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二是因为,他来到秦国的时间,终究还是有些晩了。】
【现在张苍就已经是太子六部中的礼部尚书了,除非未来他的能力能够远超张苍。】
【否则在同等情况下,太子扶苏必然会优先考虑重用张苍,其次才是他。】
【三是因为,相较于在秦国无人支持的自己,张苍还有一个位列九卿的师兄李斯。】
【未来在朝堂之上,张苍和李斯之间如果不生间隙的话,那么未来张苍多半会得到他师兄李斯的支持。】
【所以综合以上诸多因素,在“礼法并重”、“霸王道杂之”这条道上,张苍的优势比他大太多了,他是很难在竞争得过张苍的。】
【而叔孙通虽然也不是什么心比天高之辈,但是如果让他就这么屈居于张苍之下的话,他也不太愿意接受。】
【再加上在来到秦国的这一年时间里,以及在方才与太子扶苏的辩论中,他也是找到了自己未来在秦国大致的定位。】
【那就是“礼”!】(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昔日周王朝倾覆,周礼崩坏,天下一片混乱。】
【而秦国未来如果真的能够做到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话。】
【那么秦国必然也需要一套“礼”来作为国家、社会新的礼仪秩序之道。】
“礼”,可以是昔日的周礼。】
【当然,如果秦王嬴政与太子扶苏对昔日的周礼不满意的话,也可以重新构建一套“新秦礼”。】
【反正不管如何,“礼”总是需要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论及对“礼”的了解,诸子百家之中还有谁能够比他们儒家更加精通、擅长吗?】
【并没有!】
【而在儒家内部八大派系之中,又有谁可以像他一样道德底线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君主的需要而肆意修改周礼吗?】
【或许有,不过叔孙通估计这样的儒家之士应该不会很多。】
【大部分的儒家之士都差不多和淳于越一样,都是对周礼顽固不化的迂腐之辈。】
【而在这不多的道德底线比较灵活的儒家之士中,有能力像他一样做到在周礼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新的,且合理的,还可以满足君主需要的礼仪秩序制度的人。】
【叔孙通估计应该是寥寥无几的。】
【至少,像张苍如果在这条道上和他竞争的话,张苍未必韭+6逝柳起芭(二)巴能够竞争得过他。】
【所以叔孙通也是打定主意,以秦国未来九卿之中的奉常这一官职为目标,好好在秦国的新礼仪秩序之道上面专研、努力。】
PS:正在补后续两千字,可以下午六点之后再看更新,昨天身体不舒服,所以没更新,抱歉,祝大家情人节快乐。。
第428章秦皇嬴政:尽取百家之精华,而为大秦治国之大道【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当秦皇嬴政听到太子扶苏说到“霸王道杂之”这个治国之道时。
整个人也是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瞬间双眸睁大,脑海中原本笼罩着的迷雾也是一扫而清,眼中再无丝毫迷茫!
对于秦皇嬴政来说,秦国在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究竟应当以何为新的治国方略,毫无疑问是秦国目前的头等大事。
就在天幕降临之前,秦国就因此在朝堂上爆发了法、儒之争,分~封与郡县之辩。
而秦皇嬴政本人,原本毫无疑问是站在法家这一边,坚持法家霸道的治国之道的-。
但是,在天幕降临之后,从【大秦长公子扶苏】光幕中窥视到的,有关于未来大-秦的一鳞半爪。
以及从【大秦秦太宗扶苏】光幕中,太子扶苏所透露出来的,秦国目前的种种弊端。
秦皇嬴政知道如果再继续坚持以法家霸道的治国之道,来治理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的新大秦的话。
那么毫无疑问必然会让大秦再次走上【大秦长公子扶苏】光幕中那个“大秦”摇摇欲坠,即将倾覆、崩塌的亡国未来。
而对此,秦皇嬴政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所以秦皇嬴政也是一直在极力汲取天幕上所透露出来的各种有用信息,努力想要为大秦找到一个新的,可以使得大秦未来长治久安,不会沦落到天下皆反的局面的治国之道。
比如说,改革法家之道,又或者是尝试以经过太子扶苏推陈出新之后的农家之道、墨家之道等新诸子百家之道来治国。
但是很可惜,即便再如何改革法家的治国之道,也顶多是只能够改掉当前法家之制的弊端,无法改掉法家霸道治国的本质。
而农家之道、墨家之道等诸子百家之道,即便是经过太子扶苏的推陈出新,但是究其本质也依然不过是在农家之道,又或者是在墨家之道走的更远,看的更广罢了。
依然不是他心中真正期望、想要的治国之道!
就当秦皇嬴政依然-月*漪/亦衣气肆焐IX四究处于迷茫之中,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能够符合秦国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的新的治国之道时。
太子扶苏“霸王道杂之”的话语,却是打破了他的迷茫。
一直以来,他都下意识地以一家一道而治国。
但是,谁说诸子百家只能够纳其一而治国的?
为何不能同时以两家学派来治国呢?
如果法家太过于严酷、霸道的话,那么就加入儒家的仁义来调和。
如果儒家空谈而不切实际的话,那就不以儒家来具体治国,只用儒家的道德来教化黔首百姓。
如此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原本迷茫的治国之道,以及看不清的未来的大秦前路,在这一刻也是再无疑惑。
“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道来治理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的新大秦天下,必然可以使得大秦长治久安,再不复原来天下皆反的亡国局面!
看着天幕上的“秦王嬴政”对于太子扶苏所提出的“霸王道杂之”治国之道的高度认可,在场的其他诸子百家博士也是神情复杂。
因为天幕上的“秦王嬴政”如果高度认可太子扶苏所提出的“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道的话。
那么他们这个世界的始皇帝估计也会高度认同太子扶苏所提出的“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道。
而在太子扶苏所提出的“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道里面,法家占据了霸道,儒家占据了王道,似乎并没有其他诸子百家生存的余地。
这让其他诸子百家博士的心情又如何能高兴的起来!
尤其是陈相、陈辛等农家博士,以及相里季等墨家博士,他们原以为自家学派学说在经过太子扶苏的推陈出新之后。
不仅能够有机会在秦国的主流思想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甚至说不定有机会冲击法家在秦国的主流思想地位,取代法家成为秦国新的主要治国思想!
然而,随着太子扶苏“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道一出来。
他们农家、墨家想要冲击法家在秦国的主流思想地位,以及取代法家成为秦国新的主要治国思想的想法,也是直接如泡沫般破碎。
甚至他们农家、墨家在秦国主流思想之中所占据的一席之地,说不定也都要被后来者居上的儒家给抢走!
这难道便是笑的早,不如笑到最后吗?
一时间,陈相、陈辛等农家博士,以及相里季等墨家博士,还有其他诸子百家博士,皆是心情复杂之中又带有一些茫然。
因为他们诸子百家相争,争的就不是看谁能够占据秦国的主流思想地位,成为秦国的主要治国思想嘛。
而现在,似乎已经到了水落石出,大局已定的结局了。
只是,他们在这场主流思想地位之争与主要治国思想之争中失败了的话。
那么日后他们,以及他们所在的百家学派又该何去何从呢?
是就此默默消亡?
还是带着自家学派,改投法、儒两家呢?
毕竟如果始皇帝真的确定了“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方略的话,那么未来始皇帝必然会大力扶持法、儒两家。
而其他诸子百家哪怕没有遭到始皇帝与秦国的打压,但是十有八九都会遭到始皇帝与秦国的漠视。
而遭到始皇帝与秦国的漠视的话,那么他们以及各自所在的学派,即便现在能够延续下去,但是未来又还能够延续多久呢?
由昔日春秋至战国,再至如今秦国的大一统,自成一家一派的诸子学派又何止百家呀!
但是如今,真正传承未断的诸子学派也就只剩下七、八十家罢了,早已不足百家之数。
若无法得到始皇帝与秦国的扶持、重视、推广的话,那么说不定等他们和他们的弟子相继逝去之后。
他们所学的诸子百家学说也会与过往的其他诸子百家学说一样,消失于浩浩历史长河之中,再不见传承,只能够从古籍之中寻得遗留下来的只言片语。
这样的结果,又如何能够让其他诸子百家博士坦然接受?
不过,正当其他诸子百家博士都忧心于自家学派传承的时候,却是听到太子扶苏在提出“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道后。
随即又提出了“农法并重”的治国之道,以及“墨法并重”的治国之道。
这两个治国之道的提出,也是顿时便让陈相、陈辛等农家博士,以及相里季等墨家博士重新振奋起来。
果然,他们就说自家学派那么有用,又怎么可能会随随便便就泯然众人矣呢!
礼法并重的“霸王道杂之”可以治国的话,那么农法并重,以及墨法并重又如何不可以治国呢!
秦国的主流思想之中,依然有他们农家、墨家的一席之地!
他们农家、墨家同样也可以成为秦国的主要治国思想之一!
有他们农家、墨家在,儒家休想后来者居上!
想到这里,不管是陈相、陈辛等农家博士,还是相里季等墨家博士,皆是面带笑意且斗志昂扬。
至于其他没有被太子扶苏提到的诸子百家博士,此刻也是在琢磨着如何将自家的学说与法家相结合起来。
毕竟不管是礼法并重的“霸王道杂之”,还是所谓的“农法并重”,又或者是“墨法并重”等。
本质上都不过是以法治国治民,以仁德抚国抚民,最终实现宽严相济的治国效果罢了。
而仁德爱民思想,又不是儒家、农家、墨家的专属思想,他们各自所属的诸子百家学派同样也是可以仁德爱民的。
比如说,道家里面的黄老之言,同样也有“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贵清静而民自定”的仁德爱民的思想。
所以他们道家也是可以和法家相结合,来一个“道法并重”的!
又比如说,阴阳家思想之言里面,同样也有“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的仁德爱民的观点。
所以他们阴阳家也是可以和法家相结合,来一个“阴阳法并重”的!
再比如说,医家思想之言里面全是各种治病救人,为黔首百姓解病除痛,这本身就是仁德爱民最好的体现。
所以他们医家又如何不可与法家相结合,来一个“医法并重”呢!
可以说,为了让自家的学说能够在秦国未来的主流思想之中占据一席之地,乃至于是成为秦国的主要治国思想之一。
其他诸子百家博士也是纷纷回顾起自家的思想学说,看看里面有没有“仁德爱民”这个思想观点。
如果有的话,便以其为核心,然后再尝试与法家相结合起来。
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便新添进去,然后再尝试与法家相结合起来。(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总之就是一定要让自家学派在秦国未来的主流思想之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好让自家学派学说能够延续长存下去。
正当诸子百家博士如此想着的时候,却是听到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借用《易》经上的话语说:
“天下(学问)的途径虽然不一样,但是归趋是相同的,思虑虽然很冗杂,但是目标是一致的。”
“现在各家的学者,各自推崇他们学说的长处,用尽了智慧和思虑,来阐明他们学说的要旨。”
“虽然各自有偏见短处,但是综合他们主要的道理目的,发现他们也都是从六经分支出来的。”
“假使让他们遭遇到圣明的君王,能够折中采用他们的主张,他们都可以成为辅佐的人才啊。”
所以不管是礼法并重的“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道,还是农法并重或者墨法并重的治国之道,都不是太子扶苏心中最好的治国之道。
太子扶苏心中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取儒家之德,教化百姓;取法家之制,督责臣民;取道家之本,顺应民心;取墨家之长,便民天。。。。
最终,以道表、儒身、法骨意林艺琦务司诌、墨行、兵搏、纵横言、阴阳谋。。。。。。而成煌煌治国之大道!
听到这番话语,一众诸子百家博士先是一静。
而后过了片刻,先是出身阴阳家的博士朝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郑重大礼拜下道:
“太子扶苏殿下圣明!”
紧接着,出身纵横家的博士亦是朝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庄重施礼而拜道:
“太子扶苏殿下圣明!”.
随后,出身兵家的博士、出身墨家的博士、出身农家的博士、出身法家的博士、出身儒家的博士、出身道家的博士等等,皆是齐齐朝着太子扶苏拜下,高声赞颂道:
“太子扶苏殿下圣明!”
诸子百家博士的话语,浩浩荡荡,声合一处,直冲云霄!
而站在最前面的秦皇嬴政,听到身后一众诸子百家的话语,嘴角亦是不禁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
原本,他是觉得礼法并重的“霸王道杂之”是对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的秦国最好的治国之道。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红楼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