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个方块人咋成神仙了 第157章

作者:科学的三段论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的时候。

忽然,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

“快看,山下有黄旗。”

话音一落。

所有的流民包括云易都朝着那人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只见靠近太行山的那侧。

有一顶顶营帐连绵不绝得扎在大地上。

来来往往不少头戴黄巾的人。

正中心。

一根高耸的旗杆上,一面满是黄色的黄旗在风中迎风招展。

黄巾意味着那里的人都是信奉太平道的。

黄旗又意味着大贤良师张角很可能在那。

看到这面黄旗。

在场的所有人脑子里都闪过之前在神碑上看到的十二字谶言。

苍天死,黄天立,圣人出,天下吉。

山下,就是希望!

终于,他们不再犹豫。

齐齐得直奔山下的营帐而去。

云易被裹挟在人群中。

一同向下跑去。

不过和这群人兴冲冲向前冲不一样。

在下去的途中。

云易渐渐减缓自己的脚步。

来到了队伍的尾端。

PS:求鲜花,评价票,月票!!!.

第101章入道仪式,与张角的第一次见面

此时的张角还未正式举起造反起义的大旗。

所以别看营帐里人多。

但基本都是宗教信徒,管理非常松散。

云易跟着流民们来~到营帐跟前.

两边因为沟通不畅。

局面很快混乱起来。

这时,云易瞅准时机顺了一根黄布裹在了-自己头上。

成功混入了太平-道信徒的队伍。

所幸混乱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

随着张角的出场。

他很快就利用自己的威望将混乱镇压了下去。

云易也总算见到了这位太平道创始人兼大贤良师张角。

张角看着并不年轻,约莫五十岁。

胡子不长。

上嘴唇是一撮细长的八字胡。

下巴上是整齐的尖型山羊胡。

穿着黄色长袍,手里杵着一根九节杖。

举手投足间。

尽显神秘与威严。

张角缓缓走到流民们面前,抬起一只手向下按压。

示意大家安静。

“昨日黄天托梦于我,我已知道你们的来意。”

此话一出。

这些下山的流民们全都两眼放光。

黄天托梦?

好好好,大贤良师一定就是谶言上所说的圣人!

原本还有些人有些摇摆不定。

但经过张角这么一说。

他们的内心终于坚定下来。

反倒是周围聚拢过来的太平道信徒全都一脸懵逼。

黄天托梦?

为什么大贤良师没有和我们说过这件事?

然而张角并没有给身后的信徒们解释。

而是打算借流民的口替自己宣传出去。

因为他知道。

即使是同一个消息。

通过他的嘴直接告知和自己探究得来。

相信程度就不一样。

不论是谁,都更愿意相信自己辛苦得来的小道消息和秘闻。

这就是人性!

随后,他平静得看着这群流民,询问道:

“你们是否真心愿意加入太平道?”

“须知道,一但加入太平道,就需要时时刻刻遵守道义。”

“若有违反,将按照道规严惩不怠。”

“若是不想加入,现在转身离开即可。”

然而,流民们已经见过神碑浮空神迹和十二字谶言。

又怎么可能放着光明大道不走。

而选择离开呢?

只见流民们全都点点头,几乎齐齐说道:

“大贤良师,我们都是真心愿意加入太平道。”

张角点点头:

“好,既然如此,那你们便跟我过来,我来亲自主持你们的入道仪式。”

说完,张角带着这群流民穿过一顶顶营帐。

来到祭坛前。

祭坛上摆着一张案桌和一口三足立鼎。

张角走上祭坛。

拿起符纸,手持桃木剑。

“入我太平道者,须诚心叩头各五行,先上视天,回下叩头于地。”

“天神地祇宽恕后,可除罪业,消身体百病,得心安。”

说完,他手里的黄色符纸突然无火自燃。

下方的流民们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全都吓得跪拜在地。

云易藏在黄巾信徒中,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其实张角的操作和他当初在流民面前展示的有点像。

说白了就是利用特殊手段威慑流民。

只不过。

他有MC能力傍身,可以凭借三叉戟召唤真正的雷霆。

而张角只能利用古代底层百姓的愚昧。

施展一些看起来吓人,实际上就是一些把戏的手段。

符纸自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

只需要在符纸表面撒上少量的黄磷。

然后快速挥动。

摩擦空气。

黄磷便会迅速燃烧,将符纸烧成灰烬。

只是云易有些可惜。

连这位可以说是道教创始人之一的张角都没有掌握真正的神仙之法。

看来这个世界是无魔世界无疑了。

不过这样也好。

这意味着。

从此之后,他将会是这个世界唯一真神。

且拥有绝对的对神仙的解释权。

符纸迅速燃烧殆尽,张角一把将灰烬攥在手心。

然后转身走向三足立鼎。

将符灰撒入其中。

“入我太平道者,皆可服用符水,令符存于心中,可沟通黄天。”

“只要诚心,黄天的神力将会借符生发,神力游走全身,可消除百病,恢复健康,饱满精神。”

随后。

张角又对这些流民进行了一系列的繁琐的入道仪式。

聆听道音、熏陶道义、讲解道规...

还得对黄天三叩九拜。

将流民们好一顿折腾后,这才让他们过去喝符水。

对于这番操作。

云易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这些手段说白了就是为了增加这些新信徒对太平道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