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29章

作者:顾止

  “同时,孔子还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

  “在道德修养方面,孔子还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另外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于史学方面,孔子主张言必有征,以及直。”】

  “所谓言必有征,即指的是研究历史一定要先掌握大量的史料,如果史料不足,宁可存疑也不能妄言。”】

  “而所谓的直,即指的是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另外孔子晩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此六书合曰为六经,亦是殿下后面需要学习的内容。”】

  【说到这里,张苍停顿了片刻,给予太子扶苏一些吸收、理解孔子相关思想观点主张的时间。】

  【待到片刻过后,在太子扶苏微微颔首示意下,张苍再次继续说道:“又比如说,孟子,同样也是儒家孔子之后的又一大贤,他也是孟氏之儒的代表。”】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

  “在人性方面,孟子同样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

  【说到这里的时候,张苍也是忍不住撇了撇嘴。】

  【毕竟他师从荀子,可不会相信所谓的性善论。】

  【不过由于在场的不仅有太子扶苏,也有淳于越这样的孟氏之儒在,所以张苍倒也没有刻意贬低什么,就只是平淡直言。】

  【张苍接着说道:“在治国方面,孟子主张仁政、王道的思想观点理论。”】

  “所谓仁政,就是对黔首百姓省刑罚,薄税敛。”】(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孟子从过往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得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言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所以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

  “同时,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黔首百姓。”】

  “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像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更是可以联合起来诛灭之。”】

  “孟子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舍身取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所谓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在著作方面,孟子晩年与自己的弟子们一起,将自己的思想著书立说,最终成就了《孟子》一书。”】

  【与讲述孔子的时候相比,张苍在讲述孟子的时候,无疑要简略许多。】

  【但是在简略的情况之下,却又偏偏没有真正省略了孟子的核心思想观点,让另一旁旁听的淳于越想要开口,也是找不到相关的理由去开口反驳。。。。。。。。。】

  【在匆匆讲述、介绍了自己不太喜欢的孟子之后,张苍的神情无疑更加精神了几分。】

  【而后,张苍带着自豪与骄傲的声音介绍讲述道:“再比如说,荀子,乃是儒家继孔子之后,最为杰出的儒家大贤。。。。。。之一。”】

  【要不是今天还有淳于越、叔孙通两个外人在的话,刚刚他说的话语里面肯定没有最后面的“之一”两字。】

  “在天道观方面,荀子主张天人相分!”】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

  “荀子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天地的生成不是神造的,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

  “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道不会因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

  “荀子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

  ,是尽人道而非鬼事。”】

  “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

  “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

  “荀子强调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

  “与其认为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

  “荀子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观点,并且明确的宣称,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在人性方面,荀子主张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

  “即荀子认为人的天然禀赋的性情是恶的,如果顺应它的发展,将引起人与人的争夺,贼杀,从而导致社会的混乱。”】

  “所以说人性是恶,而不是善,这就是性恶论。”】.

  “荀子认为,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是不会为善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普通人就无法成为圣人。”】

  “在荀子看4。5来,就人的先天本性而言,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都是天生性恶。”】

  “后天的贤愚不肖的差别,是由于注错习俗之所积耳。”】

  “后天的环境和经验对人性的改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其礼义,制法度,可以转化人的恶性,则涂之人可以为禹。】

  “在治理国家方面,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子认为礼从区分与调节不同人的利欲关系中产生结果,在治礼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及人的欲望,而要让物与欲两者相持而长,在物质的增长和欲望的增长之间保持平衡。”】

  “在荀子看来,人的天然本性是追求利欲的,而礼的作用则在对人的利欲的无限追求作出限制,二者之间不免有冲突。”】

  “为了确保公共秩序的正常运转,礼的遵循不免要诉诸于一种强制性。”】

  “由此,礼为。”】

  “因此,荀子又有礼法之枢要、礼法之大分的提法,而以礼法并称。”】

  “在荀子看来,礼是介于义和法之间的一个范畴。”】

  “在义礼并称时,礼多是指道德。”】

  “在礼和法并称时,礼多指制度。”】

  “荀子说礼是法之大分时,既是指礼为立法的原则,又是指礼作为原则的道德立场。”】

  “法的制定和形式不纯属利益分配的问题,还有一个道义问题。”】

  “法的一律化,打破了贵族和平民的界限,从而使一切人平等。但是礼的持守,却仍然使得有学养的人们不至于沉落。”】

  。。。。。。。

第405章变相开民智,或多或少学习到诸子百家之言的众人【求订阅,求全订】

  随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开始学习儒家经典之言,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同样也是跟着开始了解儒家的经典之言。

  当然,也不仅是儒家经典之言,此前太子扶苏在学习农家经典之言、墨家经典之言、兵家经典之言、法家经典之言、医家经典之言的时候。

  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同样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太子扶苏去了解那些农家经典之言、墨家经典之言、兵家经典之言、法家经典之言、医家经典之言。

  虽说他们也不一定能够全部记住这些诸子百家学派的经典之言,更加不一定能够全部学会这些诸子百家学派的经典之言。

  但是,对比起以前连了解的机会都没有,现在他们好歹能够初步认识、了解这些诸子百家学派。

  同时,也多多少少地知道一点这些诸子百家学派各自主张的思想观点是什么,而其中哪些思想观点从他们这些黔首百姓的角度来看是对他们好的等等。

  甚至在有些士人学子讨论起农家、墨家、兵家、法家、医家等诸子百家学派的时候,一旁路过的黔首百姓也会顿足旁听一二,说不定还会开口搭话几句。

  这放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毕竟以前的黔首百姓就连诸子百家学派有哪些都不清楚,更加别说能够对诸子百家学派各自主张的思想观点、治国方略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鄙陋的想法了。

  从另一种角度而言,这也算是某种变相的开民智了。

  而且,天下那么大,黔首百姓那么多。

  在人数多了的情况下,即便是在黔首百姓之中,也是有可能会诞生出那么一些不可思议的天才的。

  比如说,某个仍呆在淮阴县的小韩信。

  原历史上,基本没有什么机会学习过正统兵家兵法,几乎全靠自己的逆天天赋打出了一个“兵仙神帅”尊号的韩信。

  在跟着学习了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归纳、总结出来的正统兵家兵法大全之后,整个人于兵家一道也是不知道走到了多远的距离。

  甚至除了兵家一道之外,太子扶苏所学习过的农家、墨家、法家、医家等诸子百家学派的经典之言,同样也是在小韩信的心底雁过留痕。

  虽然农家、墨家、法家、医家等诸子百家学派的经典之言,对于他来说,暂时不能够如兵家经典之言那般简单易懂。

  但是,有用的知识学习多了,总没有坏处,说不定哪天就能够派上用场了。

  可以说,现在的小韩信就如同潜龙在渊一般,就等一个适合他发挥的时机,彻底一飞冲天了。

  而除了小韩信是如此之外,同样还有沛县主吏掾的萧何,以及担任沛县狱掾的曹参也是如此。

  虽说萧何、曹参460论及身份地位的话,勉强属于是“官吏”这一阶层。

  但是,他们也只是“官吏”这一阶层中的底层。

  虽然凭借他们自己的天赋,以及家境的原因,也能够做到读书识字,甚至是学有所成。

  但是想要像太子扶苏那样,能够获得学贯诸子百家的机会,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现在在跟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一同学习了其他诸子百家学派的经典之言后。

  不管是萧何,还是曹参的眼界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学识底蕴也是在进一步增加。

  PS:正在补后续三千字,可以明天早上八、九点再看更新。。

第406章九个月学完儒家之言的太子扶苏【求订阅,求全订】

  【在给太子扶苏大致讲述了一下过往儒家历代先贤各自所提出的思想观点主张之后,张苍也是接着给太子扶苏讲述儒家总体的各项治国思想主张。】

  “儒家的各项治国思想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项是,大一统!”】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面对当今天下诸侯各国纷乱不止,战争频发的动荡局面,儒家亦是追求大一统,认为只有大一统才能够解决如今这种情况的。】

  【比如说,孔子就针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局面,提出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下有道”的理想的秩序社会。】

  【而这便是儒家孔子,对于国家政治秩序“大一统”观念的一种表述。】

  【而除了孔子有这样的看法之外,孟子也是主张“君仁臣义,君民同乐”,以及“天下定于一”,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的。】

  【这也是儒家孟子,对于国家政治秩序“大一统”观念的不同表述。】

  【同样儒家荀子也是认为“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揔也,民之父母也。”】

  【这亦是儒家荀子,对于国家政治秩序“大一统”观念的不同表述。】

  【而除了儒家诸子之外,事实上,诸子百家之中其他有远见的诸子,其所提出、主张的思想观点、言论等等,同样也是或多或少地支持“大一统”的。】

  【比如说杂家吕不韦所著作的《吕氏春秋》,亦是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一则治,两则乱”。】

  【这也是杂家吕不韦,对于国家政治秩序“大一统”观念的不同表述。】

  【又比如说墨家墨子,亦是曾言:“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这亦是墨家墨子,对于国家政治秩序“大一统”观念的不同表述。】

  【再比如说,法家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两贵”、“夫妻共政”是祸乱的原因。】

  【这也是法家韩非子,对于国家政治秩序“大一统”观念的不同表述。】

  【又再比如说,法家李斯更是明确直言道:“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这也是法家李斯,对于国家政治秩序“大一统”观念的不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