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止
【如今天、地、人三鼎,每一个鼎皆重一千两百斤,也就是三个各十二石重的巨鼎。】
【没办法,先祖秦武王嬴荡的行为已经证明了几百斤的大鼎也是可以被人举起来的。】
【虽说可能举起来之后,就会因为力气不支,从而被砸死。】
【但是,能够被举起来这个行为本身就已经是堪称动摇了国家的权威天命了。】
【所以在吸取了周王室的教训之后,太子扶苏也是将天、地、人三鼎的重量,全部增加到了一千两百斤,他就不信这样还有人能够举的起来。】
【又或者说,如果天下间真的出现了一位能够举起一千二百斤巨鼎的神人,那么便大概真的是秦国天命已失吧。】
【毕竟正常情况下,怎么可能出现能够举起一千二百斤巨鼎的神人呢!】
【像过往史书上记载的那些能够力扛千斤巨鼎的勇猛之士,太子扶苏在仔细考校过之后,基本确定那些勇猛之士最多也不过是扛起两、三百斤大鼎罢了。】
【之所以有千斤之说,一是以讹传讹,喜欢夸大其词。】
【二是因为当时各个诸侯国衡制单位不同,可能同样都是“一斤”的衡制单位。】
【但是可能同样“一斤”重的东西,在秦国是等于“一斤”,但是在其他诸侯国却可能是等于“十斤。”】
【所以可能在秦国的一个百斤大鼎,放到其他诸侯国便成了一个“千斤巨鼎”。】
【故而当其他诸侯国的勇猛之士抬起一个实际上只是百斤重的大鼎时,便被人传成了力扛“千斤巨鼎”。】
【所以,太子扶苏对于自己铸造的重一千二百斤的天、地、人三鼎是非常有自信的。】
【而项羽在抬起三石重鼎之后,也是喘着粗气,看向一旁的力士隐隐兴奋道:“还有没有更重的大鼎?”】
【他能够感觉到三石重鼎依然不是他的极限,他还能够举起更重的大鼎!】
【听到项羽的话语,一旁的力士也是再度将项羽的要求汇报给太子扶苏。】
【而太子扶苏也是大手一挥道:“将三石重鼎到五石重鼎,全部抬出来,孤今日便要看看他的极限在哪!”】
【得到太子扶苏的吩咐,一众力士也是再度借助牛车等工具,将三石重鼎到五石重鼎给全部抬了出来。】
【顿时,现场的气氛也是变得越发热烈与高涨,甚至在场的一众勇猛之士都开始齐齐呼喊项羽的名字,想要看看项羽最终能够扛起多重的大鼎。】
【而项羽看着眼前一字排开的大鼎,也是深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屏气凝神,再度双眸怒睁,直接抬起三石一钧重鼎。】
【在持续十个呼吸之后,也是再度将三石一钧重鼎给抛掷到一旁,随后整个人不断地喘着粗气。】
【而在场的围观的一众勇猛之士,也是纷纷为项羽欢呼喝彩。】
【在休息了片刻之后,项羽也是再度将目光落到了三石二钧的重鼎身上,然后再度深深呼吸了一口气,双臂青筋凸显,脸上尽是气血涨红。】
【但最终,也依然还是顺利将三石二钧的重鼎给稳稳地举了起来。】
【这一刻,蒙恬、王贲、李牧、李信等上将军,看着项羽的眸光皆是带着欣赏之色。】
【项羽其他方面的能力暂且不提,单是项羽能够举起三石二钧的重鼎,如果给他全幅甲胃、武器的话,那么他在战场上绝对是战线攻坚的一把好手。】
【在又休息了片刻之后,项羽再度将目光落到了三石三钧的重鼎身上。】
【而后,项羽再三深吸了一大口气,接着使出全身的力气将三石三钧的重鼎抬举起来。】
【只不过,这一次从项羽(赵的好)摇摇晃晃的动作,众人皆是看出这便差不多是项羽的极限了。】
【最终,在三石二钧的重鼎刚刚抬举过头顶,项羽便不得不将重鼎抛掷到一边,而后整个人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同时,项羽看着那个被他抛掷在一边的三石三钧的重鼎,眼中也是闪过不满之色。】
【他能够感觉到之前抬举那些重鼎的时候,还是损耗了他不少的精力。状】
【否则如果让他好好休息上一天,然后再来举鼎的话,那么三石三钧的重鼎他应该也是可以举的起来的。】
【不过即便可以举的起三石三钧重鼎,这大概也就是他当下的极限了。】
【若是再给他几年成长时间,他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一些,那么他相信别说三石三钧的重鼎了,甚至就算是四石的重鼎,他也未必抬举不起来!】(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不过即便如此,单凭今天项羽抬举起三石三钧重鼎,以及开十三钧强弓的成绩,就算后面的敏捷成绩倒数第一,那也足以让项羽在体能考核这方面独占鳌头了。】
【不过事实上,项羽在敏捷考核这方面的成绩,也同样是第一。】
【可以说,在体能考核这方面,项羽是直接断崖式领先!】
【这让同样参加体能考核,拼了命才勉强拿到一个合格的小韩信,也是忍不住嘴里嘟囔着“怪物”什么的。】
【而其他在体能考核这方面拿到优秀成绩的钟离眛、季布、龙且、彭越等人,也是纷纷将项羽视为自己这次武科举选拔中的头号大敌。】。
第587章进一步推进科举公平,逐渐选拔出来的人才【求订阅,求全订】
【很快,第一天的经世文科举、百工专科举、龙韬武科举便相继结束了。】
【因为是第一次科举的原因,朝廷也是颇为重视,所以在考核刚一结束,便立刻抽调了百名官吏对第一天的考核进行阅卷、统计成绩貳磷児迩I令陾羣。】
【而太子扶苏与六部尚书、六军都督府的上将军,也是一起坐在上首,等候下方官吏的统计结果。】
【在等候的过程中,太子扶苏也是时不时走到下面去巡视一众官吏的阅卷、统计过程,以防其中有官吏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待到巡视结束,再度回到上首位置上坐着的时候,太子扶苏也是看向一旁的礼(二)I山洽k揪镏3部尚书建议道:“如今科举阅卷皆不糊名,此举不太妥当。”】
“若是考官可以直接看到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的话,那么考官便很有可能会故意提高相识权贵官员子嗣的科举成绩,从而使得优先录取相识权贵官员子嗣。”】
“同时,考生也有可能提前收买考官,使得考官在看到该考生名字的时候,暗中提高该考生的科举成绩,从而使得其优先被录取。”】
“所以,下次科举的时候,可以施行糊名制度,对所有科举考生的考卷统一进行糊名,以防止考官与考生之间相互勾结,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说到这里,太子扶苏顿了顿,又再做补充道:“单凭糊名还是不太稳妥,再加上誊录制度吧。”】
“科举结束之后,统一进行糊名,然后再由小吏进行重抄试卷,以防止考生笔迹被考官辨认。”】
【一旁的礼部尚书听到太子扶苏的话语,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此前,他倒是没有想到过科举舞弊这方面的事情。】
【毕竟一来,在当前这个重视自身名誉大于性命的时代,士子节操、道德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不太能够做的出勾结考官、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这697种事情。】
【二来,这次科举阵势之隆重,可谓是前所未有。】
【不仅有太子扶苏作为这次科举的主考官,同时还有他们六部尚书、六大都督府的上将军与诸子百家学派的博士大贤,共同作为这次科举的副考官。】
【所以礼部尚书也是不认为有哪个考官的胆子大到敢在他们这些人的眼皮子底下相互勾结、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不过,这次科举或许的确没有哪个考官、考生,敢在他们这些人的眼皮子底下相互勾结、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但是,下一次呢?又或者是下下一次呢?】
【作为崇尚法治的大秦出身的礼部尚书,自然不会将防止考官、考生相互勾结、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一事,寄托于考官与考生自身的道德之上。】
【与其相信考官与考生自身的道德,还不如提前制定相关严厉的防科举舞弊制度更好一些。】
【而太子扶苏方才所言的糊名制度,以及誊录制度,便是很好的一个防科举舞弊措施。】
【所以礼部尚书在思索半响之后,也是抬头看向太子扶苏赞叹道:“殿阅- 漪 遛亿."亿鸸扒四罒疤下所言极是,回头臣便在殿下所说的糊名制度与誊录制度上,定相关的科舞律。”】
“如,凡是县科举舞弊者,若仅只是考生自身原因,与相关考官无关,则考生禁考十年,相关考官以监察不严、渎职为名,降职削爵。”】
“若是考生与相关县科举考官彼此相互勾结,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则考生禁考二十年,相关考官则罢职夺爵。”】
“凡是郡科举舞弊者,若仅只是考生自身原因,与相关考官无关,则考生禁考二十年,相关考官则以监察不严、渎职为名,罢职夺爵。”】
“若是考生与相关郡科举考官彼此相互勾结,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则考生斩首示众,相关考官则以监察不严、渎职为名,全家流放。”】
“凡是中央科举舞弊者,若仅只是考生自身原因,与相关考官无关,则考生斩首示众,相关考官则以监察不严、渎职为名,全家流放。”】
“若是考生与相关中央科举考官彼此相互勾结,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则考生全家抄斩,相关考官亦斩首示众。”】
【听到礼部尚书所言,太子扶苏也是点了点头,从禁考十年与降职削爵,到斩首示众与全家抄斩,按照科举之轻重的不同,惩罚力度也各有不同。】
【这在太子扶苏看来,还算是比较合理的惩罚。】
【而对于太子扶苏说的糊名制度与誊录制度,还有礼部尚书说的制定防科举舞弊制度,一旁的其他尚书以及各军都督上将军并没有什么意见。】
【因为对于其他的都督府上将军而言,他们的子嗣未来肯定是不走科举中的经世文科举这条选拔之路的。】
【他们子嗣要么直接投身军伍,走军功授爵选拔之路,要么直接走科举考核中的龙韬武科举选拔之路。】
【这两者都是没有什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可言的,因为在战场上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是无法让底下的士卒为之信服的。】
【而无法让底下的士卒为之信服的话,你便无法彻底统帅大军,发挥出士卒的战斗力。】
【届时,只会让他们那些通过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上位的子嗣,因为德不配位的缘故,从而在战场上死的更快。】
【所以除非他们子嗣自身真的有那个能力,不然像蒙恬、王贲、李牧等上将军宁愿让自己子嗣在家中当一个富贵之人,也不想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抬他们子嗣上位。】
【反正以他们如今打下来的爵位,哪怕后辈子嗣没本事,也足以让后辈子嗣荣华富贵好几辈子了。】
【所以科举考核中的经世文科举是否糊名、誊录,是否有严厉的防科举舞弊惩罚制度,又与他们何关呢!】
【而对于其他几部尚书来说,他们也并不需要通过在科举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方式抬他们子嗣上位。】
【说句不好听的,全天下所有参加科举考核的士子,有哪些士子的优势能够比他们自家的子嗣优势更大?】
【没有的!】
【他们各自尚书的身份,就已经是对于自家子嗣最大的照拂了。】
【毕竟科举考核的内容,多半都是他们这些尚书拟定的。】
【他们也不需要对自家子嗣透露具体的考核内容,他们只需要大致让自家子嗣多学习一下某些方面的知识,又或者是有针对性的对子嗣进行某些方面的教导。】
【仅是如此,那便足够让他们的子嗣比其他参加科举考核的士子,占据更多的优势了。】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维护科举考核的公平,防止其他士子在科举考核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反而是变相确保他们子嗣在科举考核中的优势地位。】
【而且,如果他们子嗣实在没出息,无法通过科举考核的话。】
【那么始皇帝又或者太子扶苏多多少少也会看在他们自身的功绩的情分下,额外提拔优待一下他们子嗣。】
【所以总的来说,维护科举考核的公平,对于他们这些站在最上层的官员来说,是益大于弊的。】
【故而,对于太子扶苏与礼部尚书说的维护科举考核公平,他们也没什么意见。】
【而上层官员皆无意见的话,那么剩下的也就是上层官员统一意志,将该政策推进、落实下去罢了。】
【这样的事情,他们这些上层官员一直在做。】
【很快,在上百名官吏的同时审核批阅之下,经世文科举之策论科的考生成绩,也是迅速被从高到低地整理出来。】
【随即太子扶苏拿起上面的第一份考卷,同时也堪称是经世文科举之策论科的榜首的考生考卷,接着看了看这位考生的名字,名曰“范增”。】
【然后凭借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在脑海里面搜索回忆了一下,并没有找到有关于这位“范增”的记录。】
【接着太子扶苏也是仔细看了看对方的答卷,片刻之后,方才点了点头说道:“非常老成持道、稳重全面的策论回答,评为榜首的确不为过。”】
【随后太子扶苏放下答卷,看向一旁的小吏吩咐道:“拿范增的个人信息给孤看一看。”】
【很快,范增之前报名填写的个人身份信息表便被取了过来。】
【看着范增填写的个人身份信息表,其他信息太子扶苏倒不怎么在意,唯一让太子扶苏在意的是,范增居然是秦昭襄王三十年的生人。】
【换句话说,范增今年五十八岁,快六十岁了。】(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这样的年纪,放在普通官员身上都可以致仕回家荣休了。】
【不过,没有限制科举考生的年龄,这个是他此前有意为之的事情。】
【所以现在出现了类似范增这么大年龄的科举考生,也有他的问题。】
【故而,太子扶苏也是点了点头道:“姜尚八十而遇文王,范增六十不到,亦正式大展其才之时。”】
【话语间,也是认可了范增作为此次经世文科举之策论科的榜首之名。】
【接着,也是将范增的策论答卷,递给其他尚书观阅,看看是否有其他的不同意见。】
【而范增除了年龄大一点外,其他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至少从答卷内容上来看,其才智确实很不错。】
【再加上以范增作为经世文科举之策论科的榜首的话,刚好也变相宣传秦国的科举取士,的确唯才是举,无有其他年龄、相貌、身份之别。】
【接着,太子扶苏也是拿起第二份考生的答卷,该考生名为“陈平”。】
【片刻过后,太子扶苏也是放下陈平的答卷,面带笑意道:“如果说刚刚范增的策论答卷是老成持道、稳重全面的回答的话。”】
“那么现在陈平的这份策论答卷,则是剑走偏锋,计走奇诡的回答。”】
“二人刚好一正,一奇,巧合之余,亦是相得益彰。”】
【说罢,太子扶苏也是将手中陈平的策论答卷,递给其他尚书观阅。】
【而其他尚书看完陈平的策论答卷,也是捋须颔首,这的确是一个剑走偏锋、计走奇诡的策论回答。】
【不过,也确实有其可行之处。】.
【所以如果后面没有比之更加出色的策论回答的话,那么陈平这份策论答卷排在第二也是没问题的。】
【之后,众人也是一一审视了一遍所有合格的策论答卷,并且那些被评为不合格的策论答卷也随机抽取了三分之一进行复查。】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红楼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