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在这样的新时代里面,除非你真的拥有惊天动地之才。
不然绝大部分的才智之士都要像天幕上的“秦国”的官员那般,一级一级地从“九品十八阶”走上去。
想要像以前各个诸侯国并立时那般,直接凭借一番口舌之利便直接封侯拜相,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秦国刚刚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时候,除了昔日的六国王室宗亲、贵族公卿之外。
天下众多才智之士也想着推翻秦国,重回昔日的诸侯国并立时期的根本原因。
说的直白点,其实就是大一统之后的秦国断了他们这些才智之士直接一步登天、封侯拜相的机会。
不过,在天幕出现之后,天下间的众多才智之士也是清楚地认识到,想要再推翻秦国,重回昔日诸侯国并立时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在无法像以往诸侯国并立时期那般一步登天,直接封侯拜相之后。
面对天幕上的“秦国”给出来的科举这条由下到上的晋升之路,他们这些才智之士也只能选择接受。
不然,他们就真的要一辈子都碌碌无为地渡过了。(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这对于天下间的绝大部分才智之士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这也是范增在短暂地感到不满之后,便迅速接受了这个结果的原因。
虽说现在不能直接一步登天,封侯拜相了,但是等在秦国出仕之后,凭借他的才华能力,迅速走到一司司务之位也不是什么难事。
甚至,走到六部的部丞应当问题也不大。
唯一比较困难的一!酒《溜熘斯熘扒2芭y/u*e-已点,就是如何从部丞走到六部尚书这一步了。
毕竟六部尚书是秦国九卿级别的官职,竞争之大、之激烈,即便是范增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而且与天下间的其他才智之士相比,他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缺点,那就是他的年纪太大了。
如果他是上级主官,看到自己麾下有两个水平能力差不多的官员,其中一个年近六十岁,另一个才二、三十岁,换他是上级主官也会选择二、三十岁的那个官员。
想到这里,范增也是不由得再次为自己“醒悟”的这么晩而惋惜。
当然,惋惜归惋惜,该要去咸阳自荐的,也还是要去咸阳自荐的。
与感叹、惋惜的范增相比,另一边居住在泗水郡符离县的陆贾与居住在广阳郡范阳县的蒯彻,则是颇为振奋、激动。
虽说天幕上的“始皇帝”授予“他们”二人的官衔品级,也只是一个从六品官衔。
这样的官衔放在朝廷中央里面也是一个垫底官员,放在地方郡县中也只是一个刚刚迈入郡科级的官员。
但是,胜在他们两个年轻呀!
陆贾今年才二十岁出头,蒯彻今年也才三十五岁左右。.
对于他们二人来说,他们未来的时间可比范增多多了。
至少他们二人还有非常充足的时间,可以在“九品十八阶”这条官衔之道上一步步攀升。
而居住砀郡陈留县的郦食其,看着天幕上的“始皇帝”授予另一个“自己”的正七品官衔,也是有些神情复杂。
因为他既然不像范增那么年老,但是同时也不像陆贾、蒯彻那么年轻。
再加上获得的也只是正七品的官衔,并不是从六品的官衔,更加不是正六品的官衔。
所以今年已经四十五岁左右的他,未来又能够在“九品十八阶”这条官衔之道上走的多远呢。
甚至未来他的最终成就,能否比天幕上的“范增”的最终成就更高都不确定。
毕竟虽说他和“范增”相差了十来岁,但是双方之间的起点也并不一样。
他想要从正七品官衔,走到“范增”的从六品官衔,即便一切顺利都要花费数年的时间。
甚至如果仕途不顺的话,那么在正七品到从六品这一步熬上十来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这也是未来的事情,现在的话,他也该收拾准备一下去咸阳自荐了。527毕竟,他总不能真的一辈子碌碌无为下去。
另一边,正在潜逃的项羽看到天幕上的“始皇帝”授予另一个“自己”骑都尉官衔,也是感觉有些别扭。
一方面,他对于天幕上的“始皇帝”授予的骑都尉官衔还是较为满意的。
毕竟,骑都尉官衔也可以统率五百名骑兵了,距离成为一名统率千骑的将军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从这一角度讲,天幕上的“始皇帝”还算是有识人之明的眼光的。
但是另一方面,要他到覆灭了楚国的始皇帝手下卖命,去为秦国打仗,他始终觉得有点别扭。
而与感到别扭的项羽相比,项梁对于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的官衔还是比较满意的。
毕竟仅仅只是通过武举考核,便能够获得统率百人的营尉官衔,并且也和天幕上的侄子“项羽”被共同分到了北疆都督府。
接下来,只要天幕上的“他”好好和侄子“项羽”立下功勋,那么未来重振项家荣光便不再是梦想。
毕竟既然天幕上的“始皇帝”并没有因为“他们”叔侄二人出身楚国,甚至于是昔日楚国大将项燕的子孙的身份原因。
从而在武举方面打压“他们”叔侄二人,那么未来在战场功勋加爵方面多半也不会打压“他们”叔侄二人。
“始皇帝”只要能够做到一视同仁这一点,那么他便满足了。
当然,这是天幕上的“他”的未来发展。
至于天幕下的他,还是决仪玲气8死7四邬定继续按照原计划,先找他们这个世界的范增帮忙分析、指点一下,再做决定。
而同样在天幕上的这次武举中取得不错成绩的钟离眛、彭越、龙且、季布等人,在看到天幕上的“始皇帝”对另一个“自己”授予的官衔之后。
一个个也是准备借着这个机会,等天幕过后,便去咸阳向始皇帝自荐自己。
毕竟像这样难得的逆天改命的机会,可并不多。
甚至人的一生中,仅有这么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也说不定。
所以他们必须要牢牢抓住这次机会,否则,一旦错过这个机会的话,他们抱憾终身也说不定。
而远在咸阳城的秦皇嬴政在看到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对这次科举中的上榜之士的授予官衔之后,也是终于转头看向身旁的左丞相隗状吩咐道:
“天幕过后,便下发一道诏令,天幕上的科举上榜之士,若愿为秦效力的话,便入咸阳接受考核。”
“考核通过之后,朕会授予他们不亚于天幕上的官衔官职。”
左丞相隗状闻言也是当即应道:
“是,陛下!”。
第596章兰宪台问法,律法的意义、本质与作用【求订阅,求全订】
【在秦国第一届科举结束之后,巡视天下的相关前期事宜,也是筹备完成了。】
【所以始皇帝嬴政也是决定带着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以及六部尚书,还有三府卿、三台卿一起巡视天下,泰山封禅,以鉴功绩。】
【故而,始皇帝嬴政便命太子扶苏留下监国,各部、各府、各台的左右部丞、左右府丞、左右台丞,负责辅佐太子扶苏处理朝廷日常事务。】
【如有不可决之事,视轻重缓急,可先行处理,再快马加鞭传信至始皇帝与左右丞相、六部尚书、三府卿、三台卿。】
【接着,在这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始皇帝嬴政也是带着左右丞相、六部尚书、三府卿、三台卿,以及浩浩荡荡的巡视仪队,正式开始了巡视天下,泰山封禅之行。】
【而太子扶苏,则是在此期间,留在帝都,代行帝权!】
【当然,说是代行帝权,实则只是看看六部、三府、三台之间是否有什么推行不下去的政务,需要他以太子身份,行皇帝权柄将之进一步推行下去。】
【又或者说看看六部、三府、三台之间是否有什么政务,彼此之间发生了冲突,并且各自也难以退让一步,从而需要他以太子身份,行皇帝权柄进行裁决。】
【除此之外,只要不遇到什么突发且紧急、严重的情况,太子扶苏一般也不需要过多干涉六部、三府、三台的工作。】
【毕竟在开年大朝会的时候,朝廷各部、各府、各台也是制定了各自的五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的。】
【各部、各府、各台官员需要做些什么,便直接按照此前各部、各府、各台制定的五年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下去即可。】】
【反正真正负责推进、落实、执行各部、各府、各台五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官员,也都是各部、各府、各台的左右部丞、左右府丞、左右台丞,以及其下一众大小官吏。】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始皇帝嬴政、左右丞相、六部尚书、三府卿、三台卿,这些总揽一切的顶头老大不在雍安帝都,其实也没多大影响。】
【毕竟,真正实际具体负责干活的各部、各府、各台官员都在。】
【再加上也还有在必要时能够总决一切,代行帝权的太子扶苏在。】
【所以在始皇帝嬴政与左右丞相、六部尚书、三府卿、三台卿离开之后,大秦上下也一切运行良好。】
【而后,在太子扶苏正常处理着六军、六部、三府、三台呈递上来的奏疏时。】
【一旁的内侍也是恭敬走到太子扶苏面前,低声禀告道:“殿下,兰宪台的左右部丞请见。”】
【听到内侍的话语,太子扶苏也是放下手中的朱笔,面露一丝诧异之色。】
【因为兰宪台的职责是:总掌天下律令编纂与解释,复核刑部相关的重刑、死刑判决是否符合当下律令条文规定,以及记录、编撰史书等。】
【所以除了与刑部可能存在较多的部门公务往来之外,其他时候,不是内部讨论如何编撰、制定、解释大秦律例,就是内部记录、编撰、修订史书。】
【故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兰宪台其实是一个比较清贵,并且对外、对上都事情比较少的部门。】
【同时,太子扶苏也稍稍回想了一下,最近兰宪台那边也应该没什么需要找他裁决的事情。】
【不过,既然兰宪台的左右部丞请见,那么肯定是有事情要请他决定,所以太子扶苏也是点了点头道:“请他们进来吧。”】
【内侍恭敬应道:“是,殿下!”】
【随后,兰宪台左右部丞也是在内侍的引领下,入殿施礼拜见道:“臣,兰宪台左部丞、右部丞,拜见太子殿下”】
【太子扶苏微微伸手虚抬道:“免礼,给左部丞、右部丞赐座。”】
【兰宪台左右部丞也是再度拜谢道:“谢殿下!”】
【待到兰宪台两位左右部丞落座之后,太子扶苏也是直接垂问道:“左右部卿联袂而来,可是兰宪台有两位也难以抉择之事?”】
【兰宪台左右部丞听到太子扶苏的话语,彼此对视一眼,也是齐齐朝着太子扶苏施礼请罪道:“殿下圣明,我等确有二事难以擅自决定。”】
“需请殿下圣决,还请殿下恕罪!”】
【太子扶苏微微颔首,温声询道:“愿闻其详。”】
【随后,右部丞也是率先开口说道:“台卿大人随陛下巡视天下之前,曾命臣负责率众组织编撰、制定适用于秦国大一统之后的天下律法。”】
“然而律法编撰、制定不难,但是秦国大一统之后的律法,是当承商君之法,以刑去刑,使民畏威而不敢犯?”】
“还是应当参酌齐鲁之制,以仁礼化民,宽刑省罚,使天下黔首怀德而耻于为非?”】
“再或是参验诸子,兼采众长,以道御法,以阴阳调序?”】
【听完兰宪台右部丞的话语,太子扶苏也是明白了对方难以抉择的原因。】
【说白了,就是秦国大一统之后的律法基调,是要继续按照以往法家的严刑峻法来制定,还是要参考儒家的宽刑省罚来制定。】
【亦或者是,综合考察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等学派思想。】
【比如说,借鉴道家黄老思想,以道家“无为”框架容纳法家制度。】
【又比如说,引入邹衍阴阳五行说,将律令与四时刑德(春赏冬刑)相结合等等。】
【可以说,参考不同的学派思想,最终制定出来的律法。】
【对于黔首百姓的各种行为与事件的判决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举个例子,甲乙相斗,甲断乙发。】
【如果按照法家思想来制定的律例的话,那么判决结果便有可能是甲要被刺面,并且罚筑城劳役。】
【如果按照儒家思想来制定的律例的话,那么判决结果便有可能是甲给乙赔偿一些钱财,然后对甲口头训斥教育一番结束。】
【如果按照道家思想来制定的律例的话,那么判决结果便有可能是直接不理会,毕竟断发而已,又不是断臂或者丧命,无需在意等等。】
【可以说,他们兰宪台以诸子百家中的哪家思想为基调去制定律法。】
【不仅会影响到诸子百家学派在秦国思想主流之中占据的地位变化,更是决定了未来天下万民黔首会生活在何等律法环境之中。】
【这种真真正正一言而为天下法的事情,右部丞左思右想一番之后,还是不敢擅自决定。】
【所以在与左部丞商议一番之后,便决定来请太子扶苏为他们定下需要修订的大一统律法基调。】
【故而在了解其中核心缘由之后,太子扶苏也是微微沉吟思索。】
【直到片刻之后,太子扶苏方才抬头看向兰宪台右部丞道:“在右部丞卿来看,律法是什么呢?”】
【看着闻言沉思的兰宪台右部丞,太子扶苏不待对方回答,便自问自答道:“在孤看来,律法首先是以国君为主,文武百官、贵族公卿等为辅的集体意志的体现。”】
“在这种意志之下,制定律法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维护国君与文武百官、贵族公卿等的利益。”】
“但是国君与文武百官、贵族公卿等的利益,有时候相同,也有时候不相同。”】
“举个例子,像贪污受贿,文武百官、贵族公卿等自然是希望贪污受贿无罪的。”】
“因为这样他们便可以肆意贪污受贿,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
“但是,从国君的角度来看,文武百官、贵族公卿等肆意贪污受贿,必然会导致治下黔首百姓民怨沸腾,甚至动摇国家社稷。”】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红楼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