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河大爷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廪生,在三人眼中是不可能与高家相提并论的,自不会将事情朝他和盘托出。
杨彰乃是堂堂三品大员,若能承诺保护三人,想来三人是愿意脱离苦海的。
天下谁的声音最大?
自是大梁的士子们。
对士子们而言,插手科举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高家不仅插手,还夺得了案首,此事必不能善了。
而陈砚就要以此来朝着高家猛攻。
杨彰听完,心中便是一喜,脸上也多了几分和善:“待本官查明此中详细,再行定夺。”
陈砚:“……”
这位按察使大人实在谨慎得过了头。
好在是改变主意,愿意继续查下去,一切倒是还好。
陈砚一离开按察使司,杨彰的人便立刻去了平兴县。
等人再回来已是除夕。
听到属下的禀告,杨彰欣喜不已,顾不得是过年,就让人将平兴县县令陶都“请”到按察使司。
陶都果然是一问三不知。
杨彰就将那程文集拿到陶都面前,指着高修远的文章问陶都:“就这等文章也配当院首?是有人给陶大人打了招呼,还是陶大人胸无点墨?”
县试本就是县令一人决定取不取,许多人就会给县令打招呼。
此事本就司空见惯,可若一旦拿到明面上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事。
陶都是科考选拔出来,如何能连文章好坏都分辨不出?
若真是胸无点墨,那从陶都,到陶都的座师等都要查,这就是连根拔起。
比起牵连那么些人,倒不如自己将事情扛下来。
陶都将事情和盘托出。
高家如何逼迫他,他又是如何不忍真将陈砚这等神童埋没,冒着天大的危险才将陈砚保下来。
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他都是受高家胁迫,自己身不由己,却竭尽全力为朝廷尽忠。
陶都招供,府试主考王知府自是也要被招来问询。
有陶都被审问在前,王申自是早有准备,当即就将高明远安插在府衙的人全抖搂出来,而名次是赵通判提出,王申为了百姓忍辱负重,却也并未埋没陈砚这等有真才实学之人。
杨彰实在没料到竟能挖出这么些猛料,当即一封奏疏上达天听。
此事在京城如何引起轩然大波尚且不知,镇江省上上下下的士子们先沸腾了。
他们苦读多年,竟比不得高修远投了个好胎,这如何能忍?
书院、茶肆、书肆等地方无一不是士子们的义愤填膺。
更有些人将漫画《大学》拿出来细细研读,既然里面关于科举部分都是真的,高家做的其他事是否也是真的?
“这高家简直是我镇江省的蛀虫,要掏空整个平兴县,掏空我镇江府,更是掏空我大梁!”
“必要将其处之!”
“我辈读书人不该任由此等恶臭家族祸害百姓,蒙蔽君父。”
“我虽人微言轻,却不能惧高家之势,必要为我大梁尽一份心力,诸君可愿随我去请命?”
这话一出,镇江府上上下下的衙门全都被请命的士子们围了。
衙门里的人出来劝说,士子们开口就是圣人言,闭口就是为民请命,谁敢劝?
高家就这般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士子们的公敌。
从平兴县到镇江府,再从镇江府传向全国各地,士子们掀起浩浩荡荡的“倒高”呼喊声。
第102章 高坚有请
陈砚最近多了个爱好,那就是在读书疲倦之时前往按察使司门口,与其他士子一同静坐。
偶尔能瞧见按察使杨彰出来规劝士子们,不过这杨彰脸上并无忧愁,反倒是满面春风,比陈砚初次见他时要年轻个四五岁。
果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正月二十九这日,陈砚顶着寒风要出客栈时,一个小厮打扮的人便迎了上来。
“陈公子,我家老爷有请。”
陈老虎上下打量那人时,自己已将陈砚挡在身后,开口便是:“你家老爷是谁?”
那小厮道:“去见了就知。”
陈老虎一双虎目更警惕,低头悄声对陈砚道:“阿砚,这人连名都见不得人,我看咱就不去见了吧?”
他虽憨却不傻,他们在镇江府并没有什么熟人,谁知是不是坏人想谋害他们?
陈砚点点头:“此言甚是在理,我们走罢。”
绕过那小厮就走,陈老虎赶忙跟上。
那小厮傻眼了。
以他的穿着,主家定是非富即贵,旁人听闻都会跟他走,这陈砚竟不理会他?
眼见两人越走越远,小厮也顾不得端架子,赶忙冲过去拦在陈砚二人面前道:“我家老爷乃是丁忧归乡的高大人,今日特意差小的来请陈相公前往一叙。”
陈砚这才颔首。
既要请他就该拿出该有的姿态,而不是还和以前一般高高在上,连家门都不报就想让他跟着走。
“高老爷相邀,那晚生就在前面的茶肆等他。”
陈砚抬手就指向不远处一家铺子。
高家小厮一惊,赶忙道:“陈相公与小的走就是了,不用去茶肆。”
陈砚嗤笑一声,抬腿就往茶肆走去。
高家人一开口他就跟着去了,气势岂不是就弱下去了?
更何况他和陈老虎只有两人,高家想要将他们绑了,他们哭都没地哭去。
他们在镇江府无亲无故,便是被杀了也无人知晓。
还是茶肆好,人多,旺他。
陈砚一进茶肆就上了二楼,要了雅间。
约莫一刻钟后,雅间门被推开,六名护卫鱼贯而入,站在两侧,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子跨步进来,其身后跟着的,除了一开始来请陈砚的小厮外,还有陈砚的一名熟人——高二公子。
以往不可一世的高二公子如今颇为颓丧,眼底还有些乌青,该是最近没睡好。
只是对上陈砚的双眼时,眼神里多了些怨毒。
陈砚自诩文人,礼节一向到位,此时便颇为关切道:“二公子要多多保重身子,天大的事也比不得身子康健要紧。”
高二公子的脸色立时变得难看了几分,双眼也是死死盯着陈砚,却并未如以往一般反唇相讥。
高坚微微侧头,眼角余光瞥见高明远脸上的神情时,心底便有些不悦。
作为高家的当家人,竟轻易就被他人激怒,实在愚不可及。
再看向陈砚,不过一小小少年郎,竟就能搅风搅雨。
高家屹立多年,京中清流一派对他高家多次出手,也只将他逼得归乡丁忧,不成想竟被这少年逼到如此绝境。
倒是不可小觑。
高坚在官场混迹多年,自认识人的本领不低,只看陈砚一眼便知是个不好惹的主。
“早听闻陈相公少年英才,将来必成大器,如今一见,风采倒是比传言更甚。”
陈砚的目光移到高坚身上。
明明身居高位,却一身布衣布鞋,只是那身官威却如何也掩不住。
这位才是高家真正的掌舵人。
陈砚站起身,朝着高坚拱手,道:“早听闻高大人过得十分清苦,今日一见果真如此,只是高大人也莫要太苦着自己,子孙日子还长,穿绸缎的日子还长久,高大人可是穿一日就少一日了。”
目光意有所指地瞥向高坚身后穿着绸缎的高明远。
高明远胸口剧烈起伏,仿佛要费极大的力气才能遏制怒火。
倒是高坚面色不变,笑道:“高家产业众多,倒也不必刻意清苦,只是双亲离世,总要尽尽孝道。”
话语随意,轻易就将陈砚的攻击消弭了。
陈砚深深看了高坚一眼。
果然是老狐狸,比他那两儿子强了不只一星半点。
自己还是嫩了点。
高坚神态自若地坐下,笑道:“陈相公既约在此处,必也是爱茶之人,不若尝尝小儿泡的茶?”
陈砚跟着笑:“那岂不是委屈了高二公子?”
“他不过一介白身,何来委屈之说。”高坚扭头对高明远道:“我也许久未喝过你泡的茶了。”
高明远恭敬应了声“是”,并未看陈砚,让人取来茶叶,便用烧得滚烫的水烫茶具。
陈砚不得感叹,望族底蕴果然不是他一个农家子可比。
老陈家平时喝的都是井水,连热水都舍不得喝。
水烧热是要柴火的,柴火需要一个壮劳力去后山砍,砍完还要劈,若砍柴多了,地里的活儿就干得少了。
这还是陈家湾有个后山,遇到那等没山的穷困村子,就只能买柴火,更舍不得烧热水。
若他奶看到高明远如此费热水,必要心疼坏了。
待茶叶浸泡好,高明远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再分倒入品茗杯,送到高坚与陈砚面前。
高坚对陈砚做了个请的动作,陈砚并未动,而是道:“高老爷先请。”
高坚也不推辞,端起品茗杯闻茶香,再观汤色,啜饮一口,方才缓缓放下杯子,笑道:“我儿这茶泡得不错,陈相公可尝尝。”
如此一套流程下来,陈老虎便有些慌神。
喝个茶竟有如此多讲究,若阿砚记不住,怕是要在高家人面前露怯了。
陈老虎为陈砚捏了把汗,就见陈砚端起茶杯吹了几口,待到茶凉了,就一饮而尽。
陈老虎:“……”
阿砚竟是一步都未记住。
果然,高明远讥笑出声,屋子里其他高家小厮也都是面带嘲弄之色。
那眼神看得陈老虎气恼,恨不能当即就带陈砚离去。
高坚笑得颇有深意,问道:“陈相公以为这茶如何?”
陈砚浑不在意道:“杯子有些小了。”
屋子里顿时响起刺耳的笑声,让得陈老虎怒不可遏。
陈砚撩起眼皮看向高坚:“不知高大人笑什么?”
高坚笑容不变:“陈相公实乃性情中人,只是连茶都喝不明白,如何与人打交道?做官便如品茶,需小口慢品,如陈相公这般牛饮,又如何能领会个中滋味?”
陈砚等他说完方才问道:“我原以为官员上要为天子分忧,下要为黎民谋福,必是极忙碌的,原来高大人当官时如此轻松,光是喝杯茶就要花费半个时辰不止?”
第103章 仗势
想用喝茶来展现自家底蕴,以此来压制他?
那高坚对他还不够了解,他这个人向来是睚眦必报,谁敢笑他,他就能打谁的脸。
果然他话一出,屋子里众人的神情就僵住了。
高明远更是笑容一点点敛去,倒是高坚依旧笑意不减:“如今老儿归乡,自是有闲暇钻研此事,陈相公若愿意,可与老儿多多饮茶。”
上一篇: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