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52章

作者:顾止

  【再加上,如今距离秦国完成扫平六国、统一天下这个霸业目标,也是越发迫近。】

  【所以如今秦国朝堂上下都难免有些浮躁,甚至可以说是弥漫着一股过度自信的气息。】

  【故而受此气息感染,不管是秦王嬴政,还是其他大部分文武百官都认为攻灭楚国并非什么难事。】

  【所以面对大将军王翦与李信各自给出的回答,最终秦王嬴政还是选择了只需要二十万兵马的李信以及蒙恬,作为攻灭楚国的大军统帅。】

  天幕下,看着另一个“自己”做出的决定,秦皇嬴政也是脸色一黑。

  其他秦国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见此也是微微低头,不敢言语。

  因为如果说秦皇嬴政有什么黑历史的话,那么此前选择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去攻灭楚国一事,便称得上是秦皇嬴政的黑历史之一吧。

  当时,秦皇嬴政同样也是召集一众文武百官商议灭楚之事,然后同样也都询问了王翦与李信,如果由他们率军攻灭楚国的话,大概需要多少兵马。

  而王翦与李信的回答也和天幕上的“他们”一样,一个认为需要六十万兵马才可以攻灭楚国,另一个则是认为只需要二十万兵马便可攻灭楚国。

  一个六十万,一个二十万,这两者之间整整相差了四十万兵力。

  如果选择前者的话,那么秦国就真的是要将老本都给掏出来了,说是举国之力也不为过。

  如果选择后者的话,那么二十万兵力虽多,但并不至于多到需要举国之力才可以支撑得了的地步。

  再加上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考虑,最终秦皇嬴政还是选择了只需要二十万兵力的李信,外加蒙恬作为攻灭楚国的大军统帅。

  而灭楚一战一开始也非常顺利,李信亲率大军攻克了平舆,又回师向北拿下鄢陵。

  同样,蒙恬也亲率大军攻克了寝丘。

  可以说,至此便完成了灭楚的第一步战略目标。

  之后李信与蒙恬同时向城父进军,并且准备在这里汇合,然后向楚国国都寿春发动进攻,进而完成灭楚之战的最后一击。

  可以说,发展到这一步,秦国在战术与战略方面都是没有出什么问题的,并且只要李信、蒙恬两人能够顺利在城父汇合。

  那么接下来,楚国的覆灭就近在眼前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李信准备向南进军时,郢陈出事了,那里的楚人在秦国相邦昌平君的率领下叛秦了。

  昌平君叫熊启,楚国人,是楚考烈王的儿子,同时也是秦昭襄王的外孙。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之间相互通婚,公室子弟到敌国任职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当年芈八子嫁给秦惠文王后,楚国就出现贵族子弟批量入秦的场景。

  之后,在“嫪毐之乱”中,熊启与另外一名族兄受秦王嬴政命令,发兵攻击嫪毐。

  尔?起[诌I叄拔刘最后,在“嫪毐之乱”中立下战功,熊启被封为昌平君,而他的另外一名族兄则是被封为昌文君,甚至二人还先后担任过秦国的相邦。

  在李信、蒙恬拿下平舆、鄢陵、寝丘之后,秦皇嬴政便派昌平君到郢陈,利用他是楚国人的身份,安定当地的黔首百姓。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大概是因为看到自己的母国楚国将亡,又或者可能是受到其他楚国宗室、大臣的游说。

  最终,昌平君熊启以楚国公子的身份发动了叛乱。

  要知道郢陈是秦军的大后方,也是秦国补给线的必经之路,此地失守,就意味着秦军的身后被插了一把刀。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原本准备与蒙恬汇合的李信,也是不得不调转枪口向西回师,准备先镇压了昌平君所掀起的叛乱,稳定住秦军的补给线。

  这个选择,从兵家之道来说,并没有什么错。

  毕竟以李信的军事指挥能力,以及兵力来说,他是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可以镇压得了昌平君所掀起的叛乱的。

  只要镇压了昌平君所掀起的叛乱,那么后面他再继续去与蒙恬汇合,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最多就是原本可以早一点覆灭的楚国,便成晩一点覆灭罢了。

  但是总体来说,还是问久冷6 6弃/  巴尔罢题不大的。

  但是,千算万算,李信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对面楚军的统帅,也是个厉害的角色。

  那就是项燕,也堪称是楚国的最后一根栋梁。

  项燕统帅楚军,并不一味防守,而是一直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向秦军发起致命一击。

  而李信率军向西回师,准备先镇压郢陈之乱,则是被项燕找到了机会。

  再加上,李信或多或少也有些麻癖大意,光是把目光盯在了郢陈,完全没有在意之前被打的连连败退的楚军,依然有了发动致命攻击的实力。

  于是,李信在前面走,项燕在后面尾随,半路上楚军发动了攻击。

  李信在措不及防的情况下大败,被楚军连杀七位秦国都尉。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面对这等情景,李信也是回天无力,只好率领残兵败将退回关中。

  至此,第一次灭楚之战便可以说是失败了。

  当然,真要说的话,灭楚之战失败了,李信虽然有责任,但是责任也并不大。

  毕竟谁能想到已经贵为秦国昌平君,甚至还任秦国相邦的熊启居然会反叛呢。(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并且反叛的地方,还恰好是秦军的后勤补给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王翦率军也会选择先解决掉昌平君熊启掀起的叛乱,然后再继续进一步攻楚。

  最多就是王翦在率军返回的途中,会更加老成持重,不会被项燕寻到攻击的机会。

  又或者是即便项燕发动攻击,王翦也能够率军抵挡下来,不至于大败而归。

  而收到李信大败而归消息的秦皇嬴政,也是难得的失态。

  而在短暂的失态之后,秦皇嬴政也是意识到,王翦当时说的是对的。

  又或者说,现在只有任用王翦,才能够让刚刚经历了一场二十万大军战败的秦军,重新恢复信心。

  于是秦皇嬴政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想要请王翦出山。

  这一幕,也可以说是有些似曾相识了。

  当初秦国攻打赵国邯郸时,秦昭襄王也是因为不听从白起的建议,结果吃了败仗,然后又不得不降下身段去请白起出山。

  只不过,比秦昭襄王更好的一点地方在于,秦皇嬴政更加能够放得下自己的身段,更加能够服软。

  面对王翦推脱说自己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的时候,秦皇嬴政动情地说出那句名言:“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这话一出,王翦又如何能够鳍留疑伞栮 !贰(九)受得住呢。

  再加上,秦军虽然刚刚吃了一场二十万大军的败仗。.

  但是,这样的败仗对于秦国来说,顶多算是伤筋动骨,并不至于动摇秦国的国本。

  换句话说,秦国还是有余力能够继续发动一场灭楚之战的。

  再加上,楚国虽然大胜了一场,但是楚国的内忧依然存在,外部也不可借力。

  总得来说,他即将要攻打的楚国的情况,要比昔日武安君白起面对的赵国的情况好上许多。

  所以他也是答应了率军攻灭楚国,当然这一次他依然还是要了六十万的兵马。

  而这一次,依霓榴吆叄迩咎迩裙"。聊秦皇嬴政也是没有任何犹豫,不管王翦索求什么,他都全部照给,并且给予王翦最大的自主决断权与信任支持。

  哪怕后面王翦抵达战场之后,就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任凭楚军屡次挑战,也始终让秦军坚守不出,秦皇嬴政也没有丝毫怀疑王翦。

  最终,楚军在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的情况下,就领兵向东去了。

  而王翦则是趁机发兵追击、强袭他们,最终大败楚军,并且于蕲南,斩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彻底败逃。

  从这个角度讲,王翦其实也是有着不为常人知道的自傲的一面。

  因为当初楚国大将项燕是用什么方式击败的秦国将军李信,那么现在王翦便是用什么方式击败的项燕。

  这也是为什么项燕被秦国大军追至蕲南,逃无可逃之后便拔剑自杀的原因。

  一方面是逃不掉了,另一方面也是被王翦用他击败李信的方式来击败自己,太过于屈辱了。

  屈辱到但凡是个对自己能力颇有自信的将军都接受不了这个结果,所以项燕便拔剑自刎了。

  之后秦军乘胜追击,攻占了楚国的城邑。

  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

  至此,楚国也是正式灭亡了。

  不过,这是他们这个世界的灭楚之战的情况,不知道天幕上的灭楚之战又会如何。

  至少天幕上的“秦国”有太子扶苏,也有那无法抵挡的飞天锐士军团。

  说不定,天幕上的“秦国”的灭楚之战与他们相比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另一边,看到天幕上的“秦国”准备攻楚,项梁也是一脸严肃地看着自己侄子道:

  “好好看,看看你大父是如何击败率领二十万秦军的李信,以及又是如何被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击败的!”

  “然后想一想,如果是你的话,你要如何才能够反败为胜。”

  “将来,你要以王翦为目标,击败王翦!”

  “如果王翦死了的话,那就击败他的儿子、他的孙子!”

  “总之,一定要为我们项氏,为你大父,洗刷这一份耻辱!”

  听到自己叔父的话语,少年项羽也是难得认真起来,点了点头应道:

  “知道了叔父,我会认真看,认真想,然后击败王翦,击败王贲,击败秦国其他所有的将领!”

  “洗刷大父的耻辱,恢复我们项氏一族的荣光!”

  见此,项梁也是露出一抹满意之色,而后便和项羽一起认真观看接下来天幕上的“秦国”的灭楚之战五!。

第439章秦王嬴政对太子扶苏的考校,不选王翦为帅的原因【求订阅,求全订】

  【宫殿内,太子扶苏神情自若地帮秦王嬴政处理着部分挑选出来的简单的奏疏,秦王嬴政则是批阅着其他较为重要、复杂的奏疏。】

  【过了半响,秦王嬴政忽然开口道:“可明白父王为何选择李信、蒙恬作为伐楚统帅?”】

  【听到自己父王的话语,太子扶苏也是放下手中的奏疏,点了点头道:“儿臣明白。”】

  【秦王嬴政也是随之放下自己手上的奏疏,挥了挥手让左右内侍尽皆退出去,只留下他们父子二人,然后看向太子扶苏考校道:说父王这么的因。”】

  【太子扶苏想了想,回答道:“第一个原因,王家功勋有些高了。”】

  【昔日的战国七雄,如今仅剩下秦国、楚国、齐国。】

  【其中韩国、赵国、燕国、魏国,都已经被覆灭了。】

  【而在这覆灭的四个诸侯国里面,除去第一个覆灭的韩国是由内史腾所覆灭的之外。】

  【剩下的赵国、燕国,以及魏国都是由王翦、王贲父子两人灭掉的。】

  【换句话说,天下一众诸侯国,有半数灭于王翦父子之手,这是何等恐怖的事情呀。】

  【当然,秦王嬴政并不担心会出现功高震主之事,更加不担心王翦父子是否会造反。】

  【因为秦王嬴政自信王翦父子功勋再高,也高不过自己。】

  【至于说造反,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在他建好靖灵殿与英灵碑,并且每年举国上下定期祭祀所有为秦国而战死的将士之后,大秦一众将士的军心就已经被牢牢掌控在他的手上。】

  【别说王翦父子二人只是灭了三个诸侯国了,就算王翦父子将剩下的两个诸侯国也都全部“一八七”灭了,然后想要率兵造反。】

  【秦王嬴政也敢保证绝大部分的大秦将士,都不会听从王翦父子二人的命令行事,更加不会跟随王翦父子二人造反。】

  【毕竟自大秦改革变法以来,历代秦王都未曾负过大秦将士。】

  【凡是秦王承诺的军功授爵,生前都一一兑现。】

  【凡是为秦国而战死的将士,死后都给足抚恤。】

  【并且也给尽身后哀荣,让其可以以秦国烈士英灵的身份,享受四时节气香火祭祀,与国同休,与国同祀。】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王翦父子二人敢说一句造反之事。】

  【那么甚至都不用秦王嬴政下令,底下的一众大秦将士就已经主动将王翦父子二人给绑了,然后任凭秦王嬴政发落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秦王嬴政并不担心王翦父子二人会出现功高震主之事。】

  【但是,即便他不担心王翦父子二人会出现功高震主之事,他也得要考虑一下朝堂上的势力平衡建设之事。】

  【像如今大秦朝堂上的势力,如果笼统一点划分的话,那么大致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原本是四大部分的,比如说原来文臣这方面,主要是以隗状、王绾这两位丞相作为代表的秦国老贵族势力,以及李斯作为代表的法家新贵族势力。】

  【这两派势力相互平衡,相互拉扯。】

  【但是这些年来,随着太子扶苏麾下六部不断发明、研究出各种有利于改善秦国黔首百姓民生,提高秦国综合国力的新鲜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