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29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我们大马华人其实也可以这样。做更公平的生意,不用压榨穷人,给劳工更高的工资。”

李梅的话音刚落,擅长机械的赵明就开口道:“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容易。你真以为南洋政府是一群大善人吗?你给工人多发钱,他们就敢挤着我们,让我们给它们缴纳更多钱!”

“哎,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我们没靠山啊。”黄江突然开口道:“如果我们南洋华人有靠山,南洋土著和殖民白人那人敢这样的欺负我们啊!”

李梅接过话茬:“所以我们才要和新中国搞好关系啊啊!这是我们的祖国,我们可以支援他们发展,他们保护我们安全!”

“哪有这么容易,新中国连个像样的海军都没有。听说他们海军都是些小舢板,没有海军去不了南洋,怎么搞嘛。”有人丧气到。

“这话说的太绝对了,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也没有啊。”

“你们吵这些都没用,与其关心中国有没有海军,还不如看看他们能不能把东北门口给守住。要是美军打过来了,那就什么都没戏了。”

一群南洋子弟对新中国的讨论持续了很久,一直说道半夜。

大家都一致认为,新中国应该是比自己父辈们口中所说的民国要好。

而关于这些南洋子弟的去处。实际上中央早就有了安排和决定。让他们进厂去直接当技工,那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因为这些南洋子弟虽然有不少人家中条件比较好,在南洋甚至开厂办公司,但是他们本身却没有脱产。

这算是老一辈华商的传统。不让子弟直接做甩手掌柜,可以让他们懂得挣钱的辛苦。

而且这年头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与后世那种老板和员工之间彻底是资本家和雇佣关系还是有所不同的。

传统中国商业中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

更像是封建时代家生子的关系。这种关系自然是谈不上多么的先进。

但是在中华文化这种传统的人情社会中却比没有任何保障的纯雇佣关系要来的稍微好一点。

这种关系算不上老板需要为员工管理好生老病死。

他们更像是之后日本企业会推出的所谓终身雇佣制。

老一辈的中国商业之中的雇佣关系大抵上便是如此。

员工的忠诚度一般来说都相对很高。老板也不能够太不做人。后世电视剧《闯关东》里面就有对这样劳动关系的表现。

而在这样的劳动关系中,南洋子弟想要接父辈的班,那么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多。

大家基本上都在奉行不经历基层的苦,接不过家大业大的班。

所以这群南洋子弟们一个两个别看都是少爷出身。

但是很多人学习的东西,可不光光仅仅是学校里的理论,更多的时候也在工厂在田地间进行过实践。

而且他们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远比普通工人要高的多。

如果今天只是把他们安排进某一个工厂进行工作,或者说在工厂里当个技工组长,那么对整个中国来说,其实用处并不是很大。

中国缺的是一两个技工吗?明显不是啊,中国缺的是成千上万,甚至是上百万熟练的产业工人。

所以早在去年的时候,李锐就和中央里面负责相关事宜的大佬谈过。

希望在中国建立大量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说起来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也就所谓的技工学校,这种事情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又好像中国迟早都会搞一样。

但实际上李锐可是很清楚,中国的职业技术培训从开始到兴盛,再到衰落,再到被人鄙视。

期间几十年的时间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规化。

早年间的职业技术培训是怎么搞起来的?

一般都是一些大型的工厂进行牵头。有他们自己厂里的师傅,搞一个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然后面向的范围主要就是工厂子弟。

让工厂子弟学习老师傅的技术后再进工厂里上班。

这一个方向听上去好像不错。

但实际上从一开始这种职业技术培训在路子上就歪掉了。

因为对很多厂子弟来说,在这些职业技术学校里面学得好或者不好,其实都无所谓。

反正最后大概率都是能进工厂上班的。

所以学得好和不好,仅仅指关系他们分配到什么科室去工作,但是并不影响他们有一份铁饭碗。

再加上工厂里面的师傅所组织起来的职业技术培训。

其内容其实是非常狭窄的。

因为很多老一辈的师傅并没有接受过一个相对系统化的职业教育。

对很多技术,他们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要是让大学里面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进行培训的话。

那么他们又缺乏足够的实际工厂生产经验,教出来的人又变成只会理论,不懂实践。

所以中专这种教育在经历过包分配年代最辉煌的时期过后。

进入到自谋职业的社会进程中,立刻便被社会所抛弃。中专和中国的职业教育,说的难听一点变成了一个专门收废品的地方。

只有那些认为孩子已经废了,没有出路的父母才会把自己的小孩交到职业教育体系当中。

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的职业教育越发的糟糕,生源越来越差,教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差。

同时又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生源和师资力量的不足,造成了学校教授的内容与实践生产严重脱节。

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出来的学生学了三年,不管努力还是不努力,用心还是不用心。

反正学出来的技术到工厂里什么用都没有。

而与之相比,最荒诞的事情莫过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

中国有无数的产业工人,但是却没有几个让产业工人能好好学习技术的地方。

中国有数千万上亿的产业工人。

但是中国居然没有几所能够说出姓名让人竖起大拇指的职业教育学校。

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产业想要健康发展简直就是开玩笑。

真正深入过中国产业制造第一线的人,就会明白中国的产业制造到底是在搞什么东西。

本质上就是所有人都在糊弄。工人在糊弄老板,老板在糊弄客户,客户看在低价低成本的面子上,又拿着不良的产品去糊弄买家。

这样一个可怕的闭环造成了中国产业莫说升级了。

就连一些很普通,技术吃的很透的东西都造的不够好。李锐可是参加过社会活动实践的。

就单单以他所参加的社会活动实践所见到的东西为例。

同样生产摩托车,而且是技术非常老旧,大家已经吃的非常透的125CC摩托车为例。

这种被称为本田王的摩托车。

在中国是保有量最大的一款跨骑摩托。

大量见于城市摩的和农村运货。

使用的是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

中国国内有许多企业仿制本田125。

在技术与生产上与本田125没有任何差距。

生产设备和生产机床也比80年代的日本要好。

但是国产的125摩托车质量就是比不上本田生产的125摩托车。

而且关键是在于。国产125的价格并没有比本田125便宜多少。

这其中的问题当然不能全归咎于工人。

其中还有工资待遇还有企业管理,经营问题,保存问题等等各方面。但是将中国产业工人正规化,不仅仅是要将产业工人的待遇提上去。

更重要的是要将其职业教育正规化。

要让全社会将职业教育的地位等同于大学教育的地位。

这方面,后世的德国显然有很多先进经验可以借鉴。

所以在1950年开始,北京已经开始建设相关的职业教育培训学校。

相比较普通的高中来说,职业教育培训学校需要准备的东西更多。

因为涉及到大量的实训。有大量的机械设备。还有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搞职业教育对中国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所以整个的进展速度都非常慢。至于为什么选北京开始,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李锐也想把职业教育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去,包括小县城小城市,甚至是农村。

但是很显然,现在的中国只有大城市才具备搞职业教育的硬性条件。

只能是从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开始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师资力量,并且搞出一套完善的产业流程。

最后才能够推广到全国各地。所以当这批南洋子弟休息一晚,见过了外交部门的相关办事人员后。

办事人员给他们带来了一个,让他们有些惊喜和错愕的消息。“周总理想要见你们。这个消息来的有些过于突然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周总理为什么突然想要见他们。

但是大家还是很兴奋,很多人还翻箱倒柜的把自己带来的最好的衣服给换上了。

“李梅,你过来帮我看下我的领带打的正不正。”“哎呀,我的皮鞋还没擦呢。”

“你们知道那能借熨斗吗?我衬衫好皱啊!”一群年轻人搞的鸡飞狗跳,看的工作人员都忍俊不禁。

“各位,各位,不用这么正式。周总理说大家放松一点。他请大家吃烤肉惋的炙子烤肉。”

所谓炙子烤肉,相传是蒙古人留下来的一种烹饪方式。

蒙古大军征战在外,如果有战马或者牧畜死了,他们就会把动物的肉改刀切丝,然后架上火。

因为没有足够大的锅,他们就会用铁盾当锅来烹饪肉类。

所以这种炙子烤肉其实更像是一种炒肉。

在烧的烫烫的大铁盘上炒牛羊肉,这些牛羊肉都是提前腌制过的。

所以在铁板上稍微炒一炒便香气四溢。

这种烤肉吃起来就是一个热闹,黄江等人也没想道周总理居然以这种亲民的方式接见他们。

要知道在马来别说是见什么大官了,就是见个市长,人家的架子都大得离谱。

周总理和他们一起坐在圆桌上,不断的对他们劝菜:“吃肉吃肉,这家的烤肉很好吃的。还有吃烤肉配上我们国产的山海关汽水是绝配啊。”

黄江等人觉得周总理这话说的非常对。

烤肉这种油腻的食物确实和碳酸汽水就是绝配。

一边吃饭一边聊,周总理聊到了现在南洋华人的生存状况:“南洋的中国人现在还好吗?”

众人相互看了看,然后摇摇头。

黄江回答道:“周总理不算好。我们华人因为不忘本,所以我们在南洋有自己的祠堂祭祖,也修建了妈祖庙,这些严重得罪了英国人。英国传教士对我们恨之入骨。”

“尤其是我们的妈祖庙就修建在基督堂旁边,那洋牧师每次看见我们去妈祖庙上香,那眼神就恨不得吃了我们。”

周总理夹了一筷子牛肉细嚼慢咽,听完黄江的话后说道:“信仰本来应该是自由的。”

黄江却摇摇头:“周总理没那么容易。别说信仰自由了,连学习自由我们都没有。我们华人开办了中文学校,但是当地是不认的。

明明我们的学校教学质量更好,学生学的也更优秀。但是你想去当地政府部门上班,人家就只认英国人开的教会学校的学历。”

“而进教会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信仰上帝。认上帝是唯一的真神,而且不能是一个人信,要全家都信才行。”

“陈嘉庚先生之前在厦门开办了厦门大学,回到南洋后我们华商准备凑钱在南洋开办一个华人的中文大学。

但是审批直接被压了下来,马来政府不批,英国人不准,就连菲律宾、新加坡等地都尝试过,也都不行。”

“其实我们华人在南洋的上升通道已经被锁死了。我们不管是做生意、搞学问做研究、还是想要从政,基本上都是没有空间了。”

“其实很多人都想要放弃了,准备向英国人低头。去读英国的教会学校!了。”

黄江的话说着似乎轻松,但是周总理却知道这其中的含义。

如果南洋华人不再坚持中文教育,而是低头上英国人的教会学校,那么长此以往南洋华人也就只是一群外国人了。

虽然还是黄皮肤,虽然祖上流着中国人的血。但他们已经和中国没关系了。

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剃发易服。

是从精神层面将南洋华人和中国进行切割。

所以周总理放下筷子对众人说道:“其实国内也有很多机会。你们愿意从基层干起吗?”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