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545章

作者:志鸟村

第916章 走访

  申耀伟沿着台河两岸,搜寻了一周多的时间,周末两天甚至没有回家,一路沿着台河上行取样,走了差不多20公里。

  这个距离已经很不短了,放在以前的宁台县局里,基本就算是到极限了,再沿河搜寻,实验室的负担都要太重了。

  但是,找了这么长的距离,依旧没有找到匹配的硅藻,说明要么是取样的运气不好,要么,受害者的入水点就不在上游20公里范围内。

  这个结论,让申耀伟的情绪变得紧张起来。

  周一清早。

  申耀伟卡着上班的时间,问实验室结果,确定依旧没有比中后,恹恹的去找江远报告了。

  宁台县局自己的案子,有段日子没有这种疑难案件了。当然,这其实也不算是传统的宁台县的案件,而是整个台河流域的案子,放在以前,大概率是要清河市局来统合安排的。又或者,浮尸飘去了其他市,那就跟清河都没关系了。

  也是深知浮尸案的复杂程度,申耀伟报告的时候也是有点无可奈何:“我们开始的时候是300米取样一次,后来改成了150米就取样一次,但都没有比中,这个尸体别是从平洲飘下来的。”

  一具尸体一旦出了省界,案件的侦办难度可就高一个级数了。不仅沟通起来麻烦,关键是经费开销很可能也要多一个级数,这对大部分的县局来说,可谓是死穴。

  不过,这对江远积案专班并不是问题,宁台县的基建速度和基建水平已经是拉满了,从手指缝里露出来的那点残渣,都让法院和检院得了些实惠,相比之下,破案的经费开销就比较充裕了。

  江远想想道:“也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

  “是啊,能飘20公里的,就能飘200公里,这个案子麻烦了。”申耀伟重重的叹口气,他也是希望能势如破竹的破案的。特别是最近受到江远的重视,申耀伟更是内心存了点建功立业的心态。

  申耀伟的堂兄申耀国是长阳市治安支队的支队长,在警界序列里,属于是非常舒服非常好的职位了。但要论业务,谈及警界内的鄙视链,又穷又专的刑警永远是最上层的。申耀伟不指望自己能像堂兄那样做到支队长那个级别,但如果能在刑警一职上有所成就,也不枉职业生涯了。

  申耀伟的心思多,念头活,想到这里,不禁抬头看看江远,有心试探的道:“据我所知,有些地方的溺亡的案子,尤其是这种上游冲下来的尸体,情况不太明确的,往往就按照非正常死亡报掉了。”

  非正常死亡是相对于正常死亡而言的,谋杀固然是非正常死亡,溺水或者交通事故又或者各种意外死亡也属于是非正常死亡。而在警察这边,非正常死亡是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的,换言之,就不是一个刑事案件了。

  不是刑事案件,自然就不需要侦破了,单就解决而言,是不是就算是解决了?如解。

  江远却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他去年跑了那么多地方办案,办的还都是各地的疑难案件,不可能回到自家地盘了,搞一锅夹生饭出来。

  “喊柳处吧。”江远现有的技术也是有局限的,在DNA、面容识别和指纹这一类生物识别技术都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不仅确定尸源,就是确定尸源地都非常困难。

  这时候,柳景辉的推理能力就显得颇为有用的样子。

  等待柳景辉的过程中,江远顺手又比中了几个指纹,将“山南指纹交流群”里的几个话题给清空了一下。

  因为有江远这样的专家愿意积极回答问题,“山南指纹交流群”在痕检中的名气很大,少不了有其他地方的痕检乃至于专家级的人物加进来。江远也都是一视同仁,能回答问题就回答。

  他不像很多著名的专家,成名的时候已经老了,想做事也做不了多少事,所以很珍惜体力和精力,加上许多人不熟悉网络,往往不会在类似的群里回答问题。

  而江远现在积累的指纹鉴定的能力,说是国内顶尖一点毛病都没有,偏偏他才20岁出头,本身又在宁台县这样的小单位里面,每日里除了破案,几乎没有其他什么事情可做,完全是一副精力无处发泄的样子。花个几分钟,比对一下群里的指纹,对江远来说,简直可以说是消遣。

  尤其是“山南指纹交流群”里的成员们渐渐熟悉了江远以后,也知道他喜欢信息回馈,三五不时的报告一下,又有谁因为指纹被比中而判了死刑,或者无期,或者十年期,江远就会觉得很开心。

  另一方面,指纹群里后加入进来的一些专家,开始阶段可能是想找江远做指纹鉴定。他们要鉴定的指纹做完了,总不好意思就退群走人,处于归还人情或者人情利息的缘故,大家往往就会在指纹群里接几个指纹鉴定的活,帮人做做匹配。

  一来二去的,“山南指纹交流群”的规模变大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却在加快,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

  “江远。”柳景辉基本是收到消息就开车过来了,到的很快。

  江远笑着打了声招呼,再请柳景辉坐下,让人上茶的同时,问“有人给你讲案情了吗?有什么想法?”

  “有看到,21岁的女性,不能面部识别,没有DNA记录,没有指纹记录,这个本身就很少见啊。”柳景辉顿了顿,问:“不知道你画的素描画像怎么样,什么水平?”

  “跟我足迹鉴定的水平差不多。”江远是需要将这种信息告知队友的。

  柳景辉眼皮子一跳:“你什么时候学的这个技术?”

  “我学东西就是格外的快。”江远觉得解释到这个程度就差不多了。

  柳景辉果然也没有追问,有什么好追问的,这个世界真的有人是过目不忘的,也真的有人是绝对音准的,江远目前展现出的许多技术的水平,都已经是国内乃至于国际顶尖的水平了,不谈天赋谈努力就是搞笑了。

  “如果有这个水平的素描画像的水平的话,那说明死者的面容是不在照片库里的。没有办过二代身份证?”柳景辉一句话推理过来,再往前推理了一步,道:“基本不太可能是城市居民,21岁还没有二代身份证很不方便,大概率是生活在农村,生活条件不佳,家庭条件不佳。”

  江远缓缓点头:“手脚有劳动痕迹,确实有可能。”

  他现在只能是佐证柳景辉的推论,而不能反推。就现在的环境,手脚有劳动痕迹,甚至是长期劳动的环境,其实也不能论证其就生活在农村。甚至生活在农村这个概念,都已经是模糊的了。

  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当前社会,21岁的女孩子,长相尚可,但却长期生活在农村,并长期劳动,这反而是一个很少见的情况。

  柳景辉接着道:“家庭条件不佳,生活条件也不好,又是21岁的女性,长期在农村生活,很可能已经嫁人了……当然,很可能没有领取结婚证。有生育过吗?打胎?”

  这两项在尸检中都是能看出来的。

  江远摇头,道:“没有。基本没有医疗痕迹。牙齿也不是很整齐,没有处理。”

  “只能说是进一步的证明了前面的观点,现在的关键是不好确定她是哪个地方的。”柳景辉琢磨了一下,喝了口茶,又道:“要从尸体发现地点,一直往上走访吗?”

  走访的成本比排查要低很多,就本案来说,基本上就是到附近村子,询问近日来是否有失踪人口,有没有见过某个人,是否有异常情况。

  关键还在于范围,如果上溯几十公里还好说,上溯上百公里,这个工程量就太大了。因为不可能只走访沿河最近的一个村子,反而是更往大山里的村子更穷。再者,穷也是没有标准的,多穷算是穷呢?

  “先走访起来吧。最起码,我们是有照片的,多走几个村子,说不定能有收获。”江远想了想,就果断做出决定。

第917章 钟声起

  “听说有案件推进不下去了?”黄强民听说柳景辉来了,立即就赶了过来。

  “上次的二号尸体,那具女尸,始终没有确定尸源。”江远从电脑后面站了起来,顺便活动了一下腰背,再道:“这个案子比较麻烦,尸体的腐败原本不是很严重,画了出来,偏偏面容识别不到,这么一来,颅骨复原术也是没有用的。”

  江远敢于开台河工作小组,颅骨复原术是一个大杀器,理论上,只要颅骨尚在的尸体,江远就能通过颅骨复原术得到死者的生前的大概面容,加之国内目前的面容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确定尸源的难度可能只有普通警局的百分之一了。

  LV6的法医素描学更是对颅骨复原术的另一重的加强,颅骨复原术的普适性更强,头在就行,腐烂不腐烂的都没关系,腐烂成白骨更方便。法医素描学的好处是快,不用像颅骨复原术那样,一搞就是以星期为单位的工作,寥寥数笔,十几分钟,最多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出图,而且,图的准确度还比颅骨复原术高,应用于面容识别的成功率还更高。

  然而,台河工作小组刚开局,三具尸体里就出现了一具不能识别面容的尸体,多多少少还是让江远有点意外的。

  相比之下,黄强民反而觉得正常,笑笑道:“面容识别不到太常见了,你用画出来的图当照片,电脑肯定是不认的。”

  江远的法医素描LV6得了有段时间了,但用的却不多,黄强民也是不太了解的。

  江远明确的摇摇头,道:“我的法医素描已经练好了,跟足迹鉴定的水平差不多,不会到认不出来的程度。”

  说话间,江远顺手拿了块数位板过来,刷刷几笔,就将黄强民此时的样子画了出来,一点不生动,就身份证照的感觉,但是鼻子眼睛耳朵俱全,人体特征整整齐齐的样子。

  黄强民看的一阵无语,接着又是一阵严肃。

  他当了30年的刑警了,看身份证看了不知道多少,一看瞅过去,就知道该看哪里,要的是什么特征。

  同样类型的还有刑事照片,专门拍犯人和死人的摄影师,在没有数码相机的年代,要每一张照片都完美的体现脸的特征,还得专门练习一下的。至于好不好看,在身份证照片不允许美颜以前,有几个是真的好看。

  江远画出来的黄强民,固然是不好看,但他黄强民也是长的真的不好看。但不管怎么说,这张照片拿出来,贴到通缉令里面,绝对是没毛病的。

  也就是说,江远的素描水平,是真的能打。

  跟柳景辉一样,黄强民迅速更新了对江远的技能的认识,并且眉头渐渐皱起:“这样都没扫出来?”

  江远于是汇报了自己和柳景辉的分析和决定。黄强民现在是局政委了,虽然还兼着刑警大队的大队长的职位,但对刑事案件的干涉已经很少了,明面上是任由各个中队发挥自主战力,实际上是最大程度放权给江远。

  否则,宁台县局要是再任命一个刑警大队长出来,还得跟江远磨合。关键是江远不一定愿意跟新人磨合,而小小一个县局,其实要养住江远这样一尊大神是不容易的,至少在柴局长走后,上面就已经比较佛系了。

  “我基本赞同你们的判断。走访人员足够吗?要不要其他中队的支援?”这也是黄强民过来了解情况的主要原因。

  “有伍队的一中队帮忙,目前来说还是可以的。”江远回答。

  黄强民点点头,再道:“我重新组织一下人员,这种走访,很容易就扩大了。”

  实际上就是会扩大,如果走访的前期比较顺利的话,案件说侦破也就侦破了,但如果前期不顺利,在最可能发现嫌疑人或证据的地方,没有发现的话,走访范围就只能外展。这部分可以理解为画圆,随着半径的增大,圆面积的增加是指数级的。

  江远点点头,稍微有点烦闷。

  说到底,他还是一名技术员,就连他挂的肩章,都是专业技术警察用的灰色肩章。这也是他所擅长的工作。至于走访,其实属于是刑警们的传统艺能了,所谓用脚底的茧度证明破案的实力。

  “如果短期内没有突破的话,可能要抽调两个中队吧。”江远顿了顿,道:“我这两天应该没什么事了,这个溺亡案如果没结果的话,我可以先帮其他中队办案。您看哪个中队有需求。”

  除了新建的台河工作小组以外,宁台本地已经没有什么重量级的案子了,说是夜不闭户有点夸张,但除了突发的案件,以及激情犯罪,高质量的预谋作案和职业犯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这种情况下,几支刑警队都在往前面追案子,命案积案被江远清到30年前了,但八大重案中的另外七种,剩下的积案还很多,其中一些涉及到重伤的,强奸的,放火的,爆炸的,恶劣程度还是很高,是很值得追溯的案件,只是做起来难度也比较高就是了。

  江远因为肩负着资源支撑的作用,此前都是在外地做大案子的时候比较多,偶尔回来了,也不能随手就去摘桃子。这次也是一样,相信总有某个中队,追着前面的案子追的火大,且有技术需求找江远的。

  果然,不一会的功夫,刘文凯就送上门来。

  “听说你这里换钟?”刘文凯带着两个人,带着笔记本和卷宗,笑呵呵的过来。

  “啥子?”江远都没听懂。

  “黄政委的意思,点你的钟不要钱,回头按时间多赔些钟就行了。”刘文凯说的一本正经,又道:“据说这样不违法。”

  “我有这么说吗?”黄强民走了进来。

  刘文凯忙道:“不违法这部分,是我瞎猜的!”

  黄强民:“关键是不违法吗?”

  “不违法,还不关键吗?”刘文凯反问。

  黄强民放弃:“说案子吧。”

  “哦,我们这边是一起抢劫积案。案件发生于12年前,嫌疑人趁着一家水果超市打烊的时间,抢劫了店主,拿走了七千多元的销售收入和多条高价香烟后,骑车逃跑。店主报案,警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侦查……”刘文凯是匆忙过来的,所以一边介绍案情,就一边放照片,很快摆满了桌子。

  宁台县局的警察,对于如何使用江远,其实都非常熟练了,主要就是排不到钟。

  刘文凯知道能用江远两天,自然是把能带的装备都给带过来了。

  江远就一张张的看照片。

  溺亡案还在走访期间,他暂时也没有思路,至于眼前的抢劫积案,前代专案组调查的也算认真,但犯人准备的也非常认真,从少数监控照片中可以看出来,犯人帽子墨镜口罩加围脖手套,全身上下一点都没露出来。

  侦查员也据此猜测嫌疑人身上有纹身,并且调查了大量的前科人员。

  江远沉吟着思考,从他的角度来看,前代侦查员的思路也没什么问题。犯人在抢劫环节表现的很专业,不仅装备齐全,逃跑的路线明确,抢劫也称得上干净利落,手持甩棍和刀具,啪啪两下就砸烂了水果超市的柜台,一边自己取烟,一边威胁店主拿钱。

  整个过程不能说是行云流水,但有犯罪经验是一定的。这门功课是非常实践化的,提前练习也练习不出这个味。

  “怎么样,有想法吗?需要我们配合什么吗?”刘文凯挺积极的。别看是自家的技师,黄强民说还钟是一定要还钟的,刘文凯自然舍不得浪费一点。

  江远想了一会,道:“也只能一样样的试了,从你们做过的思路看,我觉得可以从工具痕迹来走。”

  他现在选择侦办方案,很多时候都是从自己的技术库中选择的,当然,做技术员的都是这样的思路,面对同样一个问题,擅长java的就用java,擅长C的就用C,擅长甩锅的就提前准备锅,都是一样的道理。

  江远于是照着工具痕迹的思路,根据现场留下的痕迹,将嫌疑人所用的甩棍和刀具的样子,直接画了出来。

  图出来了,再进工具痕迹的数据库去搜索。

  这么一搜,就有多只涉案工具或工具的照片,出现在了页面上。

  江远一一比对,但也没翻几个,就发现一张图片里的甩棍的前端,略有些特别。

  再返回来,却见这已是一起办结了的打架斗殴的案子。互殴双方,一方用了甩棍,另一方用了椅子,于是各打八十大板……

  “把这两个人抓回来问问看。”江远将斗殴案的一方的信息调出来,看看身高年龄等信息,更加确定了。

  刘文凯于是得到了两张打印纸,再看看时间,终究是有点惊讶:“这么快就出来了?”

  “运气好,试的第一个法子就出了结果。”江远说着话,招手叫过王传星,道:“我记得,溺水的死者有多处的生前的创伤,应该是暴力殴打所致。”

  “可以据此查找到工具吗?”王传星在旁边听着呢,一下子就举一反三了。

  江远摇头:“应该是用手打的,不过,挨打了以后,说不定会去买点消炎药,止疼药之类的,她可能不一定去大医院,附近的小诊所也有可能。”

  “一个月内被殴打过的女性,诊所人员应该印象很深刻。”柳景辉本来蒙着头思考,这会儿一下子坐了起来。

第918章 三条路线

  有诊所的村子都已经是大村了,而且还得是人口流失不严重的大村。

  宁台县是有小工业配套的,一二三级产业都还活着,多多少少还是留下了一些人。尤其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口,多有回家养老又工作的,却都是诊所的常客了。

  这样的大村或行政村,原本并不是侦查人员调查的重点,不过,周边的自然村多有过来看病买药的,一家家的问过去,除了路程较远,倒也不算辛苦。

  “挨过打的女人?你们要不要问一下妇联的?”

  某家诊所的负责人兼医师兼护师叼着侦查员递的烟,仔细的看了看手里的照片,又给了个建议。

  对面的侦查员正喝着茶解乏,笑道:“妇联管事吗?”

  “管事不管事的,反正我们村里有男人打老婆的,妇联主任就报告上去,回头总要过去说两句的,现在不是都要做台账?应该都有记录的吧。而且,严重的还有请你们警察上门的,那是不是也有记录?”诊所医生也是看过电视的,知道警察想要什么。

  侦查员不由站了起来,琢磨道:“你这个办法还真别说,好像可以试试。”

  诊所医生瞬间觉得颜面有光,哈哈的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