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所以哪怕父王宽宏大量,孤也不会放过那些昔日欺辱过父王的人。”】
“同样,父王如果想要对昔日欺辱过他的人进行复仇的话,那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所以在赵国覆灭之后,邯郸必然会迎来秦国的清算!”】
【听到太子扶苏那无可动摇的话语,李牧当即脸色一白。】
【然后下意识地往最坏的结果想,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那就是整个邯郸数十万人都被屠杀以泄愤!】
【这种事情,如果放在其他诸侯国身上的话,可能不会发生。】
【但是如果放在秦、赵两国之间的话,那就太有可能发生了。】
【毕竟昔日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可是实打实的有着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将士的先例的。】
【有这个先例在,谁知道秦国的大将军王翦又会不会同样屠杀赵国邯郸的数十万人。】
【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李牧不敢赌。】
【看着脸色苍白的李牧,太子扶苏估计应该也恐吓的差不多,随即话锋一转:“虽然赵国邯郸必然会迎来秦国的清算。”】
“但是,到底该如何清算,以及清算的范围有多大,又是否会波及到其他无辜的黔首百姓,这个就有商量的余地了。”】
“如果有人愿意为赵国邯郸无辜的黔首百姓说话、求情的话,那么秦国的清算可能就仅是涉及当年欺辱过孤父王的那些人,不会涉及到其他无辜的群众。”】(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如果没人愿意为赵国邯郸无辜的黔首百姓说话、求情的话,那么秦国可能就不管会不会涉及到其他无辜的群众,而是直接大范围的清算。”】
【说到这里,太子扶苏看了一眼嘴唇欲动,将祈求目光看向自己的李牧,微微摇了摇头道:“于公,孤为秦国太子,在这方面不应当为赵国邯郸的黔首百姓说话。”】
“于私,孤为父王之子,更不可能为那些曾经可能欺辱过孤父王的人说话。”】
“所以,李将军不用指望孤能救他们!”】
【听到太子扶苏冷酷的拒绝,李牧的目光也是不由得暗淡下去。】
【直到片刻之后,李牧方才抬头有些沙哑地看着太子扶苏问道:“只要我愿意为秦国效力,便可以保下赵国邯郸的黔首百姓吗?”】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孤只能保证你可以保下那些无辜的邯郸黔首百姓,不让秦国的清算肆意扩大化!”】
【最终,李牧朝着太子扶苏缓缓单膝跪下拜道:“臣,李牧,拜见太子殿下!”】
【看着终于拜俯在自己面前的李牧,太子扶苏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笑意。】
【刚刚他说的那些话,有真也有假。】
【真的是,在攻破赵国邯郸之后,秦国的确会对赵国邯郸进行清算。】
【毕竟当年欺辱过他父王的人,是绝对不可能,也不允许被放过的。】
【假的是,对赵国邯郸进行大范围的清算一事。】
【毕竟不管别人信不信,但是秦国如今是仁义之师,打出的也是以武止戈,为黔首百姓,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义旗号。】
【在这样的大义旗号之下,秦国压根不可能做出任何大肆屠杀六国黔首百姓之举。】.
【一旦做出了这样的屠杀之举,那么便相当于是违背了秦国自己喊出的大义口号。】
【如此一来,天下各国的黔首百姓必然不会再相信秦国的话语,也不会真正归心于秦国。】
【反而会越发抵触,甚至是反抗秦国。】
【而这样的事情,必然是他父王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他父王还想要更快地扫平诸国,彻底统一天下,并且收服天下人心的话。】
【那么日后覆灭赵国之后,对邯郸的清算便只会局限于一个小范围之内,不会进行大肆屠杀,以避免引起赵国黔首百姓的同仇敌、死反抗。】
【而这种事情他知道,并不代表李牧也知道。】
【而不知道的李牧,只能够去赌,赌他父王不会对赵国邯郸进行大范围的清算。】
【但是李牧敢赌吗?】
【一旦赌错,便有可能是赵国邯郸数十万人人头落地。】
【所以李牧不敢赌,同时他也找不到除了自己之外,其他可以庇护赵国邯郸避免遭到秦国大范围清算的人。】
【最终李牧只能够答应为秦国效力,进而再庇护赵国邯郸的黔首百姓一次。】
【随即太子扶苏伸手将李牧扶起道:“李卿快快请起!”】
“有李卿助孤、助秦国,秦国扫平诸国,统一天下,当是指日可待!”】
【李牧顺着起身苦笑道:“殿下太过于抬举臣了!”】
【太子扶苏摇了摇头道:“并未抬举,李卿确有如此本事。”】
【看着还想要再说些什么的李牧,太子扶苏打断道:“好了,李卿愿为秦国效力,此乃大事,孤当向父王汇报一番。”】
“今日该巡视的也巡视的差不多了,现在便直接回咸阳吧。”】
【在太子扶苏身后的章邯、蒙毅等人齐声应道:“是,殿下!”】
【随即,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地返回了咸阳。】
【回到咸阳之后,太子扶苏也是向秦王嬴政汇报了李牧愿为秦国效力一事。】
【而对此,秦王嬴政也是反应平淡,随即便将李牧派往赵国邯郸。】
【因为现在王翦已经攻到赵国都城邯郸了,马上就要彻底覆灭赵国了。】。
第368章秦皇嬴政:那不是朕的黑历史,那是朕的来时路【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听到太子扶苏提及始皇帝嬴政幼年之时在赵国为质子的事情,大秦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齐齐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毕竟这对于始皇帝嬴政来说,也算是他为数不多的黑历史之一。
甚至对于纲成君蔡泽、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等经历过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时期的三、四朝老臣来说。
他们对于始皇帝昔年在赵国的事情,远比太子扶苏要更加清楚的多。
至少,太子扶苏可能是因为知道的不太清楚,又或者是为尊者讳的原因,所以美化了一下昭襄王-和庄襄王。
但是实际上,当年昭襄王派遣大将王齮率师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庄襄王这个在赵国为质子-的孙子的死活。
毕竟当年孝文王有子二十多人,而其中庄襄王母子均不受孝文王的宠爱,所以才会被送往赵国邯郸作为质子。
否则,如果庄襄王母子受到孝文王宠爱的话,庄襄王压根就不会被送往赵国邯郸作为质子。
甚至在昭襄王派遣大将王齮率师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估计昭襄王自己都忘了他还有一个孙子在赵国邯郸作为质子的事情。
不过就算昭襄王没忘记,估计也不会在意当时庄襄王这么一个不受宠爱的孙子的死活,反正他就算死了庄襄王这么一个孙子,也还有二十多个孙子。
说句难听点的话,那就是他死的起这么一个孙子。
甚至如果庄襄王当时死了的话,那么说不定昭襄王还会以此为理由,进一步攻伐赵国。
而且,从当时各个诸侯国互相派遣质子的行为来说,从他们派遣质子到其他诸侯国的时候,其实各个诸侯国的国君本身也几乎是默认当那个质子死了的。
毕竟之所以会有质子这种情况的存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能够让彼此都信任的外交关系或盟约。
那么如何才能够建立一个能够让彼此都信任的外交关系或盟约呢?
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给对方一个看似可以要挟自己的“把柄”,让对方认为自己因此会束手束脚,从而不敢随意发动战争,又或者是撕毁盟约。
所以基于这样的需求,质子便应运而生了。
有什么比一国王孙公子在别国为质,更能够让对方信任、放心的吗?
自然是没有的!
但是,各个诸侯国又真的会给敌国一个可以要挟自己的“把柄”吗?
自然是不会的!
所以各个诸侯国在往别国派遣质子的时候,大多都是派遣自己不受宠爱的子嗣去别国作为质子。
这样的话,就算死了也不怎么心疼。
而且当各个诸侯国之间真的爆发矛盾、冲突的时候,区区一个王孙公子又真的能够让一个国家因此束手束脚,从而不敢发动战争吗?
这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各个诸侯国一旦爆发矛盾、冲突的时候,往往便也是相关质子死亡的时候。
故而被派遣到赵国作为质子的庄襄王才会尝试通过吕不韦回国,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在有朝一日秦、赵两国发生纷争的时候,他被赵国杀死泄愤祭旗。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秦国大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赵王便打算杀死庄襄王泄愤祭旗的。
只不过庄襄王得吕不韦之助,六百斤金贿赂守城官吏逃出赵国,最后通过出征的秦军返回秦国。
而在这期间,庄襄王做的也不太厚道,为了避免引起赵国更多人的注意。
所以庄襄王是抛下了始皇帝母子二人,选择了自己单独逃回秦国的。
而在庄襄王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其实也是默认了始皇帝母子可能会死这个结果的。
毕竟秦、赵两国开战,赵王找不到自己,那么多半便会找自己遗留在赵国的妻子与孩子进行报复。
但是即便知道可能会是这样的后果,庄襄王依然还是决定抛下始皇帝母子二人,选择了自己独自返回秦国。
毕竟对于庄襄王来说,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也可以再生,只有保存他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讲,庄襄王也的确不愧是昭襄王的孙子,在对待自己的子嗣后代这方面也都是如出一辙的冷酷。
而在庄襄王逃回秦国之后,赵王也的确想要杀死庄襄王的妻子与孩子进行报复泄愤。
只不过或许始皇帝真的有天命在身,母子二人命不该绝,得益于赵姬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是故在命悬一线的时候被藏了起来。
从而躲过了当时赵王的搜捕,母子二人这才侥幸活了下来。
只不过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是母子二人因为秦、赵两国关系恶劣的原因,所以一直都生活的不怎么好,饱受刁难与欺辱都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甚至说不定都不知道有多少次命悬一线,险些死掉。
毕竟当年始皇帝从出生至八岁这段时间都是生活在赵国邯郸,而这个年龄的小孩本身就是最容易夭折的阶段。
所以说始皇帝在赵国邯郸生活的时候是险死还生也并不为过。
而大概也是因此,所以当年在攻破赵国邯郸之后,始皇帝也是亲临邯郸,将当年曾经欺辱过自己的仇家,全部找了出来,然后皆杀之!
由此可见幼年在邯郸的经历,对于始皇帝而言到底有多么刻骨铭心。
而相比于其他一众生怕引起他滔天之怒的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秦皇嬴政其实对于幼年时在邯郸为质子的那段经历,并没有那么介怀。
又或者说,可能曾经介怀过,但是在秦军攻破邯郸,他亲自去到邯郸将当年曾经欺辱过他的人全部找出来杀了之后,他就已经不怎么介怀了。
毕竟仇人的全家,甚至全族都已经被他杀了,他早已十倍、百倍地将幼年时的那份欺辱还了回去,还有什么好介怀的。
所以,也许在其他人看来昔年在赵国邯郸为质子是他的黑历史。
但是在他看来,那不是他的黑历史,那是他在赵国艰难求存,然后一步步归秦,再拼尽全力表现出自己的优秀之处,进而夺得秦国太子之位。
接着又少年继位秦王,忍辱负重,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机会,然后一举夺回属于自己的秦王大权。
最后君临天下,扫平诸国,完成秦国历代先君一直追求的大一统霸业的来时路!
当然,虽然秦皇嬴政心里是这么想的。
但是当秦皇嬴政看到天幕上的太子扶苏说出“哪怕父王宽宏大量,孤也不会放过那些昔日欺辱过父王的人”这句话时,秦皇嬴政心中也是难以避免地泛起了一丝丝波澜与感动。
因为对于还没出生便被父亲抛弃,两岁便险些丧命,八岁归秦本以为父慈母爱,谁知父亲死了,母亲也要情人而不要他。
尊为仲父的吕不韦也压制他,亲弟弟也背叛他,亲儿子也不理解他的秦皇嬴政来说。
即便他拥有天下,但是亲情却仿佛始终都是他可望而遥不可得的珍稀之物。
至少,在亲人这一方面,他从未被人坚定不移地选择过、支持过。
但是,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不同。
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从一开始便坚定不移地选择他、支持他,甚至是维护他!
哪怕选择、支持、维护的这个“他”是天幕上的“秦王嬴政”,而不是他这个秦皇嬴政。(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但是对于秦皇嬴政来说,这也足以让他感到一丝丝慰藉,多多少少也弥补了一些他心中最为缺乏的亲情。
让他知道,原来被亲人所爱是这样的感觉。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也是眼神微眯,看向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不由得羡慕嫉妒恨了起来。
凭什么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能够拥有自己最为缺乏的亲情与亲人之爱?
凭什么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能够有太子扶苏这么一个好大儿?
凭什么天幕上那个被太子扶苏坚定不移地选择、支持与维护的人不是他?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红楼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