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晴瑶的小白猫
这都快一年了,我们厂里的几辆车子一次事故都没有发生。
我们都是把隐患给提前解决了。”
周厂长听到易中河跟于大勇都这么说,虽然他不懂车,但是他也知道汽车和机器是一样的,一直用,不去保养,早晚要出问题的。
“易师傅,于师傅,这汽车的维护和保养好学吗。”周厂长着急的问道。
易中河笑着回道:“好学,比修车闫好学多了。
我们在你们这也待不了几天,就是你们的驾驶员跟我们学习修车,也学不到多少东西。
但是这个时间,你们的驾驶员完全可以把汽车的维护和保养给学完,这样也可以减少你们厂里汽车出问题的概率。”
于大勇等易中河说完,立马就跟着说道:“而且可能很快轻工部就会下发汽车维护和保养的手册,这就是中河编写出来的。
你们的驾驶员跟着我们学习几天,以后再根据汽车维护手册,做维护保养,最起码可以保证能够延长你们车子的使用寿命。”
于大勇的话,不仅让周厂长和王主任感到吃惊,就连同是肉联厂的丁传文都感到吃惊,他还真不知道易中河竟然还写了一本维修手册,而且还被轻工部看中,并且出版。
丁传文端起酒杯,对着易中河说道:“中河,咱俩喝一杯,真没想到,你还这么有本事,你这可真是给咱肉联厂长脸了。”
易中河笑着和丁传文碰杯,“丁哥,这也不算啥大事,就是把平时积累的经验总结了一下。”
周厂长和王主任一听,更是对易中河刮目相看,周厂长连忙说道:“易师傅,那可得麻烦你和于师傅,好好教教我们厂里的驾驶员,车辆保养和维护的知识,这可是太重要了。”
易中河和于大勇点头答应,“明天就让我们厂里的另外三个驾驶员,开始教你们的驾驶员,怎么维护和保养车子。
在我们厂里,这些活都是他们干的,他们维护车子的经验都很丰富,而且他们都是中河手把手教出来的。”于大勇对着周厂长和王主任说道。
周厂长连忙表示感谢。
第608章 出发去渔村
易中河也是这个意思,陈抗日三人,对于汽车的维护,保养,学的都很扎实,所以让他们去教干货厂的驾驶员也是绰绰有余了。
周厂长几人又询问了关于汽车维护手册的事情。
没等易中河解释了,于大勇就开始替易中河宣扬起来了。
听到易中河被轻工部的工程师夸奖和认可,更让他们对易中河刮目相看。
对于汽车维护手册的事情,易中河也感到很纳闷,要说这个事都过了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按理说,轻工部应该早就该把汽车维护手册给弄出来,下发到各个厂里了。
怎么到现在都没有动静,易中河自己差点都快把这个事给忘了,当初轻工部的领导还许诺了易中河奖励呢。
最主要的是,过几年风暴起来的时候,各种牛鬼蛇神都会出来,有了这个傍身,只要易中河不自己作死,就凭这个功劳,就可以保证易中河和易中海一家高枕无忧。
不过易中河也不是太急,毕竟距离风暴起来,还有好几年呢,怎么都来得及。
五个人喝了三瓶酒,这点酒对于易中河来说,刚刚好,微醺状态。
其他几个人也都差不多,可见酒量都不错。
易中河回到房间,陈抗日还没有睡觉,易中河交代陈抗日,明天去干货厂的车队去教他们的驾驶员汽车的维护和保养。
陈抗日一直都是跟着易中河学习,现在易中河竟然让他去教别的驾驶员,那就说明易中河认可他的技术。
满脸笑容的就答应了下来,“中河哥,明天我跟锦州和三柱子去教他们的驾驶员怎么维护和保养,你去干嘛啊,就在屋里睡觉吗?”
易中河喝了口茶,“睡什么觉,我明天出去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特产,买点回去送人,你要不要,我给你带点。”
陈抗日回道:“我不要,新鲜的海鲜没法带,干货价格又高,带回去也没人会做,我还是省了吧。
中河哥,我劝你也少买点,这玩意不像其他东西,不会做就白瞎了,关键还没有油水。”
易中河笑了笑,“我心里有数,这海边的特产,京城可少见,带回去给大家尝尝鲜也好。”
两人又聊了一会,易中河才躺下睡觉。
趁着酒劲,易中河一觉睡到天亮,等他起来的时候,陈抗日都已经出门了。
易中河来到食堂,吃过早饭以后,就溜溜哒哒的来到车库。
就看到陈抗日正带着干货厂的驾驶员学习,怎么保养车子呢。
赵锦州和王三柱则是站在一旁。
对于他们三个人的技术来说,教干货厂的驾驶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易中河也没有打扰他们,就站在车库的门口,听着陈抗日怎么教他们的。
在易中河的言传身教下,无论是陈抗日还是赵锦州,王三柱,对于汽车维护和保养,学的都相当的扎实。
而且陈抗日这会也教的有板有眼,不仅教,而且还带着干货厂的驾驶员实际操作。
易中河在门口看的连连点头。
“咦,中河,你今儿不是想去看看大海的吗,怎么还没走,一会热起来,晒的可不好受。”于大勇见易中河在车库门口,于是问道。
“嗨,那个不着急,我怕抗日三人在教不好这些人,所以过来瞅一眼,不过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抗日教的还是有模有样的吗。”易中河笑着回道。
“你自己教出来的徒弟,你心里还能没有数,你去玩吧,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这里我给你看着就行了。
去海边玩,千万别下海啊,要不然容易晒炸皮。
现在这个天气晒炸皮以后,要是流汗,那滋味谁受谁知道。”
易中河摆摆手,表示了解。
既然于大勇在这看着,基本上就不会出现三人教 错的可能,所以易中河就放心的出去了。
离开干货厂,易中河按照昨天王主任给他说的路线,朝附近的渔村走去。
渔村距离干货厂不是很远,易中河也没有想着开车或者从干货厂借自行车的意思,就这么晃晃悠悠的去渔村。
十来里的路程对于易中河来说,压根就不是事,就是天气有点热。
不过易中河不是不能吃苦的人,所以这点事,他还不放在心上。
不到一个小时,易中河就来到了渔村附近。
第609章 采购
这个年代的的海边渔村,像一颗被海浪打磨的贝壳,静卧在海岸线边缘。
和后世易中河见过的渔村有所区别,后世的渔村基本都变成了农家乐,或者海景房,比现在可是少了不少的质朴。
现在这个年代的渔村,像一幅褪色却鲜活的渔家画卷。
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错落分布在沙滩与礁石之间,房屋大多数用海边捡来的碎石和夯土筑成,屋顶覆盖着厚厚的海草,经年累月被海风吹出灰白的痕迹。
易中河站在村口朝外望去,薄雾漫过海面,渔村的轮廓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炊烟从土灶的烟囱里袅袅升起,与海浪的咸腥味交织成独特的渔家气息。
易中河朝村中走去,刚走没几步,就被一个渔民打扮的老头拦住了。
“同志,你是干啥的?”那人警惕地问道。
渔村不大,平日里也没有什么外人过来,所以对于易中河这个陌生人,那人自然是充满警惕。
易中河笑着掏出介绍信,“我是从京城来的,来这边出差,想给家里人带点特产带回去。
别人告诉我这边有村子,我就过来了。”
渔民看了看介绍信,态度缓和了些,“呦呵,还真是京城来的同志,我是这个村子的支书。
小伙子,我们这没啥好东西,就些海鲜干货,不知道能不能入你的眼。”
易中河听了老头的话,从口袋掏出烟,递给老头,“大爷,我叫贾东旭,是京城轧钢厂的采购员,您怎么称呼。”
出来囤货这事,怎么能用真名呢,所以易中河连名字都懒得起,直接用起了贾东旭的名字,甚至连职业都换了。
现在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所以易中河一点都不担心会被人发现,而且易中河用贾东旭的名字,又不是干什么坏事,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老头接过易中河的烟,“京城来的就是不一样,这卷烟可不便宜。
贾同志,我姓孙,你就喊我孙大爷就行了,我指定比你爹大,不算占你便宜。”
易中河想着,这会我是贾东旭,别说喊大爷了,就是喊祖宗,那也是贾东旭的祖宗。
易中河笑着把手里的烟都塞进孙支书的手里,“孙大爷,你也别同志同志的喊了,你就喊我小贾就行了。
不知道咱们村里的干货和海鲜多不多,我想多采购点回去,也能给厂里交任务。”
孙老汉看着手里的烟,“小贾,你这是干啥。”
“大爷,我这过来,也没有带什么东西,这不得麻烦你帮忙吗,这烟您拿着抽。”
孙老汉看着易中河不像是坏人,便收下了烟,笑道:“小贾啊,虽然我们村里的干货都是卖给干货厂,但是我们村所有的人都是以打鱼为生。
所以除了卖给干货厂的货以外,各家的干货都有不少,你想买多少都能给你凑出来。
不过价格方面,咱也得按市场规矩来。”
易中河忙点头,“孙大爷您放心,我肯定不会让村里吃亏。”
易中河跟着孙老汉走进村里,只见不少渔民正在晒渔网,修补渔船。
孙支书带着易中河在村里转了起来,一边走一边介绍着村里的情况。
易中河看到村里晾晒的各类海鲜干货,品质都很不错,心里很是满意。
孙老汉对着易中河说道:“现在各家打鱼的都已经回来了,新鲜的海鲜肯定没有多少,但是干货肯定不成问题,你大概要多少,我一会让各家给你凑一凑。”
易中河肯定是想要的越多越好,但是想是这么想,但是说肯定不能这么说,“孙大爷,我也不知道具体要多少,几十斤我也不嫌少,几百斤我也不嫌多,怎先看看货的质量和种类再说。
要是品质好,我能多采购些。”
孙老汉笑着点头,“成,小贾,我这就带你去几家看看。”
两人先到了第一户渔民家,屋里码放着整齐的各类干货,有鱿鱼干、虾干、鱼干等。
易中河仔细查看干货的色泽、干度,满意地点点头,随后又去了几家,干货品质都不错。
易中河心里有了底,对孙老汉说:“孙大爷,我大概估算了下,各类干货每种我要个几百斤,您觉得村里能凑齐不?”
孙老汉摸了摸下巴,“小贾,虽然各家都有存货,但几百斤还是有点多,我得去和大家商量商量。
不过你放心,只要价格合适,应该问题不大。”
第610章 采购2
易中河忙说:“价格好商量,除了用钱换以外,这次我出来采购,厂里给批了不少的棒子面,我用棒子面管也行。”
易中河的话让孙老汉喜出望外,这年月,粮食比钱好使,至于票据就算了,易中河手里的票据大多是京城的票据,在这营市也用不了。
孙老汉抓住易中河的手,激动的说道:“小贾同志,你可不要哐老汉啊,你真的准备用粮食换海鲜还有干货。”
易中河笑着回道,“孙大爷,那还能有假的不成,不过今天我是走着过来的,没发带过来。
你看这样行不行,明天我开着车过来,带上粮食。
你帮我通知一声,明天一早我过来给大伙兑换,干货和新鲜的海鲜都要。”
孙老汉听了易中河的话,脸上都快笑出花了,“小贾同志,你这可真是帮了大伙大忙了!
现在粮食可真是太紧缺了,我们村里都是以打鱼为生,基本没有种地的,所以我们不缺海鲜,但是我们缺粮食。
不知道小贾这次能带多少粮食回来,我好给你安排东西。”
易中河要用粮食换东西,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他们这个村子就是靠着打鱼和晒干货为生。
其中干货,品相好的就这卖给干货厂,品相一般的就留着自己吃。
每天出海打鱼,新鲜的海鲜,除了一部分用作晒干货以外,剩下的就运到鱼市去出售,不过价格极低。
主要是因为现在没有冰鲜,运输又不方便,所以活的海鲜根本卖不上价,易中河院子收购他们的海鲜,孙老汉怎么能不高兴。
不过孙老汉还算仁义,知道现在的天气新鲜的海鲜难以保存,所以对着易中河说道:“小贾同志,海鲜干货怎么都行,但是新鲜的海鲜,你怎么保存啊,现在这个天气,这些海货出了水,可撑不了多长时间啊。”
易中河也想到这个问题了,虽然他的空间里可以长期的储存这些海鲜,但是他总不能凭空让这些海鲜消失吧。
不过易中河也有办法,“孙大爷,这个你不用担心,明天我开车过来,到时候我在车厢里铺上油毡布,里面放上海水,应该问题不大。”
孙老汉迟疑的问道:“这能行吗,虽然我没有坐过车,但是我见过车,这卡车开起来,晃晃悠悠的,车厢里面多少水,够晃荡的。”
“孙大爷,这你就别管了,你帮我问问,你们这有多少,怎么换,我明天好带着东西过来。
上一篇:武侠:大秦说书人,丫环周芷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