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而基本原理的部分,总归是没那么难以理解的。
“所以我们这个半无尾方案……需要等到第五代发动机出来,再同步进行测试?”
他确实相信常浩南的能力,可如今第四代战斗机及其配套动力的方案刚刚确定,就已经把饼画到第五代……
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那是之前落后时候的办法,分别对应二、三、四代主战装备。
但现在眼瞅着已经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了,难道还能继续这么搞?
常浩南很快看出了对方眼神中的游移不定:
“你说它是四代半发动机也好,第五代发动机也罢……总之,现在涡扇10的底子已经打好了,涡扇10G的研发基本属于按部就班,只需要等目前还欠缺的十来项关键技术到位,其实都未必需要我来亲自负责抓总。”
“而且,也别把变循环技术想的那么难以逾越,京航大学、华夏科学院、当然还有我们航空动力集团,都在对后涵道引射器的流动和燃烧特征,还有作动机构结构强度优化等关键技术展开初步研究,另外我前些天给工建委李主任提交了一份80项关键技术清单,其中后40项就跟更新一代的航空发动机有关……”
当他直接点出“更新一代发动机”这个说法时,孙琮脸上的表情终于出现了一丝波动——
要是自己这个半无尾方案用上了变循环发动机,那是不是相当于一步到位,直接研发出了第五代战斗机?
更进一步地,现在无论是美国俄罗斯还是欧洲,都还没有任何关于第五代,或者四代半战斗机的动静。
而如果这个型号真能落地,哪怕只是作为技术验证机落地……
似乎都意味着,华夏第一次掌握了最先进战斗机的定义权!
想到这里,原本还有点纠结的孙琮一咬牙一闭眼。
“干了!”
第1208章 高超音速竞赛
发生在第一岛链内的这场较量,自然不仅仅是对华夏一方造成了强烈震动。
美国方面作为始作俑者,也一样在整个行动之后迅速做出了应对动作。
2005年这会儿,美军,尤其是美军高层虽然已经显露出了些许武备废弛的兆头,但就执行层面来说,大体上仍然是一支相当高效的军队。
只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负责执行和具体指挥正常行动的埃文·罗宾逊上校就把一份书面报告呈交给了当初直接对他下达指示的空军参谋长约翰·江珀。
而后者也在稍微润色并升华了一下之后,又将更加全面的报告递交到了参联会,以及直接下达这次命令的国防部。
仅一天之后,他就接到了要求他去开会的电话。
这倒是不出所料。
毕竟,前后准备了几个月的计划,最后却并没能达成全部目的。
就算其中包含了一些运气因素,也总归需要总结一下敌我双方之间的优劣所在,以便在规划真正的作战任务时更有针对性。
但出乎他预料的是,这通电话的来源却并非五角大楼。
而是白宫。
显然,这一次要讨论的事情,不可能只是战术问题那样简单。
想到这里,他马上拿起电话,给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打去了一个电话……
……
第二天上午。
江珀带着自己能想到的全部材料,匆匆来到了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
当他在一名幕僚的引导下进入西侧椭圆形办公室的时候,里面已经坐分散地坐着好几位熟面孔。
除去国防部长、参联会主席、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等常规班底之外,还有一般不会经常出现在白宫的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总工程师约翰·斯顿、以及AFRL首席技术官芭芭拉·威尔逊等一众技术类官僚。
其中后者在名义上属于空军部长这位文官统辖,并且考虑到皮特·蒂特本就是个临时顶杠的傀儡,所以基本可以认为,是由国防部长直接管理。
但不管怎么说,军队毕竟是业务系统,所以作为空军参谋长的江珀也对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见与会的所有人全部到齐,坐在宽大办公桌后的总统稍稍清了清嗓子:
“各位,我昨天已经完整看过了空军方面递交上来的报告,看上去……华夏方面似乎已经有了某种对抗隐形战机的手段,情况对我们来说并不乐观,所以现在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一些装备发展计划……”
他双臂支撑在桌面上,上半身微微前倾,这是相当明显的进攻性表现。
出现这种反应倒是不让人意外,但对方这开场第一句话却把刚刚坐稳当的江珀给整不会了——
自己交上去的报告里,可不是这么写的。
虽然F22确实在接近对方海岸线中途被发现,并且在随后陷入到了一场近距离缠斗当中,但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并未落入下风。
更重要的是,罗宾逊上校和江珀本人都明确表示,如果那不是一次点到为止的试探,而是一次真刀真枪的空战的话,己方编队完全有把握在进入视距之前取得4-6個战果并全身而退。
显然跟总统的描述完全不符……
江珀下意识转头看向旁边沙发上坐着的国防部长。
却发现对方此时正一脸平静,似乎对此早有预料。
一瞬间,他仿佛明白过来了些什么……
也就在这个时候,国防部长非常恰到好处地介入了话题:
“这说明,要想实现我们曾经预想当中的‘踹门’效果,只靠少量隐身战机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就算我们可以在空战中取得非常漂亮的交换比,但只要让对手提前做出准备,那么后续的打击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尽管江珀本人比较看不惯对方的行事风格和所作所为,但就事论事来说,对于这段话他还是相当认同的。
包括办公室里的其他人,也是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那么我认为,我们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见状,国防部长轻轻推了一下眼镜:
“首先,是加大对于JSF项目的投入,装备数量更多、成本更低、功能更全面的第四代战斗机,也就是改变过去由先导单位‘踹门’的策略,而是由隐形机全面取代F15和F16这样的老型号,让所有空中力量都获得踹门的能力。”
“这样一来,即便对方已经有所警惕,也会因为短时间内面对的攻击单位过多而导致防空能力超载,从而分散对单一方向和点位的防御能力……”
江珀脸上露出微微惊讶的表情。
刚才这些内容,专业得有些不像是从一位文官防长口中说出来的。
恐怕是早就提前准备好了腹稿。
不过,他还是明确表达了支持。
JSF虽说是三军通用项目,但进度最快和预计装备数量最多的,都是他们空军的A型号。
既然F22已经确定无法继续增加订单,那加快推进F35的量产和服役,也总归是好的。
接下来,国防部长又继续开口道:
“另一方面,华夏方面这次的表现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在无法完全清理对手防空系统的情况下,开展大规模对地、对海目标打击行动,所以,除了保证载机平台本身的安全以外,为了保证第一波打击具有足够的震慑效果,还应当考虑升级我们装备的航空弹药……”
这就是江珀在报告里面写过的内容了。
后面的部分,军官和文官系统的利益诉求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他相当熟练地接过了话题:
“没错,我们目前使用的空对地弹药,是以需要凌空投掷,或者有一定滑翔能力的精确制导炸弹为主,加上少量空射巡航导弹……但这些武器如果面对有比较完整防空体系的对手,要么对载机不够安全,要么很容易被中途拦截。”
“所以我提议,应该尽快将高超音速飞行器从验证项目转为正式型号……这是任何现有的防空系统都无法有效应对的武器!”
说到这里,他转过头看了一眼芭芭拉·威尔逊和约翰·斯顿。
“没错,总统阁下。”
斯顿首先点了点头:
“在过去两年里,我们和波音公司已经对Hyper-x研究开发项目的成果,也就是X-43A高超音速试验机进行了两次飞行测试,并且分别达到6.83马赫和9.78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成功验证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高超音速飞行器动力,以及利用钨合金和镍合金生产大型飞行器外壳的可行性。”
紧接着,旁边的威尔逊也补充道:
“我们空军研究实验室同样和波音公司合作,正在快速推进X51A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工作,目前,超燃冲压试验样机已经解决了铜制热沉结构和变宽度流道的问题,并且在2003年6月生产出了符合飞行要求的全状态地面样机,还分别以开路式和闭环式燃料供给系实现了燃料冷却和供应……”
“相比于NASA方面主要用于飞行测试的X43A,X51A可以使用JP-7航空燃料,无需考虑低温推进剂的长时间储存问题,所以完全具备进行武器化应用的可能。”
“如果华夏人认为,通过在防空领域的一些小动作就能够应对我们的进攻,那么和X51A相当,甚至性能更好的高超音速武器将会向他们……甚至是全世界证明,我们的空中力量,仍然有能力撕破任何对手的防御!”
第1209章 摸着美国人过河
第四代战斗机的发展路线,毕竟是决定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航空兵主力装备情况的大事。
不可能航空工业内部开场会就算完事了。
研讨会出不了什么决定,但最终形成的结论也要进行上报,作为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
包括在现场只是唱配角的航空动力、电子科技、兵器工业等几个兄弟单位,也要分别提交与自身任务相关的研究现状和可行性报告。
这些事情虽然看似不起眼,但涉及到的行业和单位数量极多。
千头万绪逐一落实下去,怎么也得花上几个月功夫才能搞定。
年末之前能开始走立项流程就不错了。
不过,常浩南这边对于研制第四代发动机算是“蓄谋已久”,之前交上去的那份80项技术清单,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所以只是用了大约一个月时间,帮助刘永全和万中辉等606所的骨干技术人员梳理了一下后续工作内容。
正如他之前和孙琮所说的那样,涡扇10G作为一种成熟型号的改进版本,完全可以放手给逐渐成熟起来的新一代工程师们自行完成。
至于常浩南本人,倒也没有像张洪飚所担心的那样很快再次前往镐京。
因为计划用于高超音速验证弹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很快就要开始第一阶段地面试车了。
这一次,大洋彼岸的两个对手,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同一个地方……
……
一个月后。
京城,航天六院101所。
尽管六院本身位于镐京,但作为一个在编职工近万人的大型单位,其下属机构自然遍布大江南北。
其中,165所、101所和801所,是国内目前仅有的、能够系统性进行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的三个地方。
从地理位置上讲,最方便的当然是位于镐京本地的165所。
但这里的新型号发动机试验区主要面向大推力发动机试验,且已经完成了煤油-液氧系统的相关改造准备,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常浩南所需要的测试。
好在验证弹上面的液体发动机体量不大,所以在排查解决掉一批分系统测试过程中发现的技术问题之后,就直接装车运到了云岗试验中心。
当然,这些都是发生在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的事情。
而今天,则是正式启动第一阶段测试的日子。
相当巧合的是,五角大楼也在京城时间的当天凌晨,正式公布了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计划……
于是,常浩南这边刚一坐稳当,早已经等在小会议室里的陈志巍就把摆在桌上的一份报纸推到了他的面前:
“常院士,您看看这个。”
说话时,脸上还带着压抑不住的笑容。
“嗯?”
常浩南一低头,就看到版面最上方用醒目的黑色字体印刷了一行标题:
《震惊世界!美军将装备新型超高速巡航导弹,可在一小时内打遍全球!》
还没等他看得太详细,陈志巍又迫不及待地继续开口道:
“美国人这次打出来的旗号,竟然和您之前提出来的概念不谋而合!”
“一小时打遍全球,多响亮的说法!”
语气中除了兴奋以外,却还颇有几分惋惜:
“只可惜咱们顾及到国际影响,没有在公开媒体上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否则就能让美国人跟在后面吃咱们的瓜落了……”
“……”
饶是以常浩南如今的定力,听到这里也有些绷不住。
毕竟这个一小时打遍全球的说法,确实是美国人那边原创的。
去年底在西郊宾馆做报告的时候,他为了让下面的非专业出身的领导同志们对高超音速武器有个概念,才搬过来稍微用了用。
本来觉得这种高级别的内部报告,内容不会扩散到太大范围。
谁承想可能是因为效果太好,导致上级在下发的文件当中原样引用。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