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路商途 第243章

作者:更俗

  只是他猜测了太多,怎么都没有想到朱祎琳背后的那个人,会是萧良!

  这怎么可能猜到嘛?

  等水烧开,萧良拿起水壶沏茶,分给朱鸿召、张健他们,说道:

  “我一直想着请朱董过来喝茶,聊一聊南亭实业与嘉鸿集团如何在良性竞争中更好的发展,但一直没有好的机会。毕竟之前太多的误会,而且双方也有太多利益不一致的地方,我空口说太多,也不足以取信于人,只能先埋头做一些事,希望朱董不要觉得我这人居心太叵测,用心太良苦。朱祎琳小姐也是成年人了,没那么容易诱骗,整件事对她有没有利,我与她到底是合作关系,还是单纯利用她,她心里也有权衡。”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百密而无一疏的计谋。

  朱祎琳想要将瓶装水业务做大,并有对抗沈君鹏、孙仰军、朱金奇等人乃至朱王惠珍、朱玮益母子侵夺瓶装水业务的底气,张健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人。

  然而嘉鸿看似走向稳定,但这潭水背地里有多浑浊,有多少暗流湍动,张健是非常清楚的。

  朱祎琳、冯薇玲她们是不可能请得动张健出山的。

  如果说朱鸿召与沈君鹏、孙仰军、朱金奇沆瀣一气,又或者说朱鸿召无意间向沈君鹏、朱金奇透露,张健参入瓶装水项目,跟他没有半点关系,怎么可能不引起猜疑?

  就算他们一时猜不到他头上来,只要花气力去调查,也能发现更多的蛛丝马迹。

  不过,萧良愿意在朱鸿召身上赌一把。

  朱鸿召跟沈君鹏、孙仰军、朱金奇甚至跟他的儿子朱玮兴,都不是一类人。

  朱鸿召是做事的人,而且是懂得怎么做事的人。

  同时朱鸿召与其兄朱鸿臣是解放前夕,与父母家人移居香港的,他们内心深处还是视内地如故土,对内地,对国家以及这个民族的情感,要比年轻一代深厚得多,他们也更愿意参与内地的发展、建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利益。

  当然,赌输了也没啥。

  朱祎琳、冯薇玲、张健甚至肖瑞就算都彻底暴露出来,他们能拧成一股绳,南亭实业这边再提供代加工以及一定的资金支持,也可以硬碰硬的干下去。

  朱鸿召拿起茶杯,见热水之上还有些浮沫,知道萧良不是太精细于茶道的人,沉吟道:“我相信小萧总的善意,但小萧总要知道,有些事不是我能决定的。一旦这件事被人捅破,所掀起的轩然大波,也不是我能摆平的。”

  “朱董将这件事都承担下来,会有什么轩然大波呢?”

  萧良笑着问道,

  “瓶装水项目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合适的价格完全回到嘉鸿集团的架构之下,是合乎所有人利益的,我阻止不了,也不会阻止,会有什么轩然大波吗?当然,倘若有人一定想占朱祎琳小姐她们的便宜,想要廉价吃下瓶装水项目,到时候掀起轩然大波,难道你我要为此承担责任吗,需要为此感到不安跟内疚吗?还是说朱董已经预料到有那么一小撮人,吃相一定会很难看?”

  朱鸿召忍不住苦笑,说道:“小萧总对人性了解这么深,也很清楚我们朱家的故事,现在搞出这么的局面,不就是等着沈君鹏、孙仰军、朱金奇他们去联系祎琳的哥哥朱玮益吗?”

  “所以喽,现在就看朱董站在哪一边了,是站在沈君鹏、朱金奇以及朱玮益那一边,还是站在最起码的良知这一边了?”

  萧良从容不迫的说道,

  “当然,朱董今天愿意过来,我相信朱董内心深处并不觉得朱玮益执掌鸿臣是一个好的选择,只不过朱董以前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已。”

  朱鸿召叹了一口气,说道:“瓶装水项目此时的筹码还略有不足,我想知道一旦沈君鹏、孙仰军、朱金奇联系鸿臣董事会之后,提出回购瓶装水项目,祎琳她手里能有多少筹码!”

  “嘉鸿集团目前在鸿惠堂草本凉茶每月的营销预算是两百万,瓶装纯净水与草本凉茶共用鸿惠堂这个品牌,依照嘉鸿集团内部的政策,应该按照实际的销量比例,实时调整相应的营销预算,”

  萧良说道,

  “倘若嘉鸿集团因为利益结构的不一致,有些人坚持不同意将营销预算往瓶装水业务倾斜,那装瓶水公司就有权力要求调整各个环节的费用,自行承担营销投入。当然这个争执的过程可以较为漫长,但瓶装水公司前期可以自筹一部分资金,我相信六月中下旬,日销做到五万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到时候朱祎琳小姐手里自然就有足够的筹码与底气,拒绝任何不合理的回购要求!”

  “瓶装水能在六月中下旬之前做到五万箱日销?”朱鸿召震惊问道。

  “当然可以,”萧良说道,“在朱董面前,我也不想谈做事的理想,也不想谈良性竞争共同促进地方产业发展这些愿景,但南亭湖饮料两年间只会做瓶装天然水以及矿物质水,不会碰瓶装纯净水这一细分市场,朱董将是能看得见的。这就是我最大的诚意!如果说南亭湖饮料两年内不去碰这一细分市场,鸿惠堂却还不能在华东地区做到这一细分市场的龙头地位,朱董还想要我给予更多的保证,那对我也太苛刻了!”

  “行,我知道,我代表嘉鸿也感谢小萧总的诚意。”朱鸿召手按住茶桌,郑重说道。

  萧良的目的并不是要嘉鸿死,而是要将朱金奇这些人从嘉鸿驱赶出去,助朱祎琳有立足的一席之地,这甚至是他想做而暂时没有能力做的事情,他还能有什么好说的?

第466章 坐地还钱

  朱祎琳聘请张健到瓶装水公司担任副总经理,无需得到嘉鸿集团董事会的批准:

  除了嘉鸿集团对瓶装水公司的持股仅为25%外,直接出资额也仅为一百万,理论上朱祎琳仅需要知会朱鸿召一声就可以了。

  不过,嘉鸿集团后续要将更多的资源往瓶装水业务倾斜,比如日销五万箱,以一个月的存货周转率计算,仅生产资金就要安排两千万,同时年度营销规划也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又或者直接调整与瓶装水公司的结算费率,以嘉鸿目前的状况,已经属于主营业务的重大调整了。

  这些事务超过朱鸿召身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职权范围,就需要拿到董事会上进行讨论。

  进入五月,华东地区天气就有两三分炎热的气息,饮料及瓶装水销量趋旺,这些事务需要紧急讨论,以最快速度做出安排。

  这也是沈君鹏作为星海投资董事长,代表星海取替冯薇玲出任嘉鸿集团董事的第一次董事会。

  冯薇玲作为瓶装水公司的出资人,要与朱祎琳、张健就项目经营、发展的一些情况,接受质询,还是列席了这次董事会。

  没有办法阻止张健加盟瓶装水公司,朱金奇当然不愿意看到嘉鸿的经营重心,全方面往瓶装水业务倾斜。

  不考虑销售额,单以生产规模计,保健品及茶饮料目前总的日销还不足三万箱;倘若瓶装水照日销五万箱的计划进行全方面的资源倾斜,将意味集团上下逾百分之六十的员工,都将围绕瓶装水业务开展工作。

  真要到这一步,张健在嘉鸿集团内部取代他及朱玮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朱金奇的理由也很简单、直接。

  瓶装水业务低价抢占市场,虽然短时间内夺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除了业务本身很难产生什么利率外,一旦等其他瓶装水厂商跟进调整市场售价,此时的增涨速度就很难维持下去。

  “朱总有一点是说中了,”

  朱祎琳说道,

  “嘉鸿此时就需要进行主营业务的紧急调整,将资源往瓶装水业务倾斜,就是要抢在其他瓶装水厂商调整营销、定价策略之前,进一步抢占市场,巩固我们在华东地区初显端倪的市场优势。”

  朱金奇沉声说道:“南亭实业的瓶装水早已经进行市场预热,多方消息证实他们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随时都可能有大批量的瓶装水投放市场,我们真能抢得过他们?谁能保证我们的瓶装水在市场上,不受到南亭实业的压制?”

  “朱总,你是不是被姓萧的那孙子干出心理阴影来了?”冯薇玲嫣然一笑,问道,“照朱总这么说,当初为什么要搞这么大的产能建设,又为何要效仿南亭湖饮料推出茉莉红茶?我们直接认输好了,嘉鸿还剩下多少值钱的资产,赶紧找个合适的买家接手,大家拍拍屁股回家抱孩子,不是更省事?”

  “金奇总的担忧,确实是略有些悲观了,也是这段时间内认识到竞争对手的实力强劲,希望我们更加重视、慎重,”

  冯薇玲现在肆无忌惮抱朱鸿召、朱祎琳的大腿不放,甚至都要辞去星海的职务,沈君鹏也拿她没辙,慢条斯理的说道,

  “当然了,在座没有谁不希望瓶装水业务能做大做强,适当进行资源倾斜,我也是坚定支持的。不过,现在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也需要看到。现在就大幅往瓶装水业务进行倾斜,还是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方面我们要勇于承担风险不假,但考虑集团对瓶装水公司持股仅25%,却要承担全部的风险,怎么都有些不太相宜了吧?朱董,你觉得呢?”

  以难以想象速度快速崛起的瓶装水业务,想要压制其发展,不仅其他董事,包括控股母公司鸿臣集团的高层不会同意。

  这也会损及星海自身的利益。

  沈君鹏今天主要还是谈利益结构倒置这个事。

  不管瓶装水业务发展起来,对嘉鸿有多大的好处,但倘若能以低廉的筹码,扩大对瓶装水公司的持股,乃至将其彻底回购,这显然是嘉鸿所有董事,以及控股母公司都乐见其成的事情。

  谁会嫌自己占的便宜太多呢?

  这也是肖瑞以及朱鸿召都没有办法公开站出来反对的一件事。

  朱鸿召微微颔首,表示沈君鹏说的在理。

  朱祎琳看向沈君鹏问道:“不知道沈总以为怎样才算相宜?”

  沈君鹏沉吟着没有作声。

  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将这个问题抛出来,引起所有人的重视就够了,但冲锋陷阵的事,就不需要他再去做了。

  唐逸凡说道:“嘉鸿对瓶装水公司的持股至少需要提高到75%,甚至对瓶装水公司的股份进行全部回购,集团再进行如此幅度的资源倾斜,才谈得合理。”

  “可能在大家看来,瓶装水业务就是依托嘉鸿的资源做起来的,接下来想要进一步壮大发展,也需要依托嘉鸿的资源倾斜,”朱祎琳稍作沉吟,也表现出身为朱家子弟的大度,说道,“嘉鸿扩大对瓶装水公司的持股,乃至全面回购,我都不应该反对——我接受沈总、唐总的提议。”

  “如果其他人没有意见,我们就先讨论一下,如何扩大持股或全面回购吧?”朱鸿召说道。

  “这还需要讨论吗?”肖瑞说道,“当初组建瓶装水公司,除了嘉鸿的注资外,祎琳总与冯总一共投了三百万,加上张总这次注入的六十万资金,总计三百六十万。我觉得嘉鸿应该要给一点溢价,拿五百万将这些股份都买下来得了。”

  “肖总,你这是不是开玩笑?”冯薇玲冷声问道,“有肖总你这么谈事情的?如果肖总你与沈总、朱总、唐总是早就打定好这样的主意,我们还有谈下去的必要吗?”

  早就预料到沈君鹏、朱金奇会拿利益结构不匹配这事发难,肖瑞今天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搅局,他“针锋相对”的问道:

  “我怎么开玩笑了,刚才祎琳总不是亲口承认瓶装水业务就是依托嘉鸿资源做起来的吗?你们该不会漫天要价吧?”

  “祎琳总刚才说的客气话,肖总你这么容易就当真了?”冯薇玲嘲讽了肖瑞还不够,又看向沈君鹏,问道,“沈总,这不会是你们商量好的吧?”

  沈君鹏头痛的摇头道:“肖总也仅仅是提出他的建议;我当然是希望祎琳总、冯总能提出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供大家讨论。”

  “抛开祎琳总与朱董,与嘉鸿控股母公司鸿臣集团的关系,瓶装水公司与嘉鸿首先是品牌代理及委托加工、代理销售的关系,两者间的利益相辅相成的,不是瓶装水公司就占嘉鸿的便宜,而嘉鸿就完全没有得到好处。沈总、唐总提回购的事情,我也没有理由反对,但价码,我相信需要按照规则来谈,大家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

  “我就不知道以冯总所谓的规则,要怎么谈才算合适?”朱金奇问道。

  “瓶装水公司作为已经做出一定成绩的初创公司,不论是融资也好,亦或转让股份,嘉鸿理所当然都有优先权,但这个仅仅是同等报价下的优先,”冯薇玲说道,“我觉得公平起见,嘉鸿还以参与融资的方式,扩大对瓶装水公司的持股,大家都比较没话可说。”

  朱鸿召看向沈君鹏,问道:“沈总,你觉得呢?”

  沈君鹏狐疑的打量了朱鸿召、朱祎琳两眼,问道:“瓶装水公司打算以怎样的估值找投资机构或投资人谈融资,目前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

  “瓶装水业务发展到这一步,接下来确实需要比较大的资源投入,方案我们也是有过考虑,”朱祎琳说道,“瓶装水公司虽然还没有盈利,但目前日销已经做到一万五千箱,折算年销售额在一亿左右;我们目前计划暂时以一亿估值为基础,先试着找投资机构接触。”

  “这也未免太离谱了吧?”肖瑞叫道,“总计注入资金不到五百万,短短两个多月,就要翻二十倍,要不是我相信朱董的人品,我很难想象这里面不存在利益输送?”

  “第一,这个报价只是我们目前的估算,正式报价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有可能调低,也有可能更高。第二,这个报价不是单报给嘉鸿的,只不过是嘉鸿有优先权;第三,如果这个报价,外部有投资机构认可,也就意味着嘉鸿对瓶装水公司的持股,估值也将增涨到两千五百万,是最初投入的二十五倍——这个总不能说嘉鸿吃亏了吧?祎琳总短短两个多月,给嘉鸿的投资创造了二十五倍的收益,这个怎么都谈不上利益输送吧!”

  冯薇玲说道。

  “这个估值,也需要有投资机构认才算,”朱鸿召慢条斯理的说道,“不过确实可以找外部投资机构接触,先谈一谈。要是没有对照标准,瓶装水公司的估值,我们内部不管怎么定价,都很难说是公正公平的。定价高了,嘉鸿跟在座的出资人吃亏,定价低了,祎琳与冯总吃亏,最后谁都说服不了谁,好事搞成坏事,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

第467章 告诉你的真相

  看到朱鸿召与冯薇玲一唱一和,将事情走向引到先跟外部投资者、投资机构接触谈融资上来,沈君鹏暗感头痛。

  虽然星海与鸿臣是嘉鸿的主要出资人,两边持股加起来高达百分之八十五,但由于星海与鸿臣两家都没有对嘉鸿绝对控股,其他中小投资人,也就是在场的肖瑞与另一名港资董事,他们的意见在有些情况下更显得重要。

  至于鸿臣那边,除了朱鸿召明目张胆的支持外,其他高层,包括朱玮益在内,明面上都没有办法太过压低对瓶装水公司的报价。

  这么一来,先找外部投资机构接触,谈一个相对合理的报价,最后再由嘉鸿以及鸿臣集团决定要不要行使优先权,反而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合理方案了。

  见沈君鹏、唐逸凡、朱金奇面面相觑好一会儿,没有吭声,冯薇玲继续说道:

  “这个报价,除了对嘉鸿有效,对在座各位董事也都是有效的。沈总、金奇总以及朱董、乐总、肖总,你们要是有意愿,都可以参与的……”

  “冯总是高看我了,我现在可没有胆子吃这贵货,真怕被你们给坑了。这个我是有血淋淋教训的。等你们忽悠到别的投资人,我再看看吧!”肖瑞很是滑头的说道。

  另一名港资董事也点头表示瓶装水公司先跟外部投资机构接触,最为妥当。

  单纯以现金收购,嘉鸿要将持股提高到75%,就要支付五千万现金;倘若以追加投资的方式,将持股提高到75%,需要动用的资金更多。

  这两者显然不是嘉鸿此时有能力承担的。

  重新组建嘉鸿时,核定的资本金才两亿而已,目前掌握三四千万的现金储备,还是要用来维持集团日常生产运营的。

  从另一方面,真要能从外部融到资,除了嘉鸿的持股能大幅增值外,实际上也能解决掉一部分因瓶装水业务发展所形成的资金缺口,对嘉鸿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

  朱鸿召这一刻也是稍作沉吟,说道:

  “如果说瓶装水公司能融到资金,那就可以自行组织广告投放,以及以纯粹的委托加工方式,与集团进行合作,不再需要嘉鸿继续垫资生产,也就省掉无谓的争执。这实际上也是增加整个嘉鸿的资金储备,要不然我接下来也得考虑嘉鸿进一步融资的问题了。这样吧,我跟鸿臣那边讨论一下,看鸿臣董事会那边有什么意见,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讨论。说起来,鸿臣、星海都有参与融资的优先权,沈总回去跟星海的董事也认真讨论一下,看要不要参与融资!”

  “融资这事没有两三个月谈不下来,但瓶装水业务发展不能停,这一期间的发展资金问题怎么解决?”朱祎琳问道。

  朱鸿召稍加考虑,说道:“沈总、金奇总刚才的话很有道理。在股权结构问题没有调整好之前,即便瓶装水业务发展起来,对嘉鸿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弊,但嘉鸿也不能毫无条件的往瓶装水业务倾斜那么多的资源。这样吧,嘉鸿暂时再划出一千万给瓶装水公司专用,但这笔资金只是算拆借,装瓶水接下来的业务发展,从这一千万里列支,但要照银行利息结算应付的费用!”

  说是拆借,但不会直接划入瓶装水公司账户里,而是从这笔资金列支瓶装水生产、销售、广告投入等环节所需要的全部费用。

  同时,瓶装水公司要为这些预支的费用支付相应利息,而不是像以前那般无偿垫用。

  一方面先暂时解决掉瓶装水扩大生产、销售目前所需要的资源倾斜,一方面堵住沈君鹏、朱金奇他们的质疑,显得更为公平。

  朱鸿召又看向肖瑞:“暂时先这么安排,肖总没有问题吧?”

  “……”肖瑞虎里虎气的说道,“谁都知道我在有些事情上吃过大亏的,所以喜欢把丑话说在前面。朱董能将所有事情尽可能安排得公平、公正,我没有什么话可说。”

  …………

  …………

  “肖瑞这狗杂碎,铁定跟朱鸿召穿同一条裤子!他今天先报一个畸低的价码,看似跟朱鸿召唱对台戏,实际还是搅我们的局!”

  嘉鸿董事会后,沈君鹏他们回到城北宿云山庄的别墅,将会议经过通知给孙仰军、郭晋阳、俞小荣、温骏、袁桐等人知晓,乐宥则是义愤填膺的指出肖瑞今天在董事会上的异常表现,可以说是跟朱鸿召打配合的表演。

  其他人都没有吭声。

  肖瑞跟他们仇怨这么深,被朱鸿召拉过去,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

  袁桐、朱金奇再怎么觉得世界应该围着他们转,也从来都没有指望肖瑞会跟他们站到一起。

  “香港那边怎么说?”袁桐有些迟疑的问沈君鹏。

  “只要朱鸿召提的方案,貌似公正的,朱玮益那边也没有办法说什么……”沈君鹏说道。

  鸿臣创办有四五十年了,在香港上市也快有二十年了,创始人不断的减持套取现金,目前朱家对鸿臣集团的持股仅为32%,其他要么是大大小小的投资机构,要么是持有少量股票的公众投资人。

  鸿臣董事会的构成,要比嘉鸿更为复杂。

  朱鸿臣还躺在重症病房里有一口气,甚至在朱氏家族基金会里,朱玮益还得对亲叔叔、鸿臣创始元老的朱鸿召保持应有的“尊敬”。

上一篇:万界守门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