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更俗
除了萧良多次明确提出要求,更主要也是叫丁文江被拒绝入场这事,变得不那么突兀。
虽然暂时还没有直接的信息反馈过来,但丁文江也是经常在媒体露面的人物,跟秣陵市委市政府的接触也密切,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认识他的多了。
丁文江在孙仰军、温骏的陪同下走到希尔顿大酒店,直奔刘学俭、姚洋、刘格、韩文松等人临时落脚的贵宾休息厅而来,又突然间折返离开,鬼都知道这事已经悄然传开了。
唐继华现在也只能巴望萧良的演讲能足够震撼人心,要不然这事真就有些麻烦了,后患无穷。
唐继华主持过开场白后,将话筒交给穿着牛仔裤、T恤,也不像正经准备过的萧良,就走下台,用目光跟坐在第一排的各位大佬打过招呼,就到第二排最外侧的座位坐下来,恰好听到坐他前排的沈君鹏正附耳跟钟云峰低语:“姚部长的刚才反应好像有些大?”
唐继华瞥了侧前方的姚洋一脸,但很快就正襟危坐,还刻意离沈君鹏、钟云峰远一些,不去听他们的耳语,将目光投到站到主持台前的萧良身上。
“……在场有很多老朋友,都知道我这人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坏毛病,大体还是能容忍我的;也有很多没有打过交道的新朋友,在听到今天的演讲主题后,心里肯定有非常多的话要跟我说。说不定现场就有很多新老朋友,现在就想着将话筒抢过去。对不起,现在话筒在我手里,我不是会轻易交出去的……”
“……今天我的演讲,有正副两个主题,一是金融风暴下的东亚经济未来走势,一是二零一年间中国大陆地区经济总量将超越日本。两个主题其实是一致的,简单的说,就是随着金融风暴进一步蔓延,消退,平息乃至东亚主要经济体重新复苏走向增涨,注定会导致中国大陆地区经济总量在二零一年前后,超越日本。”
“……日本的经济实力是那样的强大,不仅国民生产总值,是其他亚洲地区的经济规模的总和,还占据着亚洲产业食物链的最顶端、最上游,虎视群雄,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被超越?就算站着不动,也不可能被中国超越过去啊?”
“所以我今天第一个阐述的分论题,就是日本经济在未来的十到十五年间,注定将站着不动!”
“这么说,就有些意思了,”刘学俭这时候低声跟身边的刘格、姚洋笑道,“我这段时间也参加过几次研究会,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预测这一次的金融风暴对日本的经济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量化的GDP增涨数值上,大约是减少0.2到0.4之间。现在看来,萧良对日本的经济状况,要比主流经济学家悲观得多啊!”
“……金融风暴从今年初展露端倪,到现在已经有十个月了,大家都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场风暴还将持续多久,不知道风暴会不会从东南亚地区往其他经济体扩散,对亚洲经济的核心日本,会造成多大的冲击。欧美日韩目前都有很多经济学家、学者,对东亚经济走势都做出分析、预测。主流观点是认为欧美受金融风暴影响,GDP增涨会减少0.1到0.2个点;日本受影响更大一些,会减少0.2到0.4个点。主流观点对日本的预测还是积极乐观的,预计日本承接去年的产业复苏,将继持保持足够的经济活力,今年的GDP增涨最低不会低于2.5%。不过,如果我在这里说,日本今年的GDP下降不会低于2.5%,明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大家是不是能初步理解我为什么这次演讲,提出不记录、不录像、谢绝非邀请嘉宾进场这些要求了吧?有些话,传出去争议太大,我这个人又不喜欢跟谁谁谁急赤白脸的争论。朋友坐下来愿意听我吹吹牛,我就多说一点,不是朋友,我说半句都嫌多——好,我接下来就给大家解释,会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日本经济自战后高速发展了三四十年,创造了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而在日本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其产业链往亚洲四小龙,并进一步往亚洲四小虎扩散、转移,并在这个过程中,与欧美发展频频发生贸易摩擦,由于日本在日美关系中缺乏主导性,实际处于被经济殖民的地位,由于导致内部的隐患,这一点是欧美以及日本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都不愿意去深入分析的。这很正常,享受到经济发展辉煌的日本学界,不会愿意承认日本被经济殖民,而欧美学界,更不可能主动承认对日本进行经济殖民。出乎类似的原因,这一次的金融风暴,破坏力已经如此惊人了,几乎所有的主流经济学家都在分析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自身在产业结构、金融外汇政策等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严重缺陷,但有谁看到有一篇文章,直指日本实际至少要为这一次金融风暴承担一半的责任?有哪篇文章指出日本从八十年代以来,伴随对东南亚产业转移,其产业、金融资本的扩张与渗透程度是多少?有谁严厉的指出,日本产业及金融资本对东南亚地区纵容式的扩张与渗透,就是这次金融风暴产生的一个核心诱因?在场有不少朋友都搞过日元贷款,在东南亚地区也都有些投资,应该非常清楚这几年在日本政府的纵容下,贷款日元的利率有多低,多容易,也应该很清楚日元在东南亚受欢迎的程度并不亚于美元。我说个具体的数据,让大家感受一下,就是单去年一年,从日本流入东南亚的产业、金融资本,约在四百亿美元左右。日本将东南亚地区当成自己的后花园,产业、金融资本近乎无序流入,现在后花园着火了,这些年流入的产业、金融资本,会遭受怎样的损失,影响幅度还会不会像外界想象的那么乐观,就不言而喻了。而这又将是压垮日本内部早就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稻草。”
“……因为日本这些年发展确实很迅速,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产业奇迹,无形中大家就将日本给神话了,以为日本的金融、产业体系极其的清廉、高效,不存在官僚主义。对日本经济进行分析时,都毫无保留的采纳了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认为日本官方不会说谎。我现在问问大家,可能吗?大家日常中也接触到不少日本朋友,你们真认为他们诚实可靠,跟我一样不会说半句谎话?现在日本官方公布的其银行体系呆账坏账总规模为两千亿美元,以日本此时的经济体量是完全能够承受的。因此东南亚金融风暴给日本的银行体系再多增加两三百亿美元的呆账坏账,怎么看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不过,根据我对几家主要日资金融机构的数据进行分析——这里不能说具体的机构,会引来不必要的讼诉,但相信大家很快就会看到结果。日本银行体系的呆账坏账总规模应该在五千亿美元以上,有可能高达七八千亿美元之多,绝对绝对不止两千亿美元。我可以很肯定说,日本官方说谎了,也可以说日本官方在进行统计的时候,一家家日本银行或多或少都说谎了。这一点大家是不是都很熟悉?论及原因,没有其他,这就是人性。这时候我们再回头来测算,当日本银行体系目前呆账坏账总规模已经高企到五到六千亿美元左右了,而东南亚金融风暴还将一次性带来六到八百亿美元的坏账增加,那对日本今明两年的经济影响,会扩大到多少,还是仅仅0.2到0.4%的下降吗?这最后一根稻草的分量有多重,我相信那些主流经济学家未必没人看到,但跟我一样,只敢躲起来悄悄的说……”
“至于日本银行体系这些年为什么会积累远比官方公布多得多的呆账、坏账,这就要从日美贸易摩擦,日本国内商品输出增涨停滞,日元升值导致其国内资本无序往地产、证券蔓延说起。这个过程大概也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大家休息十分钟,我也喝口水……”
在一片鸦雀无声中,萧良结束第一阶段演讲,走到台下跟刘学俭等人打招呼,顺带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水杯。
“你这些数据来源于哪里,能分享出来?”刘学俭神色凝重的问道。
萧良摇摇头,拒绝道:“我得罪丁文江不怕,因为我确实不想他跟孙仰军一些人听到今天演讲的内容;南亭实业跟环泰国际也不在一个发展轨道上。只是我们现在从日资银行贷有大量的贷款,还跟日资企业进行非常密切的合作,有些数据都是双方严格约定不能外泄的,现在也只能对刘省长您说声抱歉。不过,我之前说的这些,事实会很快证明到,日本银行体系很快就支撑不住,发出‘吱呀’的响声让大家清晰的听到……”
这些数据都是前世媒体公开的,萧良他现在哪有可能从现实中搜集到来源?他总不可能为了这次的演讲,还专门成立一家经济金融研究所吧?
他只能非常严肃的拒绝刘学俭“无理”的要求。
好吧,萧良刚才都毫不留情面将丁文江这样的人物拒绝于会场之外,此时小小拒绝刘学俭一下,大家也是见怪不怪了。
刘学俭也只能苦笑着摸摸脑壳,说道:“只能期待你接下来还有什么精彩言论了………”
第615章 演讲(二)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资金方面主要依靠政府产业政策指导下的银行融资,这远远超过私营资本积累所能达到的速度与规模。这也造成日本企业不同于欧美其他发达国家企业的高资产负债率。目前欧美企业平均负债率在40%左右,而日本企业资产的70%依赖于外部的融资,而大部分又直接来自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与股票仅占次要地位……”
“……如果说日本以制造业为主的贸易部门行事高效令人印象深刻,更多是刺激日本银行业资本规模的急剧扩张,还不足以埋下太深的隐患,但我们还要能够观察到日本同样效率低下的非贸易部门,如金融、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在八十年代中期往后,日美贸易摩擦加剧,日元被迫大幅升值,导致其国内资本涌入证券及房地产市场,刺激经济泡沫快速膨胀,比香港楼市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足以能称得上日本银行业呆账坏账高企的根源了……”
“……而与此同时,日元升值也极大刺激其银行业资本涌往海外的热潮,迄止目前,日本银行业海外资产已经占到40%,受到的监管更为薄弱,而在经济危机带来之际,则注定会加剧银行业呆账坏账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我们同时还要注意到日本银行业50%的资本来自包括股票投资组合供给在内的二级市场,这也将注定金融风暴中必然要承受两种相反的压力,一是经济放缓,外国投资者由于日元走弱而撤资,另一方面走弱的日元,又将促使其国内投资者增加美元贷款,进一步加剧银行业核心资本的流失……”
“……这种种因素叠加,即便日本产业有着极为深厚的基础,但其经济以银行业为首,所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也将极大超乎之前诸多经济学家的预估。随着金融风暴的进一步蔓延、深化,这一预判将很快得到验证。在座的朋友应该很快就能识穿我今天的所言到底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几分道理……”
如今经济危机在东南亚地区已经蔓延开来,即便像熊玉琼、苏利文、朱鸿召、朱璐、钱晋章这些人成功躲过前期风暴的摧残,但也是人心惶惶。
这也注定他们更容易接受悲观的预测。
就像对一个饥寒交迫的人,说明天即将世界毁灭,他不仅更倾向相信,说不定内心还隐隐有着期待。
当然,萧良对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脉络梳理之深,也远远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很多人想到香港游艇之夜,萧良对香港社会经济深入肌理的梳理,即便有些人内心多少有些不屑一顾,但也无从反驳。
认知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他们所能质疑的,萧良都已经从更高层次进行了阐释,剩下来的,除了选择信或不信,还能反驳什么?
更关键的,是游艇之夜的判断,已经被残酷的事实所证明,曾经不屑一顾的那些人,今天赶到会场,他们还会继续不屑一顾吗?
萧良看了一眼腕表,不知不觉都两个小时过去了,示意大家再短暂的休息一下,他拿起主持台前的水杯,润润快冒烟的喉咙。
接下来的演讲重点,萧良则从日美贸易摩擦以及全球产业转移不可能逆转的趋势等方面,阐述日本新兴IT产业的发展,注定将遭受到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包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新兴地区的联合包抄夹击而步履蹒跚,难有大的起色。
而制造业成本快速抬升加上日本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促成日本制造业进一步往环太地区转移,与其国内的地产、证券泡沫破灭一起,将共同压制其国内经济活力进一步下降。
亚洲四小龙除了香港之外,韩国、台湾、新加坡都有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更为健康稳固的金融经济政策,同时体量较小,还保持着强有力的经济活力。
这决定了三地将受到严重的冲击,但也将有能力更快摆脱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进入新的增涨期。
三地在摆脱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后,除了将继续执行限制日本产业资本输入的政策外,还将从化工、汽车制造、信息电子等领域,对日本国内的优势产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过去二十年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产业、金融资本的直接输出,以四小虎为主,而四小虎更为脆弱的经济产业结构,更为复杂的政治环境,注定的长期衰退,也将令日本过去二十年对这些地区的资本输出,长期蒙受巨大损失或难以忍受的低效率回报。
这些都将构成日本经济在金融风暴过后,恢复艰难与缓慢的要素。
萧良也由此断言,日本经济在接下来十数年间停滞不前,将是极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
迄止八十年代之前,全球就已经进行了三次全球规模的产业大转移,而此时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全球产业大转移,中国与东南亚及拉美地区,是最为核心的承接地。
这也是目前学界所公认的事实。
“现在到了整个论题的后半段,也就是说到二零一零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无可能实现五倍以上的超高速发展?单纯以现有的经济数据建立模式,我们大概能测算出,中国需要在新一轮产业大转移里,承接70%以上的份额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不过,截止于目前,在这一轮的产业转移中,学界似乎并不认为中国内地表现出比东南亚及拉美地区更强的优势。因此,主流经济学家较为乐观的预测,就是到二零一零年,中国经济体量再增涨一倍,而非更高。不过,主流经济学家他们无法摆脱前三次产业转移实践带来的顽固认知,也没能及时发现新时代、新兴产业以及新的价值观所具备的不同以往的特点。前三次产业转移,几乎都是以整体价值链转移为特征,而八十年代以来,在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下,产业转移已经演变成某一生产环节或工序的转移,变得碎片化,更注重产业链的布局。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在喊产业全球化布局,但在实际的经济发展预测中,学界却又不知不觉间低估了产业全球化的影响。这也就严重低估了中国内地自解放以来在工业化上所做的种种努力,严重低估了中国已经建成的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培养的产业工人,对承接带有新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有着更强大的吸收、融合及再生能力。除此之外,中国广阔市场的高容纳性、内部增涨空间,基础建设的高需求,都将给产业转移带来高过想象的复合增长。这些都是目前学界预估不足的部分……”
“……事实上从九二年以来,对东南亚及拉美地区,以纺织服装、轻工以及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中低端为主体的制造业转移,已经增长放缓,甚至陷入停滞。而近几年来,东南亚地区无视外贸出口大幅放缓之事实,看到大量资本涌入,不能为制造业吸收,而大肆涌入地产、金融市场,带来虚假的泡沫,不但不为之警惕,甚至还暗中窃喜,这无疑是这次金融风暴产生的根源。不过,东南亚及拉美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陷入停滞或缓慢增涨,那全球产业转移有没有放缓呢?那没有放缓的全球产业转移,更多的转移到哪里,说到这里,大家想必不用我再将最后的答案揭开来了吧?”
“……事实上,从九二年迄今五年时间里,中国实际承接全球产业转移份额,已经从八十年代的百分三十,大幅提高到百分五十以上。比较可惜的是,我没有全国性的数据,只有江省的数据能佐证我这一判断。这些数据我做了一些梳理,此时没有条件直接展示出来,会后我乐意与大家进一步交流分享。而在座大部分朋友,都为这一事实的发生做出或多或少的贡献。”
“有关新一轮产业转移特征,以及中国展现出更强大的容纳、融合、再生能力,从锡江、东洲、秣陵这几年的招商引资实践,也是全然得到证明的。我两年前在东洲的一次宣讲上也有提到一些,我这边再做一些论述……”
“……金融风暴的发生,预计还将持续一年左右的时间,往日韩等经济体蔓延也是注定会发生的事情,不要侥幸。这些对身陷危机中的国家跟地区来说,是很不幸的。而风暴过后的经济恢复也将比想象中艰难、漫长,这些之前都已经分析过了。不过,包括日本停滞增涨在内,这些都将注定国家只要采取更为开放、积极的经济政策,比如多方面刺激内需增涨,参加世贸组织,更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化布局,制造产业往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加速,达到百分之七十甚至超越这一份额,绝非我今天在夸大其词、哗众取宠。中国各个方面也都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产业转移足够快,生产力提升以及资本增涨率足够高,我相信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到十五年,也将注定迎来令诸位瞠目结舌、更为辉煌的黄金时代。我今天能给大家提的唯一建议,就是不要错过拥抱即将到来的黄金时代!”
萧良演讲结束,会场一时间却出奇的陷入沉默之中。
演讲所涉及的大部分论据,在座大部分人都有切身的感受或接触,但都是碎片化的。即便很多人都更看好内地经济的增涨,却难以从理论上进行脉络清楚的阐述;毕竟大家都是玩实业的,没有几个人是玩理论的。
而那些玩理论的,也无法想象萧良有着如此之高的视野,早就将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尽收眼底。
还是刘学俭第一个站起来鼓掌,转瞬间带动有如洪潮一般的掌声;姚洋、刘格、韩文松或多或少有些不情愿,但这时候也都站起来,加入到雷霆中的鼓掌行列里……
第616章 演讲(三)
掌声有如雷霆般经久不绝,沈君鹏内心却是波澜起伏,感慨万千:
一年前的游艇之夜,恰好时任省外事办主任的柳轶群到香港,沈君鹏陪同一起参加了游艇夜宴。
那次萧良在游艇上主要公开讲了香港移民潮与产业兴衰等问题,时间也短,而对东南亚金融及产业危机的分析,则主要是更小范围与苏利文、熊玉琼以及朱鸿召、朱璐、夏侯江等人进行了交流,沈君鹏他们还没有资格亲耳听到。
沈君鹏对游艇夜宴的感受不是有多强烈。
他即便事后也有听到一些萧良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预测,也没有太在意;这主要也是事后听人转述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在这次演讲之前,沈君鹏还是认为萧良要讲一些真材实料、独特见解的。
哪怕绝大多数时间彼此都站在对立面,哪怕锂电池研发-生产基地还云山雾海未露真容,但萧良创办宿云生物、创办南亭湖饮料,一手推动宿云山能源铅酸电池生产基地建设,乃至在徐海科工上跟他们的角逐,打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沈君鹏倘若还不能看到萧良过人的手腕与实力,不是眼瞎吗?
要不是孙仰军、温骏他们太年轻气盛,不肯退半步海阔天空,沈君鹏内心深处其实是不太愿意跟萧良针锋相对,起正面冲突的。
天海精工这事,证明他再次被孙仰军他们拖进坑里,这也是他下决心跟孙仰军他们分道扬镳的一个关键原因。
这么多蚂蚱捆一起棵树上会死的呀!
沈君鹏他会觉得以萧良此时的地位跟实力,需要用哗众取宠的手段吸引关注,最终却引起刘学俭这样级别人物的反感?
不过,沈君鹏也完全没有想到长达四个小时的演讲里,哦,不知不觉讲了有五个小时了,萧良能将这个问题说得如此鞭辟入里、脉络清晰,叫人觉得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十三四年后天经地义,一定会发生似的。
沈君鹏也不知道萧良的预测会不会实现,毕竟经济发展有太多不可测的变数,国内、国际形势会不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变化,但他又不得不承认萧良今天所讲的论据、阐述,是那样的详实、令人信服。
也许摒弃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因素,预测一定会实现吧?
这一刻他也彻底明白,萧良为何会干脆利落的拒绝孙仰军、温骏与丁文江进场了。
萧良所讲的这些东西,对普通人来说是遥远的,也许只能简单的增强一下信心,就像一针强心剂,效果也持续不了多久,就会被复杂的现实变化削弱掉。
而对孙仰军乃至丁文江这些人,萧良所讲的这些东西,就太关键了,极可能在当前错综复杂、令人迷茫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直接帮着他们指明未来的方向。
萧良兴许与丁文江无怨无仇,但怎么可能会容忍孙仰军、温骏这两个原本就不怀好意的宿敌,走进会场,从他的演讲里获益?
哪怕是丁文江、孙仰军能从他人的复述里,知道这次演讲的大致内容,但听人复述的感受,与亲临演讲现场,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也与复述者的眼界、认知程度密切相关。
想到这里,沈君鹏瞥了正与走下演讲台萧良握手的姚洋一眼:
他怎么会为丁文江被拒这事反应这么大?
难道环泰国际商业大厦最初的开发建设资金,实际来自姚洋当时掌控的江信集团,只是他们做得更巧妙,隔离得更好,令人迄今都未发现他与丁文江、与环泰国际的关系?
沈君鹏这一刻也是暗暗头疼:
丁文江被拒离开希尔顿大酒店后,心里是不满孙仰军、温骏今天害自己丢脸呢,还是会迁怒到他的头上来?
他下一步要如何与孙仰军、温骏他们进行切割,才能保住对天海精工的控制权?
“唐市长,明天到东洲参观座谈,不知道能不能多安排上我们两个人啊?我们对东洲这两年的发展也是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过去走一趟。难得有这个机会,就想着跟大家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沈君鹏听到有嘉宾跟唐继华请求明天跟队前往东洲参观交流,转回头看了一眼。
这次演讲主要是东洲借了秣陵市政府主办华商经贸交流大会的台子,之前也有秣陵市与其他地市组织的活动,事前总计邀请了五十多名华商嘉宾参加。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跟东洲都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原本计划是参加完今天的活动,明天就踏上返程,甚至都有一些人提前离开了——其他地市的参会人员今天也基本上都已经打道回府了。
秣陵市政府作为主办方没法溜,其他地市才不会帮东洲撑场子。
这时候见有两人起了头,除了确实有重要行程不能随便更改的一些人,其他人也都纷纷围过来,找唐继华或者直接找钟云峰,请求明天前往东洲参观,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钟云峰、唐继华自然是来者不拒,吩咐工作人员登记名单,做出妥善安排。
刘格、韩文松很无奈,但也只能无奈。
搭好的台子都被人家唱大戏了,这时候再有什么意见,也未免显得太小鸡肚肠了。
此时场面上的难看还是小事,更叫他们头痛的是接下来今年各市招商引资的实际成绩。
这段时间金融风暴搞得华商人心惶惶,甚至大部分华商都正遭受着惨烈的损失。
秣陵市这次举办的活动纯粹是交流为主,与其他参会地市都没有搞什么意向签约之类的仪式装点门面。
秣陵市跟一些地市倒是想搞,但邀请的嘉宾都拒绝了。
一个个亏成狗,实在没心情配合。
倘若这次叫东洲搞成几个招商引资项目,秣陵的颜面只会更难看,说不定还会在全省会议上被童书记、刘学俭点名批评。
秣陵作为省会,目前经济总量还是全省第一,但增涨势头已经被锡江掩盖住了,难道说下一步锋芒还要被东洲所夺?
刘格、韩文松对视一眼,又各有想法的错开眼神,看着更多的人朝萧良围拢过来。
虽说大部分参会的嘉宾,在知道萧良今天的演讲主题后,最初还是有不少质疑,甚至不屑一顾的,在听完萧良长达五个小时的演讲真正撼动,大部分人都改变想法与观点。
不过,他们内心深处同时又激发更多的思考与问题,迫切想要找萧良进行进一步交流。
也有一些人是确确实实遇到经营及投资上的困境,希望能从萧良这里得到指点。
只不过很多嘉宾都是今天中午才抵达秣陵,匆匆用过中餐就进入会场,到现在都还没有休息一下。
今天日程安排里,就没有夜间的交流活动。
这次是省里点名要求各地市派人参加大会,寄望对各地市的招商引资活动有所促进,但主办方还是秣陵市政府与省委统战部。
钟云峰、唐继华也没有想过要在秣陵节外生枝,计划是等明天安排车辆,将客人接到东洲之后,再举办更深入的座谈交流。
这一安排此时就已经引起很多嘉宾的“不满”,唐继华只得站出来再三打招呼,都已经过七点了,邀请大家先到宴会厅入席用餐。
用过餐后,刘学俭、姚洋、刘格、韩文松等大佬,以及经过一天忙碌的秣陵市工作人员相继离开,萧良他们也乘车从希尔顿大酒店返回到东郊国宾馆休息。
钟云峰、唐继华、市委秘书长许立军、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兴国以及汪兴民等人没有一起前往东郊国宾馆,而是赶回到工作人员入住的东洲宾馆,连夜召开小范围的工作会议。
虽说萧良这次演讲的目的,就是想着以天盈投资作为平台,推动古江口深水港筹备工作的重启以及徐东铁路的加快建设,但钟云峰事前都没有意识到萧良的演讲会如此的振奋人心,会从根本上唤醒华商资本的投资热情。
因此,在市里紧急召开的筹备工作会议上,钟云峰都没有明确的提这点,仅仅是将云社-狮山湾-临岸码头作为重点,纳入东洲参观行程之中,安排一次有关江北区域交通与经济发展的主题交流座谈。
钟云峰想的是以萧良演讲作为铺垫,等明年金融风暴造成的紧张局势有所减缓,他们再正式大张旗鼓的将工作开展起来。
这样才符合他熟悉的节奏。
真是计划不如变化快,
谁能想到萧良今天的演讲效果会这么好,都不用唐继华提醒,钟云峰都觉得如果不能现在就趁热打铁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