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04章

作者:顾止

  不然一众王室宗亲估计就真的要和他彻底离心离德了,所以最终在逐代削减王室宗亲子孙后代的待遇这件事情上。

  始皇帝决定不论辈份,给予当前所有还活着的王室宗亲堪比军功爵制度下的第十二级爵位左更待遇。

  这也算是他在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给予一众王室宗亲的一个福利待遇吧。

  毕竟秦国能够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从某种角度讲也的确离不开一众王室宗亲的付出。

  而且说的难听点,一众王室宗亲就算没有功劳,那也有苦劳。

  所以在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就算一众王室宗亲没有“功”,那也是要赏的。

  而给予当前所有还活着的王室宗亲堪比军功爵制度下的第十二级爵位左更待遇,便很适合作为对一众王室宗亲的赏赐。

  然后当前还活着的王室宗亲的下一代子嗣,则是全部降为堪比军功爵制度下的第九级爵位五大夫的4溜陾(四)爸飼待遇。

  之后王室宗亲子孙后代的待遇,便如此逐代递减下去。(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如此一来,虽然在未来两、三代内,秦国有关于王室宗亲子孙后代的待遇这方面的支出会变得很庞大。

  但是等到了第四代、第五代之后,那些没有为秦国做出贡献、立下功勋,以此来维系自身爵位待遇不降的王室宗亲的子孙后代,便基本都会被降为普通的黔首百姓。

  届时,秦国在王室亲子孙后代这方面的支出便至少会减少五成到七成。

  所以对于秦国来说,他这样的赏赐倒也问题不大。

  总不至于在有天幕上的“秦国”与太子扶苏作为参考的情况下,他这个世界的秦国未来连五代人都撑不过去吧?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说(七)陾鏾玲是咎企三4群 /撩句不好听,在五代之内便灭亡了的秦国。

  其灭亡的原因,多半也与他给予当前所有还活着的王室宗亲堪比军功爵制度下的第十二级爵位左更的待遇无关。

  毕竟现在他是算过的,以秦国当前,以及未来的财政收入情况是足以支持得了他做出这个赏赐决定的。

  而看到始皇帝愿意给予他们当前所有的王室宗亲堪比军功爵制度下的第十二级爵位左更的待遇,然后再从他们的下一代人开始逐代递减王室宗亲待遇之后。

  代表着其他王室宗亲前来与始皇帝商量的一众族老们,也是知道这大概便是始皇帝对他们最大的让步了,纷纷表示满意。

  如此一来,在有关于逐代削减王室宗亲子孙后代的待遇这件事情上,始皇帝与秦国的一众王室宗亲便算是初步达成了共识。

  然后在针对王室宗亲子弟进行学习考核这件事情上,一众王室宗亲族老们也是希望能够放宽一下对于那些王室宗亲子弟的学习考核要求的。

  对此,始皇帝嬴政只是说了三句话:

  “朕的子嗣,是必然会让他们不断接受学习与考核的。”

  “如果诸位希望自己未来的子孙后代都不成器,无法430通过为秦国立功,从而维系自身的王室宗亲待遇不被递减的话。”

  “那么你们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接受针对王室宗亲子弟的学习与考核,朕也应允。”

  这话一出,一众王室宗亲族老都闭嘴了。

  毕竟为人父亲、为人大父,又怎么可能会有人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将来不成器的呢!

  他们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成器,能够不断为秦国立下功勋,能够一直维系自身的王室宗亲待遇不被逐代递减的。

  所以针对王室宗亲子弟的学习考核要求难度高一点,那就高一点吧。

  这也是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将来能够有所成就,也是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好,相信他们的子孙后代会能够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的。

  反正他们现在一个个少则五、六十岁,多则六、七十岁,针对秦国王室宗亲子弟的学习考核也影响不到他们。

  所有在针对王室宗亲子弟进行学习考核这件事情上,一众王室宗亲族老代表也是纷纷表示了同意。

  然后再经由宗正的整理、确定,最终逐代削减王室宗亲子孙后代的待遇,以及针对王室宗亲子弟进行学习考核这两件事便算是正式确定下来了。

  其中逐代削减王室宗亲子孙后代的待遇,现在便开始正式执行了。

  至于有关于针对王室宗亲子弟进行学习考核这件事,则还需要再等一等。

  因为相关王室宗亲子弟需要学习的课程、夫子等等,都还没有准备齐全,需要准备齐全之后,才能够正式开始执行。

  对此,那些年龄在三十岁以下的王室宗亲子弟也是既庆幸,又恐惧,但是却又毫无办法。

  而在各种琐事之下,第六次天幕也是再次如期浮现在天穹之上。

  秦皇嬴政也是惯例召集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一同入皇宫,观看天幕。.

  同样天下各地郡县的黔首百姓,在看到天幕出现之后,也是纷纷放下手中的事情,齐齐走到院子中,又或者是门外街道上。

  准备仰头观看这一次的天幕,还时不时低声讨论几句。

  而正在迁移中的原六国大部分宗室、贵族公卿,以及其他躲藏在某一处偏僻地方的少数原六国宗室、贵族公卿等人。

  虽然嘴上骂骂咧咧,但是该看天幕的时候,他们也是依然要看的。。

第376章秦王政十九年,心思各异的诸侯国【求订阅,求全订】

  【秦王政十九年,这一年,太子扶苏十三岁。】

  【而在秦王政十九年开年便迎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在外有李牧,内有郭开各自劝降。】

  【同时,还有十几万秦军围守在邯郸城外虎视眈眈,以及城内又有大量听信李牧话语想要投降的黔首百姓叛乱的情况下。】

  【最终,面对大势已去的赵王迁,也是不得不出城投降。】

  【至此,赵国也是正式宣告覆灭。】

  【而昔日被天下称之为战国七雄的七个诸侯国,也是再去其一,仅剩五个诸侯国。】

  【而剩下的楚国、魏国、齐国、燕国这四个诸侯国也是齐齐感受到了那风雨欲来的气息,以及秦国那欲要一统天下的野心!】

  【而对此,不同的诸侯国也是各有不同的反应。】

  【比如说楚国,在秦国先后覆灭了韩国、赵国之后,它也是盯上了与其紧邻的魏国。】

  【想要像秦国覆灭、吞并韩国、赵国那样,同样去覆灭、吞并魏国以强大自身,然后再来与秦国争雄!】

  【但是这个提议被提出来之后,楚国内部并非一致赞同。】

  【有大臣认为,魏国虽然相较楚国势弱,但是一旦楚国真的与魏国发起战争的话,那么纵然最后楚国能够覆灭魏国。】

  【但是在魏国的临死反扑之下,楚国也必然会元气大伤一番。】

  【届时,若是秦国趁他们楚国尚未消化完魏国之地,自身元气尚未恢复之时,大举前来攻伐他们楚国的话。】

  【群·聊栮零迩I林VIII那么,恐怕因为攻伐魏国从而元气大伤一番的楚国,会抵挡不住来势汹汹的秦国呀!】

  【所以还不如联合剩下的魏国、燕国、齐国,他们再组成四国联军一起攻伐秦国!】

  【反正昔日各个诸侯国组成联军,合纵以攻秦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也算的上是经验丰富。】

  【但是这个提议刚一出来,当即又有其他大臣反驳说,魏国、燕国是否愿意与他们组成联军共同攻伐秦国暂且不说,但是齐国是肯定不会愿意和他们组成联军的。】

  【而去掉了齐国之后,就剩下魏国和燕国。】

  【其中魏国的实力虽然不如他们楚国,但是想要让他们在联军的时候,以楚国为主导也有些困难。】

  【而燕国的实力,说是当前一众诸侯国中最弱的也不为过,所以楚国其实也不太看得上燕国。】

  【故而与其组成合纵联军以攻秦,还不如他们自己单干,至少他们自己单干的话,好歹能够上下一心。】

  【不会出现以前那种被秦国以“连横”之策分化、瓦解他们联军,从而使得他们联军内部之间产生内讧的情况出现。】

  【可以说,在涉及到楚国未来的大事上,一众大臣分成了主张吞并魏国、主张组建诸侯国联军、主张单独抗秦的三派,彼此争论不休,谁也无法说服谁。】

  【而楚王悍本身也是因大臣而拥立的一个国君,权柄被臣下所窃,自身毫无国君威严,为人也庸碌。】

  【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办法拍板做出一个合适的,能够令所有人都听从的决定。】

  【而这就很要命了,很多时候遇到危及的情况,最怕的不是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而是一直拖着不做决定。】

  【因为哪怕是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但是只要能够做出决定,那么大家便有行动的方向,便能够开始尽可能地做一些事情,为未来争一分希望。】

  【但是如果什么决定都不做,一直拖着的话,那么最后便只有被活活拖死这么一个结局。】

  【而现在的楚国,便是后者。】

  【至于魏国,它倒是想要与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抗秦。】

  【毕竟在当前仅剩下的五国当中,燕国距离秦国最远,齐国在它的后面,就只有它和楚国是与秦国当前的疆域接壤的。】

  【而在魏、楚两国中,它们魏国的国力很显然要弱于楚国。】

  【所以如果秦国接下来要选一个诸侯国来攻打的话,那么有极大的概率会挑它们魏国这个相对来说的“软柿子”攻打。】

  【而它们魏国单独和秦国相抗衡的话,大概率是挡不住的。】

  【毕竟国力远比它们更胜数筹的赵国都亡了,更加不用说它们魏国了。】

  【但是,魏国虽然有这样的想法,却不敢站出来主动牵头。】

  【因为以它们对秦国的了解,一旦它们站出来主动牵头组织诸侯国联军抗秦的话,那么秦国肯定不管其他诸侯国联军,只会猛逮着它们一个魏国来攻打。】

  【而其他诸侯国一旦看到秦国只逮魏国来攻打的话,那么多半也不会施以援手,反而只会趁机占秦、魏两国的便宜。】

  【毕竟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秦国势大,是它们共同的敌人,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它们诸侯国联军之间就是互不侵犯的盟友了。】

  【实际上,它们诸侯国联军之间也是矛盾重重。】

  【只不过秦国带来的威胁更大,从而使得它们暂时压下这些矛盾罢了。】

  【但是如果有机会既能够削减秦国的实力,又能够让与自己不对付的其他诸侯国也都跟着削减实力。】

  【从而只有自己可以保存最多的实力,并且还可以顺带从秦国,以及其他诸侯国身上沾点便宜的话,】

  【那么它们肯定不介意先让秦国与其他诸侯国打生打死,最后它们再来一个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

  【事实上,过往的合纵攻秦之战中就有几次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从而导致它们诸侯联军合纵攻秦失败。】

  【所以魏国虽然希望组建诸侯国联军抗秦,但是却不敢自己第一个站出来倡议,反而希望楚国能够站出来倡议组成诸侯国联军抗秦。】

  【然而被魏国寄予希望的楚国自然不用酒令熘硫扒栮芭再说,国内的大臣分成了三派,一直拿不定主意。】

  【至于燕国,距离秦国最远,同时实力在当前的诸侯国中也是最弱的。】

  【甚至如果仔细看赵国和燕国彼此之间的国土疆域面积变化的话,那么便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那就是赵国不断吞并燕国的国土疆域,而燕国则是不断地吞并北狄的地域。】

  【没办法,面对赵国的扩张,燕国打又打不过,又不甘于亡国。】

  【那就只能够通过不断吞并北狄的地域来扩大自己的国土疆域面积,进而保证自己不被赵国灭国了。】

  【可以说,要不是燕国攻打吞并北狄的速度快过赵国攻打吞并燕国的速度的话。】

  【那么恐怕别说等秦国来覆灭燕国了,在那之前赵国就已经先一步覆灭燕国了。】

  【而现在一直威胁它们的赵国,好不容易被灭了,它们高兴都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有胆子敢去撩拨、攻打能够覆灭赵国的秦国。】

  【当然,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组织起诸侯国联军伐秦的话。】

  【那么它们燕国跟着过去看看能不能从秦国身上,又或者是从其他诸侯国身上沾点便宜也不是不行。】

  【至于说最后的齐国,对于它来说,不管是魏国,还是楚国,亦或者是燕国,那都是它的死敌之国。】

  【就算齐国亡国,它都不会再与其他诸侯国结盟。】(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而齐国之所以如此敌视其他诸侯国,原因也很简单。】

  【昔日齐国强盛之时,可以说是丝毫不逊色于秦国,甚至有着“东齐西秦”之称。】

  【可想而知,当时的齐国有多么强盛。】

  【但是,正是因为齐国太强盛了,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共同忌惮,再加上燕国、秦国的挑拨与鼓动。】

  【于是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秦国组成了五国联军,由燕国大将乐毅作为大军统帅,共同伐齐!】

  【这也可以说是秦国为数不多的,与一众诸侯国组成联军去攻伐其他诸侯国的例子。】

  【毕竟以往都是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来讨伐它们秦国的。】

  【而当时的齐国虽然强盛,但是顶多也就与秦国在伯仲之间罢了,更加别说还有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四国之力了。】

  【所以齐国也是在五国联军的攻伐之下,节节败退。】

  【仅仅五年,齐国被攻下城邑七十多座,且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整个齐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

  【而且乐毅还欲彻底征服齐国,对莒和即墨只围不攻,对齐国其他地方采取收服人心的政策,可以说,齐国是真的在灭国的边缘了。】

  【如果不是燕昭王早逝,新继位的燕惠王对乐毅有猜忌之心,再加上齐国田单在燕国实行反间计的话。】

  【那么齐国就真的可以说是亡国了。】

  【虽说之后田单组织反攻,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三月而复齐国。】

  【但是齐国终究元气大伤,再不复往昔之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