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是为了帮赵构收拢兵权和人心。”
“如今没有经历靖康南渡,”
“我估计胡安国的学术思想,”
“会跟另一个时空不太相同。”
赵渊说:“那就见见。”
.....
在秘阁的一处偏殿,
赵渊召见李邦彦和胡安国。
一番拜见问候胡安国开始说正题,
“今河北有伪帝,东南有赵佶,荆湖有钟相,”
“又有西夏、金国等夷狄。”
“二位圣人若建新朝,”
“当大一统、通三统,”
“方可立不世之伟业!”
赵渊说道:“老调重弹而已,”
“就没有些新论?”
胡安国说:“新调很多,”
“须编撰一本《春秋传》来详细阐述。”
胡安国的《春秋传》,
跟《左传》有几十上百处不同,
有些地方甚至跟《左传》道理相反。
“那就说说伱的大一统、通三统吧。”赵渊开口道。
胡安国阐述道:“统,治也。”
“《礼记》:天无二日,士无二王,”
“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也。”
“即大一统之义也!”
“《汉书》又言,春秋大一统者,”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经略应该尽早称帝,”
“再颁布纲纪,以确立自身法统,”
“天下余者皆为宵小。”
儒家的“大一统”,
首先是国无二主,
全国只能有一个最高主权、一个最高领袖,
不能有国中之国和分封势力。
其次,是礼制、法律、文化、度量衡等等,
必须有主体标准,
即所谓“六合同风”。
至于领土统一,
那纯粹属于顺带的,
“大一统”皇帝有权力也有责任收复失地。
赵渊点头道:“此言有理。”
胡安国又说:“大一统者,通三统为一统,”
“周监夏商而建天统,”
“教以文,制以文。”
“春秋监商周而建人统教以忠,制尚贤也。”
这话的意思是,
周朝虽然取代商朝和夏朝,
却也继承融合了夏商两代的传统,
并以此为基础改革出更高级的文明。
“通三统”是中华文明生命力所在,
也是在建立新朝时,
儒家重点追求的目标,
核心总结就八个字,
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即便是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政权,
在入主中原之后,
也会在儒家的引导下,
不由自主的“通三统”,
以此延续中华文明的古老传承。
只在实际过程中,
有深有浅而已,
比如元代就浅得很。
中华文明对于外来势力的超强同化力,
其实就是儒家的“通三统”在刻意引导。
胡安国说:“唐的租庸调已不堪用,”
“因此宋继承了两税法,”
“新朝若采用两税法,”
“就可视为通三统之体现。”
“这只是其一,若高屋建瓴,”
“便是那三统五时。”
赵渊对《春秋》理解不深,
对春秋公羊派理解更少,
因此非常罕见的没有再说话。
赵渊问:“何谓三统五时?”
胡安国详细解释道:“三统五端,化四方之本也。”
“五端便是五时,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是也。”
“元,气之始;”
“春,四时之始;”
“王,受命之始;”
“正月,政教之始;”
“公即位,一国之始。”
“始正则本正,本正则无不正,”
“于是可以君天下、临四海,”
“统四方之政。”
“即位之年,必称元年,”
“此明人君之用也。”.
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建国之法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天之用也。”
“至哉坤元,万物资始,地之用也。”
“人君成位乎其中,”.
‘则参天地之用,天地人合一是也。”
“体元者,人主之事;”
“调元者,宰相之职......”
“停!”
赵渊张口打断,
“说些有用的,别扯这些虚头巴脑的。”
胡安国很不喜欢赵渊的交流方式,
但也只能老老实实整理措辞,
“元之体为仁,体元乃人主之事。”
“仁即心,人心惟微,道心惟微。”
“建立万法、酬酢万事、师驭万夫、统理万国,”
“皆此心之用也......”
赵渊撇撇嘴,
搞半天就说这个?
简单归纳就几句话,
元乃五时之首,新君上位,
第一要务是体元,
而元的精神是仁心。
因此,新君首先要立仁心,
将那人心合于道心,
定下一个以仁治国的基调。
而且胡安国说来说去,
不断强调“心”的作用。
一边讲良知,一边谈心性,
而且主张穷万物之理,
还要搞经世致用,
就差没有讲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了。
其核心理念,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