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34章

作者:顾止

  而这十四师的兵力,全部加起来也仅仅只有三万五千人而已。

  这样的兵力规模,别说和当今刚刚扫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的秦国相比了。

  就算是与昔日战国七雄当中,实力最为弱小的韩国相比,那也打不过韩国!

  毕竟韩国哪怕军事实力再弱,但是随随便便抽调出十八、二十个师的兵力,还是没问题的。

  就像昔日的秦国灭韩国一战中,韩国就出兵四万五千人,也就是折合十八个师的兵力。

  这样的兵力,打一个仅是手握十四个师的兵力的周王朝,还是可以打得赢的。

  而且这也还不是韩国的极限,若是韩国极限爆兵的话,拉出四、五十个师的兵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昔日仅仅是手握十四个师的周王朝,想要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又或者是如今秦国刚刚扫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的时代。

  再次做到一言既出,天下四方诸侯、万民黔首无不遵从它所制定下的礼乐制度,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说句不太好听的,别说和昔日春秋战国的各个诸侯国相比了,就算是和一众诸子百家相比。

  昔日那个手握十四师的周王朝如果不全力以赴的话,说不定连他们诸子百家都打不过!

  比如说,他们儒家。

  昔日孔子在世教学时,可是号称有三千门徒的!

  而这三千门徒,基本个个都是粗通礼、乐、射、御、书、数这君子六艺的。

  而礼、乐、射、御、书、数,这君子六艺中的射与御,那可是妥妥的战场搏杀之术来的。

  只要给他们这些儒家子弟配备上弓箭、刀枪以及战车等武器装备,那么他们这些儒家门人子弟摇身一变,当场便可以转变成一支军队的。

  所以你以为他们儒家孔子是率领一众门人子弟周游列国讲学?

  不,实际上他们儒家孔子是率领了至少一个师的兵力在武装巡游列国!

  再加上孔子本人也是一个身高七尺,勇过虎贲,力扛国门,跑步速度比兔子还快。

  甚至还能够单手驾驭着四匹马的青铜战车,单手使用作为礼器的青铜戈和青铜戟的绝世猛汉。

  两相配合之下,儒家孔子率领着一众门人子弟上战场的话,正面打穿两、三个师都不成问题。

  想要彻底剿灭孔子等人的话,至少也得要派出五、六个师,甚至是七、八个师的兵力,才有可能做到。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儒家孔子率领一众门人弟子周游列国,在各个诸侯国推广、恢复周礼,一直屡屡碰壁,却又一直平安无事的根本原因。

  因为对于其他诸侯国君来说,一旦他们杀死孔子的话,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要面对由一众儒家门人子弟所组成的一个师的军队的报复。

  当然,凭借他们本国的兵力,想要拿下儒家那一个师的军队,倒也不是做不到。

  只不过,就算他峮亻尔易陕巫企9瘤II们能够派兵拿下儒家那一个师的军队,自家或多或少也要损失一、两个师,甚至是三、四个师的兵力。

  而在春秋战国那个诸侯争霸的时代之下,一旦自家损失了一、两个师,甚至是三、四个师的兵力的话。

  那么说不定相邻的邻国就会觉得这是一个能够吞并自己的机会,然后冲上来咬自己一口,从而给自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这很显然非智者所为!

  所以即便诸侯国君不喜欢儒家孔子所说的礼和仁,但是看在孔子身后的那由一众儒家门人子弟所组成的一个师的军队。

  一众诸侯国君面对孔子率师前来讲学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给些面子听一下,听完之后就礼送孔子出国。

  而且,孔子三千门人子弟,还算不是他们儒家的巅峰期。

  他们儒家真正的巅峰期,是在孔子逝去之后,儒家一分为八的时候。

  在儒家一分为八之后,八派又纷纷各自招收门人子弟。

  在最巅峰之时,儒家八派加起来的儒家整体的门人子弟数量是至少有七、八千人,甚至是上万人之多的!

  否则,如果儒家门人子弟的数量不多的话,又怎么能够将他们儒家之言传遍天下,被称之为天下显学呢!

  而那七、八千人,甚至是上万人的粗通礼、乐、射、御、书、数的儒家门人子弟,如果同样配备上弓箭、刀枪以及战车等武器装备的话。

  那么那便是数量多达七、八千人,甚至是上万人的军队!

  换句话说,他们儒家巅峰之时,少则可以凑出三、四个师的兵力,多则甚至可以凑出五、六个师的兵力!

  也就是他们儒家多多少少有点“生不逢”,否则他们儒家这样的兵力规模,如果是放在西周之时的话。

  那也绝对足以称得上,是仅在周王朝之下的超级大国了!(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甚至周王朝十四个师齐出和他们儒家打起来,双方之间谁胜谁负也犹未可知。

  毕竟在战场上,以少胜多的例子也不是没有,甚至还非常多。

  想到即便是昔日那个最为强盛、当时军事实力也最为强大的周王朝,复苏到当前这个时代也无法再如当年那般恢复、推行周礼。

  淳于越也是忍不住失魂落魄的喃喃自语道:

  “难道,周礼当真不可恢复吗?”

  忽然,淳于越脑海中有一道灵光闪过,想到了太子扶苏说过的某一句话,整个人精神大震,激动的低声自语道:

  “不!”

  “周礼还是可以恢复的!”

  “太子扶苏说过,只有当世最为强盛、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才能够支撑起周礼,并且确保周礼得到贯彻与落实。。。。

  “昔日已经势衰、覆灭的周王朝,的确已经不足以再支撑起周礼。”

  “但是,现在还有一个扫平了六国,重新统一了天下,甚至比起昔日的周王朝,还要更加强大千百倍的,当世最为强盛、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可以支撑起周礼!”

  “要这个国家愿意恢复周礼、推广周礼,那么周礼势必可以如昔年周王朝所在之时那般通行天下,使得万民黔首无不遵从!”

  说到这里,淳于越目光炽热地抬头看向站在最前方的始皇帝。

  如果说,还是昔日的春秋战国时代的话。

  那么他们儒家所追寻、推崇、渴望恢复与推广的周礼,或许依然没有机会可以得到恢复与推广。

  毕竟即便是昔日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虽然也有称霸一时之际。

  但是却也终究无法力压天下诸侯各国,更加无法使得天下诸侯各国都完全按照它们的诏令行事。

  但是现在秦国却是真真正正地已经覆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只要秦国愿意,只要始皇帝愿意。

  那么秦国让天下各地郡县的官吏与黔首百姓重新恢复周礼、遵守周礼,那也不过是一纸诏令的事情罢了。

  想到这里,淳于越对于取代法家,使得儒家成为秦国治国思想之主流的想法,也是更加的强烈了。

  因为只有儒家成为了秦国的治国思想之主流,那么他们儒家所追寻、推崇、渴望恢复与推广的周礼才可以化生于秦国。

  然后借助秦国这个当世最为强盛、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再兴昔日的周礼大道!

  念及此处,淳于越也是再次抬头看向天幕上另一个还在陷入死循环中的“自己”,脸上尽是一片着急之色。

  因为如果想要让儒家成为秦国治国思想之主流的话,那么首先就得要让始皇帝认识到儒家之言有别于其他诸子百家的优越之处。

  (钱李好)只有如此,始皇帝才有可能会采纳儒家之言,也才有可能会让儒家占据秦国治国思想的主流地位。

  但是现在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却还是在纠结一些无用的东西,还是陷入在恢复、推广周礼的死循环之中。

  这样又如何能够向始皇帝展示得了他们儒家之言的优秀之处呢?

  要不是沟通不了天幕,触及不了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

  现在淳于越怕不是都想要大嘴巴子抽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好让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清醒一下了。

  想到这里,淳于越又悄悄抬头看了一眼站在最前面的始皇帝的神色变化,生怕天幕上另一个“自己”的表现,使得始皇帝对儒家之言产生了失望。.

  那样的话,他们儒家想要占据秦国治国思想的主流地位,想要在秦国恢复、推广周礼,那就更加困难了。

  而秦皇嬴政倒是没有注意到淳于越那偷偷摸摸的目光,此刻的他,依然是神情平静地观看着天幕。

  至于说周礼?

  其他方面暂且不太好说,但是至少对于周礼里面所提倡的分封之制,他是不会接受的!

  他要当的是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国内无诸侯,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的秦天子!

  而不是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子受令于父母,下听其上,弟听其兄的“周天子”杰。

  只要周礼这一点不改,那么儒家所追寻、推崇、渴望恢复与推广的周礼,便注定不可能会得到他的青睐!。

第412章要求恢复推广周礼,自己却做不到的儒家【求订阅,求全订】

  【听完太子扶苏讲述的叔孙通,也是一脸若有所思道:“殿下方才说是昔日最为强盛、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周王朝支撑着周礼的存在,而非是周礼维系着周王朝的存在!”】

  “所以在周王朝灭亡之后,周礼也因为失去了周王朝强有力的支撑,从而渐渐衰落,乃至于是彻底的覆灭、消失。”】

  “那么反过来说,只要重新有一个类似昔日周王朝那般强盛,军事势力也最为强大的国家出现,周礼便可以再度恢复,并且推广于世?”】

  “换句话说,只要等未来秦国扫平六国、彻底统一天下之后,周礼便可以再度恢复,并且推广于世?”】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叔孙通也是隐隐激动地看着太子扶苏,以及时不时偷偷看一眼一旁神情平静旁听的秦王嬴政。】

  【因为在当前这个诸侯各国彼此伐争频频的时代,如果说有哪个诸侯国最有希望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话。】

  【那么也就只有眼前的秦国有这个可能了!】

  【毕竟秦国已经先后覆灭了韩国、赵国、燕国,现在就只剩下楚国、魏国和齐国这三个诸侯国家还没有被覆灭而已。】

  【而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秦国没有遇到什么出乎意料,并且举国之力也无法抵抗的天灾。】

  【那么未来天下不是统一在秦王嬴政的手上,就是统一在太子扶苏的手上!】

  【换句话说,一个最为强盛、军事实力也堪称是最为强大,同时更是足以为他们儒家周礼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的大一统帝国即将出现。】

  【只要秦王嬴政或者将来继位秦王的太子扶苏,愿意恢复与推广他们儒家的周礼,那么他们儒家的周礼便真正有可能再次大兴于世。】

  【而刚刚还因为推广周礼而陷入到死循环之中的淳于越,也是重新从牛角尖中钻了出来,同样抬头目光炯炯地看着太子扶苏,期待着太子扶苏的回答。】

  【而120面对叔孙通的询问,太子扶苏也很是干脆利落地点了点头道:“对!只要重新有一个类似昔日周王朝那般强盛,军事势力也最为强大的国家出现。”】

  “并且儒家周礼也能够得到它的认可的话,那么周礼也的确有可能得到恢复,并且重新推广于世。”】

  【说到这里,太子扶苏顿了顿,看了一眼满怀期待的叔孙通与淳于越,还是摇了摇头道:“但是,秦国将来会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却不会再恢复、推广周礼!”】

  【听到太子扶苏这话,刚刚还面露笑意的叔孙通与淳于越两人也是不由得愣住了。】

  【而后,淳于越也是忍不住问道:“敢问殿下,这是为何?”】

  “此前殿下不也是认可周礼,说周礼是秩序、是规则、是大道吗?”】

  “只要重新恢复与推广周礼,那么天下便会再度恢复秩序与规则。”】

  “而天子、诸侯、卿大夫与黔首百姓也会重新有大道可循,然后在周礼的指导下做到各司其职,各守其位,不僭越,不逾矩。”】

  “国家、社会重新恢复到和平、稳定的状态之中,这难道对秦国、对陛下、对殿下,乃至于对天下黔首百姓不好吗?”】

  【太子扶苏神情平静地看着淳于越道:“正如孤此前所说那般,儒家孔子之礼,已经是旧的秩序,旧的规则,旧的大道,不再适用当今之世!”】

  “同时,也不再适用于他日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的秦国!”】

  【看着想要再次开口说些什么的淳于越,太子扶苏反问道:“儒家口口声声说要恢复周礼、推广周礼,但是,自昔日孔子之后,家有多少人够全照礼而行呢?”】

  “即便是昔日被孔子赞叹:回,礼也的颜回,也仅仅只是能够坚持三个月,完全按照周礼而行而不逾矩罢了!”】

  “这还是孔子一众弟子中,坚持完全按照周礼而行而不逾矩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弟子。”】

  “至于其他孔子弟子,多则能够坚持月余时间完全按照周礼而行而不逾矩,少则只能坚持数日时间完全按照周礼而行而不逾矩。”】

  “而昔日的孔子一众弟子尚且如此,那么淳于博士又能够坚持完全按照周礼而行几日而不逾矩呢?”】

  【太子扶苏这话一出,淳于越当即便陷入到尴尬境地。】

  【他能够完全按照周礼而行多长时间而不逾矩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也不知道。】

  【因为他就没有完全按照周礼而行而不逾矩过。】

  【毕竟,如今周礼早就已经没落了,虽然他们儒家也口口声声地喊着要恢复周礼、推广周礼。】

  【但是,这不是因为周礼还没有恢复、推广嘛!】

  【所以他们自然也不会完全按照周礼而行。】

  【当然,虽然他们没有完全按照周礼而行过,但是也并不妨碍他们在和其他儒家之士谈及这个问题时,说自己能够坚持多久按照周礼而行而不逾矩。】

  【不过,一般他们在说自己能够坚持多久按照周礼而行而不逾矩的时候,大多都是将时间限定在一个月以内,又或者是两个月以内。】

  【但是,基本不会超过三个月。】

  【而原因也很简单,作为昔日孔子最为出色、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的颜回,也仅仅只能够坚持三个月按照周礼而行而不逾矩。】

  【你说你能够坚持三个月按照周礼而行而不逾矩,难道说你的德行已经堪比昔日的颜回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