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当常浩南报出最后一个实验对象的故障情况之后,整个实验室里面,除了电脑主机运转时产生的嗡嗡声以外,再无半点其它声音。
“结果如何?”
几秒钟的沉寂过后,常浩南转过身,看向面前的几十个人。
张靖手里捧着一本实验记录本,上面每一行内容的最后,都是一个对号。
“都……都能对上!”
第441章 扬眉吐气的一天!
又过了似乎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才有第二个人反应过来:
“常总,这是……成……成功了?”
到了这一步,常浩南也不由得露出了一个笑容,同时从口袋里掏出圆珠笔,咔哒一声把笔尖按出来,在试验记录的最后刷刷几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做完这些之后,他重新抬起头:
“不然呢?”
能站在这里的,包括操作人员在内,都是业内的专业人员。
问出刚刚这个问题,当然不是因为看不懂实验结果,而是单纯的……难以置信。
一个轴承,在面对不同的工况时,可能发生的失效情况千奇百怪,哪怕在相同的工况下,有时也会因为生产一致性的问题而出现不同的故障和损坏。
在今天之前,甚至从未有人想过要用理论手段对一个轴承在全寿命周期中的工作状况进行计算和预测,因为看上去实在是过于复杂以至于无从下手。
但常浩南就去做了。
不仅做了,还成功了。
因此,在得到了他这个正主的肯定之后,实验室里面的人群终于爆发出了阵阵欢呼声。
从二十岁到五十岁的,从硕士生到教授,纷纷相互拥抱,抑或是振臂高呼。
作为一个完全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机械制造实际上一直都是华夏在科技领域最大的短板之一,但由于其高度依赖经验的特殊性,又几乎是最难以追赶的一个领域。
这就导致华夏的机械领域在很长时间里都处在落后-追赶-继续落后的低端重复循环之中。
相比于IT或者金融,制造业本来就是个投入巨大利润薄弱回本周期长的“苦逼”行业,而本就不高的利润之中,大头还要被欧美等国拿走,留给国内企业的,最多只能算口汤。
市场经济时代,赚不到钱,大家自然没什么热情。
而行业如此,研究领域的情况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既赚不到什么钱,又发不出高影响因子的论文。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不如未来的材化生环四大天坑专业——至少人家水论文容易。
久而久之,整个机械领域,无论生产端还是研发端,就都成为了行业鄙视链的下游。
作为从业者,他们过去只能接受这样的现状,但并不意味着愿意接受这样的现状。
没有人不期待着自己,连同整个行业能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没有人不希望能像欧美那样,只卖一些关键零部件,就赚走终端产品中的绝大多数利润。
这还不说西方对于华夏的封锁禁运清单中,绝大多数都是涉及到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或者设备。
就连一些被允许出口到华夏的,也都是功能受限的降级版本。
这就是赤裸裸的歧视,但是过去,我们就是拿对方毫无办法。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可不只是在战场上有效。
而今天,就是反攻号角吹响的日子。
“常总,有了这套技术,是不是就说明以后咱们的轴承再也不会面临意外失效了?”
一名负责实验操作和轴承维护的老技术员恰好站在常浩南附近,捋了捋自己已经半白的头发向后者询问道。
“我研究的是科学,不是魔法,这种程度当然是做不到的。”
待到众人的欢呼声减弱下来之后,常浩南才半开玩笑地解释道:
“我们这十六个轴承,都是在出厂之后精挑细选,又在实验之前经过专门的高精度数据测量的,所以才能获得非常精确的计算结果。”
“如果是工业用产品,显然不可能每个都这样操作,加上使用过程中还有可能面临难以预估的突然性问题,比如异物或者误操作之类,总之现实很复杂,要说100%精确,那谁也不敢保证。”
实际上,这个道理跟之前的航发主动抑喘系统类似。
你功能再神奇,也顶不住空中撞鸟。
作为一名年仅24岁但已经有了26年科研经验的老油条,常浩南非常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你永远不知道用户会拿你的设备玩出什么花样。
“不过么。”
他又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谦虚一点说,我觉得95%的预测精度应该还是可以保证的。”
周围的一众人群中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预测轴承具体会怎么损坏这件事,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一来坏了就是坏了,反正都是不能用了,要么修要么换新的。
二来,伱也不能指望终端用户有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专家。
优秀的乙方,一定要默认甲方是傻子。
但对于研发和制造轴承的厂家来说简直是神中神。
这意味着只要他们拿到一个轴承的准确参数和运行工况,就可以预测出是否符合目标使用场景的需求,产品研发周期将会大大缩短。
连带着对于更上游的冶金和精密仪器领域也有推动作用。
更进一步地,如果能结合一些寻优算法,甚至可以把这个流程反过来——
在获得了甲方提供的使用场景需求之后,直接通过计算得到合理的参数,或者至少是合理的参数范围。
直接改变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只不过要做到后面这条,还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以及算法优化。
这就不是在实验室里能够完成的了。
他们一百个小时只能拿到16组实验数据,不如大型轴承厂家一根毛。
短暂的庆祝结束之后,王钦黎首先回到了正题:
“常总,那接下来,就是要根据航空工业430厂那边提供的技术数据,把全新轴承的参数确定下来?”
按照常浩南的计划,第一个使用新轴承的型号应该是涡扇9。
这也是早就确定下来的。
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不仅面临设计方面的难题,还要使用很多新工艺和新材料。
如果等到设计工作结束才开始进行测试,不仅会拖延进度,而且把太多新东西集中堆在一起试用也会累积风险。
常浩南确实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让新技术变得可靠,但他又不可能,也不擅长亲自去打螺丝,所以把纸面内容变成实际产品的过程,仍然会产生不可控因素。
还是要先找个相对成熟的型号来吃螃蟹。
不过,到现在这步,距离常浩南“把轴承寿命提高10倍以上”的目标还有差距。
虽然其他人已经对于现在测试结果非常满意,但他当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轴承参数只是一个方面,这件事情,可以由你们来办。”
常浩南说着看了看旁边检测工位上一字排开的十几枚测试轴承:
“我要把精力,放到材料研发上面去。”
一群人听后面面相觑。
“您还懂这个?”
一个有点高情商问题被张靖脱口而出。
常浩南背过双手,轻轻摇了摇头:
“称不上懂,有些兴趣罢了。”
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
虽然是说要把精力放在材料上面,但常浩南显然不可能再去对接一遍全国的材料研发人员。
高速轴承这个研究方向属于冷门中的冷门,全国总共也没多少课题组在搞,处在前沿的更是就那么寥寥几个,而且恰好都集中在几所科工委系统的高校下面,凑起来开个会很容易。
但材料,哪怕是相对不那么热门的金属材料都绝对属于显学(容易水文章),研究人员的数量浩如烟海,甚至一些原本不是材料学领域的学者也会为了多发几篇论文而凑热闹,要是分批给他们开会,常浩南接下来几年时间估计就不用干别的事情了。
哪怕去抓冶金的工业端,国内的钢厂数量……
你根本不知道哪个钢厂在哪个细分领域鼓捣出来过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
总不能在1997年搞工业大摸底吧。
在信息化时代之前搞这种狠活,调用的人力物力,以及中间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弯弯绕绕足够让全行业乱套乃至停摆。
而这种时候,就要学会抓关键矛盾了。
在整个轴承产业链上,国内最集中的部分实际上是轴承本身的生产厂家。
能够制造出相对比较高端轴承产品的只有哈、洛、瓦三家。
也就是冰城轴承集团、洛邑轴承集团和复州轴承集团。
他们都是业内的老牌企业,跟上游的机床、冶金、精密仪器行业,以及下游的诸多制造业,尤其是民用制造行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很重要。
正如前面所说,要想进一步完善他的理论,并且让终端用户也从中受益,需要大量来自工业界的数据积累。
但这种事情说说容易,办起来却有个大问题。
眼下,华夏的高端轴承国产化率恨不得直接就是0,如何让用户信任并开始使用国产轴承?
科工委系统确实可以提供一些助力,但航发火箭这些东西的型号和产能终究有限,面向的使用工况也过于单调。
比如涡扇发动机的核心轴承实际上也就是5-6组,而且同类型航发之间高度相似,提供不了太多数据。
相比于花样繁多且市场庞大的民用领域,军工在这方面属于先天短板。
但民用领域的环境可就要复杂多了。
NTN、斯凯孚、FAG等国外品牌的高端轴承已经形成了完善且牢固的市场壁垒,无论是从稳定性的角度,还是从利益分配的角度,用户都不会轻易选择更换供应商。
这实际上是华夏在很多领域都面临的难题——
高端用户根本不在乎性价比,只要性能和稳定性,一旦形成使用习惯,除非迫不得已根本不会去换,降价之类的手段完全没用。
哪怕在前世,如果不是懂王在后面推了一把,华夏的很多产业,尤其是基础产业还真没那么容易发展起来。
所以眼下这功夫,只能从国企下手慢慢来了。
……
考虑到三家轴承集团都不是科工委系统下属的单位,跟常浩南之间过去也没什么业务联系,所以后者最终决定以火炬公司总经理的名义分别发一封询问函过去。
让他自己都有些意外的是,三份询问函都在当天就得到了回复。
回复的内容也基本一致——
马上派人去京城。
这样的态度和效率,常浩南两辈子都没见过。
“真是出乎预料地顺利……”
常浩南手里拿着三份传真过来的答复函,语气中难免带上了些许惊讶。
“那是当然,咱们公司虽然没和他们产生过直接的业务联系,也不属于同一个系统,但您可是973计划重要科学前沿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内但凡有点研发能力的企业和机构,怎么也得给上几分面子。”
把答复函送过来的办公室主任宋景明恰到好处地恭维了一番:
“再说,这件事情本身对他们也是百利无一害,如果我是负责人,那肯定也会抢着来,生怕另外两家占到先机啊。”
“也对。”
常浩南把手里的东西随手放到一边,转头看向宋景明: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