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李斯这话一出,淳于越当即怒声反驳道:
“放屁!”
“法家之道不可久也!”
“唯有儒家周礼之道,才是世间真正的堂皇正道、唯一大道!”
0求鲜花
“昔日周礼安定天下数百年,这是有史可鉴,亦有例可循的事情!”
“尔等法家之律此前又安定了天下多少年?又可有史可鉴,有例可循?”
“没有!”
“尔等法家之律不过刚刚辅佐秦国与陛下平定天下罢了,此前既无史可鉴,亦无例可循。”
“焉知采用尔等法家治国,未来会不会再治出一个天下大乱!”
这话一出,李斯等法家之士亦是大怒。
就当法家与儒家准备从言语辩论升级成“肢体辩论”的时候,站在最前面的秦皇嬴政也是伸臂挥袖,冷峻道:
“肃静!”
在始皇帝的强大气场压制下,李斯与淳于越等人皆是怒目冷哼一声,但是终究没有继续进一步上演肢体辩论,齐齐返回各自的位置上。
PS:没来得及写完,稍后替换重复的一千字,并补上四千字更新,可以明天中午十二点再看更新士。。
第419章与淳于越进行正义的切割,底线灵活的叔孙通【求订阅,求全订】
【这一刻,听到太子扶苏话语里明显流露出来的对于儒家之士与儒家周礼的不喜。】
【张苍也是低头想着自己现在要不要改投法家算了。】
【毕竟他们老师荀子本身就是礼法并重,再加上又有李斯这个改投法家的先例在。】
【所以张苍对于改投法家这件事,其实也并没有多大的心理压力。】
【之前之所以不改投法家,是因为想着继承自家老师的儒家衣钵。】
【但是现在很显然因为淳于越这个蠢货,从而导致太子扶苏对于儒家这个整体都心生厌恶了。】
【未来如果他继续以儒家之士的身份在秦国混,在太子扶苏手底下混的话。】
【那么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连累到他自身未来的发展前途,而这就不是张苍想要的了。】
【对于张苍而言,所谓的恢复周礼、推广周礼,远没有他自身的荣华富贵来的重要。】
【又或者说,张苍就是太子扶苏口中说的那种之所以希望恢复周礼、推广周礼,就是希望恢复周礼、推广周礼之后,能够通过自己掌握的周礼为自己谋取一份荣华富贵的儒家之士。】
【当然,也不仅张苍如此,旁边的叔孙通也是同样如此。】
【对于叔孙通而言,儒家周礼同样也只是他用来换取自身荣华富贵的一种手段方式。】
【而现在他好不容易被秦国征召,并且奉命为太子扶苏讲授儒家经典思想之言,眼看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四八七”
【结果却因为淳于越坚持周礼必须一成不变,甚至是愚蠢的以死明志。】
【从而导致太子扶苏不仅对儒家整体心生厌恶,甚至还想要将儒家之士都礼送出秦国。】
【进而导致他原本在秦国一片光明的前途,此刻也是岌岌可危。】
【可以说,若不是还有太子扶苏与秦王嬴政在场的话,叔孙通都气的差点想要动手掐死淳于越这个混账了。】
【不过淳于越这个混账可以晩点再掐死,现在他必须要为自己那岌岌可危的前途未来努力一下。】
【所以在拉住了淳于越之后,叔孙通也是连忙看向太子扶苏说道:“殿下明鉴,儒家内部分为八派。”】
“所谓的周礼不可变,这是淳于越所在的孟氏之儒的观点,并不代表其他儒家学派也是如此认为。”】
“比如说,臣所在的仲良氏之儒就强烈赞同太子殿下说的道随世时而移这个观点!”】
“我们这一派的儒家之士也是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礼同样也需要与时俱进、与时变化的!”】
“如此才能够让礼真正变得符合天子、诸侯、卿大夫与黔首百姓的需要,也才能够真正让国家、社会恢复到稳定、安宁、和谐的状态之中。”】
【听到叔孙通如此迎合太子扶苏此前说的话语,淳于越也是气的伸手指着叔孙通道:“你。。。。。。”】
【然而,淳于越话未说完便被叔孙通冷笑打断道:“你什么你,难道老夫说的不对吗?”】
“你们孟氏之儒认为周礼不可变,那是你们孟氏之儒的看法,不代表我们仲良氏之儒的观点也是如此。”】
“还是说,淳于博士认为孟氏之儒一派便可以代表得了儒家八派?”】
“亦或者是,淳于博士认为自己的观点便足以代表得了儒家八派整体的观点?”】
“若真是如此的话,老夫倒要劝淳于博士一句,莫要太过于自以为是了!”】
“至少,仲良氏之儒可不承认孟氏之儒一派能够可以代表得了儒家八派。”】
“同样,老夫也不认为淳于博士自己的观点,能够代表得了儒家八派整体的观点。”】
【在叔孙通的话语落下之后,一旁的张苍也是紧跟着悠悠道:“孙氏之儒也不承认孟氏之儒能够代表得了儒家八派。”】
“同样,我也不认为淳于博士刚才所说的观点,能够代表得了儒家八派整体的观点。”】
【对于张苍来说,改投法家是逼于无奈的下下策。】
【毕竟如果他真的改投法家的话,那么他老师荀子的儒家衣钵未来无人继承不说,将来说出来他的名声也不太好听。】
【所以在叔孙通对淳于越进行正义的儒家切割的时候,张苍也是赶紧跟着将自己所在的孙氏之儒一派与淳于越切割开来。】
【好让太子扶苏将因淳于越而产生的厌恶之情,仅仅局限在儒家孟氏之儒一派上,免得波及、影响到儒家其他派系与其他派系的儒家之士。】
【听到叔孙通的话语,太子扶苏原本因为淳于越试图以死明志而产生的不喜,也是随之消去了几分。】
【至少,从目前来看,儒家之士也并不是全部都是淳于越那样的蠢货。】
【还是有像叔孙通这样的聪明人的!】
【至于说张苍,因为李斯的原因,太子扶苏一向将张苍视为法家之士要多过视为儒家之士。】
【随即太子扶苏脸上也是浮现出一抹笑意,看着叔孙通道:“仲良氏之儒既然认为礼需要与时俱进、与时变化的话,鳍亻尔III林丝揪衫4那么又应当如何与时俱进、与时变化呢?”】
【叔孙通没有丝毫犹豫道:“自然是取周礼之精华,去周礼之糟粕,查周礼之遗漏,补周礼之欠缺!”】
【太子扶苏脸上的笑意更甚道:“那么什么是周礼的精华,什么是周礼的糟粕,以及周礼又有哪些是遗漏了的和欠缺了的呢?”】
【叔孙通看向太子扶苏与一旁旁听的秦王嬴政,拱手低头恭敬道:“周礼之中,陛下与殿下认为需要的,便是周礼的精华。”】
“陛下与殿下认为不需要的,便是周礼的糟粕。”】
“陛下与殿下认为周礼遗漏了哪些,欠缺了哪些,那么那些便是需要补全的。”】
【说的直白点,就是陛下与殿下认为周礼应该是怎样的,那么周礼便是怎样的!】
【听到叔孙通回答的太子扶苏,脸上也是闪过一抹惊讶之色。】
【虽说之前他就觉得叔孙通这位儒家之士很聪明,在某些事情上为人也很灵活。】
【但是他也是没想到,叔孙通居然可以灵活到这个地步。】
【而事实上,叔孙通就是这么一个底线灵活的人。】
【像在原历史上,叔孙通就因为精通儒术被召进了朝廷,作了个待诏博士。】
【在做待诏博士没几年,外界便传来了陈胜、吴广等人造反的消息。】
【于是秦二世胡亥便召集身边一众博士,询问对策。】
【其它博士都跟胡亥说,这是谋反,建议胡亥出兵征讨。】
【但是胡亥认为如果天下有造反的话,那这不是证明他这个天子做的不好吗?】
【所以胡亥一直暗戳戳地表示这不是造反,可惜其他博士并没有领会胡亥的意思,依然耿直地表示这就是贼子造反!】
【而叔孙通则是迅速领悟到了胡亥的意思,当即便上前奉承道:“他们刚才说的那些都是谬论,如今天下已归一统。”】
“各郡各县的城池都已铲平,民间所有的兵器都已销掉,这就早已向天下人宣布用不着这些东西了。”】
“当今又上有英明的皇帝,下有完备的法令,派出去的官吏都效忠于职守,四面八方都像辐条向着轴心一样地向着朝廷。”】
“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什么人敢造反呢!”】
“那些人不过是一群偷鸡摸狗的盗贼,哪里还值得一提呢!”】
“各地的郡守郡尉们很快就可以把他们逮捕问罪了,有什么可担心的!”】
【听到叔孙通的话语,胡亥也是分外高兴,随即便赏了叔孙通二十匹丝绸,一套新衣服,并且把叔孙通提升为博士。】
【随后叔孙通回到自己的住所,其他儒生纷纷斥责叔孙通:“你怎么那么能拍马屁呢?”】
【叔孙通道:“你们不了解,我差一点儿就掉进虎口出不来了。”】
【说罢,叔孙通便赶忙收拾行李跑路了,就连刚刚拔升的博士官职也不要了0 。。。。。。】
【果不其然,之前凡是认为是造反的儒生、博士都被胡亥命人抓了起来,并且投进了监狱,说造反这种话根本不是他们应该讲的。】
【而凡是附和叔孙通的话语,说是盗贼的人,则一律平安无事。】
【之后叔孙通便回到了薛县,而薛县彼时已经投降了楚地的起义军,于是叔孙通便投在了楚地起义军麾下。】
【然后等到项梁来到了薛县之后,叔孙通又跟上了项梁。】
【等到项梁在定陶失败身死之后,叔孙通便就又投奔了楚怀王。】
【等到楚怀王被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后,叔孙通就又留下来侍奉项羽。】
【等到刘邦率领着各路诸侯攻入彭城之后,叔孙通摇身一变便又投靠了刘邦。】
【在见刘邦的时候,叔孙通本来是穿着一套儒生的服装,刘邦看着讨厌。】(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于是叔孙通立刻就变了一种样子,改穿短衣服,一副楚人的打扮,从而让刘邦看了大为愉悦。】
【还有其他诸如此类的事情等等。】
【可以说,叔孙通是一个底线非常灵活的人。】
【什么风骨、什么气节,几乎堪称没有!】
【谁能够带给他荣华富贵,那么他就投靠谁、依附谁。】
【而且叔孙通也比较懂得揣摩人心的人,知道自己说什么、做什么能够让上位者感到高兴。】
【所以往往也会说一些上位者喜欢听的话语,做一些上位者喜欢的事情。】
【更加重要的是,叔孙通并不是一个只懂得阿谀奉承的小人,他自身的能力也确实很不错。】
【至少说一句叔孙通有九卿之才,那也是丝毫不为过的。】
【像在原历史上,在汉朝重新统一了天下之后,因为刘邦废除了秦朝原来那套烦琐礼法的原因。】
【从而导致群臣在上朝的时候,行事无状,酗酒争功,狂呼乱叫,甚至是拔剑击柱,无奇不有。】
【刘邦对此,也很是讨厌。】
【而叔孙通也是看透了刘邦的心理,当即便对刘邦说道:“儒生们虽然不能帮着你攻城占池,但是他们却可以帮着你来守天下。”】
“请你让我去找一些鲁地的儒生,让他们来和我的弟子们一道给您制定一套朝廷上使用的礼仪。”】
【对此,刘邦有些迟疑担忧道:“会不会太复杂呢?”】.
【叔孙通摇了摇头道:“五帝用的音乐各不相1。1同,三王用的礼仪也不一致。礼,是根据着不同时代的人情世态所制定的一套规矩准绳。”】
“孔子所说的夏朝、商朝、周朝的礼仪各有什么增损,我是知道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的各朝的礼仪不一样。”】
“我可以参照古代的礼法,吸收秦朝的一部分东西,来给您制定一套符合今天使用的制度。”】
【之后叔孙通果然制定出了一套新的,符合刘邦需要的汉朝礼仪。】
【甚至在亲身体验过这套新的汉朝礼仪之后,刘邦也是忍不住发出感慨道:“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皇帝的尊贵。”】
【而后,叔孙通便因此被进一步提拔为汉初九卿之首的太常!】
【后续汉初使用的各种礼法,基本都是叔孙通在担任太常的时候制定而成的。】
【可以说,没有叔孙通就没有汉初的礼法制度!】
【而且这些礼法制度,也没有哪一个是完全与昔日的周礼相同的。】
【全部都是叔孙通根据天子,以及当下朝廷的需要,或是从秦礼中截取一部分出来,或是从周礼中截取一部分出来,或是从其他古礼中截取一部分出来。】
【再或者是自己无中生有编撰一部分出来,最后将之拼凑到一起的。】
【所以对于叔孙通而言,什么周礼不可变,那都是虚的。】
【与时变化才是真正的礼,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实践的。】。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红楼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