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能掐会算,还学习好 第61章

作者:一拥而入

  他现在真的只想回家躺在床上。

  一辆负责姜浩安保的奥迪A6L,紧跟着姜浩的车驶出了燕京大学的校园,挤进了拥挤的城市车流。

  周末两天,姜浩舒舒服服的在家宅了两天。

  果然,人还是需要周末放松的,新的周一,姜浩神清气爽地走进了“空研106小组”的办公室小楼。

  不像是其他科研单位有各种高大上的科研仪器,这里没有任何实验仪器,更像是一个不起眼的、鸡肋的“有关部门”。

  这个小组不做任何实际性的实验操作,它只是负责实验指导和数据分析,具体的工作由下属的其他合作单位完成。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姜浩已经陆陆续续地阅读过很多航空发动机的相关专业数据和文献了,算是对整个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了。

  在未来,华夏的航空发动机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是在这2015年,“航空发动机”还是“公知们”口中的“工业皇冠”,是华夏造不出来的、是华夏人需要“反思”的。

  而且这个领域的技术各个国家都捂的很严实,想要深入的了解,只能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不停的探索。

  而现在,姜浩就成为了这场“伟大探索”中的一员。

  “涡扇15”代号“峨眉”,这是为我国第五代战斗机而研制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主要的应用对象就是第五代双发隐身战斗机战-20。

  这是由606所、624所、614所、410厂、430厂和113厂等单位专家组织共同研制的,可以说它涉及了全国所有工业门类。

  “606所”的最新实验数据已经传回了“空研106小组”,这次实验是一个全新的实验,数据也都是全新的数据。

  姜浩对这些数据还是很谨慎的。

  虽然上面给姜浩的要求是“大胆进行理论方法、计算方法和试验方法的探索研究”,但是重生的姜浩知道,如果没有他的话,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涡扇15”就会顺利量产。

  而且这款发动机会成为华夏航空发动机工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华夏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的典范。

  所以,姜浩真的不敢大胆,他很害怕因为自己的出现,影响了这款发动机的正常历史发展进程。

  “组长,这是整理完了的数据。”

  姜浩坐进办公室后,“1062”小组的组长宋文华为姜浩递来了整理好的数据资料。

  “嗯!辛苦了,一会儿我们先拿会议上共同讨论一下。”姜浩接过厚厚的数据资料,笑着对宋文华点点头。

  这个周末,姜浩双休了两天,但是负责数据收集、处理,以及负责把对接项目的课题融合进入“106”小组宋文华却带着他的小组加班了整整一个周末,他们是真的辛苦了。

第117章 ,不一定是我们的错

  与大漂亮国相比,华夏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一直是短板。

  早起试飞测验的战-20,装备的还是大毛国的AL-31F发动机。

  后来国产涡扇10成功服役量产之后,才逐步替换为“华夏心”。

  但是,涡扇10发动机的水平只能算世界一流,和大漂亮国先进的F119等顶尖发动机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考虑到战-20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款更新的发动机——涡扇15就成为了我们迫切的需要。

  现在姜浩也带着他的小组加入到这份工作之中了,这让姜浩多了一种莫名的压力,他也学会了谨慎。

  ……

  这一次“606所”的新实验,是根据“空研106小组”涉及的新方案进行的实验,所以实验产生的数据都是新的。

  现在“空研106小组”的工作,就是根据“姜浩数学思路”重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而换一种角度,从“姜浩数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涡扇15”。

  而这份工作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还是很难的,这要求小组里所有成员要抛开之前固有的思维方式,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进行问题思考。

  当然,新思路下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当“空研106小组”第一次正式完成数据分析后,看着不合常理的新结果,小组立马陷入了质疑之中:

  “这,这个结果怎么会这样啊?”

  “是啊,这不太可能吧,这么高的总压比指标下,竟然不会出现喘振问题?不可能啊!”

  “是不是我们哪里的运算过程出问题了啊!”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啊?”

  “组长,您怎么看?”

  简单的争论后,大家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组长姜浩。

  姜浩皱着眉头,双手交叉在胸前认真的盯着白板上推导出来的结果。

  这整个推导过程就是姜浩主导的,应该不会出现运算问题。

  可问题是,姜浩的很多运算逻辑都是全新的,比方说,原本的一些运行逻辑是“1+1+1+1=4”,而在姜浩这里,他运用的运算逻辑是“2+2=4”或者“1+3=4”。

  虽然运行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运算逻辑,解释的问题是不同的,“1+1+1+1=4”解释的是四个“1”相加,而这种新逻辑解释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但是不应该出现这么一个不符合常理的结果啊?

  虽然姜浩不是专业航空领域出身的,他的航空知识完全是最近恶补的,但是他也读过很多航空专业的教材和文献啊,现在这个结果也太不符合常理了啊!

  甚至姜浩连想要“补救”都无从下手。

  难道是自己运算逻辑与其不相匹配?自己的数学思维不适应该领域的数据分析?或者是自己的数学根本就是错误的、无用的?

  姜浩真的是一阵头疼,此刻他真的很后悔自己上辈子对航空发动机没有任何了解,以至于他现在没有任何上辈子的参考。

  站在白板前思索了一会儿后,姜浩开口吩咐道:“再重新拉一张白板过来,我们再重新算一下。”

  “哗哗哗~”

  姜浩说完后,大家立马着急忙慌地拉来了一张空白的白板。

  这一刻,教研室的气氛十分的凝重,这个“不符合常理的结果”像是一朵无比阴沉的乌云一样,笼罩在大家心头,令所有人感到窒息。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组长姜浩身上,他们紧张的等待,期待组长新一遍的演算会发现错误,会得到一个正常的新结果。

  “刷刷刷~”

  夜已经深了,白天车水马龙的城市也早已经沉睡,在这安静的教研室里,所有人的心都随着组长姜浩的笔尖跳动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姜浩很快的写完了一块白板。

  上一次的演算,姜浩进行的很快,因为自信和节省时间,一些能省略的步骤姜浩都省略了。

  但是上一次得出的结果,却给了姜浩当头一棒。

  这感觉对姜浩来说,就像是做高考数学的最后一道大题时,自信满满,觉得肯定会对,演算的也很顺畅,可是最后却得出了一个物理学的结果,这一下就让姜浩对自己刚刚的“自信满满”、“肯定会对”啪啪打脸了。

  所以当再一次重新检查演算时,姜浩不但进行的很慢,而且各个步骤很详细,不敢有任何略过。

  时间一分一秒过着,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认真的随着组长姜浩的演算思考、推演着。

  “啊?!怎么还是这个结果?”

  当姜浩认认真真的,再一次完成推导后,看着还是同样的结果,教研室里一个组员下意识的开口说了一句。

  “是我们错了?”

  “1063”小组组长农云亮盯着白板认真思索了一会儿后,说出了一个大家都不敢说出口质疑。

  虽然“姜浩数学”是一种新的数学逻辑,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是精英,都是认真学习、接受过“姜浩数学”的,所以在姜浩进行详细的推导演算的时候,他们是能够跟上姜浩的思路的。

  他们可以确定,姜浩的推导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一个不符合常理的结果呢?

  那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从头到尾都是错。

  这是一个令所有人都倍感压抑的猜测,教研室里,原本就凝重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了。

  安静的教研室里,每个人甚至连大口呼吸都不敢,他们紧张的盯着站在白板前认真思考的年轻组长姜浩。

  看着这个二次演算后同样的结果,姜浩一开始也陷入了深深的质疑之中,但是当他把这个推演过程带入整个航空发动机体系后,姜浩思索了一会儿后,摇摇头,对大家开口:“不一定是我们的错。”

  当姜浩说出这句话后,安静的教研室里原本压抑的气氛缓和了很多,虽然这位组长很年轻,但是通过这几个月的接触,大家对他的能力和智慧还是很信服的。

  姜浩转身看了一眼大家,开口道:“这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走的是一条新路线,而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涵道比的问题。”

  看了一眼窗外的夜已经深了,姜浩对众人开口道:“今天就到这里,我们已经持续加班工作一个周了,今晚大家好好歇歇,明天大家继续辛苦一下!”

  “明天,我们按照同样的数学思维和方向,做涵道比的分析!”

  “如果涵道比的分析得出的结果跟这个结果一样,是不符合常规的,那就说明不是我们错了!”

  姜浩说完后,教研室里陷入了窃窃私语的讨论之中,而姜浩重新坐回了办公桌,拿起了一张空白的新草稿纸,开始写写画画的演算了。

  虽然姜浩已经说可以下班了,但是教研室里,没有任何人离开,所有人都重新坐回了办公位,开始认真演算着他们的工作。

第118章 ,《关于涡扇15的全新解析分析报告》

  十月的燕京城终于有点凉意了,姜浩在校园里见到宋婉时,宋婉已经不穿短裤,开始穿长裙了。

  一身细纱长裙的她带着一种仙气飘飘的漂亮。

  一直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姜浩看不到美女,每天都是高强度的思考,他从来不会想女人;

  但是憋了那么久,当宋婉出现在他面前,姜浩真的很喜欢看她,很想谈恋爱、很馋她的身子。

  “你们拼多多上市的日程表出来后,一定偷偷给我一份啊,让我跟你发个小财!”宋婉笑着对姜浩开口。

  “行,我让周涛给你一份!”姜浩笑着回应了一下宋婉。

  十月份是令全世界学术界紧张的十月,因为十月份会开始陆续公布诺贝尔奖获奖名单。

  但是今年的十月紧张的不仅仅是世界学术界,还有世界投资界,因为拼多多科技宣布,拼多多在美股市场的上市工作正式提上日程了,计划在12月10日,正在敲响上市的钟声。

  12月10日,那可是诺贝尔奖颁奖的日子,所以拼多多敲钟上市选在这一天意味着什么已经一清二楚了。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已经陆续公布了,诺贝尔和平奖也在今天刚刚公布。

  最后剩下的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会在明天公布获奖者。

  而这个获奖者是毫无悬念的——姜浩。

  姜浩可是拼多多的主推的“头牌花魁”啊,这一下子瞬间就把拼多多推上了全球热点,拼多多APP的下载量已是全球遥遥领先了,拼多多的交易额也是一次次的刷新纪录。

  现在全世界的投资机构和散户都握着钱,等待着拼多多的上市呢,现在拼多多的市值因为姜浩的诺奖已经被炒的完全突破万亿美元的大关了。

  而作为主角的姜浩却完全的置身事外,他最近一段时间虽然都是公开的出现在燕京大学的教室和图书馆,但是仔细看的话,他手里多了一个黑色的公文包。

  每天,这公文包里的空白草稿纸都会被姜浩写满,然后被他的司机秘密交接给“空研106小组”,“空研106小组”的组员在对姜浩的草稿进行分析、整理,处理相关问题。

  今天是周五,“空研106小组”完成一份报告的终稿:《关于涡扇15的全新解析分析报告》。

  燕京大学周五的课程结束后,戴着鸭舌帽的姜浩偷偷坐进了一辆出校的送货车里,摆脱了记者们的视野后,姜浩来到了装备部的一个秘密地点。

  在这里等姜浩的有战-20的总设计师杨彬院士、涡扇15的总设计程实英,以及两位穿着军装的装备部领导。

  “姜浩,你终于来了,你的报告确认没有问题吗?”

  当姜浩推开会议室的门走进来,在会议室里不安踱步的程实英总设计师看到姜浩来了后,立马冲了上去。

  他已经读过“空研106小组”的那份《关于涡扇15的全新解析分析报告》了。

  一开始把姜浩的数学应用到航空发动机领域,就是程实英提议的。

  后来,经过各位院士的提议后,一个隶属于空军的、规格极高的“空研106小组”成立了。

  航空发动机只是这个小组的先行项目,如果通过这个先行项目证明姜浩的数学是有应用价值的,这个小组将会接入到全空军所有项目。

  程实英是反复读过很多遍那份《姜浩数学讲义》的,他对这份讲义中的全新的数学思路是很推崇的。

  这份讲义里的很多想法开创性的解决了困扰程实英的数学问题。

  所以当这份讲义的作者姜浩,亲自主持的“空研106小组”成立后,程实英一直渴望姜浩能给他带来惊喜。

  可是现在姜浩带给他却是惊吓!

  读完这份《关于涡扇15的全新解析分析报告》后,他都想骂姜浩一句:你他妈的到底懂不懂航空发动机啊!

  但是他又骂不出口,因为他在这份报告里找不出任何问题。

  可是这份报告真的是完全颠覆了他这个航空发动机领域老专家的认知。

  坐在一旁的杨彬院士始终没有开口,他是第一批接触“姜浩数学”和“JHSX特训班”的院士之一,他深入了解过“姜浩数学”,而且姜浩的数学思路也为他的战机设计思路,带来很多重要的启发。

  作为战机的设计师,杨彬院士了解航空发动机,但并没有程实英总师了解的那样深入,所以他对这份报告虽然感到震惊,但是并没有感到惊吓。

  面对程总师的震惊,姜浩苦笑了一下,开口道:“我只能说我的推导没有问题。”

  “哈哈哈,你是想说你没错,错的是这个世界吗?”一旁一位穿着军装的老者很亲切地对着姜浩笑了笑,开了一个玩笑。

  姜浩也笑了笑,他没想到这么紧张的气氛中,这位老首长还会开这样的玩笑。

  接着,程总师深呼吸了一下,缓和了一下自己的躁动,坐在了姜浩面前,翻开了那篇《关于涡扇15的全新解析分析报告》,指着一个关于“总压比”的分析部分,对姜浩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