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个方块人咋成神仙了 第156章

作者:科学的三段论

“大哥,你把司隶的事全部交给马元义,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张角看了张梁一眼:

“三弟,你是不信任马元义?”

张梁摇摇头:

“这倒不是,马元义自幼跟随我们,说是我们的孩子都不为过,若是他都不能信任,我们还能信任谁?”

“那你觉得他能力不足?”

“也不是,马元义的能力即使在一众弟子中也可谓鹤立鸡群。”

“那你的顾虑是什么?”

张梁犹豫了一会说道:

“他会不会有点太年轻了?”

虽然马元义十岁就跟着他们一起走南闯北传道。

但现在距离那时也就过去了十二年。

也就是说,马元义才刚刚二十二岁。

二十二岁...

才是刚刚及冠成年没多久的年纪。

然而张角却摇摇头:

“有志不在年高。”

“昔日冠军侯十七岁封侯、二十一岁封狼居胥,你觉得他年轻吗?(bede)”

张梁张了张嘴:

“马元义能和冠军侯相比?”

张角反问道:

“为什么不能呢?在冠军侯之前,又有谁能想象得到,一个不过二十岁的年轻人,竟然能打得匈奴败退数百里?”

“况且马元义为人机敏谨慎,能力不凡。”

“又受到我们十多年的熏陶,对传道和组织信徒一事极为熟练。”

“除了年轻一点,他又差在哪里?”

“三弟,马元义不是我们的孩子,但胜似我们的孩子。”

“但我们也不能把他一直当成孩子。”

张梁点点头:

“大哥,受教了。”

张角微微颔首,拍拍他的肩膀道:

“行了,我知道你不是对马元义有意见,只是担心他太年轻镇不住场子。”

“你放心,司隶地区距离这里不远。”

“等我们将谶言的事全部处理完毕,就去司隶地区帮他一把。”

张宝和张梁全都点点头。

谶言的事当然还没结束。

虽然已经有一部分流民看到了谶言。

但还不够。

谶言的内容还没有完成传播出去。

接下来他们还必须留在这。

继续传道。

顺便借助那一部分流民的口,将谶言完全传播出去。

然后借助谶言之势。

彻底形成一支能够席卷整个大汉的起义力量。

夜越发深沉。

流民们大多忍不住困倦陆续睡着。

趁着没人注意,云易偷偷离开人群。

再次返回了地下。

当然,等级目标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

他并不打算继续挖煤。

而是准备将自己留在这里的工作台、铁砧等物品带走。

顺便还带了一些煤炭块和铁块。

既然背包空间足够。

当然要物尽其用了。

随后,他又悄悄返回到穿越纪念碑旁。

假意混在人群中眯了一会。

时间过得很快。

没多久,太阳就从地平线下缓缓升了起来。

露出了一点鱼肚白。

因为这里的树木早在云易第一次穿越时就全部撸掉了。

形成了一块平坦地。

所以并没有遮挡。

初升的太阳很快就烤得大家汗流浃背。

再也没有了继续睡觉的心思。

流民们纷纷醒来。

确认中间的篝火完全熄灭后。

他们才一起结伴出发下山。

寻找大贤良师张角所在。

他们下山的路和云易来时的路其实并不一样。

毕竟太行山脉并非只有一座山。

而是连绵无数座山峰的总和。

这么多山峰,山路自然也很多。

不过云易通过地图发现。

他们走的路。

和自己来时的路其实相差并不算远。

大概也就差个十几公里。

十几公里在后世一点不远。

别说开车了。

就算骑个小电驴都能轻轻松松来回。

云易穿越前。

每天的通勤距离都有这么远。

不过在东汉末年。

十几公里其实并不算近了。

只要不是流离失所。

很多农民一辈子可能都没跑出去过这么远。

这一路上。

云易猜测队伍里应该还有张角的人在暗中指引方向。

因为太顺畅了。

几乎没有走错路的事情发生。

终于,经过数小时的长途跋涉。

大家看到了远方的开阔地。

只是那一片开阔地太过荒芜。

龟裂的大地、干枯的树木、断流的河床

若非有神迹与谶言的加持。

流民们是坚决不会离开太行山出去的。

哪怕太行山里并不比外面安全。

东汉末年的太行山脉还是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

里面凶猛的野兽无数。

毒虫蛇蚁也不少。

而且绝大多数流民对森林里的食物也不熟悉。

哪个能吃?哪个不能吃?

只有吃了才知道。

可万一吃到有毒的

毒性弱点还好。

运气好还能苟活于世。

若是毒性强

中毒者基本只能等死。

但是,和外面猛于虎的苛政相比。

太行山里至少还有一条活路。

运气好一点,小心谨慎一点。

至少不至于被饿死。

而且只要大家抱起团来。

就算是遇到凶猛的野兽。

也不用担心。

毕竟两脚兽的战斗力可一点不弱。

来的野兽少一点、弱一点。

搞不好还能加餐一顿。

来的野兽多一点、强一点。

比如规模庞大的狼群。

普通人确实敌不过。

但只要跑得比别人快,总能有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