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河大爷
孟永长火急火燎找上门来了。
陈砚问道:“你看过我画的《大学》吗?”
“我一本都没拿到手,如何能看?”
孟永长脸上的肉随着他说话抖了几抖。
陈砚将自己的废稿递给他:“先看看再说。”
孟永长不明白他是何意,还是依言接过去,等看到上门的内容,孟永长猛地抬起头,险些将手里的画稿丢出去:“你你你……你这是要跟高家斗上了?”
“高家不仅要置我于死地,更是将周大人一家三口都送入大狱,若我不还手,这口气憋在心底,我要少活十年。”
陈砚笑道:“这等凶险之事,我肯定不能让你顶着,正好借机帮你削弱敌方实力。”
他“九渊”这个笔名已经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此次正好派上用场。
墨竹轩可不止镇江府有,就连京城都开了好几家,只要这本书在最短时间内传出去,他就不信搞不臭高家!
孟永长心有余悸:“果然不能得罪你们这些文人。”
一不小心就挖个坑给人跳。
要不是他常年待在平兴县,知道高家的所作所为,只看这些漫画小故事,根本不会真的认定是高家所为。
“此事想要成,还需劳烦永长兄。”
陈砚站起身,朝着孟永长行了一礼。
孟永长当即坐直了身子,拍着胸脯道:“只要我能帮得上忙,你尽管吩咐。”
陈砚道:“还请永长兄将去年平兴县县试、府试与院试的程文集刊印发售,为我平兴县与东阳府的士子们扬名,我等士子必会因此受益。”
孟永长圆润的脸上现出贱笑,手指在画稿上一弹,道:“凡买《大学》者,我墨竹轩赠送一本程文集。这次,我帮你打高家,你以后的画稿可都要给我。”
陈砚也笑了:“君子一诺,重若九鼎。”
第100章 高家必定是将那九渊的祖坟刨了
不过陈砚并未真让孟永长赠书,他原意就是想将孟永长摘出此事,若孟永长赠书,岂不是又陷进去了。
陈砚提议书籍捆绑销售。
小三科的程文集并不值钱,也只是在本地能卖一些,大些的书肆是瞧不上这点小生意的,他们更原意刊印乡试、会试程文集,卖得更多更挣钱。
可墨竹轩与其他书坊不同,墨竹轩有漫画版《大学》。
如今的漫画版《大学》可谓一书难求,若让其在买《大学》时,搭配买那么一两本便宜的书,想来那些财大气粗的长辈们是原意为家长晚辈奉献的。
既是做生意,自是以赚钱为主,哪有白送的道理。
以后高家若是发难,也能推脱是想将书肆卖不出去的书搭配热卖的书籍赚钱。
高家信不信无所谓,只要孟家人说不出话来就行。
反正真正的内容还是在他的漫画《大学》里,这责任还是在孟永长的后娘身上。
孟永长感慨:“你不做奸商真是可惜了。”
这种时候还能想着赚钱。
陈砚一本正经道:“我做奸商才是可惜了。”
士农工商,他何必舍弃地位最高的士,反倒去行商?
此事商定好,孟永长派人回了平兴县后,自己则是蹲守在镇江府的墨竹轩帮忙。
他因肥胖,干活时便汗如雨下,那些工匠看得却是士气大增。
连大少爷都与他们同吃同住了,他们如何还能不竭尽全力?
镇江府的掌柜眼见孟永长与工匠们打成一片,心底颇为慌乱,赶忙拿出一百本给孟永长,让其带回平兴县。
可孟永长不干:“一百本够干什么,最少五百本。”
掌柜恨得咬牙切齿,却更怕此事传到主母耳中,让主母对他心生怀疑,只得硬着头皮匀出五百本给了孟永长。
孟永长临走时还顺走了一套雕好的版,掌柜阻拦时,孟永长便挺着大肚子反问:“这墨竹轩到底是你的还是我孟家的?”
掌柜自是不敢应话,只能任由大少爷将其带走。
如此一来,镇江府的漫画《大学》更不够卖,客人们日日往墨竹轩跑,却依旧买不到,只能高价向有书的人买。
镇江府顺理成章就出现了一波贩卖漫画《大学》的黄牛,竟将书炒到了十二两一本。
许多大户人家是不在意钱的,倒是那些穷困书生大骂那些倒卖之人抢钱。
一时间,镇江府因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如此持续了近十天,镇江府传来消息:“平兴县的墨竹轩还有货!”
于是不少人涌向平兴县。
与十二两银子一本的漫画《大学》比起来,搭售那么一两本书实在不算什么,何况搭售的还是程文集,总归是正经书,看看也没坏处。
杨彰晚上回来时,就见小孙子屋子点着灯,透过窗户能看到小孙子正捧着书本看得认真。
杨彰看得颇为欣慰。
深夜小孙儿竟如此刻苦,将来必会学有所成。
杨彰静静看了会儿,怕打搅小孙儿,转身便要离开,就听背后响起小孙儿的怒喝:“姓高的丝毫不知何为礼义廉耻!”
杨彰一惊,回头看去,就见小孙儿正皱着眉怒气冲冲看着手中的书。
杨彰脸色便是一沉,径直进了小孙儿的屋子,一眼便瞧见小孙儿手中的书尽是一格格的画。
杨彰心底升起一股怒气。
当年他那不争气的儿子就喜爱看话本,为了瞒过他,还特意夹在四书五经之下读。
这个最受他器重的孙儿竟也是如此,往日怒火一同涌上心头,让他如何能不怒,一把夺过书便看了下去。
粗略扫了一眼,却发觉有些熟悉。
他翻到封皮,没错,是《大学》,而画作者乃是“九渊”。
杨彰自是听说过“九渊”的大名。
此人所作的《论语》、《孟子》皆是寓教于乐,他小孙儿看完那两本书,竟对《论语》和《孟子》颇感兴趣,背诵起来更是毫不费力,当时他便大加赞赏,只觉这九渊实乃一奇人,对幼童有教化之功。
可惜此人出所谓“漫画”的速度极慢,让人等得心焦。
此前他也买了些别的书坊刊印的四书五经,均是说教意味极重,小孙儿并不喜看,不成想竟出了《大学》。
作为长辈,虽信任九渊,到底还是要简单翻阅几页,确保无事方才肯给晚辈看。
只是这一翻就发觉不对劲。
《论语》和《孟子》皆是一个个小故事来引出道理,可这大学连翻好几页,一个故事竟还没看完。
而这书中出现的姓高的几人,俱是道德败坏之辈。
杨彰立即从第一页开始翻看,连着翻了十来页才停下,低头对孙儿道:“此书我先拿去看看,你且先背别的书。”
小孙儿焦急,他还没看完呢。
他又不敢阻拦爷爷,只能委委屈屈地看着爷爷拿着他的宝贝书走了。
杨彰自是不知道孙子的不舍,去书房点了油灯,熬夜看起漫画书来。
待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他终于将整本书看完。
熬了一整宿,身子自是疲惫,精神却极为亢奋。
这高家必定是将那九渊的祖坟刨了,否则怎的一整本《大学》,高家都作为道德败坏的典范,在衬托主角的德行?
可惜并未直接写明是平兴县高家,否则以九渊的影响,高坚一家必要声名狼藉。
杨彰颇为惋惜得摇头。
那四名衙役他早就查出来是平兴县的衙役,四人受了些刑就招供是受了平兴县县令陶都的指使。
他自是能再提审陶都,可陶都若是一口咬定自己并未说过此话,没有公文,此事便只能拿四名衙役顶罪。莫说高家,就是陶县令都波及不到。
正因如此,杨彰迟迟未结案。
他倒是想借陈砚这把刀,可刀用得顺不顺手,需先查个清楚。
他的人早就去了平兴县,待查清再回来,少说也要月余。
这个节骨眼上竟又冒出个九渊,冒出个《大学》来,矛头直指高家。
可惜天下姓高的人实在太多。
杨彰又是惋惜又是怅然,将书还给小孙子后,就将此事搁下。
高家如今的当家人高明远虽资质平平,然身后还有个老奸巨猾的高坚,想要对付并非易事。
必要拿住人证物证,方才能让高家有所损伤。
如今的局势,只能先治四名衙役的罪来结案了。
第101章 士子们暴怒
杨彰坐着马车回到按察使司时,听闻多日不见的廪生陈砚求见。
杨彰并无太大兴致:“必是为了假冒衙役一案,给他透个风,那四名衙役乃是以权谋私,不必再审了。”
得到回话时,陈砚便知杨彰是不愿见他,更是不想通过那四名衙役来对付高家。
若判决真下了,他这把刀就要被杨彰丢弃了。
一旦杨彰放弃此次机会,周荣就彻底无望了。
陈砚心头一紧,当即上前一步,往传信的人手里塞了块银子,又拿出一个木匣子捧到那人面前,道:“劳烦兄台将其交给按察使大人。”
那人捏了下银块,颇为满意得塞进怀里,又道:“我只帮你带去,收不收就不是我能决定的。”
陈砚拱手:“多谢。”
那人对他的态度颇为满意,拿着木匣子入了按察使司衙门。
陈砚站在门外,心里却不甚有把握。
这么多天没结果,陈砚就猜想杨彰轻易不会对高家出手。
毕竟如今只有人证,高家完全能以这些人恶意攀咬来开脱。
因此陈砚一早就来了按察使司衙门,为的就是再给杨彰送定心丸。
此时他暗暗庆幸,还好自己来了。
在外等了足足半个时辰,门终于再次打开,陈砚被请了进去。
彼时杨彰正看程文集,待陈砚行完礼,他方才问道:“九渊与你是何关系?”
陈砚垂眸拱手道:“九渊是小子的笔名。”
杨彰再看陈砚,眼中就多了些审视:“你虽与高家结怨,也不该无凭无据造谣他家,如此并非君子所为。”
陈砚直言道:“书中所画皆是高家所做之恶事,大人若不信,可翻看去年程文集,对比高修远与其他考生的文章。”
杨彰是进士出身,自是能看得懂文章的好坏。
以高修远的文章,最多中县试,可他不仅是县试案首,还是府试案首,这其中若没猫腻,谁都不会信。
若只单单一本程文集,至多可推说是县令陶都为了讨好高家,刻意将高修远捧为案首。
再加上漫画版的《大学》,那就是前后呼应,简直就是直指高家。
陈砚这步棋简直就是将高家的遮羞布给扯下来,若再爆出衙役之事,便是没有证据,只一些捕风捉影,也足以往高家头疼。
杨彰心头火热,便问道:“这些都只是你一家所言,可还有什么凭证?”
平兴县的士子都知道这些事,可陈砚知道杨彰要的不是这些传言,而是切切实实的证据。
证据他自是没有,不过也并非毫无对策。
“学生府试时有三人结保,其中一人名为郑旭,高家曾想通过他来陷害学生,因他并未成功,又落榜,如今过得十分凄凉。”
去年被郑旭等人陷害后,陈砚便有意打探刘旭三人的事,得知刘旭等人全部落榜后,更是被学院开除,三人日子过得极穷困凄惨。
也是看到三人已受到了报应,陈砚并未在他们面前出现过。
上一篇: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