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海山
“对于灾难,我们早已习惯了。”马瓦霍夫斯基又将面前的停战协议文本向前一推,“而制造这些灾难的俄国必须归还波兰的每一寸领土,这份条约才有签署的可能。这是我国议会一致通过的决议。”
“波兰议会的决议?哈哈。”祖波夫不屑地大笑,“你们面对的是欧洲最为强大的三个国家,这里还轮不到你们做什么决议。”
他说着,看向身侧的普、奥谈判代表,似在寻求支持。
然而,普鲁士外交大臣弗雷德里希斯却只是简单点了点头。
奥地利的莱茵菲尔斯伯爵则看着天花板,道:
“嗯,条约必须尽快签署。”
他们两人刚才都敏锐地注意到,波兰人只是要求俄国必须归还领土,而根本没提到普、奥。
波兰人的态度显然是要针对俄国。这也很好理解,毕竟是俄国挑起的这场战争,且东线也是主战场。
所以,他们又何必为俄国强出头?
担任“调解特使”的格伦维尔勋爵更是没做任何表态——英国要拉拢的只有普奥,削弱俄国才是英国始终坚持的战略方向。
毫无意外,第一轮谈判很快以僵局结束。
下午四点,祖波夫做出了不知第几次威胁之后,骂骂咧咧地离开了谈判大厅。
马瓦霍夫斯基虽然表面上非常强硬,其实心里极为忐忑,以至于放在桌子下面的双手不住地微颤。
毕竟他面对的是俄普奥这样的强国,其中任何一个都不是波兰能惹得起的。
而他更是清楚,波兰的国力已到了极限,如果此次未能签署停战协议,波兰将难逃崩溃的危险。
但他仍然接受了西哀士先生的谈判建议——这位法国朋友之前对波兰提出的各种国策,最后都被证明是无比正确的。
他只能寄希望于这次也一样。
待萨克森国王准备的晚宴结束之后,各国代表分别返回了自己的房间。
莱茵菲尔斯伯爵的助手却换了一套仆人的衣服,悄然溜进了马瓦霍夫斯基的住处。
经过了一番坦诚的沟通,奥地利人强掩兴奋之色,问道:
“也就是说,波兰政府对于我国的停战条件并没有异议?”
“是的。”马瓦霍夫斯基点头,“奥地利与我国同为天主教国家,民间有不少志愿兵参与圣战,帮我们抵抗俄军,我国愿意向贵国做出让步。
“但您知道,眼下我国国内的仇俄情绪极高,议会必须对俄强硬,否则必会遭至全国上下的反对!”
“是的,是的,我非常理解。”
一小时后,普奥英三国代表聚在了格伦维尔勋爵的房间里。
“除了战争赔款和限制军队数量,波兰人基本上接受了我们的条件,哦,格但斯克他们要全权管理,但可以保证普鲁士拥有港口的使用权,以及商船的优惠政策。”
格但斯克港本就做的是东欧国家的生意,普鲁士商船是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波兰政府肯定不反对普鲁士使用港口。
“那么,唯一阻碍协议签署的,就只剩下俄国的态度了。”
弗雷德里希斯点头:“或许,我们可以向俄国施加一些压力。说实话,如果不是俄国在战争中表现得太差,我们也不会在这里跟波兰人浪费唾沫。”
格伦维尔勋爵随即表态:“我们的确没必要因为俄国而继续和波兰打下去。”
英国是眼下最希望尽快停战的——只有普奥从波兰战场抽身,英国才有可能拉他们参与对法战争。
次日的谈判会议上,祖波夫仍是老调重弹,表示俄国的要求必须全部得到满足。
谁料,他话音刚落,莱茵菲尔斯伯爵便接道:“我认为,我们都应该拿出诚意来结束这场战争,尤其是俄国。”
“什么?”
弗雷德里希斯随即点头道:“我国正在考虑放弃格但斯克的部分权利,即使我军仍在包围那里。而俄国已实际上处于撤出明斯克和莫济里的状态,如果强行要求两地的控制权,似乎并不合适……”
祖波夫恼怒地瞪着两人:“你们在说什么?这场战争是靠俄国赢下来的!你们竟然要我们放弃利益!”
格伦维尔突然轻声道:“祖波夫伯爵,我国在顿巴斯的投资已经受到克里米亚港口被损坏的影响。”
“……”
祖波夫瞪大了眼睛,他感觉这场谈判似乎开始全员针对自己了。
经过一周的艰苦谈判,俄普奥波终于就停战条件达成了一致。
当然,俄国是被三个“盟友”按着头,同意的。
3月21日,《德累斯顿条约》正式签署。
条约规定,奥地利按照“实际占领区”,得到桑多梅日的中西部地区。
普鲁士按“实际占领区”,得到波兹南、卡利什、格涅兹诺三省。并得到与波兰共同使用格但斯克港的权利。
俄国按“实际占领区”,得到明斯克和莫济里在第聂伯河东侧的部分——这部分只占两省不到15%的面积。实际上,第聂伯河东岸全都是东正教居民,一旦开战,俄国几乎瞬间就能将其占领。
所以,波兰议会最终同意舍弃这两小块土地——如果再次与俄国发生战争,波兰将可以依靠第聂伯河进行防御。
俄普奥都没注意到,马瓦霍夫斯基一定要在条约中使用“实际控制区”这个词。
这自然是见过后世大量国际纠纷的约瑟夫的建议。
不要小看这一个词的变化,可就将波兰割让领土变成了“被外国占领”。等到几十上百年后,如果波兰真有能力要回这些地方,这就成了可以扯皮的抓手。
而在俄普奥看来,只要得到了领土就行,文本中的这些“表述差异”并没什么影响。
当天下午,马瓦霍夫斯基神色凝重地带着条约,返回了华沙。
对他来说,这绝对是波兰巨大的屈辱。
然而,相较于历史上“二瓜”令波兰损失了60%的领土,此次波兰的损失微乎其微。
而且通过卫国战争,波兰上下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立宪和改革的成果也得以保存。
未来,波兰将摆脱不断遭到瓜分并最终灭国的宿命!
第730章 塞利姆三世的新军
一个月后。
斯坦尼斯瓦夫二世按照停战协议,从圣彼得堡返回华沙。
迎接他的只有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和十几名官员,道路两侧显得冷冷清清。
国王没有返回皇家堡,而是去了他在华沙南郊的小别墅。
第二天,斯塔尼斯瓦夫二世正式宣布,将与他的情妇伊尔兹别塔·希德罗斯瓦卡正式结婚。
实际上,他们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多年,并育有两个孩子。
但之前为了不激怒国王明面上的情妇——叶卡捷琳娜二世,他们一直不敢公开关系。
现在,他再也不用担心俄国沙皇会不开心了。
或者说,她已经极度不开心了,再多一点儿也没什么的。
当月月底,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在国王的要求下,经议会全票通过,出任波兰摄政王,总揽政务。
国王的订婚宴结束之后,在波兰贵族和高层官员之间开始流传国王对沙皇只是虚与委蛇,为波兰争取了宝贵的备战时间的说法。很多人前往国王的小别墅里,向他真诚地道谢或是道歉。
只是民间对此并不太认可,关于国王和沙皇之间的荒唐段子才是他们的最爱。
又过了两个来月,当初跟随柯斯丘什科冒死深入俄国腹地作战,目前仍幸存的3900名士兵,通过战俘交换,以及波兰政府支付的80万卢布赎金,返回了国内。
这其中有在克里米亚最后一战中被俘的2800人,以及由什维赫齐茨率领,继续转战克里米亚中北部的1100名士兵。
是的,沙皇最后之所以同意将已经吃下去的明斯克大部分又吐出来,正是因为还有什维赫齐茨在克里米亚搅风搅雨。
华沙当天万人空巷,所有居民都簇拥在街道两旁,欢迎他们的英雄归来。
所有人都记得,当初离开莫济里时,他们有1万7千人,而此时仅有不到4千人活着回来,其中还有数百人落下了终身残疾。
正是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给予侵略者狠狠一击,为波兰赢得了一线生机。
当华沙居民们没有看到他们的柯斯丘什科和东布罗夫斯基两位将军时,悲恸的哭声笼罩了整座城市。
第二天,数千人聚集在皇家堡广场前,义务参加“波兰胜利纪念碑”的修建工作。
这是由十几名波兰贵族和富商捐款,用来镌刻波兰勇士奔袭克里米亚的伟大事迹的石碑,高度将达到惊人的50米。
……
埃及东北部,西奈半岛。
图尔城北侧,奥斯曼指挥官穆斯塔法帕夏看到望远镜中漫天的尘土,脸色不由得严肃起来。
那是骑兵大规模调动的迹象。
他很清楚马穆鲁克骑兵的威力。
这些统治埃及数百年的骑兵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训练,且在优渥的待遇支持下,装备精良,士气也非常高。
说实话,哪怕之前的几次小型战役都获得了胜利,他依旧认为苏丹进攻埃及的决定太过冒险。
是的,在波俄开战之后,塞利姆三世立刻趁俄国无暇南顾的良机,以自己派去埃及的总督受到马穆鲁克限制为由,果断地出兵埃及了。
而他之所以敢向这个割据埃及数百年的军阀势力动手,最大的依仗就是他手中全套法式装备的2000名托皮日斯新军。
如果此战能够获胜,他将获得富饶的埃及地区,帝国财政将能得到巨大的改善。
他的新政以及编练新军的计划,就能更从容地实施下去。
一名军官快步跑到穆斯塔法身侧,行礼道:“将军,敌人的骑兵发起进攻了。”
后者微微点头,对传令兵道:“命令奥马尔阿加将军出击。”
奥马尔阿加正是托皮日斯新军的指挥官。
3千多名马穆鲁克骑兵呼啸着从西、北两个方向,直扑奥斯曼军阵。
奥斯曼军虽然人数众多,足有3万6千多人,但整体战斗素质还真比马穆鲁克差得远。
果然,北侧的6千奥斯曼步兵在1千骑兵的协助下,被1千多名马穆鲁克骑兵死死缠住,甚至数次都有被突破的迹象。
而在西侧,2千马穆鲁克骑兵主力直突奥斯曼左翼。
在之前的战斗中,这里已经在马穆鲁克步兵的多轮打击下出现了好几处缺口。
此时一旦被骑兵突入,穆斯塔法的指挥所立刻就会暴露在骑兵的视野之中。
然而,当马穆鲁克骑兵已能隔着尘土,隐约看到奥斯曼军阵的轮廓时,前方突然传来一阵节奏清晰的鼓点声。
紧接着,一道白色的人墙从沙幕中走出,动作整齐地端起了刺刀。
马穆鲁克骑兵指挥官大致估算了一下敌军人数,最多不会超过2千,于是果断命令部下分为5个三角阵,强冲这队步兵的防线。
按照他之前和奥斯曼军队的交战经验,至少要5千以上的奥斯曼步兵,才能勉强挡住自己的2千骑兵。
但事情的发展大为出乎他的预料。
奥斯曼人的队列后方出现了大炮的声音,足有3门。
炮火的指向非常集中,仅仅4轮齐射,最中间的骑兵阵型就被轰散了。
实际上,托皮日斯的炮兵技术并不怎么样,不过12磅的重炮只要有四五发从骑兵阵型中穿过,就能造成非常惊人的破坏。
而马穆鲁克骑兵的意志力在大炮面前也并没有那么强大。
不过,剩下的骑兵却顺利地冲到了步兵附近,然后,就看到了前后三层,泛着寒光的刺刀正对着自己。
而那些步兵竟然坚定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战马立刻本能地停住脚步。骑手慌忙拉动缰绳,打算从步兵防线前掠过,但奥斯曼人的枪响了。
正经的沙勒维尔1763式燧发枪,威力和准头都比奥斯曼工匠自己造的要高一大截。
几轮齐射过后,拥堵在步兵防线前的马穆鲁克骑兵已被打得人仰马翻。想要后退的和刚冲上来的挤成一团,瞬间陷入混乱之中。
穆斯塔法看到这一幕,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他最忌惮的就是马穆鲁克的精锐骑兵。
而此时,这些骑兵竟然被托皮日斯的步兵所击溃,那剩下的就容易多了。
他立刻下令,中路的禁卫军主力发起总攻。
在失去了骑兵掩护的情况下,马穆鲁克中路军迅速被上万名奥斯曼禁军冲垮。
第731章 法土贸易协议
康斯坦丁尼耶万人空巷,所有居民都按照要求,手持蜡烛,走上街头,参与庆典。
上一篇: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下一篇:毒誓一九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