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海山
就在一周前,奥斯曼军在埃及图尔击败马穆鲁克的东部军团,取得大捷。
马穆鲁克的两位最高统治者慕拉德和易卜拉欣慌忙派出使者,向塞利姆三世请罪。
塞利姆三世的豪华马车驶出托普卡帕宫,在十多个衣着华丽的禁军方阵的簇拥下,前往蓝色清真寺进行一系列的庆祝仪式。
马车上,法国东地中海贸易公司总经理斯泰勒从苏丹手里接过一把从麦地那运来的椰枣,欠身用阿拉伯语道:
“感谢陛下的赏赐!”
这可是圣地的产物,属于极高的恩赏了。
斯泰勒之所以能有这份殊荣,皆是因为托皮日斯新军在这次战役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之前的新军训练都是由斯泰勒来安排接送的。
车外响起了欢快的鼓声和风笛声,不时夹杂着烟花炸开的“嘭啪”声响。
斯泰勒接道:“陛下,不知穆斯塔法帕夏下次发起攻势是在什么时候?哦,您知道的,我得提前为大军准备所需的物资。”
奥斯曼军此次的后勤补给有超过三分之一是东地中海贸易公司负责的。价格比禁卫军自己筹集的便宜了三成。
“您非常尽责,不过战争结束了。”塞利姆三世淡然摇头,又瞥了眼一旁的大维齐尔。
梅勒卡·默罕默德忙道:“斯泰勒先生,慕拉德贝伊已经将擅自与苏丹大军开战的卡拉曼勒等军官押至康斯坦丁尼耶,接受审判,仁慈的苏丹陛下决定宽恕马穆鲁克。
“当然,哈桑帕夏在埃及的权威得到了加强,马穆鲁克贵族也将向帝国缴纳更多的税款,以展示他们的忠诚。”
哈桑就是奥斯曼派至埃及的总督。
斯泰勒闻言,并未显得惊讶,只是在心中暗叹,王太子殿下预料得果然没错。
是的,约瑟夫早在塞利姆三世出兵埃及时就对他说过,奥斯曼不可能彻底击败马穆鲁克,只能见好就收。
倒也不是他料事如神,而是他根据历史上马穆鲁克和拿破仑的交战记录判断,马穆鲁克的战斗力绝对不弱。
这也是他敢于让塔列朗怂恿塞利姆三世解决马穆鲁克的原因——以耶尼切里禁军为主力的奥斯曼军,是啃不动马穆鲁克的。而新军的数量太少,也不足以决定战局。
实际的战况也的确如此。
在图尔战役中,穆斯塔法击溃了埃及1万步兵加上4千骑兵,但马穆鲁克的总兵力大约有3万步兵,以及超过2万名骑兵,并未伤及根本。
奥斯曼军这边也损失了两个半耶尼切里军团,以及大量骑兵和巴尔干士兵,合计也有七八千人。
如果奥斯曼继续打下去,等托皮日斯新军大量消耗之后,甚至可能被马穆鲁克反推一拨。
而目前的结果,正是约瑟夫想要的。
在这个时代,埃及,准确来说是还未开通的苏伊士运河,将是撬动整个欧洲的支点!
谁掌握了苏伊士,谁就能主宰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
那可是每年几亿甚至十几亿法郎的贸易量!
历史上,拿皇在塔列朗的建议下,也深刻地意识到了苏伊士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出兵埃及。
然而,他的战略规划实在太糙。
直接攻占埃及的行为让马穆鲁克和奥斯曼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导致这两个原本一直不对付的势力立刻选择联手。
最终,拿皇虽然打出了金字塔战役这样漂亮的胜仗,却始终无法完全控制住埃及局势。加上法国地中海舰队被英国偷袭,拿皇只能将大军撇在埃及,自己乘一叶扁舟,溜回了巴黎。
所以,约瑟夫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便不遗余力地帮助奥斯曼训练新军,增强塞利姆三世的信心,提前引爆了奥斯曼和马穆鲁克之间的矛盾。
这样在必要的时候,法国就能以调停者的身份出现在埃及,左右逢源。
至少,经过这次的战争之后,奥斯曼和马穆鲁克再想要联手,可能性就已经非常低了。
当然,关于埃及的战略构想想要实现,有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法国海军能将英国舰队拦在地中海之外。
否则苏伊士运河就算修好了,也是送给英国人的礼物。
而在蒸汽战舰开始服役之后,法国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个能力。
那么埃及这边的规划就得跟上了。
梅勒卡·默罕默德看了眼正打开车窗,向路旁的民众撒钱的苏丹,对斯泰勒道:
“斯泰勒先生,这次托皮日斯新军表现得非常出色,所以,陛下希望贵国能为我国训练更多的新军。”
其实之前西班牙、奥地利,甚至俄国都帮奥斯曼训练过新军,但模式基本上都是派教官来奥斯曼,选一批新兵进行操练。
这种模式练出来的最多能算是改良版耶尼切里。
而约瑟夫这次直接将托皮日斯新军拉到突尼斯的法国军营训练,彻底脱离了奥斯曼的环境之后,才练出了真正的新式军队。
显然塞利姆三世对这次的训练结果非常满意。
按照托皮日斯这次在图尔表现出的战斗力,他估计只要有5千新军,就能有效压制康斯坦丁尼耶的十余万耶尼切里禁卫军。
禁卫军阶层正是他推进奥斯曼改革的最大障碍。
帝国重现辉煌,将由此开始!
斯泰勒微笑点头:“我很乐意为陛下效劳。不过,您知道,训练这么多士兵,是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甚至会影响我国军队的训练。”
大维齐尔立刻道:“请您放心,陛下会向贵国支付足够的费用。”
“啊,您误会了。”斯泰勒道,“王太子殿下说过,可以为苏丹陛下免费训练新军。”
“那殿下想要的是?”
“殿下希望能够加强法土之间的贸易往来。比如,一份新的贸易协议。”
斯泰勒见塞利姆三世只是不断向窗外撒钱,又补充道:
“只要能增加准入商品的种类,贵国完全可以设置满意的关税税率。同时,法国市场也将向贵国开放。”
约瑟夫知道,在最坏的情况下,法国大部分的海上贸易都会被英国封锁。届时,地中海将是法国的贸易生命线。
而奥斯曼则是地中海沿岸除法国之外最富裕的国家,这里的市场对法国将至关重要。
第732章 伦敦的生活
英国。
伦敦东区。
破旧而充满鱼腥味的威斯特福街口,一名七八岁的小男孩匆匆跑到“飞星糖品店”前,看了眼“仅仅”排了二百来人的队伍,连忙站到了队伍末端。
他已经转遍了东区的糖店,这里的人是最少的。
队伍缓缓前进,男孩不时探出脏兮兮的小脑袋,满怀希望地朝店铺望去。
依稀能看到深棕色的“补贴”柜上还有几只罐子,他的脸上浮现出开心的笑容。
终于,在排了足有一个半小时后,男孩来到了店铺前。
他擦了把鼻涕,将显然是用大人衣服改来的宽大外套紧了紧,向店主递上手里的小木盒:
“米勒先生,我买6盎司的粗糖。”
“你运气不错,小安迪,”胖店主将最后一只陶罐倾斜过来,“还有最后5盎司。”
正当他要将罐子里的糖倒入男孩的木盒里时,一名衣服上沾满油泥的中年男子伸手将那木盒拨到了一旁,粗着嗓子道:
“这5盎司我都要了。”
安迪紧张地抬头看着那男人,却咬牙站在柜台前,丝毫不愿退让。
店主米勒将糖罐盖住,对那中年人道:
“先生,是这孩子先来的。”
“他插队了。”中年人不耐烦地将安迪拎起来,向身后一甩,“瞧,就像这样。”
“你不能……”
中年男子将几枚硬币拍在柜台上:
“5盎司粗糖!别啰嗦了,我可以多给你1便士。”
店主瞥了眼安迪,默默收起了钱,将糖倒入了男子的纸袋里。
男人满意地离开,安迪忙上前几步,却看到店主将写着“补贴”的牌子摘了下来,露出后面“粗糖每半磅1先令1便士”的价格牌来。
安迪顿时急得哭出声来。
政府补贴的糖价是每半磅9便士,虽然也比去年贵了一倍还多,但却比正常价便宜了4便士。
他的口袋里只有7个便士,原本够买6盎司糖,现在却连4盎司都买不到了。
他抹了把眼泪,哀求店主道:
“米勒先生,求您了,能按补贴价卖给我吗?”
后者叹了口气:“每周只有300磅的补贴糖,已经卖光了。我可不能赔钱卖给你。”
后面还在排队的几十个人也“呼啦”一下围了上来,喊声乱成一片:
“我们要补贴糖!”
“这个太贵了,为什么不按补贴价卖?”
“黑心的家伙,大家别对他客气,进去抢啊!”
“没错,教训这个奸商!”
店主吓了一跳,慌忙上前关门,但仍是有人挤了进来,眼睛死死盯着货架上的糖罐。
“嘟——”
就在这时,街对面传来尖锐的哨声。几名警察挥舞着棍子快步跑了过来。
不过,他们的动作还是慢了一点,已有七八罐糖被人抢走,地上还摔碎了一罐。
警察狠狠地揍了几个闹事的,并逮捕了一人,人群这才轰然散去。
店主则大声咒骂着,同时小心地将撒在地上的糖一点点铲起来。如今市场上的糖就是这么贵,如果政府不给补贴,他根本就不可能卖到半磅9便士。
而安迪刚才被抢糖的人挤倒,腿上还被重重地踩了几下,哭得更狠了。
两小时后,男孩抱着小木盒,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家里。
他刚一进门,屋里正在煎薯条的妇人便头也不回地嚷道:“你可算回来了。”
但当她看到空着的木盒时,突然尖着嗓子大喊起来:“糖呢?你这个没用的东西,为什么没有买到?!”
“所有店里的补贴糖都卖完了……”男孩啜泣道。
“你中午就去排队,肯定是跑哪儿偷懒了!”
“我没有……”
女人又骂了好一阵,突然沮丧地坐在了木凳上,也开始抹泪。
没有糖,她连今天的晚饭都做不出来。
一家人只能吃没味道的薯条和黑面包,以及,喝苦涩的茶水。
更要命的是,她的丈夫明天茶休时也会没有糖……
他是一名码头工人,仅靠面包和薯条,根本没有连续工作14个小时的体力。
只有依靠下午补充加糖的茶水,他才能坚持到下班。
她哭了一阵,又拿起木盒,出门买了4盎司正常价的糖回来。
晚上8点,胡子拉碴,一身汗臭味的男人回到了家里,不顾身上沾满各种污渍,疲惫地倒在床上,有气无力道:“朱莉,晚饭好了吗?”
女人踟躇着递给他一杯水,小声道:“我们,这周只有4盎司的糖……”
男人猛地坐起身来,急道:“怎么回事,我不是给你留了7便士吗?”
待女人说明了情况,他皱眉长叹了一口气,拉过一旁如同犯了大错的儿子,又拍了拍妻子:“没关系,坚持一下,下周就会好起来的。”
他正说着,一名十二三岁模样,戴着粗布头巾的女孩推门而入,红着眼圈环视屋里的三人,而后一把抱住妇人哭了起来:“妈妈,我被店里开除了……”
全家人皆是大惊。
男人站了起来,拉住她问道:“安娜,出了什么事?”
“帕内尔先生说,最近生意不好,发不起我的工钱了,所以就……呜呜。”
妇人震惊不已:“这怎么可能,连出售茶叶的店都会这样?”
她哪里知道,如今糖价暴涨,导致很多人都买不起糖了。而英国人喝茶必须放糖,没有糖,茶叶的销量也随之暴跌。
上一篇: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下一篇:毒誓一九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