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53章

作者:顾止

  【依附在太子扶苏六部之下的农家、墨家、医家等诸子百家,也渐渐成了文臣之中的新晋势力代表之一。】

  【是故,文臣一侧的势力,从原来的两极平衡,渐渐朝着三足鼎立之势发展。】

  【而原来的武将这方面,主要是以王翦所代表的王氏,以及昔日蒙武所代表的蒙氏,作为军中两极势力,相互平衡。】

  【不过随着将昔日太子扶苏归纳、总结、编撰出来的《大秦兵法总纲》,也就是兵家四势八略三十六计向军中的一众中上层将领普及之后。】

  【近些年来,大秦军中也是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年轻将领。】

  【比如说李信,便是大秦军中非王氏、蒙氏之外的少壮派的将领代表之一。】

  【这一少壮派也是渐渐在军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若是继续发展下去的话。】

  【那么大秦军中的势力,也会由原来的蒙氏、王氏相互平衡,变成蒙氏、王氏以及少壮派三足鼎立。】

  【这对于秦王嬴政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

  【毕竟为君者,不怕底下的文臣武将有派系之分,就怕底下的文臣武将没有派系之分。】

  【因为底下的文臣武将如果有派系之分的话,那么君主只需要拉拢一派、打压一派、再分化一派,便可以维系自己高高在上的君主地位。】

  【但是如果底下的文臣武将没有派系之分的话,那么君主距离自身被架空,自己大权旁落就不远了。】

  【所以面对朝堂上的势力由原来四大派系,逐渐转化为六大派系一事,秦王嬴政是乐见其成,甚至是暗中隐隐推动的。】

  【但是,因为王翦父子二人联手灭了三个诸侯国的原因。】

  【从而导致原本军中能和王氏一派相互制衡的蒙氏一派,现在已经有些制衡不住王氏一派了。】

  【毕竟军队是最为现实的地方之一,哪个将军的功勋高,跟着他有肉吃,有功劳拿,那么底下的士卒就更愿意听谁的。】

  【而很显然,目前的大秦军队之中,王翦父子二人是功勋最高,跟着他有肉吃,有功劳拿的将领。】

  【所以相较于蒙氏代表的蒙恬,以及少壮派代表的李信,下的一众士卒自然是更愿意跟随王翦父子的。】

  【这就有些打破了原来秦王嬴政规划的军中两极平衡,乃至于是三足鼎立的势力安排了。】

  【所以秦王嬴政才会选择蒙恬、李信作为此次伐楚的大军统帅,目的就是为了抬高一下蒙氏一派以及少壮派在军中的威望。】

  【从而使得王氏一派、蒙氏一派,以及少壮派重新恢复三足鼎立的派系平衡。】

  【听到太子扶苏的回答,秦王嬴政也是赞许地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太子扶苏也是接着说道:“第二个原因,父王大概是想王师能够颐养天年,有个善终吧。”】

  【王翦今年已经七十九岁了,距离八十岁也仅有一步之遥罢了。】

  【在当下这个普通黔首百姓平均年艺0 ( 鳍扒是柒逝午硫F月*漪e龄只有三十岁左右,即便是贵族公卿的平均年龄也只有四、五十岁的情况下。】

  【王翦七十九岁的高龄,已经足以称得上人瑞了好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用王翦为统帅的话。】

  【那么说句不太好听的,秦王嬴政也是害怕王翦在行军打仗途中突然暴毙呀!】

  【这并不是开玩笑的,战场上凶险莫测。】

  【即便是大军统帅也很有可能会因为水土不服,又或者是长途奔波,再或者是连连交战,精神过度疲惫等原因而染病,又或者是累垮身体。】

  【而以王翦七十九岁的高龄,一旦在战场上染病,又或者是累垮了的话,那么基本便相当于是死定了。】

  【而作为大秦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的大秦最高统帅的王翦,一旦暴毙于军中的话。】

  【那么对于大秦所有将士的士气,都堪称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再加上,王翦对于秦王嬴政而言,其实也相当于是一个亦师亦友般的存在。】

  【对于秦王嬴政来说,如无必要的话。】

  【他也是不希望王翦马革裹尸,最后死在战场上,而是能够好好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有个善终的。】

  【对于太子扶苏的这个回答,秦王嬴政不置可否。】

  【而太子扶苏则是笑了笑,接着道:“第三个原因,大概是父王想要借此好好磨练一下大秦的年轻一辈的将领吧。”】

  【王翦说是当世第一的名将,那是毫无问题的。】

  【即便是归降的李牧,也要屈居在王翦之下。】

  【而在王翦之下,那么当世的第二名将,或者说是当世第二名将的有力竞争者便是李牧了。】

  【但是,盈冷盈奇肆呜玖死9巴即便是李牧,今年也已经六十岁了。】

  【这样的年纪,放在当前这个普通黔首百姓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岁左右,即便是贵族公卿的平均年龄也只有四、五十岁左右的时代,也同样足以称得上是高龄了。】

  【这样的年龄,如果继续上战场的话。】

  【那么因为水土不服,又或者是长途奔波,再或者是连连交战,精神过度疲惫等原因而染病,又或者是累垮身体的可能性同样不小。】

  【再加上,李牧活着更加有利于安抚赵地黔首百姓的人心。】

  【以及在秦王嬴政看来,楚国虽强,但也并不是困难到一定要李牧这一级别的名将出马,才可以将之拿下。】

  【哪怕李信、蒙恬可能会犯点急功冒进的小错误,但是有二十万如狼似虎的精锐秦军在侧,那也足以镇压一切意外了。】

  【而且,李牧是一个降将,除非没得选择,否则如果有的选择的话。】

  【那么在面对这种灭国大事上面,秦王嬴政还是更加愿意选择秦国本土的秦将的,所以秦王嬴政同样没有选择以李牧为帅。。。。。。。。。】

  【另外,在拿下楚国之后,接下来的齐国,在秦王嬴政的判断中应当是不需要大规模的交战便可以逼降的。】

  【而在拿下齐国,完成扫平六国,统一天下这个霸业之后,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是不准备再掀起战争的。】

  【毕竟有太子扶苏这么一个心悯黔首百姓的太子在,秦王嬴政多多少少也是知道当今天下黔首百姓最渴望什么的。】

  【所以秦王嬴政也是打算在完成扫平六国、统一天下这个霸业目标之后,便暂时休养生息个三年、五年,好让天下黔首百姓进一步归心于秦。】

  【换句话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秦国将帅所能够经历的大规模战争,便只有伐楚这一战了。】

  【而一个优秀的将帅,是无法通过闭门研读兵书培养出来的,是必须要经过大规模的、高强度的、残酷的生死战场才能够磨砺出来的。】

  【举个例子,日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

  【为人熟读兵书,精通兵法,甚至在与其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的时候,他父亲赵奢都辩驳不过他。】

  【但是真正到了战场上,直接被武安君白起分兵两路。】

  【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

  【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然后尝试兵分四路突围,接连尝试了五次都失败。】

  【最终,无奈之下,赵括不得不亲自率领亲卫做最后一搏,然而直接被秦军射杀。】

  【而他所率领的四十万赵军也是不得不投降,最后被武安君白起全部坑杀于长平。】(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这便是只懂得通读兵书,但是却没有真正经历过大规模的、高强度的、残酷的生死战场磨砺的庸将统帅大军的下场。】

  【不过在这里,太子扶苏其实是有一点点不同意见的。】

  【那就是,赵括虽然菜,但是其实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菜。】

  【要知道,赵括在长平之战越 已医山儛泣 氿留陕之前,是没有任何统军经验的。】

  【但是,初出茅庐却可以正儿八经地统帅的了四十万赵军,这样的能力,无论如何都不能称之为弱了。】

  【再加上赵括所面对的秦将是谁?】

  【秦国武安君白起!】

  【这么说吧,太子扶苏翻遍过往所有的史书,在军事一道上,能够与武安君白起相提并论的也就只有孙武、吴起等寥寥几人罢了。】

  【至于说能够真正超过武安君白起的将帅,那是一个都没有。】

  【而赵括这么一个初出茅庐的将军,面对武安君白起这种翻遍史书都称得上是难寻敌手的绝世名将。】

  【这样居然都还可以支撑得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然后才被武安君白起给拍死。】

  3。1【这说是一位天才将领,其实也并不为过。】

  【甚至如果赵括不死,给他一定的成长时间的话,那么未来赵括未必不能成长为如同他父亲马服君赵奢那样的名将。】

  【不过,没有如果。】

  【而秦王嬴政也不希望未来大秦的下一代将领,会是第二个赵括。】.

  【所以便趁着伐楚这一战,好好让李信、蒙恬等年轻一辈的将领多多磨练一下。】

  “除此之外,还有第四个原因,比如说二十万将士的物资,总归要比六十万将士的物资少许多。”】

  “能够以尽量小的代价攻灭楚国,父王自然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攻灭楚国的。”】

  【太子扶苏看着自己父王,温声说道。】

  【对此,秦王嬴政也是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选择李信、蒙恬为伐楚主帅,而不选择王翦为伐楚主帅,大体上便是太子扶苏刚刚说的这几个原因了。】

  【而对于这些原因,王翦自然也是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二。】

  【所以在秦王嬴政选择了以李信、蒙恬为伐楚主帅之后,王翦便称病隐退,回到老家频阳颐养天年了。】

  【随即秦王嬴政想了想,而后道:“魏国刚灭,你便到魏国去安抚一下黔首百姓人心吧。”】

  【在安抚人心这方面,太子扶苏还是非常擅长的。】

  【毕竟此前关中老秦人,以及韩地的黔首百姓便是太子扶苏安抚的。】

  【再加上此事也有利于积累太子扶苏的威望,所以秦王嬴政便打算让太子扶苏去魏地走一趟。】

  【听到自己父王的安排,太子扶苏虽然略有差异,但也还是点了点头应道:“是,父王。”】。

第440章太子扶苏的决断,发了疯的秦王嬴政【求订阅,求全订】

  【魏地,正在带领着章邯等属官安抚当地黔首百姓人心的太子扶苏,骤然站了起来,惊愕道:“什么?昌平君反了?”】

  “是的,殿下,昌平君如今正在裹挟楚地叛军朝着这边袭来,还请殿下速速返回咸阳!”】

  【负责保卫太子扶苏的禁卫军统领,单膝跪在地上着急禀告道。】

  【太子扶苏随即坐了下来,迅速开始思考当下的情况。】

  【在制定了灭楚的计划之后,李信与蒙恬便兵分两路开始攻楚。】

  【其中,李信之前亲率大军攻克了平舆,然后又回师向北刚刚拿下鄢陵。】

  【而蒙恬也是亲率大军攻克了寝丘。】

  【按照灭楚的计划,现在李信与蒙恬应该是在同时向城父进军,并且在那里汇合。】

  【然后再一起向楚国国都寿春发动进攻,进而完成灭楚之战的最后一击。】

  【但是万万没想到,昌平君熊启居然以楚国公子的身份,在郢陈发动了叛乱。】

  【他可是秦国的昌平君呀!】

  【甚至他还是秦国的相邦!】

  【在秦国,即便不是一人之下,但那也称得上是万人之上了。】

  【论及身份、地位与权势,在秦国能够与他相当的也只有寥寥几人罢了。】

  【在这个时候背叛秦国,他图什么呢?】

  【难不成楚国许诺了他楚王之位?】

  【如果说楚国有什么能够比秦国的“昌平君兼相邦”这个身份、地位高贵的话,那么在太子扶苏看来也就有且只有楚王之位了。】

  【否则,单单是楚国太子之位都比不上秦国的“昌平君兼相邦”的身份、地位高贵。】

  【不过现在纠结昌平君熊启为什么叛乱,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昌平君熊启的叛乱会直接打乱秦国的灭楚计划,更有可能使得二十万秦军功亏一篑。】

  【因为郢陈是秦军攻楚的大后方,同时也是秦军后勤补给线的必经之路,此地若是失守,那么就意味着秦军的身后被插了一把刀。】

  【若是这个时候楚国的大军与昌平君熊启的叛军28来个前后夹击秦军的话,那么李信、蒙恬二人所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全军覆没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样的损失与代价,对于秦国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至少秦国如果真的损失了这二十万大军的话,那么秦国完成扫平六国、统一天下这个霸业的时间,起码也得要再延后个三、五年!】

  【所以绝对不能让李信、蒙恬所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出事,秦国必须要有一支援军去镇压昌平君熊启的叛军。】

  【并且,这支援军的速度还要快!】

  【因为一旦支援的速度慢了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赶不上镇压昌平君熊启的叛军,进而导致二十万秦军被昌平君熊启的叛军与楚国大军前后夹击。】

  【但问题是,如果现在再从秦国关中出兵支援的话,那么是绝对来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