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守白
没有一个人敢跳出来说什么坏话。
也没有人出来指责朝廷与民争利。
但是能够想到,今后这里面的一些人,肯定会写上很多的小作文,对这个事儿进行记载,
进行抨击。
流传出诸多的野史。
春秋笔法,歪曲事实,乃至于编造这些,对于这些人而言,那是家常便饭。
最是擅长。
比如,锦衣卫抓捕逃窜的造反之人,有逃犯慌乱之中,跑进民宅。
锦衣卫在后面追逐,进入民宅进行抓捕。
落在那些人的笔下,便是一桩锦衣卫破家灭门,残害无辜的惨案。
当然,这些人会变得如此老实,除了朱棣这一次是真不留情,杀疯了一样。
在这边杀了个人头滚滚。
把很多人都给吓到了。
不敢在这件事情上乱哔哔之外。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便是朝廷的大明日报,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三天两头就会进行增刊。
由原来的七天左右一期,变成了两天一期。
大明日报,最近主要就是针对杭州等这边的事情进行报道。
大力抨击造反之人,并把主要矛头对准了无辜海商。
对朱棣所干很多事,拍手称快。
并盛赞国营企业等等。
还详细的介绍了国营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组建之后,对国家对百姓会有多少的好处。
不仅如此,还专门派遣了一些人,深入乡里,向这边的众多百姓来宣传。
弄得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想要暗戳戳的欺骗一下那些愚蠢的百姓,告诉这些愚蠢的百姓们真相都不行。
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朝廷在这里歪曲事实。
看着这些愚昧百姓,被朝廷所歪曲的事实所愚弄。
这种感觉,当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
“哈哈,大渊先生,可算是找到你了!”
武英殿这边,朱元璋看着被宦官领着走进来的一个,看上去有六十岁上下的老者,满脸笑容的出声说道。
亲自站起来进行迎接。
言辞之间很是客气。
对于老者礼遇极高。
来的这人不是别的,正是王大渊。
这汪大渊可是一个奇人。
朱元璋是在现代时才知道,在自己大明,还有汪大渊这么一个人才。
汪大渊对于海运上面,很有见地。
出生于元朝,在元朝时就曾跟着商船,并去过很多很多的地方。
下了南洋,还去了西洋。
最远到达过非洲。
对于海外的诸多事情,知道的很详细。
并且,还把他在海外的这些见闻写了一本书给记录了下来。
叫做岛夷志略。
正是通过这本书,汪大渊的名字才能够流传后世。
才能让人知道,早在元朝之时,华夏这边的船队,就已经去过那么远的地方进行经商。
而汪大渊所留的文献,让人们对于这个时候的海外,也有了一个更多的认识。
如今朱元璋要在设市舶司,对外经商。
汪大渊这样的人才,又怎么能错过?
这可是一份活着的海图!
那自然要礼遇。
汪大渊听到朱元璋这话,本就紧张的他,扑通一声就给朱元璋跪了。
整个人瑟瑟发抖,觉得自己今天要死了。
甚至于全家都要不保了!
第159章 祖坟冒青烟了!皇帝居然这般大方?!这还是抠门的皇帝吗
想想看,他汪大渊一介老朽,这一生也没有干出什么名堂来。
年轻时没干什么正事,跟着船队,没少到外面转悠。
确实挣了点钱,可是这些钱,对普通人而言还好,对于皇帝而言,那是真入不了眼。
且这些钱,到了此时,已经花用的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地方。
而且,这所谓的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和皇帝比起来,那也不知道差了多少。
完全上不了台面。
要才学没才学,要武艺没武艺,治国理政才能,那更是没有。
结果,就是他这般什么都没有的人,前一段时间突然就被朝廷的人给找到。
说是皇帝要见他。
当时汪大渊就慌了,觉得这些人是骗子。
他这样的人要什么没什么,皇帝又怎么可能会派人来找他?
皇帝是疯了吗?
这段日子以来,他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
等到真的被人带着进入了皇宫,他整个人的脑袋都是晕乎乎的。
只觉得分外的不真实。
尤其是现在,居然真的见到了皇帝,而且皇帝看起来还对自己这般客气。
这让他心中的慌乱与恐惧,在此时上升到了极致。
确定了,自己在此之前所想果然没有错。
自己真的是要没命了!
不仅自己没命弄不好,连自己全家都要没命。
在这短短的瞬间,他连自己埋在哪里都给想好了。
一来,传言中说当今皇帝脾气不好,杀人如割草。
另外一方面,也是双方身份相差悬殊,自己又啥都没有。
突然被皇帝如此礼遇,又岂能落一个什么好?
“哈哈,大渊先生不必如此不必多礼。
我对大渊先生,可是神往已久。
早就闻听大渊先生之名了。”
朱元璋见到汪大渊的样子,连忙出声对他进行劝慰。
不让汪大渊如此。
结果他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汪大渊把头磕的更厉害了。
“陛…陛下,草……草民要是哪里做的不对,您……您只处罚草民一人就行。
可……可不关草民家人的事儿。”
听到汪大渊所言,朱元璋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大渊先生不必须磕头,也别害怕,我找你可不是为了杀你的。
是有事让大渊先生办。
想想看,我真要想杀你,用得着这么麻烦吗?
随便下个命令,地方上的衙役就能给你来个破家灭门。
用得着费这么大的力气,把你给找过来,还亲自见你,再把你杀了?”
正在那里满心恐惧,觉得自己活不了的汪大渊,听到朱元璋的话,忽然间一愣。
真觉得皇帝说的真有道理。
自己之前确实是想错了。
皇帝真要想杀自己,何必如此麻烦?
只是马上又有新的疑惑,自心中升起。
既然皇帝不是要杀自己,那费这么大力气把自己给找来,又是所为何故?
自己一介老朽,又有什么是值得皇帝亲自过问的?
他是真想不明白。
“咱找大渊先生,是想要向大渊先生请教一下海运,以及海外做贸易的事儿。
大渊先生对此很清楚是吧?
还请大渊先生不吝赐教。”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让人搬个锦墩,让汪大渊坐。
原来是因为这个!
汪大渊放下了一些心。
但又有着诸多的不解,在心中升起。
只为了这个,就能让皇帝专程来见自己?
还如此优待?
他半个屁股坐在锦墩上,显得有些局促。
“回……回陛下的话,草民年轻时不务正业,海上确实没少跑。
对海外也了解上一些。
但也说不上多了解,更谈不上不吝赐教。
您有什么想问的,草民必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赐教那是万万不敢提。”
汪大渊话说的很是客气。
而在他看来,所说的也是实情。
自己这点儿不务正业的经历,真不值得如此。
“哈哈,那可就太好了。
上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下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