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廿二
“虽然下午的只是初步打个照面,实质问题要等到明天才开始谈,但要是先被对方在气势上给压住,那后续的工作可就很难开展了……”
有了老大发话,大家也不好继续当闷葫芦。
可因为之前毫无准备,又不可能在这种时候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所以一时间竟然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好在,还是很快有人打破了冷场:
“虽然报告中给出的判断是飞机当时正处在起飞过程中,并且红外侦查结果也表明发动机尾部有明显的热流,但卫星图片几乎是来自正上方的俯视图,飞机的投影又恰好位于跑道上方……有没有可能是一次地面测试,或者单纯的假目标?”
尽管从理性上,大家都知道这种猜测的可能性不大,但眼下正是最需要建立信心的时候,所以在听过这番发言之后,竟然有不少人跟着点头。
然而,大多数人还是没办法说服自己,相信如此离谱的判断。
尤其负责与国内联络、也是之前最先通报这一情况的玛丽娜·莱戈洛女士,更是直接拿出了新的消息:
“很遗憾,先生们。”
她轻点几下鼠标,将投影在幕布上的画面切换到了另外一组照片。
或者准确来说,应该是一组网页截图,只不过其中包括很多照片。
从角度来看,明显是从地面拍摄的,内容正是一架刚刚起飞,正在半空中爬升的飞机。
“一开始,我们确实考虑过伪造飞行痕迹进行假首飞的可能性,但公开情报分析人员几乎在同一时间就毫不费力地在华夏网络上找到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讨论、图片和视频资料,而且至少来自三个不同的角度……或许诱骗卫星侦察很简单,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技术手段能直接骗过如此多角度的人眼。”
莱戈洛一边切换着页面,一边介绍道:
“机场位于蓉城西郊,但其实近些年已经算是城区,并且华夏人完全没有任何控制机场周围的举动,甚至在试飞之前的四十分钟就已经把两架验证机拉出来摆在了停机坪上,所以到真正起飞的时候,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围观群众,甚至我们蓉城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在稍晚些时候去查看情况的时候,还在周围看到了不少维持秩序的保安和警察……”
情报部门后续给出的详细报告非常贴心,甚至把截取的中文页面都给翻译成了英语。
因此众人可以很轻松地阅读上面的内容。
其中大部分都是各种方式的情绪宣泄和庆祝。
当然也有一些根据已知条件而进行的技术分析,只不过这种靠目视加上脑补进行的判断意义不大,更何况这架飞机看上去还处在技术验证,或者最多就是早期原型阶段,后续还有很多的调整空间。
而且就战略层面来讲,同一代装备之间的些许性能差异,反而是不太重要的部分。
“看起来,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和我们差不多……”
坐在盖茨对面的舍尔少将稍微松了松领带,好让呼吸更顺畅一些:
“在上午11点之前的几个BBS主题里面,即便是华夏人,也普遍都认为这是一个假消息,至于图片则是经过PS技术处理的,直到越来越多的影像资料和目击者描述出现,才让人确定了整件事情的真实性。”
“毫无疑问,这种安排就是故意的。”
之前最先开口的那名成员闷着声音开口:
“虽然飞机试飞的消息不可能完全保密,但能在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里凑出如此之多的围观群众,并且互联网上的讨论热度完全没有被压制的迹象,显然是有官方力量在后面推波助澜。”
莱戈洛点了点头:
“是这样没错……实际根据我们的时候追溯调查,早在大约一星期之前,互联网上就有过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但相关讨论很快被封锁或者隐藏,其中一部分直到今天又被重新放出,而且在很多网站上都出现了类似情况,基本可以确认是有统一的指挥。”
恰好在这个时候,幕布上的网页里出现了一张新的图片。
跟刚刚首飞的飞机无关,反而是五角大楼代表团一行人走下飞机时候的情况。
这让盖茨有些好奇。
“玛丽娜,等一下……”
他叫住了刚准备点击鼠标的莱戈洛:
“这张照片似乎是和我们有关……上面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像其他页面那样给出翻译?”
然而这个问题却让对方面露难色。
但最后还是放出了对应的翻译。
标题内容就非常直白——
【我觉得上面选在今天首飞就是故意的,不信的你们去看新闻,盖茨在下飞机时候的那个表情,就差把凝重俩字写在脸上了……】
而下面的回复也纷纷表达赞同。
【这就是字面意义上的下马威吧?】
【听说对面这次过来,就是想威胁咱们吃掉他的一部分债务,结果这还没开始谈,自己就先被威胁了,哈哈哈……】
【其实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帮他们维持住债务对我们也有一定好处,未必就不可行,但前提是绝对不能以被威胁的形式同意对方的要求……】
【…………】
本来,盖茨是想找个稍微轻松些的话题,驱散一下弥漫在会议室里的压抑气氛。
结果这么一整,非但压抑没有缓解,反而还多了一层尴尬。
尤其盖茨更是脸色阴沉的可怕,显然对此非常恼火,但又无可奈何——
实际上,他当时是在听取莱戈洛汇报使馆方面的准备情况,面色严肃也只是外交场合的气氛需要而已。
况且从时间来看,这张照片拍摄的时候那架飞机都还没首飞,代表团更不可能提前收到未来的消息。
但这段断章取义实在过于贴切,对于大多数并不愿意刨根问题的吃瓜群众而言欺骗性拉满。
更让人感到闹心的是,经过一段驴唇不对马嘴的分析之后,最终的结论竟然还是对的……
这事儿一旦传播到外面,那他盖茨的小丑形象恐怕就要完全坐实了。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的上任新闻发布会上,自己还明确说过“我们的空中优势至少可以维持到2020年左右……”
更要命的是,网页上的内容让盖茨产生了一个有些地狱的联想——
大约45年前,曾有人放处过豪言,表示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华夏就不可能造出原子弹。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1963年,此人在乘坐敞篷车时因脑洞大开而身亡。
一年后,华夏就成功引爆了自己的第一枚原子弹……
好在,一阵敲击桌面的声音打断了盖茨的尴尬:
“威胁,这是明晃晃的威胁!”
随行的副手米歇尔·弗洛诺伊发出愤怒的低吼。
要知道冷战结束至今已经20年,期间没有任何国家敢于用这种赤裸裸的方式直接打美国代表的脸。
而因为一些法律流程问题,他的到任相比其他几名国防部同僚要晚上一些时日,直到昨天出发之前才正式收到委任批准。
相当于第一天正式上班,就迎面挨了一轮劈头盖脸的耳光。
搁谁谁也遭不住。
“我认为,越是这种情况,我们就越要体现出强而有力的姿态。”
弗洛诺伊直截了当地向盖茨表态道:
“否则,一旦我们率先表现出妥协的倾向,那么对方势必会抓住这一点乘胜追击,后续商务部和美联储与华夏进行的会谈将更加难以达成目的,就算华夏人同意,也可能要让我们付出伤筋动骨的代价……”
经济事务本来就跟国防部无关,五角大楼之所以在其中横插一脚,就是为了虚空造牌。
我先手给你施加压力,后面再用撤销压力作为筹码换取实际利益。
说白了,他们就是冲着空手套白狼而来的。
如果施压不成还反被威胁,那别说“空手套白狼”,就连“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都未必能做到,很可能落得个羊入虎口的下场。
“但是,米歇尔……态度强有力与否,不完全是由我们的态度说了算的……”
盖茨尽管仍旧冷着一张脸,但脑子还是清晰的:
“对方既然选择在这种时候让第四代战机进行半公开的首飞,虽然确实是一种威胁不假,但另一方面也是在向我们表态,表示他们不害怕面对极限施压……至少在军事层面并不怕。”
他故意在“害怕”这个字眼上加了重音。
意思是尽管华夏人通过突然袭击占据了一定先机,但仍旧处在证明自己“不怕”的阶段。
而众所周知,越强调什么,往往就意味着越缺什么。
说明在双方的正面碰撞当中,对方依旧处于劣势,而自己这边仍然掌握主动权。
更何况,他们还有军事以外的牌可以打。
无论这个判断是否出自真心,但确实都起到了稳定军心的效果。
舍尔心领神会,接过弗洛诺伊的话茬:
“那部长阁下,你的意思是,我们的谈判策略要改为以拖为主?”
盖茨点头:
“没错……现在的情况跟我们的计划相比变化太大,无论如何,单靠这次访问都已经不可能达成想要的结果,但行程也不可能临时取消,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我们先维持现状,等等看国内有什么新的决策……”
弗洛诺伊听罢暗自撇了撇嘴,心道你嘴上说的倒是好听,实际还不就是被华夏人给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不过,一来他自己也拿不出什么主意,二来对方的决定至少可以保证不背锅,所以也只是吭哧了几下,最后还是点了头。
或许是看出了对方的情绪,盖茨语气平淡地补充了一句:
“我想在这次事件之后,我们双方之间的关系将不会继续停留在军事上的单一层面对抗,而是会开始将其视为全方位的战略竞争对手……”
说到这里,他停顿下来,目光缓缓扫过面前的十几张面孔:
“所以各位,都做好心理准备吧……”
第1411章 再苦一苦海军,骂名就由我来担!
实际对于美国人来说,华夏的第四代战斗机突然降临到眼前固然有些难以接受,但自家空军毕竟已经装备了近200架的F22A,并且有着更加丰富的隐身飞机使用经验,无论在现实还是心理层面上,都仍然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除此之外,成本更低、用途更多的F35也已经进入了高频次试飞阶段,尽管其中的垂直起降型和舰载型还有不少麻烦需要解决,不过最基础的陆基型号至少在目前看来还算顺利,仅美国自己的预计装备数量就将对标F16,达到惊人的1500架以上,如果再算上盟友的采购量,那大概还要翻倍。
因此就目前的情况判断,只要十拿九稳的F35项目不出什么大问题,那就算华夏的新一代飞机在质量上不落下风,自己靠堆数量也足以淹死对手。
所以,他们的危机感虽然存在,但主要还是来自于持续数十年的技术优势可能被抹平。
至少在现阶段,还绝不会有任何“我们已经比不过华夏军队”的想法。
可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有华夏和美国两位玩家。
2009年这会儿,互联网的传播效应已经初具规模。
事件一旦发酵起来,所造成的影响往往很难被完全控制。
而上级在制定首飞计划的时候,显然没有考虑过其它国家的感受。
或者也可能是考虑过,但觉得不太重要……
当天的稍晚些时候。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共青城。
加加林飞机制造厂。
作为全俄罗斯横跨十一个时区的领土中最东端的城市,这里甚至比华夏时间还要晚上两个小时。
刚刚吃过晚饭的航空工程师米哈伊尔·斯特雷勒茨缓步来到刚刚新建成不久的C16车间,准备晚上再加一会儿班,检查刚刚组装到位,还尚未完成调试的最新型离子镀生产线。
得益于前些年与华夏的深度合作,他们联合飞机公司(UAC)得到了相对充分的资源,得以在吸波材料方面加大投入,总算是让奥布宁斯克技术研究所赶在T50项目首飞之前交付了一批试用型产品。
但联盟解体的余波影响深远,仅靠走出几手妙棋根本不可能完全破局——
同样也是因为跟华夏的深度合作,他们在几年前把本来应该用于修复和重建离子镀设备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全都作为出口产品交付给了对方。
而中间十余年的混乱也导致大量技术人员流失,甚至包括斯特雷勒茨本人,都是在青黄不接的情况下被强行拔上来,顶替年龄过大,已经无力承担一线研发任务的米哈伊尔·西蒙诺夫,以及还要兼顾行政管理的米哈伊尔·波戈相。
没错,三个人的名字还碰巧都是一样的。
作为苏联教育体系下培训出来的工程师,他的理论功底当然没什么问题,不过仍然严重欠缺经验,尤其是管理经验。
结果现在事到临头,才发现之前光顾着材料的事情,没考虑到现有设备根本无法满足镀膜所必须的能量要求。
不仅机外涂层,甚至连部分关键大部件的镀膜工序都受到了影响。
事已至此,莫斯科方面干脆拍板,在共青城新建一个全新的镀膜生产中心。
也就是斯特雷勒茨正在重点关照的C16车间。
实际上,斯拉夫人的工作习惯堪称松弛。
除非有人在后面拿着小皮鞭监督,否则很少会主动加班。
所以一般情况下,晚饭后就只有几个工段主管会到场,也不会真的动手干什么工作,而是提前做好第二天的任务安排,争取把本来的几个小时时间利用到极限。
上一篇: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