌平军熊启”掀起的叛乱,结果转身又一头扎进了“项燕”率领的四十万楚军的包围之中的时候。
秦皇嬴政的脸色也是黑如锅底一般难看,周身的气压也是低的可怕。
毕竟战场与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地方可能看在你是国君或者太子的身份,不敢对你下杀手。
但是在战场上,那真的是管你什么国君,又或者是什么太子,直接一支不知道从哪里飞过来的流矢,就有可能直接要了你的命。
而且这一次太子扶苏掺和的战场,还与之前镇压的“昌平君熊启”的战场不同。
之前太子扶苏与“昌平君熊启”之间的战场,双方总兵力加起来也不过是十余万人罢了。
其中,太子扶苏一方虽然处于弱势兵力的一方。
但是总得来说,兵力差距也并不是很大,不过是四万余人对八万余人罢了。
“昌平君熊启”也是不懂得如何指挥调度大军的菜鸡,算不上什么出色的将领。
所以之前太子扶苏可以说是有惊无险地成功镇压了“昌平君熊启”所掀起的叛乱。
但是这一次,太子扶苏掺和的战场,其中“李信”一方率领有十万秦军将士,“项燕”一方更是率领有四十万楚军将士。
双方的总兵力全部加起来,足足超过五十万人。
而且负责统率四十万楚军将士的“项燕”,也是堪称楚国最后的支柱,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名将“一八七”。
当年他们这个世界的李信率军伐楚的时候,就是被项燕抓住机会,从而导致秦国二十万将士大败亏输。
这也是秦国在开始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进程之后,为数不多的大败之一。
而现在太子扶苏带着他那三万余兵力,以及“章邯”这么一位初出茅庐的将帅,便直接掺和总兵力加起来超过五十万人的灭国级别的战场。
这与找死有什么区别?
哪怕太子扶苏与“章邯”率领着三万余人与被围困的“李信”等十万秦军将士内外夹击,短暂击退了“项燕”的四十万楚军,成功与“李信”兵合一处。
但是这依然没有解决问题,太子扶苏与“章邯”、“李信”等十三万秦军将士,依然还是被“项燕”所率领的四十万楚军给团团包围住。
太子扶苏依然还是身处险境之中,而且局势比之前镇压“昌平君熊启”的战场还要更加危险得多。
所以这一刻,即便是王翦都有些难以说出安慰始皇帝的话语。
毕竟四十万楚军,再加上“项燕”这么一位名将,是有能力将太子扶苏、“章邯”、“李信”等士三万余秦军给吞掉的。
不过随后天幕上的“章邯”的表现,却是又让王翦感到惊讶和意外了。
如果说一开始天幕上的“章邯”在指挥调度方面的表现,还是非常稚嫩,能够明显看出来是一个新手的话。
那么后面在与天幕上的“李信”一起抵御“项燕”袭击的时候,“章邯”却是在战场上飞速地成长着。
“章邯”后续指挥调度大军的风格来看,很显然他是在以“李信”、“项燕”作为学习对象,在模仿、参考、吸收着两人指挥调度大军的方式。
虽说飞速成长的“章邯”在指挥调度大军这方面的能力,依然比不上天幕上的“李信”、“项燕”。
但是在全力配合“李信”的情况下,“章邯”、“李信”两人也是凭借着麾下十三余万秦军将士,牢牢地抵挡住了“项燕”一波又一波地袭击。
至少从天幕上的战线局势情况来看,短时间内,“章邯”、“李信”两人所统帅的十三余万秦军将士,还是不至于被“项燕”的四十万楚军攻破的。
看穿这一点之后,王翦方才有底气地看着面前脸色极为难看的始皇帝,开口宽慰道:
“陛下无需太过于担忧,虽然天幕上的李信、章邯二人统帅的十余万秦军将士暂时处于下风。”
“但是,天幕上的李信亦不是项燕随手可欺之辈。”
“而且太子扶苏、章邯等援军的到来,也是实打实地提高了一众士卒的士气。”
“再加上天幕上的蒙恬,也正在率领十万秦军将士朝着那边赶过去。”
“一众秦军将士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对于眼前的困境并不绝望。”
“另外,章邯指挥调度的能力,也在随着战况的激烈而进一步提高。”
“有李信、章邯两人指挥调度大军,麾下一众士卒士气可用,以及蒙恬的确正在率军赶过来的情况下。”
“在短时间内,单凭项燕所率领的四十万楚军,在没有类似飞天锐士这种飞天军团的情况下,是攻不破李信、章邯两人所统率的十余万秦军将士的。”
还是那句话,在当世尚且活着的瘤似遛妻紦II爸兵家统帅之中,王翦便是实打实的第一人。
所以在王翦开口说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等人,短时间内不会有事之后,秦皇嬴政原本担忧的心,也是暂且舒缓了两分。
不过舒缓归舒缓,秦皇嬴政也依然是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冷声斥责了一句:
“愚蠢!”
而在不远处的李信,则是目光炯炯地看着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与“项燕”。
当年率领二十万秦军伐楚,结果却大败于项燕之手,这可以说是他一生都难以释怀的事情。
哪怕始皇帝并未因此而降罪于他,哪怕他也知道那一战之败,其根本原因并不在自己身上。
但是,他还是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个坎。
如果那一战他没有疏忽大意,如果那一战他没有战败,如果那一战他成功率领二十万秦军覆灭楚国。
那么他是不是就可以以灭国军功而封侯?
那么他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大秦下一代的将帅之首?
那么他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如同王翦这般的大秦镇国名将?
李信不知道,因为那一战他败了,大败而归!
但是,天幕上的“他”还没有败!
天幕上的“他”还有希望!
只要天幕上的“他”打赢了这一战,那么“他”就依然有机会去向世人证明自己有能力、有资格成为大秦新的镇国名将!
而后,就在大秦一众君臣的担忧观望之下。
天幕上的“李信”、“章邯”也是率领着一众秦军将士,打退了“项燕”所率领的楚军一次又一次的袭击。
直到,天幕上的“蒙恬”率领十万秦军将士来援,并且双方再一次内外夹击顺利击退“项燕”所率领的四十万楚军,成功做到兵合一处。
此时,城父中的秦军将士兵力规模已经达到了二十三万余人,与城外楚军之间的兵力规模差距,终于从原来的四分之一缩小到了二分之一,也就是两倍的兵力差距。
虽说这两倍的兵力差距,依然相差了近乎二十万人,但是最起码并不像原来那样完全看不到一点胜利或者脱困的希望。
至少二十三万余的秦军将士,对上四十万余的楚军将士,即便打不赢,但是强行突围、撤退出去,还是有希望做到的。
之后,当看到天幕上的“章邯”进一步以“李信”、“蒙恬”、“项燕”三人作为学习参考的对象,指挥调度能力进一步提高到能够同时操纵指挥十五条指挥线的时候。(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王翦也是越发惊讶地看着身后的章邯,眼中尽是啧啧称奇之色。
因为他虽然也见过在统兵作战方面天赋好的,但是像天幕上的“章邯”统兵作战的天赋那么好的,他还真没有见过。
至少,不管是他儿子王贲,还是李信,亦或者是蒙恬都不如天幕上的“章邯”。
前方的秦皇嬴政也是注意到王翦的神情变化,不由得问道:
“武成侯可是看出了什么?”
王翦指着天幕上的“章邯”说道:
“就天幕上的章邯此刻所表现出来的指挥调度大军的能力,如今秦国一众将帅之中,能够超过他的,包括老夫在内,不过五指之数!”
这个评价一出,其他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皆是再次倒吸了一大口凉气0 。。。。。。。。。
因为王翦给天幕上的“章邯”的评价,可谓是越来越高了。
同时,大秦一众青年将帅看向章邯的眼神也是越来越不善了。
毕竟作为实打实以军功封爵,在战场上百战余生的大秦将帅,又怎么可能会对章邯这么一个从未上过战场证明自己天赋、能力的新人服气。
当下,不少的大秦将帅都暗搓搓地想着等天幕结束之后,就去与章邯好好“切磋”一下,看看章邯到底配不配得上王翦给出的超高评价。
而作为被王翦架到火上烤,成为众人目光中心的章邯,此刻也是越发欲哭无泪。
之后看到天幕上的“李信”、“蒙恬”、“章邯”三人彼此指挥调度相互配合默契,不仅将麾下大军指挥调度的如臂使指,使得己方防线滴水不漏。
甚至还能够时不时打出一波波小反攻,使得“项燕”陷入到捉襟见肘的境地后。.
王翦也是越发高兴道:
“陛下可以不用担心太子殿下的安危了!”
“天幕上的项燕虽然统率四十万楚军,但是却不能做到统筹兼顾。”
“而天幕上的李信、蒙恬、章邯三人相互配合起来,却能够足以做到对麾下二十余万秦军如臂使指。”
“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燕或许能够做到小胜秦军一筹,又或者是短暂地凭借兵力优势,压制住秦军。”
“但是,想要大败秦军却是难以做到。”
“甚至若是拖的时间一长,被李信、蒙恬、章邯三人抓到项燕的一个严重疏忽破绽的话。”
“李信、蒙恬、章邯三人率领这二十余万秦军逆推项燕所统率的四十万楚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了这一步,李信、蒙恬、章邯三人已经有了率领着二十余万秦军与太子扶苏,从项燕统率的四十万楚军的包围中,安然突围、撤退出去的可能了。”
“届时,李信、蒙恬、章邯三人所统率的二十余万秦军,即便赢不了项燕,但是最多也就是小败一场,还不至于会到大败亏输的地步。”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红楼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