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就是小凤
此番即便是当了皇帝,肩扛起了大汉王法的大旗,刘备这个毛病依旧是没有纠正过来。
当散了朝之后,刘备立即便让诸葛亮、韩武等人来到沧池,一边吃饭的同时一边商议开垦郑国渠的具体事宜。
毕竟,重新开垦郑国渠那可不是一个小事情啊!
郑国渠,早在建于秦王政元年的时候,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打算借此行来耗费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此举反而是促使秦国更加强大!
史记还记载过:“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说起来也是巧了,前番慕容霸能以水攻淹死五万多魏军将士。
靠的便是六辅渠以及郑国渠那一带得天独厚的的优势水网系统!
只不过慕容霸本身不通任何的政事,他自然而然的不知道这些都代表着什么。
他只是知道,以军事眼光来讲那里的地势情况,非常适合防守的同时。
也非常适合用计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
而自秦代以后,历代都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
比如说汉代的白公渠也是仿照着前人的做法所建造而成的。
这是继郑国渠之后又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
它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入渭河,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
该渠在郑国渠之南,两渠走向大体相同,白渠经泾阳、三原、高陵等县至下邽从而可以注入渭水。
而郑国渠的下游则是注入洛水。
而当白渠的建成的那一刻起。
便自是泾阳、三原一带的大片土地,在改善土肥条件,促进生产发展的时候。
提高了当时百姓们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广大群众对白公也深为爱戴,甚至是说当时的百姓们都将其功劳。
编成歌谣广为传颂: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情,从某种方面上来讲,那绝对是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奢求与野望。
可见人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是以之后白渠与郑国渠合称为郑白渠。
而邓艾本身就极其善于水利屯田。
他在曹魏集团当屯田小吏干的就是这个工作。
这也是他与慕容霸二人之间的本质上区别。
倘若要辩论起来二人的军事能力的话。
谁也不好说孰强孰弱。
毕竟这二人的表现都是挺夸张的。
甚至说的更加直白一点,慕容霸才是个十几岁的小毛孩子,可是所发挥出来的战场指挥能力。
已经属于是非常可怕了。
一万打六万,一战就让他歼灭五万来人!
关中之地的十六万魏军,直接让他一个人都灭掉了一个零头。
是以真的让大家评判二人的军事能力的话。
或许选慕容霸比选邓艾强的人还在多数。
这一点莫说是别人了,就连韩武都是这么认为的。
即便是自己要和慕容霸这种级别的硬碰硬正面对战。
想要一战全歼慕容霸这般敌手。
都得要花上一顿饭的功夫好好的思考一下才可以!
可以想象一下,慕容霸这个小子的军事才能已经有多么的超标了。
要知道,韩武真的要打谁,那基本上是瞧上一眼就可以确定接下来的走向了。
遇到上他,敌人都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指挥呢。
韩武就已经替敌人指挥完毕了。
可是要全歼慕容霸这样的敌人,韩武觉得自己需要花费一顿饭的功夫来动脑子!
不过吧,真的要说起来慕容霸不会,而邓艾会的地方吧。
那绝对是在农业方面,邓艾还真的是颇有心得!
而这也自是他人生第一次以军功侯的身份参加朝会。
送给天下人的见面礼!
恢复关中的水网,以诸葛亮等为表率的勤政能力之下。
只要说水网能够开辟完成,只需要积蓄一年的粮食。
邓艾都能肯定,哪怕是那时候的汉军主力已经增长到了二十万人的强大兵马。
也可以供应其后勤不断!
要知道单单是郑国渠所带来的利益,都能年产五千万石粮食了!
而秦国那个时候全民皆兵之下,尚且能够依靠此渠供应接近上千万的人口从而不断。
他们这个时候与战国时期的情况不同。
全民皆兵过于的丧心病狂。
不过即便是如此,收复了西北地区广袤的疆域。
如今长江以南,潼关以西再无敌手的情况之下。
开辟了关中本身的那些复杂的水道,用以保证国家粮草不绝。
邓艾觉得一年之内,汉军的兵马数量增长的就是在不多。
到了东出之时,十万人肯定是可以轻轻松松的拿得出来的!
总之一开始邓艾,就打算开辟关中之地闲置下来的那些个水道。
给刘备打下坚实的东出基础!
这才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这方面来讲的话,基本上可以确定邓艾与慕容霸二人之后的境界了。
军事方面,以后肯定会让两人一同参议的。
只不过比慕容霸多上一点的是,就国家总体的走向而言,慕容霸可以不叫,而邓艾必须要到场参议政事!
打潼关,邓艾是真得觉得。
以目前曹魏集团的态度来讲,他们需要慢慢的磨下去再行。
而趁此机会你浪费宝贵的粮草。
还不如抽调更多的人手用重新开辟关中之地原有的水网!
反正只需要一条水网重新开辟完毕,就可以为汉军解决很大的麻烦了。
在说了,以纯军事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的话。
邓艾都属于那种极其想要作壁上观,以待孙权与曹丕分出胜负的那种类型。
毕竟,孙权这家伙实在是太麻烦了!
这几次出兵北伐,都是孙权在从中作祟!
别的不说,韩武四渡涢水之前,他们才与孙权签订盟约,连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
对方就急不可耐的接受了曹丕所册封的‘吴王’爵位,着急忙慌的跑来一起围剿韩武。
虽然说被韩武收拾的很惨吧。
不过也显而易见的是,孙权这家伙有空的话,真得不介意给他们一个狠得!
而就以淮南的情势,来看的话,邓艾觉得曹丕不一定能打过孙权。
可是孙权即便是要赢,也绝对是不会那么好过的。
等到两家拼个你死我活的同时,他这里的水网早就开辟完毕了!
接下来积蓄一波粮草之后,就立即东出!
当然他奏折内的理由也阐述的非常清晰。
首要一条便是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
而第二,大军可以在关中实行大规模的屯田。
而这一点是诸葛亮的老行了。
并且邓艾还以此来举例。
可以在关中各地,屯驻三万兵马。
以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边种田边戍守。
这样风调雨顺时,收成常常是外番郡县的三倍多。
并且扣除兵民的费用,每年不说多少,以关中之地的水网密集度用一千万斛的粮草作为军资。
第330章 懒狗
(同志们你们绝对想不到。昨个最后口述实操我被考官骂你什么都不懂。就这样还过了哈哈哈!)
两三年之内,便可以积蓄三千万斛粮食。
而这些粮食就已经够十万军民吃上五年。
凭着这些积蓄进攻曹魏,亦或者说是江东孙氏,则可无往而不胜啊!
要知道,就这还仅仅只是关中之地的粮草赋税情况。
如若在算上凉州以及交州等地郡县的情况,汉军积蓄三千万斛粮草的速度,只会比这更快!
当邓艾慢悠悠的将自己的设想全盘拖出之后。
除了韩武这个自小到大都没有种过地的男人,一脸茫然的坐在那里瞧着邓艾。
他已经费劲心力的想要听懂了。
可是,作为正儿八经纨绔子弟的他,每个字都能听得懂。
连在一起也就听不懂了!
而其余众人,皆是表示此事可行。
不过却在此时,马超刚刚夸赞完毕,便紧皱着眉头说了起来。
“不过潼关的东大门尚且在贼军之手。敌军仰仗着地利!如若时来侵犯的话,又该如何?”
这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现在关中之地的安危不在他们的手中,而是还在魏军的手中。
倘若是以恢复生产为主的话,必定会将主动权让给敌人。
可是如若是以先行攻伐潼关为主的话,短时间之内肯定是拿不下来的!
要知道敌军在潼关可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而邓艾闻言自是微微一笑:“右、将军!朔方等地、一向有胡、人部落的踪迹。”
“将军、为何不自率、兵马。以河西诸胡、为例。收拢部落、以充军、力袭扰魏、军啊?”
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听懂了。
马超在西北一向有威名,此刻返回了长安城之后。
河西之地的诸胡是搞定了。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