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483章

作者:顾止

  【不过,出于先入为主的观念,他原本以为法令科、农政科、赋税科这三科的成绩最高者与次优者,还是会在范增与陈平二人之间。】

  【然而,很显然他还是小看了天下间的才智之士。】

  【范增、陈平虽有大才,但是陆贾、蒯彻、郦食其几人也并不差。】

  【甚至在农政科,陆贾还压了范增、陈平一头,夺得了单科榜首。】

  【同样在赋算科,蒯彻也压了范增、陈平一头,夺得了单科榜首。】

  【所以太子扶苏也是对陆贾、蒯彻、郦食其三人来了兴趣,随即便命内侍取来他们三人之前填写的科举个人信息登记表。】

  【很快,内侍便将陆贾、蒯彻、郦食其三人之前填写的科举个人信息登记表取来。】

  【而太子扶苏的目光也是逐一扫过,并且轻声呢喃道:“陆贾,秦王政七年出生,今年二十岁,居住郡县为泗水郡符离县,过往主要跟随纵横家之士与儒家之士学习。”】

  “蒯彻,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出生,今年三十五岁,居住郡县为广阳郡范阳县,过往主要跟随兵家之士与名家之士学习。”】

  “郦食其,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出生,今年四十五岁,居住郡县为砀郡陈留县,过往主要跟随纵横家之士与游侠之士学习。”】

  【对陆贾、蒯彻、郦食其的个人信息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太子扶苏又命人将他们五人这四科的考卷都拿过来,他要再亲自复审一遍。】

  【片刻之后,迅速阅审完五人四科答卷的太子扶苏也是点了点头,对一众考官给出的各科榜首与次优者名单没有什么异议。】

  【而后,礼部尚书也是看着太子扶苏恭谨拱手询问道:“殿下,这次经世文科举的综合排名,您看应当如何定夺?”】

  【像这次经世文科举中,范增、陈平、陆贾、蒯彻、郦食其五人的成绩都很不错,甚至其中四人都各自夺得其中一个科目的榜首。】

  【但是,这也只是单一科目成绩的榜首,还有一个四科综合总成绩的榜首,是并没有确定下来的。】

  【同时,这个四科综合总成绩榜首的含金量也是最高的。】

  【甚至后续给这些通过考核的科举考生分配官职的时候,也会优先以四科综合总成绩的排名作为参考。】

  【所以可想而知这个四科综合总成绩榜首,以及后续排名的重要性有多高。】

  【同样也是因为四科综合总成绩榜首,以及后续排名的重要性比较高,所以像六部尚书他们是不会立刻定下四科综合总成绩榜首,以及后续相关排名的。】

  【而是将有资格争夺四科综合总成绩榜首的考生名单,提交给始皇帝,由始皇帝看过考生考卷之后,再亲自定夺。】

  【只不过始皇帝嬴政正在与左右丞相筹划着今年的巡视天下与泰山封禅一事,所以挥了挥手,将此事交给了太子扶苏负责。】

  【而太子扶苏听到礼部尚书的话语,也是沉吟不语,目光来回在范增、陈平、陆贾、蒯彻、郦食其五人之间游移。】

  【片刻之后,太子扶苏方才拿起朱笔,在陈平的名字上方写了“。”,范增的名字上方写了“二”。】

  【以及在陆贾的名字上方写了“三”,蒯彻的名字上方写了“四”,郦食其的名字上方写了“五”。】

  【而后,太子扶苏放下朱笔看向一旁的礼部尚书道:“四科综合总成绩的榜首,便确定为陈平吧。”】

  “后续的第二到第五,便依次为范增、陆贾、蒯彻、郦食其。”】

  “而第五之后的名次,你们便自行定夺吧。”】

  “所有排名确定好之后,便将总体名单呈给孤,孤再呈递给父皇做最后批阅。”】

  【在场的礼部尚书与其他尚书闻言也是齐齐点头应道:“是,殿下。”】

  【在确定好经世文科举的四科综合总成绩榜首,以及其前五的相关优秀考生之后。】

  【负责此次百工专科举中医道科考核的夏无且,也是将医道科考核成绩中最优秀的那一批考生名单,呈递给太子扶苏审阅。】

  【太子扶苏看了看医道科考生的名单,以及其中建议拟定为这次医道科考核榜首的“阳庆”,随即挑了挑眉问道:“夏师觉得阳庆可为这次医道科考核榜首?”】

  【夏无且也是神色认真地点了点头道:“他精通黄帝、扁鹊学派医书,尤其擅长脉学与药方。”】

  “并且还掌握了《脉书》《五色诊》《药论》等秘典,论及医术之高明,可以说绝不在我之下。”】

  “若是钦点他为这次医道科考核榜首,从医术层面而言,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说到这里,夏无且也是面露苦笑道:“本来他是不想参加这次医道科考核的,但是为了参与秦国组织编撰的医书,所以他才来参加医道科考核的。”】

  【夏无且说的是秦王政二十年,太子扶苏跟随夏无且学习医家之言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到黔首百姓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治疗。】

  【所以太子扶苏也是提出召集夏无且等太医,以及当时秦国所能够请动的天下其他名医,一同来编撰一本新医书。】

  【一开始,太子扶苏对于这本医书的要求是,不需要像《黄帝内经》、《难经》、《扁鹊医书》等医书那么高深奥妙。】

  【相反,它要尽可能地粗浅、直白、简单、易懂。】

  【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那么能够不用文字,只用图像来清楚表达其中的意思,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了。】

  【而夏无且等一众太医、名医,一开始也的确是按照太子扶苏所说的要求去编撰。】

  【但是,当汇集到一起的医生多了,并且彼此深入交流了之后。】

  【总有一些太医、名医忍不住将自己见过的,或者是治疗过的一些疑难杂症,又或者是一些医术心得加入到新医书里面。】

  【而这些太医、名医添加的有关于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案,又或者是相关的医术心得,并不是说不好。】

  【甚至可以说,这些太医、名医添加的有关于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案,又或者是相关的医术心得都是医家的宝贵经验财富。】

  【但是,这些内容的添加,会使得原本一本普通黔首百姓便能够读懂,或者看懂的医书,变得复杂起来。】

  【而医书一旦复杂起来,那么不懂医术的黔首百姓再半懂不懂地按照医书所言去诊治自己或者其他人的话,那就不是救人性命,而是害人性命了。】

  【但是抛弃这些太医、名医有关于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案,又或者是相关的医术心得的话,那又太浪费了。】

  【于是乎,原本只是编撰一本新医书,现在变成了编撰两本新医书。】

  【其中一本,依然还是面向普通黔首百姓,主要目的是尽力教导黔首百姓在日常生活之中,万一遇到了某些疾病、意外的时候,应该怎么去紧急救治。】

  【而另一本,则是面向一众专业的医家之士,用来分享、交流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案,以及归纳总结各种医术的系统性医家典籍。】

  【这也是为什么夏无且等太医、名医编撰了七年,却都还没有将新医书编撰出来的原因。】

  【不过,等到这两本新医书编撰出来之后,便会在朝廷官方的支持下,刊印成千上万份。】

  【届时,不说做到天下家家户户都有一份,但是秦国肯定会做到每个村子都发一份。】

  【而且最重要的是,所有参与了编撰这两本新医书的医者,其姓名都会统一记载在这两本医书的封面扉页上。】

  【换句话说,所有参与了这两本新医书编撰的医者,随着书成都会名扬天下,甚至是流芳百世!】

  【这也是为什么阳庆六十岁了,依然来参加这次医道科考核的原因。】

  【听完夏无且的话语,太子扶苏也是点了点头道:“。。既然夏师认为阳庆可为这次医道科考核榜首,那么他便为这次医道科考核榜首吧。”】

  【在确定下医道科考核榜首之后,负责此次百工专科举中器械科考核的相里季,也是将器械科考核成绩中最优秀的那一批考生名单,呈递给太子扶苏审阅。】

  【太子扶苏看了看器械科考生名单,以及其中建议拟定为这次器械科考核榜首的“公输钧”,也是有些惊讶道:“这个公输钧,可是出身公输家?”】(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相里季虽然对于公输钧感觉有些不爽,但也还是点了点头肯定道:“嗯,就是那个公输家。”】

  【看到点头的相里季,太子扶苏也是露出一抹笑意。】

  【如果说在这个世上还有谁的工匠技艺可以和墨家相提并论,甚至是一较长短的话。】

  【那么也就只有昔日鲁班,又或者说公输班之后的公输家了。】

  【太子扶苏倒是没想到这次科举,公输家也会来参加。】

  【不过囊括天下之才,也正是科举的意义之一。】

  【所以太子扶苏也是没有犹豫,便确定了这次器械科考核的榜首为“公输钧”。】

  【之后星历堪舆科、杂艺科的榜首,太子扶苏也是逐一确定下来。】

  【至于榜首之后的各科考生名次排序,太子扶苏便由其他百家博士大贤自行确定。】

  (的吗赵)等百工专科举下的各科考生名次排序确定好之后,他再将总体名单呈给父皇做最后的批阅。】

  【最后,便是龙韬武科举考核的榜首,以及相关名次确定。】

  【而对于龙韬武科举的榜首人选,太子扶苏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确定了项羽为此次榜首!】

  【毕竟项羽是真的天赋异禀与天生神力,也是真的堪称凭借自身的绝世勇武打穿了龙韬武科举。】

  【所以如果龙韬武科举的榜首不定为项羽的话,那么其他共同参加武举的勇猛之士估计都不会心服口服。勺】

  【故而在确定了项羽为龙韬武科举的榜首之后,太子扶苏看了看其他成绩优异的勇猛之士。】

  【最终确定这次龙韬武科举的第二名到第五名,依次分别为钟离眛、彭越、龙且、季布。】

  【至于之后的名次,则是由其他上将军共同商议拟定。】

  【至于小韩信,虽然在军事推演答辩与实战演练方面均是通过自己的计策,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是,这也掩盖不了小韩信在体能考核,以及武艺技能考核方面都不合格的事实。】

  【所以若是论单科考核成绩的话,那么小韩信与项羽,以及钟离眛都可以并列第一。】

  【因为他们三人都是以队友无人死亡的方式,通过的军事推演答辩与实战演练。】

  【但是如果论及四科综合考核成绩的话,那么当下的小韩信别说是和项羽比了,就算是和钟离眛、彭越等人相比也远远不如。】

  【只有等小韩信真正长大之后,才能够稍稍拉近与项羽、钟离眛、彭越等人在身体素质这方面的差距,也才能够真正上战场率军打仗。】。

第592章一视同仁的对待貳零倭2异删9龄玐贰月 漪i*,第一届科举放榜【求订阅,求全订】

  【在经世文科举、百工专科举、龙韬武科举的各科优秀考生名单确定下来之后,太子扶苏也是将这份名单呈给他父皇做最后的审核。】

  【始皇帝嬴政仔细看了一遍各科优秀考生的名单,以及这些考生的背景信息之后,微微闭眸沉思。】

  【半响之后,始皇帝嬴政方才用食指轻轻点了点名单上的“项羽”、“项梁”等出身昔日六国贵族公卿的优秀考生道:“你对他们如何看待?”】

  【太子扶苏闻言侧头看了一眼自己父皇指尖轻点的名字,顿时了然自己父皇话语里的意思,随即脸色温和道:“一视同仁地对待即可。”】

  【始皇帝嬴政挑了挑眉道:“你就不担心重用他们之后,他们却反叛大秦?”】

  “要知道,秦国可是灭了他们的故国!”】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道:“怕!”】

  “相较于老秦人来说,甚至相较于出身六I漆6翼叁尔诌洱国故地的普通黔首百姓来说。”】

  “这些出身于昔日六国贵族公卿的人,确实更有可能会因为昔日的灭国亡家之仇而反叛大秦。”】

  “但是,即便如此秦国也不能将它们拒之门外!”】

  “因为秦国不是要做昔日老秦人的王,而是要做包括昔日六国故地万民在内的整个天下的王!”】

  “所以即便重用这些出身昔日六国贵族公卿的人,有可能会使得秦国受到反叛之害,秦国也必须要展现出足以包裹天下,容纳四海的宽仁气度。”】

  “这样才能够真正将昔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以及残存的六国贵族公卿也都变成大秦子民!”】

  “同样也只有如此,才真正有可能消弭出身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以及残存的六国贵族公卿心中对于大秦的隔阂,也才能够真正使得天下一国,万民一家!”】

  “否则,一旦秦国在招贤取士这方面,对待老秦人与出身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残存的六国贵族公卿之间有所差异,甚至是不公。”】

  “那么出身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以及残存的六国贵族公卿便永远难以真正变成大秦的子民,也永远427都会想要复辟故国。”】

  “所以秦国必须要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哪怕将来他们真的反叛大秦之后,也依然必须如此。”】

  【在这一方面,太子扶苏没有丝毫的犹豫。】

  【在太子扶苏看来,反叛大秦这种事情,除了他们父子二人之外,谁都有可能,只不过是概率高或低的问题罢了。】

  【但是,反叛归反叛,这种事情只能够针对已经做出反叛之举的个人,并不能够针对某一个群体。】

  【否则,这便是在人为制造群体之间的不公。】

  【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某些群体,必然不会甘心,从而制造出其他各种动乱,以为自己争取利益。】

  【届时,必然会给大秦造成更多、更大的麻烦。】

  【所以太子扶苏才会在招贤取士这方面,要求对待所有人一视同仁。】

  【听到太子扶苏话语的始皇帝嬴政,食指再度在桌案上敲了敲道:“为何一定要现在对待他们一视同仁呢?”】

  “等将这一代出身于昔日六国期间的黔首百姓,以及残存的六国贵族公卿后裔都熬死之后。”】

  “大秦再对下一代出身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以及昔日六国贵族公卿的子嗣后代一视同仁,不是更加稳妥吗?”】

  【在始皇帝嬴政看来,对待所有人一视同仁,的确是一个大一统帝国应该有的胸襟与气魄。】

  【但是,重用出身于昔日六国期间的黔首百姓,以及残存的六国贵族公卿后裔很有可能反叛大秦,这一点也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始皇帝嬴政也是比较倾向于先将这一代出身于昔日六国期间的黔首百姓,以及残存的六国贵族公卿后裔都熬死之后,再重用他们的下一代人。】

  【毕竟下一代人是实打实地出生于秦国的治理期间,他们对于秦国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都会比现在这一代的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与六国贵族公卿后裔要高上许多。】

  【同样,下一代人会反叛大秦的可能性,也会低上许多。】

  【太子扶苏摇了摇头,轻叹一口气道:“当一代人过去之后,当出身关中的老秦人牢牢霸占了朝堂上所有的职位之后。”】

  “父皇觉得到了下一代人的时候,老秦人还会甘愿让出部分位置给出身六国故地的人才吗?”】

  “不会的,已经吃到了嘴里的肉,不管是n疚冥翏熘漆8贰8谁都不会舍得再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