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17章

作者:顾止

  【而如果医书能够被刊印成千上万份,做到大秦每家每户都有一份的话,那么岂不是说明他们医家的影响力也扩大到了大秦的各家各户。】

  【而在这各家各户的黔首百姓之中,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孩童,会因为这本医书而对他们医家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医家也将大兴于大秦呀!】

  【所以在夏无且等一众医师看来,这样一本“粗浅”的医书,从某种角度而言,可以说是相当于《黄帝内经》那样的医家传承之经典,立世之根基!】

  【故而必须要慎重以待的同时,也全力以赴去编撰!】

  【而对此,太子扶苏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只不过,因为夏无且等一众医家医师过于重视的原因,从而导致这本医书的编撰速度,反而比预期的要更慢一些。】

  【不过对此,太子扶苏也并不在意,毕竟慢工出细活,而且还是与黔首百姓有关的医书,慎重一点也好。】

  【而除了召集夏无且等一众医家医师编撰那么一本“粗浅”的医书之外,太子扶苏还私底下建议他父王小小的修改了一下大秦各地郡县的医工制度。】

  【比如说,大秦各地郡县的医工,需要根据各自医工数量的多少,然后分批组成巡诊医师,定期深入下到大秦各个乡、镇、村子里面进行巡诊。】

  【医工人数多的话,可以一个月下到各自治下郡县的乡、镇、村子里面巡诊一次,看看有没有需要医师诊治的黔首百姓。】

  【医工人数少的话,可以三个月下到各自治下郡县的乡、镇、村子里面巡诊一次,看看有没有需要医师诊治的黔首百姓。】

  【这样虽然不能够做到让黔首百姓生病了,又或者是遇到意外的时候,能够及时有医师诊治。】

  【但是至少也增加了黔首百姓可以接触到医师的机会,从而让黔首百姓有了更多被医师救治的可能。】

  【而除了编撰医书,以及定期派遣巡诊医师这两项在太子扶苏有可能立刻对黔首百姓的生活,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的安排之外。】

  【剩下的就是太子扶苏将医家也纳入到了教育司内的教导课程之中,从现在开始慢慢增加学习医家之言的学子数量,好让将来的医家医师能够更多一些。】。

第391章纷纷想要编撰书籍传遍天下的诸子百家【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秦皇嬴政看着太子扶苏提出的编撰新的医书,以及定期安排医工下到各个地方郡、县、乡、镇、村去巡诊的做法,也是微微点了点头。

  毕竟不仅天幕上的“秦国”缺乏懂得读书识字的士子,天幕下的秦国更是严重缺乏懂得读书识字的士子。

  因为好歹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早早就意识到了秦国缺乏大量懂得读书识字的士子这个问题,所以很早之前就设立了相关的教育司来培养懂得读书识字的学子。

  故而天幕上的“秦国”虽然也暂时无法抽调更多懂得读书识字的学子,去学习医家之言,从而增加医家医师的数量。

  但是起码天幕上的“秦国”在覆灭其他诸侯国之后,是勉强有足够的懂得读书识字的士子,可以充作治理那些地方郡县所需的官吏的。

  而他们眼下的秦国,别说能够抽调更多懂得读书识字的学子学习医家之言成为医师了,就连充作治理其他地方郡县所需要的官吏也远远不够。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也是再一次为自己缺乏人手这件事而感到无奈起来。

  现在秦国并不缺乏顶尖的文臣武将,反而缺乏大量的中下层的大小官吏。

  但是数量如此庞大的中下层官吏,却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培养出来的。

  从无到有,起码也需要经过三、五年的学习,才能够将目不识丁的学子培养成勉强做到读书识字的秦吏使用。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像太子扶苏说的那样暂时编撰一本尽量粗浅、直白、简单、易懂的医书,交给黔首百姓自己自学自救,也算是一个勉强可解燃眉之急的做法。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也是看向一旁的夏无且吩咐道:

  “相关医书的要求,太子扶苏已经说了,天幕过后夏卿你便负责组织医师进行编撰吧!”

  夏无且也是一脸激动地应道:

  “臣等,必不负陛下所托!”

  天幕上的“夏无且”等医师都能够意识到太子扶苏所说的那一本医书所蕴含着的重要价值,天幕下的夏无且等医师又如何意识不到那本医书的重要价值呢!

  所以哪怕始皇帝不吩咐安排他们,他们医家自己也会主动请求编撰这样的一本医书,然后再上交始皇帝,请求朝廷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而后,秦皇嬴政也是接着说道:

  “另外,秦国所有的医师皆归夏卿管理,天幕上太子扶苏所说的组织医师定期下到地方郡、县、乡、镇村巡诊一事,回头夏卿也拟一个具体的章程上来。”

  “待朕阅后无疑便颁布下去,开始施行。”

  夏无且再度点了点头,利落道:

  “是,陛下!”

  其他一众诸子百家博士看到夏无且等医师神情激动的模样,脸上也是露出一抹火热的羡慕之色。

  要知道医家这本医书,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是打算将其刊印到大秦千家万户都各有一本的。

  换句话说,医家的这本医书,至少也会刊印成十几万份,甚至是数十万份!

  这是何等恐怖的一个数量呀!

  他们诸子百家各家所有的典籍数量,全部加起来,恐怕也没有十几万份之多,更加别说数十万份了。

  而医家如果能够有数十万份医书传遍天下,让天下黔首百姓都做到各家各户各一份的话。

  那么医家又何愁传承会断绝?

  又何需担忧医家不会大兴呢?

  要是他们自家学派的经典典籍也能够像医家的医书那样,刊印个十几万份,甚至是数十万份的话,那么他们也是真的可以死而无憾了。

  想到这里,农家的博士陈相也是忽然上去一步道:

  “陛下,如今大秦农家子弟数量稀少,难以像天幕那样各个郡县都安排一位农家博士,前去教导黔首百姓如何更加高产的种植。”

  “所以,臣以为农家亦可像医家那般同样编撰一本尽可能粗浅、直白、简单、易懂的农书,然后刊印出来交给黔首百姓自行去学习如何更加高产的种植”

  秦皇嬴政看了陈相一眼,自然知道陈相这个提议之下的目的是想让医家那样,更进一步扩大自家学派的传承,以及影响力。

  不过像农家这种只是为了提高黔首百姓耕种产出数量的学派,更进一步扩大其传承以及影响力,倒也在他的可允许范围之内。

  而且就像陈相说的那样,现在农家子弟数量也的确稀少,而他也不可能抽调出一部分学子去学习农家之言。

  毕竟他需要先满足了大秦各地郡县官吏的缺口之后,才能够安排更多的学子去学习农家之言。

  再加上借助天幕,虽然可以让各种提高粮食庄稼亩产量的方法,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天下。

  但是天幕也并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而且人也是会出现逐渐淡忘,又或者是记错之类的情况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编撰一本相关的农书不仅可以用来解黔首百姓一时的燃眉之急,也可以用来作为黔首百姓世世代代的传承。

  所以秦皇嬴政也是微微颔首,语气平静道:

  “允!”

  得到始皇帝同意的陈相、陈辛等农家博士,脸上当即闪过一抹大喜之色,连连拜谢道:

  “谢陛下!”

  “臣等,势必为天下黔首百姓编撰出最为适宜使用,亦最为高产的农书!”

  看到继医家之后,农家的经典之言也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秦黔首百姓日后家中世世代代传承的书籍之后。

  墨家、公输家的博士们也是坐不住了,墨家的相里季当即率先开口道:

  “陛下,如今大秦的墨家子弟数量稀少,若是黔首百姓使用的曲辕犁、脚踏式纺织机等器具出现损坏了的话,恐怕也一时间也难以修好。”

  “臣以为墨家亦可像农家、医家那般,同样编撰一本尽可能粗浅、直白、简单、易懂的墨书。”

  “然后刊印出来,交给黔首百姓自行去学习、制作如何替换那些损坏了的器具零件。”

  相里季这边的话语刚刚落下,公输家那边的博士公输均便也紧跟着立刻开口道:

  “陛下,黔首百姓如果需要替换各种器具损坏了的零件的话,那么我公输家亦可编撰一本尽可能粗浅、直白、简单、易懂的公输技书。”

  “然后刊印出来,交给黔首百姓自行去学习、制作如何去替换那些损坏了的器具零件。”

  这可是一个能够让自家传承真正经久不衰,一直传承下去的方法,他们公输家自然也不会错过。

  尤其是在有墨家的情况下,他们公输家不论如何也要掺和一把手。

  总之就是一句话,绝对不能够让墨家专美于前!

  秦皇嬴政眸光扫过墨家相里季、公输家公输钧等博士,微微思索半响,而后也微微颔首道:

  “那便由墨家、公输家共同负责编撰一本用以教授黔首百姓如何学习、制作、替换那些已经损坏了的器具零件的器具之书吧。”

  “书名,便叫《墨道公输》!”

  还有同样的理由,对于像墨家、公输家这种教导黔首百姓如何制作各种新式耕种、纺织、灌溉器具,从而变相提高耕种效率与产的派。

  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地扩大自身传承,以及影响力的话,那么也还是在他的可允许范围之内的。

  毕竟不管是医家之言、农家之言,还是墨家之技、公输家之技都是于民有利。

  而于民有利的话,那么也就是变相的于秦国有利,他自然不会拒绝这些学派主动提出编撰书籍,然后刊印发给全天下的黔首百姓的请求。

  当然,为了节约成本,以及相关的人力、物力等资源。

  像墨家和公输家这种本质上类似的学派,那就没必要两家各自编撰一本了。

  毕竟这东西一旦成书,那是要刊印十几万本,甚至于是数十万本的。

  如此庞大的书籍数量,还是能够少刊印一份便是一份吧。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也是不由得再次感叹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有用。

  如果没有造纸术可以造出廉价,并且既可以写又可以画画的纸张的话,那么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的编书一事绝对没有那么轻易可行。

  同样,如果没有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刊印、复制的雕版印刷术出现的话,那么纵然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编撰出了能够让黔首百姓看懂的医书、农书和器具之书。

  大秦也绝对不可能做到将之抄写十几万份,甚至是数十万份,然后发给全天下黔首百姓的地步。

  听到始皇帝的回答,虽然墨家的相里季与公输家的公输钧都不太乐意和对方合著一书。

  但是始皇帝的态度也是很明确,并不打算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去让他们两家各自编撰两本内容相类似的书籍。

  所以相里季等墨家博士也只能够一脸不爽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公输钧等公输家博士,然后低头应道:

  “臣等,遵旨!”(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而公输钧等一众公输家博士,虽然也同样不想和墨家合著一书。

  但是看到始皇帝连他们两家合著的书籍书名都定下来了,他们也知道此事已定,无可更改。

  不过好在始皇帝做事公正,那本由他们两家合著的书籍,书名也是他们两家各占两个字。

  《墨道公输》中的“墨道”二字代表了墨家,“公输”二字自然便代表了他们公输家。

  “墨道”排在“公输”的面前,又让他们隐隐有些不爽。

  当然,想虽然是这么想,但是公输钧等一众公输家博士还是顺从地躬身应下道:

  “是,陛下!”

  眼见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都相应得到了始皇帝的准许,除了法家之外的其他一众诸子百家,又如何还坐得住。

  毕竟谁不想自家的经典之言,能够像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那样成为大秦壬壬万万的黔首百姓必学的书籍之一呢!

  于是,其他诸子百家博士亦是纷纷开口请求道:

  “陛下,我等儒家亦可。。。。。。”

  “陛下,我等阴阳家也。。。。。。”

  “陛下,我等纵横家同样可。。。。。。。”

  “陛下,我等名家亦同样有。。。。。。。”

  。。。。。。.

  面对其他一众诸子百家博士的请求,秦皇嬴政神色不变道:

  “除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外,其他诸子百家著书之事,过后再议。”

  他同意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著书刊印,扩大自身影响力,是因为他看到医家、农家、墨家、公输家著书刊印有利于黔首百姓与秦国。

  但是其他诸子百家,他暂时还没有从天幕上看到有利于黔首百姓与秦国的地方。

  所以就算其他诸子百家博士编撰好了书籍,他暂时也是不会同意刊印并发行的。

  毕竟一旦同意之后,要刊印并发行的书籍数量就不是一、两本那么简单了。

  而是数以几十万本计,甚至是上百万本计的书籍。

  要刊印并且发行数量这么庞大的书籍,就算是对于秦国来说也并不是一件易事。

  看着委婉拒绝的始皇帝,其他一众诸子百家博士纵然心有不甘,但是却也只能无奈退下。

  毕竟著书、刊印、发行这件事,最重要的便是要得到始皇帝的支持。

  如果没有得到始皇帝的支持的话,那么就算他们将书编撰出来,凭借他们一家学派之力也无法真正做到刊印并发行天下。

  另一边,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看到太子扶苏要医家为他们编撰粗浅、直白、简单、易懂的医书。

  甚至还要安排医师定期到地方郡、县、乡、镇、村去巡诊的时候,一个个也是忍不住激动热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