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227章

作者:柠檬炒辣椒

  虽然这些项目都还没有开始,即使中断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扭壁坚还是觉得非常可惜。

  “是的,扭壁坚先生,我想我之前已经和你沟通过,你应该还记得,我留你继续担任怡和洋行大班的职务,但置地集团这边我有自己的安排,就不需要你再过多操心了。

  你只需要继续把怡和洋行管理好,我就非常满意了,怡和洋行确实离不开你,我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如果怡和洋行能够发展得更好,你也知道我的性格,我是不愿意过多干涉的。

  另外,你也难以兼顾管理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所以我会尽快找到置地集团执掌者的继承人,置地集团这边,不会麻烦您太久的!”林浩然微笑着回应道。

  听了林浩然的话,扭壁坚点了点头,内心中还是有些不甘。

  同样是怡和大班,以前他可以兼管置地集团。

  可如今,置地集团却已经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了,就算如今还兼任一个怡和洋行执行董事的身份,那也不过是暂时的罢了。

  可再不甘,那又怎样?

  相比鲍富达直接被迫辞退,他扭壁坚的结局已经算是不错了,起码还保留着怡和洋行大班的职务,他依然还是香江商界顶级大佬之一。

  两人在包厢里深入交谈了许久,直至晚上九点钟左右,这场晚宴才缓缓落下帷幕。

  通过这次交流,林浩然对怡和洋行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尽管下午他已经翻阅了大量资料,但那些资料大多聚焦于置地集团。

  在他看来,置地集团相较于怡和洋行,其潜在价值要高得多,至少超过一倍以上。

  而等到未来,随着香江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房价的暴涨将进一步凸显置地集团的价值,使其与怡和洋行之间的差距愈发明显。

  目送扭壁坚驱车离开,林浩然这才对李卫东说道:“开车吧,回去。”

  “好的老板!”

  转眼间,一个晚上过去了。

  一整天,林浩然入主置地集团,入主怡和洋行的消息,早已经闹得整个香江都沸沸扬扬了,甚至是南洋许多国家,都有收到了这个消息。

  怡和洋行在南洋绝对是非常有知名度的,如今一家如此有实力的英资企业居然被林浩然收购了,这的确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晚上,翡翠台与丽的电视台都相继报导了更加详细的报道。

  而到了第二天早上,随着各大报刊媒体的报道,更多细节也被一一报道了出来。

  证监处主席麦思当天上午接受了十几家主流媒体的联合采访。

  主要是大家都想知道,政府对此事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而麦思的回答,也很有意思。

  “林浩然先生的收购行为完全合法合规,但这一过程也暴露出了香江证券法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因此,我决定采取行动,向立法会提出一项重要建议,”麦思在采访中郑重宣布,“目前,香江的上市公司在吸纳股份达到50%之前,无需向股东提出全面收购要约,这一比例显然过高。我认为,将这一触发点降低至35%才是更为合理的做法。”

  如果触发点设定为35%,那么林浩然先生就无法悄无声息地收购超过40%的股份,这样一来,置地集团与怡和洋行也就不太可能如此轻易地落入他的掌控之中。

  因为,如果修改为35%之后,林浩然还暗自偷偷吸纳股份达到35%,又不宣布全面收购,那么证监处完全可以判林浩然的收购是违法的。

  麦思的这一决定,自然是想维护英资财团的利益。

  不过,即便将来规则有所修改,对林浩然来说也已无足轻重。

  毕竟,他如今已成功掌握众多英资企业,深知知足常乐的道理。

  更为关键的是,在香江收购了一系列企业后,林浩然已经深刻意识到,是时候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了。

  香江,尽管发展潜力巨大,但终究只是一个小池塘,难以容纳他更大的雄心壮志。

  他绝不会满足于这个小池塘的局限,而是要从中跳脱出来,迈向更加宽广的天地,去追寻更加辉煌的未来。

  怡和洋行已经国际化了,以林浩然如今对怡和洋行的控股,相当于他也已经有了国际化的企业。

  不过,他内心中其实并不是很看得上怡和洋行那些在世界各国所收购的企业。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企业中没有一家是知名企业,这些国外的企业,不用多想,林浩然都知道,未来前景非常有限。

  因此,他为何对置地集团更感兴趣,而对于怡和洋行兴趣不大,就是这个原因。

  此刻,林浩然的眼前,有着十几张报纸。

  他已经看了七八张了,全是香江的主流报纸,所有报纸清一色将他入主置地集团、反控怡和洋行的新闻以不一样的描写方法来报道,一篇篇文章哪怕是林浩然都觉得写得真好。

  不过,此刻他手上的这份报纸,却令林浩然非常感兴趣。

  这是一份《香江商报》,也是香江主流报纸之一,销量常年排名前五。

  今天的《香江商报》不仅刊登了林浩然入主置地集团并反控怡和洋行的重磅新闻,还独树一帜地针对林浩然个人进行了深入报道。

  报道涵盖了林浩然的崛起历程、他与怡和洋行之间的恩怨纠葛,以及他作为英资收购第一人的传奇经历。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头版中央一篇题为“香江首富更迭,商界格局重塑,林浩然荣膺公认首富宝座!”的文章格外抢眼。

  文中详细列举了林浩然目前掌控的所有企业的估算市值,这一计算结果令人瞠目结舌,不禁感叹其财富之巨。

第346章 祸害找上门

  早上九点,林浩然便直接出门了。

  他的目的地,并不是置地集团的总部,而是前往怡和总部。

  来这里,自然是有他的目的。

  由于留住了扭壁坚这位大班,因此间接控股怡和洋行尤为轻松。

  上午,在扭壁坚的主持下,召开了一场董事会议。

  这次的董事会议,亨利·凯瑟克并没有参加,仅仅是派了一名凯瑟克家族的后辈参加了此次会议。

  毕竟,谁也知道,绝对压倒性的控股权,林浩然控制怡和洋行的事实,已经改变不了了。

  反倒是汇沣银行的大班沈弼,脸带微笑,在会议前与林浩然谈笑风生,彷佛此前投票将林浩然赶出怡和洋行董事会的事情从未发生过一般。

  这一切不过都是逢场作戏罢了,沈弼这种老油条会演戏,林浩然这种活了两世的人,什么事情没见过?自然也会演戏。

  他也彷佛忘掉了此前双方的不愉快。

  不过,林浩然猜测,估计沈弼这个老油条,如今已经后悔以前的决定了。

  说起来,沈弼以前确实对他非常关照,真心实意地将他视为李加诚那样的自己人来培养,意在增加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他的盘算是,即便将来香江政府真的由华人主导,汇沣银行也能因为有这样的盟友而站稳脚跟,继续风光。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汇沣银行能保持其霸主地位的前提之上。

  然而,世事难料,这位曾被寄与厚望的未来盟友,如今却给汇沣银行带来了威胁感,甚至实力上已经远远超过了汇沣银行。

  这样的反转,实在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

  因此,沈弼目前确实处于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

  但身为这一级别的大佬,他即便内心尴尬,表面上依然保持着高度的镇定。

  他与扭壁坚截然不同,无论环境如何变迁,沈弼汇沣银行大班的地位依然稳固如初。

  反观扭壁坚,现在却面临着随时可能失去大班身份的风险。

  这不过是一场形式化的董事会议罢了,走个过场,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林浩然入主怡和洋行,已经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但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如果不经过这道程序,林浩然虽然可以自己宣布,可终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董事会议一开,那一切便都确定了下来。

  会议结束之后,林浩然来到了怡和洋行的人事部。

  他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找马世明的联系方式。

  置地集团一直由扭壁坚挂职,肯定是不合适的,怡和洋行暂时由他管理,已经是很给面子他了,至于置地集团新的继承人,越早找到就越好。

  如今,林浩然已经是怡和洋行真正意义上的老板,他自然非常轻易地获得了马世明的资料。

  通过马世明的资料,林浩然对这位著名的和黄大班、李加诚最重要的军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让他更加确定,找马世明担任置地集团大班,是最正确的选择。

  1966年,马世明加入怡和洋行,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马世明加入怡和洋行后,由低做起、销售空调系统及电梯等基层工作。

  在怡和洋行期间,他经历了多个领域的锻炼,包括墙纸、果仁、钢材、机器、电器等商品的销售。

  马世明在怡和洋行的工作表现非常出色,逐渐获得了公司的器重。

  到了70年代,他还被派往伦敦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专修经济管理专业课程。

  在怡和洋行工作期间,他逐渐升至执行董事的职位,成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之一。

  马世明在怡和洋行工作了十几年,直至今年,他意识到自己的晋升之路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执行董事的职位已是他目前所能达到的最高职务。

  更令他担忧的是,现任大班扭壁坚正与凯瑟克家族进行激烈的内部斗争,这无疑预示着凯瑟克家族正意图重新夺回大班的控股权。

  这一局势清晰地表明,怡和洋行董事会的下一届大班位置已被极少数人,尤其是凯瑟克家族,牢牢把控。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世明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在怡和洋行内部获得进一步的晋升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选择——萌生了辞职的念头,计划自主创业,以寻求个人事业的新发展。

  在怡和洋行工作了十几年,马世明对怡和洋行无疑是拥有很深的感情的。

  可在面对着晋升无望的情况下,他自然非常清楚,自己想要有所突破,或许唯有自己创业,才是最好的出路。

  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些英资财团的大佬们,很多基本都是在四十多五十岁左右而已。

  也就是说,这个年纪,已经是他们的最巅峰时期了。

  诸如沈弼、扭壁坚、韦理、鲍富达甚至亨利·凯瑟克,都在这个岁数范围。

  而马世明,如今也已经四十岁了,可以说,在怡和洋行十几年的时间里积累到的经验,足以让他的商业执掌经验不比香江的任何大佬差,奈何,他只缺少了一个好机会。

  虽然是怡和洋行的执行董事,但马世明与鲍富达在公司的地位和影响力有着显著的差异。

  鲍富达在置地集团拥有相当高的决策权,能够主导许多重要事务。

  然而,在马世明所处的怡和洋行环境中,他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

  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大权主要掌握在大班扭壁坚手中,几乎所有重要决策都是由扭壁坚来拍板,而马世明更多地是扮演一个执行者的角色。

  因此,从权力的角度来看,尽管同样身为执行董事,马世明在怡和洋行的地位与鲍富达在置地集团的地位相比,确实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决策权上,也可能影响到他们在各自公司内部的影响力以及职业发展的空间。

  从人事部这里,林浩然顺利获取了马世明的联系方式。

  “林先生,据我了解,马世明先生目前已经前往新加坡了,我这里有他在新加坡的联系方式,这是他目前在新加坡的固定电话号码。”人力资源的负责人向林浩然提供了信息。

  毕竟,马世明曾是怡和洋行的高层管理人员,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在怡和洋行工作了多年,即便他已经离职,公司也依然会保持对他的关注。

  甚至,作为曾经的怡和洋行董事会成员之一,怡和洋行有时候肯定也需要联系他,对接一些马世明任职期间遗留下来的一些事情。

  因此,怡和洋行人事部这边能够知道他如今最新的联系方式也并不奇怪。

  要到马世明的联系号码,林浩然在怡和洋行总部逛了一圈,便再次回到了置地集团原总经理办公室。

  坐下来之后,林浩然尝试给马世明打去了电话。

  不过,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听,很显然,这个时间点,马世明没有在家中。

  此刻,时间是上午的十一点钟左右,这个时间点,马世明估计已经出门办事了。

  现在无法打通,林浩然心里早已经有所准备,所以并没有失望,反正现在打不通,今晚也能打得通。

  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请进。”林浩然冲门口说道。

  拧开门的,正是扭壁坚。

  “老板,佳宁集团的陈嵩青先生打电话给我,想要上门拜访,商议关于佳宁集团与置地集团在尖沙咀合作开发项目事宜,这个项目涉及资金将近30亿港元。

  不过您说新项目全部暂停,所以我无法做出决定,直接拒绝了他,他现在想要见您,希望能够与您洽谈。”扭壁坚一进门,就直接向林浩然汇报道。

  陈嵩青?

  林浩然听了这个名字,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惊讶,这灾星怎么又找上门来了。

  在另一个时空的维度里,置地集团的总经理鲍富达最终难逃引咎辞职的命运,而扭壁坚这位大班,更是直接被凯瑟克家族趁机赶下台,而这一切的背后,佳宁集团无疑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若说置地集团因盲目扩张而陷入困境,那它还至少拥有香江第一地产企业的深厚底蕴,其物业遍布香江的黄金地段,底气大。

  然而,佳宁集团的盲目扩张则显得更为荒谬不羁。

  从一个不起眼的杀虫公司起家,仅凭几百万港元的初始资金,短短两三年间,竟摇身一变成为香江地产界的一颗耀眼新星。

  但这一切的辉煌,却都是建立在坑蒙拐骗之上的,换言之,佳宁集团实则毫无底蕴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