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拥而入
本来姜浩的数学就是带着一种天马行空的颠覆性的,之前他的数学是为分析经济提供辅助的,经济学是主要的,大家结合经济学知识,还是能读懂姜浩的数学的。
而今天,站在台上的姜浩可以说完全抛开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而是以数学为主、以经济学为辅,是以数学来分析经济周期、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所以,这是需要大家先弄懂姜浩的数学的。
可是,姜浩的数学是那么的颠覆,那么的难以理解,因此他的整篇报告也让大家很头疼。
但是当姜浩讲完第一张PPT后,台下的伊纳尔·帕洛米诺教授已经喜上眉梢了,他就是搞金融数学出身的,拥有很强的数学基础,所以他还是能听懂姜浩的数学的。
当姜浩换了一张PPT后,看着新PPT上出现的“齐次平衡法”讲解,伊纳尔·帕洛米诺教授眼神变得更加认真起来,手里的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的。
“他到底想要干嘛啊?”
坐在伊纳尔·帕洛米诺教授身旁是泽丁·希尔教授,他是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但是他的研究方向是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
对于姜浩的数学,他真的是弄不懂,他总觉得台上的姜浩完全是在胡扯,但是看着老友伊纳尔·帕洛米诺教授的认真,他又皱紧了眉头。
正在认真抄写姜浩PPT的伊纳尔·帕洛米诺教授没有理睬同伴的提问。
而坐在泽丁·希尔教授另一边的,因为研究博弈论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桑多尔·勒尔教授开口道介绍道:
“他很疯狂的把经济学问题当成了一个物理力学的问题,然后他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解释这个问题,从而解释经济周期、失业率和通货之间的关系。”
“真是一个天才!”
“之前是国际资本方找到我,让我推选姜浩做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候选人,那时候,我不屑一顾,甚至对他看不上,总觉得他完全是被资本炒作起来的,我在各种场合都反对他。”
“但是现在,我这才意识到我的偏见,现在我是心甘情愿要推选他,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非他莫属!”
听到桑多尔·勒尔教授的解释,泽丁·希尔教授皱了皱眉,他真的听不懂。
不过他也真的很高兴,看起来那台上年轻的姜浩是真的有资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这样就很棒,一方面不影响他从国际资本那里“恰饭”,为姜浩鼓吹、造势;
另一方面他真的有获得诺奖的资格,也不影响泽丁·希尔教授自己的名望。
而台上的姜浩丝毫没有在乎台下的躁动,他继续讲着:“我们这里重点看这个平衡解的存在性,尤其是当问题依赖于某些参数时平衡解的分叉结构,以及平衡解的稳定性问题。”
“我的上帝啊!”
台上姜浩的数学分析分明是在解析不同经济周期曲线下,通过“姜浩约束曲线”展示的失业率和通货关系,但是位于报告厅中央的两位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却彻底震惊了。
“你也看出来了!”
两个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惊讶的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地开口道:“他为NS方程问题找到了新的思路!”
而这时,会场里大部分人已经跟不上姜浩的报告节奏了,两个年轻的博士生不爽的小声抱怨着:
“这都讲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是啊,根本就听不懂,我就弄不懂了,他到底凭什么被推到了这么高的地位!”
“人家有钱!拼多多科技的创始人之一!”
而这时,被打扰的一位哈佛大学的数学老教授转过头,很不爽地对后排窃窃私语的两人开口道:“两个愚蠢的家伙,你们听不懂就滚出去!别在这里影响别人。”
第113章 ,姜浩的第二个学生
“刷!”
清晨的鸽哨声在二环内回荡着,起床的姜浩赤裸着身子从床上爬起,赤脚走到落地窗边,唰的一下拉开了窗帘。
窗外一群站在小花园里蹦蹦跳跳的小麻雀受惊,一下子飞走了。
姜浩住的这个小四合院附近根本就没有高层建筑,没有人会窥进他的院子里,所以姜浩根本就没有在意隐私问题,对着窗外的小花园伸了一个懒腰。
感受了一下明媚的朝阳后,姜浩心情美美地开始洗漱了。
在燕京,姜浩之前是住在江怡然买的那个大别墅里的,但是那个地方实在是太大了。
偶尔的时候,回国的周涛、江怡然,或者姜爸姜妈来燕京的时候住一住,家里还有点人气,姜浩觉得还可以。
但是等大家都走了,空荡的大别墅里就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总的很阴森,总是觉得那些看不到的房间里有人,或者说有东西。
后来姜浩在万柳书院买的房子下来了,周涛帮忙装修完后,姜浩搬去了那里。
但是那万柳书院姜浩住的也不太舒服,平常的时候小区里看不到几个人影,大家都神出鬼没的。
而晚上睡觉的时候,上下楼的总会传来噪声。
有一次一起吃饭时,姜浩抱怨了一句后,燕京的土著公子哥霍尧文给他弄了这座故宫旁的小四合院。
小四合院不大,但是住在这里,姜浩真的觉得很舒服。
今天是姜浩回国的第二天,在家稀里糊涂睡了一天后,姜浩总算是把时差倒回来了。
“姜主任,早上好,这是今天最新的报纸。”
等姜浩从家里收拾出来,一辆奥迪A6L已经停在了门口,看到姜浩后,安保人员给他递上了几份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最新报纸。
虽然当下手机咨询已经很发达了,但是姜浩很不喜欢碎片化的各种“标题党”的营销号资讯,还是喜欢阅读纸质报纸。
当姜浩坐进车里,奥迪车稳稳的载着姜浩挤入了燕京城拥挤的城市车流。
城市的早高峰里,坐在车里的姜浩安静的浏览着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报纸,而基本上这些主流媒体的报纸都出现了姜浩的名字和姜浩在哈佛大学做报告的照片。
自从姜浩在哈佛大学的报告结束后,全世界主流媒体大多都是关于姜浩和这场学术报告的新闻,
其实如果只是单纯的学术,各大媒体只会一笔带过的报道一下。
但是这位姜浩年轻、帅气、多金是很有话题性的,而且姜浩的热度自带“拼多多”的热度,“拼多多”幕后的国际资本也在拼命地给各大媒体“充钱”。
所以姜浩的世界知名度真的已经很高了,毕竟现在大部分国家的大部分人都在使用“拼多多”,所以他们跟姜浩之间还是有纽带的。
当然,大部分普通人更加关注的是姜浩的私生活,对他的学术不懂,也不在乎。
同时,当姜浩在哈佛大学的报告结束后,学术界也彻底轰动了,最新的每一份经济学期刊,必定都有关于“姜浩”的文章,姜浩发表过的论文引用量也在飙升。
而且轰动的还不仅仅是经济学界,普林斯顿大学两位数学教授共同创作的《关于姜浩经济学在NS方程上带来的突破》一文,刊登在了“数学四大神刊”之一的《数学年刊》上,更是一下震惊了整个数学界和物理学界。
对此,姜浩也挺震惊的,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那经济学还会在NS方程上带来突破。
直到读了那篇论文后,姜浩才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哎呀,还真的是这么回事啊!
姜浩觉得自己以后还是要小心点了。
蔡朱,“空研106小组”的一员,他原本是在国防科技大学读研究生,是国防科技大学重点培养的“苗子”,但现在他已经被“过继”了,他的新老师是姜浩,他也是整个“空研106小组”唯一的学生。
很早之前蔡朱就听说过姜浩,毕竟他的经济成就那么突出,经常会出现关于他的报道。
后来蔡朱还研究过姜浩经济学论文中的数学,觉得姜浩是挺厉害的。
但是自从来了“空研106小组”,接触到了《JHSX讲义》后,蔡朱彻底的被折服了,他为自己能被选中感到无比的骄傲,对他来说,这甚至要比他高考考上国防科大还激动。
可惜,他的老师姜浩真的很忙,他还一直没有见过老师呢。
而越没有见到老师姜浩,蔡朱就越紧张,尤其是自从在新闻得知老师回国的消息后,蔡朱就有点“小学生春游综合征”一样,每天都是紧张、期待的坐立不安,想着老师什么时候会来。
终于,昨晚下班前,组里发来了通报:姜浩组长明天正式到岗,请大家全员到岗。
为此,蔡朱激动的一整夜都没睡着,今天也起了一个大早,天不亮就来了办公室。
这个“空研106小组”一共15人,其中有8人是军人,但是这里是不允许穿军装的,所以蔡朱很认真的找了一件西装穿着。
“师兄,老师今天真的来吗?”
等到早上八点,老师还没有出现,蔡朱很讨好地为师兄汪廷政送上了早餐,笑着开口询问。
汪廷政带着几丝不爽看了这个师弟一眼,他一直幻想自己有个小师妹的,可是来了个比他还帅的师弟,而且这个师弟的能力真的强的要命,完全是可能跟他“争宠”的。
但毕竟是师兄嘛,汪廷政总要格局大一些,接过蔡朱的早餐,汪廷政开口问道:“你都问了我好几遍了,放心,我昨晚已经拜访过老师了,老师他今天会来的。”
为了表达自己的“大师兄”的优越性,汪廷政特意把那句“我昨晚已经拜访过老师了”说的声音很大,因此来跟小师弟炫耀自己跟老师更近。
“小汪,组长到底什么时候来啊?”
这时,办公室里其他组员也急切的凑了过来,对汪廷政询问。
他们已经在这个小组学习好几天了,经过这几天的学习,让他们彻底认清了自己这位组长的数学有多颠覆。
他们能被选出来,就说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行业的精英,所以他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姜浩数学”的那不可估量的宏伟前景。
能被选出来跟着姜浩一起工作、一起验证这种新的知识,他们是感到无比荣幸的,所以他们对这位组长也是很期盼、很紧张的。
被包围的汪廷政急忙开口道:“我觉得大家不用这么紧张、着急,我老师回国了,要先去跟有关部门的领导做工作汇报的,我觉得他怎么也要跟大领导一起吃个饭,所以大概会在下午的时候过来。”
第114章 ,空研106小组的第一次会议
姜浩的午饭是跟大领导一起吃的,很简单的工作餐。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跟大领导一起吃饭了,但是姜浩还是吃的很紧张,甚至根本就没吃饱。
从有关部门出来后,司机载着他驶入了长安街上一座不起眼的小院,这里离着姜浩所住的小四合院很近,但是很低调,不仔细看根本就不会在意它。
这里是空军的资产,现在成了“空研106小组”的办公驻地。
当奥迪车驶入了这座小院,姜浩也紧张了一下,他虽然是这个小组的组长,但是那些组员可都是他从全国选出来的最顶级的精英学者啊,面对他们,姜浩也有点紧张。
不仅仅是姜浩紧张,当看到那辆奥迪A6L轿车驶入校园,等在大厅门口的组员们更加紧张:他们那神秘的年轻组长终于来了。
“姜组长!”
“姜组长好!”
“首长好!”
当姜浩的车子停下,他一从车上下来,大家立马恭敬地围了过来,恭敬的问候。
知识分子,尤其有真才实学的高级知识分子都是高傲的,他们在各自的单位都是傲慢的尖子,平时领导让他们不舒服了,他会毫不客气地怼领导。
但是面对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新领导,他们是打心眼里敬畏,他们敬畏的不是姜浩的行政级别、更不是姜浩多有钱,而是敬畏他的学识。
知识这玩意儿,不会让人填补肚子,甚至连一套房子都买不起,但是真正对知识的追求是金钱和地位无法衡量的。
而且他们这位新领导虽然年轻,但是各方面很重视他,小组的经费和待遇很好,他们的家属都已经开始被安排工作了,而听说第一批分房子的名额近期也会下来。
当生活的后顾之忧被彻底解决,这些组员对新知识迸发出了无限的渴望。
“哎,您好,您好!”
“大家好啊!”
下车的姜浩面对大家的热情,有点受宠若惊地一一回复。
在此之前,一直很理智、很高傲的蔡朱很不理解,为什么那些追星的人看到自己的偶像会那么激动。
而这一刻,当第一次亲眼看到自己的老师姜浩,蔡朱发誓,他的内心比任何一个追星族都要激动。
“老师!”当老师姜浩走到自己面前,蔡朱紧张的开口问候。
“嗷!”看着这个一身阳刚之气的同龄人,姜浩笑着点点头:“你就是蔡朱啊!比我想象中的年轻多了!欢迎你啊!”
姜浩的第一个学生是汪廷政,汪廷政要比姜浩大几岁,那是姜浩第一次做老师,他很不适应这个身份,总是试图跟汪廷政做朋友。
现在姜浩已经没有这种想法了,顺其自然的发展就好了。
接着,姜浩指了指汪廷政,对蔡朱开口介绍道:“不错,不错一表人才,这是汪廷政,你师兄,你们认识了吧!”
蔡朱急忙笑着开口:“认识,认识!”
“好好!”面对大家的热情,姜浩笑着点头,然后开口道:“我们大家也是第一次认识,下午我们先简单碰一下,晚上找个地方,我们今晚一起吃个饭!”
简单的交流后,姜浩跟大家一起坐进会议室。
在会议室坐下后,姜浩先浏览了一下手里的名单。
这个“空研106小组”核心的组员有十五位姜浩从全国选出的精英。
接着还有一名姜浩的助理;两名负责对外联络、处理小组日常事务的军代表;
另外还有一个由十八人组成的安保、后勤小组;
另外加上姜浩和他的学生汪廷政,这个小组一共有三十几人,而且如果项目进展的顺利,小组的组员还会陆续扩充。
姜浩先是简单认识了各个小组的组长:
代号“1061”的小组是领导小组,组长是姜浩本人,组员只有姜浩的两个学生汪廷政和蔡朱,它扮演小组指挥系统角色。确保小组的整体方向和进度得到有效管理。
剩下的两个代号“1062”和“1063”的小组虽然工作内容基本相同,但是也做了明确的分工:
代号“1062”的小组组长是一个来自军方某科研单位的年轻中校宋文华,他和他的小组负责数据收集、处理,以及负责把对接项目的课题融合进入“106”小组。
代号“1063”的小组组长是一个来自“606所”的中年研究员农云亮,他和他的小组负责数据分析、数据检查,以及负责把“106”小组的成果对外融合进对接项目。
简单认识了一下众人后,姜浩认真的开口:“我想各位对这个‘空研106小组’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了,我就不做过多叙述了。”
上一篇:吞噬星空之虫族主宰
下一篇:影视大庆:开局吞噬星空法当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