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锅小米李
此刻他打断张某人的话,问道:
“张兄,这位团长的队伍开到什么地方了?”
张某人闻言一愣,随即面不改色道:
“他先过来,等安全了,再重新打回去联系部队,放心吧,雨农兄,肯定能将部队带出来。”
戴春风嗤笑一声,知道张某人又在吹牛了。
红党的部队是那么好拉出来的?
而且这个人是因为贪污腐败才叛逃,名声都臭了,谁还愿意跟他,即便有人愿意追随他,估计也是贪生怕死贪图享乐之徒。
他冷哼一声,拿着手绢擦拭鼻子,不再搭理姓张的。
张某人讪讪笑着告辞了。
他一走,戴春风不再掩饰,冷笑一声,说:
“这个人在红党内部已经被批、倒批臭,谁也不会再跟他走了。
委座说得对,对红党叛变过来的人,只能利用,不能亲近,因为他们能背叛红党,有朝一日也会背叛我们。”
听到“利用”二字,二处处长何商友眉眼一闪,说道:
“局座,能不能将这个人交给我运用?”
戴春风似乎没听见他的问题,靠在沙发上,一边擦鼻子,一边思考着什么。
过了片刻,他才开口说道:
“这几天一闲下来,我一直在想一件事,那份电报到底是谁发的?
还有,情报又是如何泄露的?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你分析过吗?”
“想过,第五战区没问题,知道此事的除了杜科长外,只有我的秘书,但他是乡绅之家出身,家里的地被红党分了,对他们没有好感,没有动机也没有时间传递情报.”
何商友小心翼翼道:“所以我怀疑还是那个美人鱼,或者他的余孽在作祟。”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戴春风冷哼一声:
“即便有余孽在,但情报的范围这么小,除非他有千里眼顺风耳,否则怎么可能知道?”
“是啊。”毛齐五接话道:“这个人不清除,终究是个毒瘤,以后还有何保密可言。”
何商友点头,看向戴春风:“有时候想要让鱼儿上钩,必须先把水搅浑,鱼儿要是想法太多,就会自投罗网……我有些想法,不过需要局座将朱崇心交给我运用。”
戴春风挑了挑眉头:“你的意思是?”
何商友立刻凑近他,低声说了几句。
山城,马鞍山。
电讯处电监科科长赵友新小心翼翼地挂断电话,既惶恐又激动。
刚才他接到了戴老板的长途电话,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其他的都由毛秘书传达,还是让他激动不已。
想不到局座他老人家还记得自己,如果能将他交待的事情办好,那他的职位是不是也可以动一动了?
想到这里,他得意地笑了笑,然后从抽屉里面拿出纸笔,思索着在纸上写下几个名字。
这里面全是他电监科的人员,包括上次和他一起打麻将的几人。
注视了一会名单上的人,他酝酿着开会的说辞,拿起电话:“让大家到会议室集合,对,全部。”
不一会儿,会议就开始了。
赵友新先是老生常谈了一番侦查谍台信号和破译密码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然后环顾了一眼大家,接着说:
“告诉大家一件喜事,除了上次的项廷元,又有一位红党的高级干部向我们投诚。”
说着他从文件夹里面拿出一张电文,说道:“这个人是叛逃出来的,红党那边迟早会知道,肯定会围追堵截,所以我们军统外勤的各个站点要接引。戴局长远在长沙,他对那边的报务人员信不过,所以将联络相关站点的任务就给了我们。”
说到这里,他停下来,起身后一脸严肃道:“事关重大,情报一定要传递过去,尤其是一些电台是敌战区的潜伏台,不确定因素很多,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呼叫,直至联系上。”
“诸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处座将这么重要的任务就给我们,大家都是专业人员,希望不要让我失望电文我已编译好,现在分配任务。”
接着一张张写有电文、电台频率、呼号、联络时间的纸条被分发了下来。
坐在末尾的张未林接过电文只看了一眼,就认出这是军统的通用密码,很快就在心里翻译了出来。
“来归人员,男,36岁,瘦子,鼻尖有黑痣,将于二十七日到达你处,请护送至”
默诵着电报内容,张未林坐立不安。
第290章 被捕
(上章被删除几百字,审核、屏蔽,一言难尽,唉!!!)
张未林技术娴熟,花费了几分钟的时间就顺利联系到了对方电台,将情报传递了过去。
将对方回复的电文稿上交之后,见同事们还在忙碌,他若无其事地泡了一杯茶来到窗前,假装漫不经心地吹着腾腾的热气,心里却陷入沉思。
他知道朱崇心畏罪潜逃的事组织上迟早会发现,但此人有了军统各个站点的掩护,说不定可以逃脱追捕,所以一定要将情报传递出去。
想到此,张未林放下茶杯说道:
“天天喝龙井,也不嫌腻得慌,办公室还有其他茶吗?”
一名同事忙着发报,随口说道:
“我们有龙井喝就不错了,你想喝好茶就找科长,总务都是根据官阶分开送的。”
张未林顺手将茶水倒入一旁的花盆,耸耸肩说:
“临时想换个口味,我哪敢打扰科长,算了,我自己去买点吧。”
他抬手看着手表,对同事说道:“我一会就回来,科长问起帮我应付下。”
同事头也不抬地说:“去吧,去吧。”
张未林若无其事地走出办公大楼,他并不知道从他离开的那一刻起,二楼虚掩的窗户后就有一双阴鸷的眼睛盯上了他。
眼睛的主人想到戴老板“只要发现反常或可疑行径,一律先拘后审”的命令,表情凝重起来,他想了想,拿起电话:
“人出来了,监视好他,发现蛛丝马迹可立刻动手抓人。记住:绝不能打草惊蛇。”
出了电讯处的大门,张未林一路逛过去,很随意地进了一家茶叶店。
买好茶叶后,他出门借着看表警惕地观察了眼周围,从左至右,一点点地扫视着街道上的每一处细节。
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路边停了一辆灰蒙蒙的轿车,似乎已经很久都没有人动过了,还有几个小贩在沿街叫卖着,一切正常。
他立刻拦下一辆黄包车向家赶去,殊不知,人群中早有一双眼睛正盯着他。
到了家门口,打发走黄包车夫,他回头看了看四周,然后开锁、进门、反锁,疾步走进卧室。
从衣柜底部的夹层拿出发报机和密码本,他坐在书桌前,拟好电文后戴上耳机,调整电台,开始呼叫家里。
很快,电台就有了响动,知道是“家里”收到自己的呼叫了,张未林立刻全神贯注地按动电键做了回答,随后开始发送情报。
顺利发完电报,张未林长舒了口气。
正准备关闭电台,就听“嘭”一声卧室的大门被撞开,几个持枪的壮汉冲了进来。
他顿时大惊失色,摘下耳机,正要拔出手枪,持枪的便衣已经飞奔上来用枪口对准了他的脑袋。
这一刻,张未林面如死灰。
张义正思忖着如何将情报传递出去,接到戴春风突然召见的电话立刻向他办公室赶去。
楼道里面碰见情报处处长杨荣和谍参科科长项廷元,他随口问:
“那个女人有消息了?”
项廷元用近乎抱怨的语气说:
“能有什么消息,那女人一直没出来,我们又不好进去抓人”
说着他诡异一笑:“我猜戴老板急着召见,一定是其他地方有了进展。”
“其他地方?”
张义和杨荣不明所以,揣测着他这话的意思,面面相觑。
杨荣见他这个下属还有事瞒着自己,面无表情地“哼”了一声,直接进了办公室。
张义心里有些凝重,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等进入办公室,见副代理主任秘书毛齐五、二处处长何商友、二处红党科科长、电讯处处长魏大明都在,他立刻意识到出事了。
只见戴春风满脸阴沉地从里间走出来,指着杨荣、何商友、张义三人,斥道:
“我们的工作只有三件事,就是情报、行动和电讯,一切工作以增进这三件事的效能为目标。
你们三人,两人负责情报,一个负责行动,一天忙着抓这个抓那个,难道不知道内鬼已经打入我们内部了吗?”
“军事谍报界说破译是胜利女神,电讯处是我们秘密中的秘密,现在倒好,敌人在我们心脏之中插进了一把刀子,而我们却一无所知,饭桶,都是饭桶。”
戴老板说完这话,在办公室来回兜着圈子,久久不发一句话。
张义几人被训得一脸惭愧,都低着头不敢吭声。
毛齐五见气氛陷入尴尬中,笑着说:
“局座别生气,不然气坏了身体。
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司空见惯,红党有手段不假,但他们有张良计,我们有过墙梯,幸好何处长技高一筹,将内鬼挖出来了。”
张义心下一凛,面上装作吃惊的样子问:
“电讯处有内鬼?”
“呵呵。”毛齐五高深莫测道:
“这事还是让何处长来说吧。”
何商友得意地笑了:“有句话说,想要鱼儿上钩,就得先把水搅浑,鱼儿要是想法太多,就会自投罗网…
大部分人都会在一群清白的人里找内奸,又如何能找到?
我的方法是假设每个人都是内奸,一个个地测试他们。”
杨荣见他一直在卖关子,皱眉道:
“直说吧,人抓到了吗?”
“当然。”
何商友得意地笑着,开始述说他是如何在项廷元的提示下将怀疑重心放在电讯处,如何借护送叛徒的情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引鱼儿上钩。
完了,他叹气道:“张未林这个内鬼已经被捕,从他住处不仅搜到了电台、密码本,还搜到了他发展的地下小组的名单,触目惊心啊!
这个人才来军统一年多,不仅先后发展了报务主任,扬州人冯传庆;报务员,辽宁人杨某;南通人王某人等先后加入红党,成立了党小组,还掌握了我们军统局在全国各地的电台配置网络和密码.”
何处长话还没有说完,戴春风打断他:
“你不用说了,现在看来我们内部不但有内鬼,同床异梦者也不少。”
说着他望向坐在沙发上惴惴不安的魏大明,目露凶光地掏出腰间的左轮手枪,往桌上一拍:
“魏处长,我要是没有记错,这个张未林是你的学生吧?这件事情你怎么说?”
魏大明拘谨地起身说:“戴先生,这件事我责无旁贷.
您知道,我天生就是和技术打交道的人,不擅长和人打交道,这次是我看走眼了”
戴春风冷哼一声,显然对这个回答不满意。
随着军统的迅速扩张,电讯业务也得到空前发展,工作人员上千人,电台达到数百部之多。
不但所有的外勤区、站、办事处等机构都配备了电台,一些重要的区站还建立了支台,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一个问题同样引起了戴老板的注意。
魏大明才学出众、技术高超,军统电讯处的不少人都是他的学生,他又把持着电讯处,俨然成了军统内部的“国中之国”。
因而戴春风心有忌惮,逐渐萌生了“去魏”之心,一是时机不到,也苦于没有把柄,迟迟下不得手,此刻电讯处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他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不是我戴某人有意和魏先生过不去,实在是事情太匪夷所思、耸人听闻,到现在我都不知如何向校长解释。”
“属下惭愧,只要戴先生同意,我马上辞去电讯处长的职务。”
“那倒不必。”
戴老板摆摆手,沉吟道:“电讯处有自己的人事室,人事处一直对此颇有微词,现在果然出了问题。
为加强管理,我看还是将人事室并入人事处吧,魏先生,你有意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