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路商途 第116章

作者:更俗

  “这事我憋了有三个月没提,唐继华也不好意思提,但现在好不容易叫我们逮到机会了。宿云生物注册地在锡江,增值税、所得税,少说得有一半缴到锡江吧?锡江经济发展比东洲好多了,不差你这三瓜两枣,但对东洲还是不一样啊!我既然是东洲市委书记,还是有责任为东洲考虑跟你提一提这个要求的!”

  之前萧良将宿云生物注册地放到锡江,主要是做了两手准备,防范范春江、周健齐这些人与肖裕军勾结极深,令他在东洲没有容身之地,方便随时脱身。

  不过,现在市、县有罗智林、唐继华两人鼎力支持,宿云生物又在云社、溪口进行大规模的产能建设,也是到了将注册地转回东洲的时候了。

  罗智林、唐继华他们关心这事,这里面涉及税收缴纳与返还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九四年分税改革以来,地方财政所享受的地税以及国税返还比例,跟公司的注册地直接相关。

  以“脑健灵”九五年既定的八亿营收计划核算,宿云生物将生产基地放在东洲,公司总部的注册地却放在锡江,意味最终划归地方高达三四千万元的财税收入,将由锡江、东洲两地共享,大约各占一半左右。

  倘若宿云生物将注册地转回东洲,东洲意味着将能多得近两千万元的财税收入。

  这对地方来说,绝非一个可有可无的小数字。

  要知道狮山县九五年县级财政预算都不到一个亿。

  而九五年东洲全市财政预算支出仅为十五亿,其中市级财政(不包括属县)预算支出仅为六亿元。

  萧良之所以拖着没动,也不是说故意拿捏姿态,等着罗智林或唐继华开口相求;他一直在等南亭工业园正式通过省级审批。

  一方面南亭工业园通过省级审批后,将公司注册地放到云社,才可以享受到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便将更多的盈利用于公司后续的发展。

  萧良还没有高尚到,该享受的税免优惠政策都不去享受。

  另一方面萧良也是想将地方所享受的税返,尽可能留在云社镇集中使用,更快更好的发展南亭工业园,亲手打造一片具备一定水准的工业带,以更快更好的带动、促进东洲产业经济的发展。

  在唐继华、李博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南亭工业园四月下旬正式通过省级审批,还新增六百亩的工业用地划拨额度。

  萧良原计划也是五月过后,就着手办理公司的转注册手续,又或者在南亭工业园注册新的集团有限公司,将各大工厂、事业部子公司、销售分公司的股权重新梳理一遍,确保将主要的地税、国税都从东洲当地缴纳。

  今年新增两亿的产能投资,以及今年就预计能给东洲地方直接提供近五千万的财税收入(将上缴国税部分算上,今年上缴的总税额预计将超过一个亿),这也是萧良无惧这次招商洽谈搞砸、钟云峰有可能朝他发飚的底气所在。

  搞砸多少引资项目,可能给地方造成多大的潜在税收损失,宿云生物补上,不就完了?

  难不成他还能看到自己的亲哥哥被一个蛮横无礼的投资客肆无忌惮泼一脸酒,也不发一发脾气?

  这没有道理的。

  说到底,他并没有顾全大局的义务!

  罗智林的刚硬脾气,还是很投他的。

  而罗智林既然提到注册地的事,萧良也直截了当谈了他的一些想法:

  “一直拖着没有改注册地,其实就是等南亭工业园通过省里审批,方便直接将公司落地到南亭工业园。唐书记跟罗书记您没有提,汪兴民书记明里暗里跟我提好几次了。汪兴民书记同时也希望能将市县税返,更多拨给到云社镇使用。我在琢磨这么一个方案,不知道合不合适……”

  “你说。”罗智林神色郑重说道。

  “我说比如啊,比如说云社镇以九四年上缴税额为基数,接下来三年间,新增的市县两级税返,都以奖励的方式返还给云社集中使用。然后到九七年底时,再重新确定一个新的基数,基数以内的,以原有的比例在市县及乡镇之间分成,基数之外后三年新增,再奖励给乡镇——依次往后类推,我觉得可以极大增强乡镇发展经济的动力!”

  分税制改革以来,江省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为主的地方返还或者说享有比例,市县以乡镇三级约占到总纳税额的百分之五十,其中市、县两级各约占百分之二十,乡镇仅为百分之十。

  相当于注册地在某乡镇的企业,每实缴一万元税收,乡镇财政大约能新增一千元的收入。

  乡镇的产业发展本来就极为薄弱,没有几家成规模的企业,享有的税返比例又低,再加上工业用地划拨受限,交通及工业配套落后,都严重压制了乡镇发展产业的动力。

  然而当下诸多极具地方特征的小微私营企业,又多发源于乡镇基层;毕竟规模太小,绝大部分小微企业,都达不到进驻市县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的标准。

  萧良提的方案是以某一年为基准,接下来三年新增的地方税收,都返回给乡镇,三年之后再重新订立一个新的基准。

  这样既能保证乡镇发展产业经济的强劲动力,又保证财税权力最终还是集中到市县两级政府手里。

  “你的想法真的很好,很有开创性,但是市里,你就不要打主意了,我也决定不了,”

  罗智林沉吟片晌,很坦诚的说道,

  “不过狮山县可以先跟云社搞一下试点。你可以直接找唐继华谈条件嘛,唐继华不同意,你就不把宿云生物注册地转回来!”

  “这可是罗书记您指使的,唐书记那边要怨,可不能怨到我头上来啊!”萧良说道。

  如果说将县级税收截留部分,都以奖励的方式返回给云社镇,意味着单就宿云生物一家,云社镇今年就极可能额外新增一两千万的财政收入。

  这对去年财政收入还不到七百万的云社镇,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这不是唐继华个人强烈支持,就能行得通的。

  现在县里哪个部门不缺钱?

  唐继华要擅断独行,决定将原本县一级财政可开支的一两千万资金,都给了云社,哪个人能按捺住不跳出来“造反”?

  甚至现在就可以直接预见书记办公会、县常委会乃到县党委全委会,任何一级会议都不可能随便通过这样的决议。

  罗智林大力支持都不行。

  这是破坏九四年初分税制改革以来初步形成的财税规矩。

  唯一的办法,就是拿宿云生物转注册地这事作为筹码,跟县里进行“谈判”。

  县里不同意,宿云生物就把注册地继续放在锡江,税都缴给锡江地方;县里要是同意,就将注册地转回云社。

  毕竟仅仅是将三年一期的新增县级税返奖励给云社镇,肉也是烂在狮山这口大锅里;三年后重新拟定新的基准,也意味着第四年开始(或者说延后三年),县一级也将享受三年间增长的这部分税返,极大加强县级财政能力。

  王行扬坐在一旁,一方面猜测今年产能投资极可能会有两个亿的宿云生物,到底有可能给地方带来多少财税收入;一方面他又为萧良所提的方案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能极大激活乡镇发展产业经济动力的创新思路?

  王行扬这时候多多少少有些理解,罗智林为何在发生昨夜那么严重的事情后,还坚持让萧良出席后续的招商洽谈活动了。

  说实话,王行扬上午陪同罗智林到东洲大酒店,开始以为罗智林纯粹是担心酒店的接待工作受昨夜事件的严重干扰。

  当到酒店后,他听到罗智林要萧潇打电话,点名萧良到大酒店来继续参加大会活动,内心是非常震惊、费解的。

  他一开始以为罗智林再偏爱萧良,也不应该让他再出席后续的活动。

  萧良不回避,不要说乐建勇、袁唯山这些人的反应了,王行扬都担忧市长钟云峰会怎么看待这事。

  钟云峰缺席了上午的活动安排,说是身体抱恙,但王行扬猜测是在对昨夜发生的事及陈明启的临时处置上,钟云峰与罗智林已经发生了严重分歧。

  也由此可见,罗智林将上午的工作行程都推掉,赶到大酒店,除了保证大酒店内部能平稳过渡,不影响洽谈接待工作的大局外,实际上更是为了压制乐建勇、袁唯山等人,叫他们不敢强烈反对萧良继续参与接下来的招商洽谈活动!

  王行扬他都纳闷了半天,萧良参不参加后续的招商洽谈活动,在罗智林心目中,真的就有那么重要吗?

  萧良暂时将注册地的事情抛到一旁,回到刚才的正题上,跟罗智林说道:

  “我昨天的鲁莽举动,目前看似没有造成多少惊扰,但实际负面影响肯定已经产生了。我昨天夜里拉建强也想了一些弥补的措施。一个是从宿云生物目前涉及的产业链端,我们考虑有没有机会增添几个合作引资项目,加入这次的招商洽谈活动中来;一个是泛华综批市场,孙仰军与沈君鹏撤资后,考虑这次也能不能作为一个重点项目,谈一谈引资或合资的合作。”

  “我觉得都可以,甚至你的一些想法可以再往外发散一些,”

  罗智林郑重的说道,

  “你之前提过招商引资要侧重产业链以及地方优势产业考虑这些问题,我在几次市县工作会议上都有提及。不过,市县各级招商部门经验还是不够,对这个问题感悟、梳理都有所欠缺。这次招商洽谈的项目准备情况,其实都没有太明显的体现出这点来。现在很多工作还是需要人一点点去做,我也不想太苛刻,但你既然是这些问题的提出者,接下来几天又给我抓了壮丁,那你就好好考虑考虑,如何给市里以及各区县的招商工作人员,做一些示范跟引导。”

  王行扬这一刻内心更是震惊了,罗智林之前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要在招商引资工作里多重视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思维,竟然是来自萧良?

第227章 谁比谁的篓子大

  罗智林还要分别找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谈话,萧良与许建强以及萧潇先告辞回到萧潇的房间。

  “我还以为暂时不触碰船机厂的问题,罗书记的刚硬脾气改过来了呢,”许建强坐在床沿上,忍不住苦笑道,“我是完全没有想到你跟罗书记竟然是王八看绿豆,看对眼了啊!”

  “你骂罗书记是王八,我告你状去。”萧良笑道。

  “去!”许建强作势要踢萧良,从萧潇手里接过一罐可乐,打开来喝了两口,郑重跟萧良说道,“你知道罗书记没有将你踢出接下来的洽谈活动,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吧?”

  “我不觉得啊,”萧良没良心的说道,“就凭着钟云峰昨天夜里那么公开的给嘉乐站台,罗书记忍钟云峰就已经很辛苦了,我不过是给罗书记一个下决断的理由!”

  “你啊你,真是没良心!”许建强苦笑道,“你这次不拼命做点成绩出来,罗书记在市里真就被动了啊!你不会真想着要拿宿云生物今年的产能投资,回怼钟云峰、乐建勇他们的质疑吧?那可是两码事啊!你或者可以骄横一点,但事情做砸了,罗书记要承担的责任,可一点都不会减轻;那些人一定会说事情明明可以做得更好的!”

  “……这些人也就剩嘴皮子功夫了,”萧良笑道,“不过,我既然还敢厚着脸皮走进大酒店,罗书记悬的心就已经放下一半了。”

  “你这点真的让人又烦又爱啊!”许建强笑道。

  王行扬接触罗智林不多,许建强却不一样了。

  钟云峰缺席上午的活动安排,可以说是将他与罗智林的矛盾与分歧半公开化;而罗智林没有让萧良回避,还要萧良更大力度参与后续的洽谈活动,实际是对钟云峰做出毫不退让的强硬回应。

  乐建勇、袁唯山他们是不是强烈反对,都已经算小事了,他们连常委都算不上。

  不过,萧良昨夜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触犯了“众怒”,罗智林此时的决定自然要承担极大的政治风险。

  当然,萧良也没有说错,罗智林做这样的决定,也绝非是出自对萧良的偏爱。

  刚才罗智林的话也表明了,罗智林对市里既有的招商工作思路是有很大意见的,也多次试图将萧良提的理论贯彻到市里的招商实践中去。

  不过,招商工作始终是市政府主导,钟云峰不以为意,不重视罗智林的话,罗智林就没有太好的办法。

  罗智林对钟云峰的这层不满,甚至比昨夜钟云峰突发其想,临时为嘉乐站台来更为严重。

  罗智林是寄望萧良深度参与接下来的招商洽谈,能对市里的招商工作进行一次实质性的纠偏。

  这事说起来容易,但罗智林都无能为力的事,萧良在短短几天时间如何做出示范性成绩来?

  许建强对此还是深深担心的。

  “别想太多了,”萧良站起来,跟许建强、萧潇说道,“到饭点了,我们不能光干活,连口吃的都不蹭啊!”

  …………

  …………

  罗智林既然在酒店,中午肯定要跟投资洽谈团的大佬级人物安排专门的桌餐,其他人员中午则以自助餐为主,菜色也是极致丰富就是了。

  招商洽谈大会,上午以政策讲解、项目介绍交流为主,下午以调研参观、分组洽谈为主。

  原计划晚宴过后就不安排官方活动,但昨夜叫钟云峰打乱节奏,后续几天晚宴过后,不得已都要加入罗智林亲自参与的重点项目交流。

  萧良与许建强临时加入接待工作小组,昨夜发生那么严重的事也没有被踢出去,甚至还要全程参与接下来的接待洽谈事宜,简直比地方企业代表还要苦逼。

  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昨夜发生的事情,看到萧良、许建强出现,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意外——顾培军、张卫还是如常参加正常的接待活动,他们都不知道昨夜发生了什么。

  在萧良过来之前,萧潇都犹豫着要不要将昨夜他们离开后发生的事情,告诉顾培军跟张卫。

  乐建勇、袁唯山他们中午是桌餐,没有在自助餐厅出现,但想来已知道萧良会参加后续的活动,萧良都可惜不能亲眼看到他们的第一反应。

  用过午餐后,第一站就跟车前往市开发区的两家中外合资企业参观。

  朱玮兴下午同样没有露面,朱鸿召与乐建勇、袁唯山这些人物都有专门的小车或者考斯特安排接送,但朱祎琳以及其他鸿臣代表还是跟他们坐同一辆大巴车——狮山这边依旧是阳旭辉、李博带队。

  绝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昨夜发生了什么,但阳旭辉、李博不在绝大部分人之列。

  阳旭辉原本站在大巴车门前跟人抽烟谈话,看到萧良、许建强走过来,就将半截香烟扔脚下捻灭,扭头先上了大巴车,刻意回避与萧良再有接触。

  李博哪怕这段时间跟唐继华走得很近,也因此才承担起一些重要工作,但此刻站在大巴车前,跟萧良、许建强寒暄,神色间也明显多出一些迟疑、拘谨。

  萧良也没有想在这时候幼稚的去考验人心,站在大巴车前简单跟李博招呼几句,就先上了大巴,与许建强走到最后排坐下。

  孙菲菲没有再随车陪同朱祎琳,也不知道是返回学校了,还是有什么事被她哥孙仰军拉走了。

  朱祎琳的眼神格外的冷漠,萧良也无意去招惹她,坐在位置上认真思考这次招商引资的事情。

  东洲虽然也在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列,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家批准已经过去整整十年时间,发展却落后到沿海开放城市第三、第四梯队之列了。

  作为承接外商投资的主体,东洲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引进外资总额仅八千万美元,而整个东洲地区引进外资总额更是不到一亿美元。

  就这还只是名义上的注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可能还不到一半。

  虽然仅是一江之隔,锡江去年注册外资高达八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也高达四亿美元,是东洲的八倍。

  整个八十年代,东洲虽说经济整体要滞后于锡江,但差距并不大。

  甚至在陈富山任上,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洲的乡镇企业经济活跃,国营企业也有船机厂等一批拿得出手的代表,与锡江等地市的差距一度还有缩小的趋势。

  然而从陈富山案发,东洲这三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简单就是一团屎,乡镇企业陷入困顿,国营企业业绩大滑坡,民营企业野蛮生长,与锡江的距离一下子拉大了。

  说到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认知,市里及各区县的工作人员思想落后,主要还停留在帮助国营厂纾困解难上。

  这次招商洽谈大会,市里推荐的引资、合资项目,除了嘉乐等极个别的,都是以国营厂的项目为主。

  产业集群、链式布局等等,听都没有听说过,理解都有困难。

  东洲优势的地方产业有哪些,都有哪些显著的特点,绝大部分工作人员都睁眼一抹黑。

  以国营厂为主的企业参会代表,大多数又都是年纪一把、大腹便便。

  不要说对经济形势发展缺乏足够深度的认知了,他们对各自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这次涉及的合作项目都没有几人做到熟稔于心,对引资对象的调查了解也都浮于表面。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就是香港投资洽谈团的成员,在香港日常都以粤语、英语交流,普通话普遍都很蹩脚,双方交流存在困难。

  市里是有考虑到这种情况,还专门安排了几名“精通”英语的工作人员参加接待工作组,但这些人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口语水平非常有限,甚至有时候帮着翻译,比双方直接用普通话比划着沟通还要痛苦、别扭。

  这也是早期一些地区在招商工作上很容易忽视的问题。

  香港投资洽谈团昨天下午才抵达,晚宴前也仅仅是分组进行简单的介绍,大家都还比较拘束——拘束的结果就是大家的话都很少,安排的翻译能勉强应付,介绍嘉宾及一些项目的情况,也都是读稿子、照本宣科。

  晚宴上,主桌又有沈君鹏这些精通英语口语的人亲自帮着翻译沟通,萧良坐的那一桌,朱玮兴普通话还算可以,孙仰军也能简单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也没有谁注意到语言交流的问题。

上一篇:万界守门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